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辽宁丹东: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发布日期:2022-1-13 10:22:43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日前,记者来到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步达远镇新安村的草莓大棚,大棚里一颗颗鲜红的草莓果实、一朵朵白色的草莓花,在绿油油的草莓叶衬托下,彰显着勃勃生机。


“现在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在家门口的草莓棚打工,每个月的收入有4000多块,知足啊。”新安村8组村民孙举利一边忙碌着一边说。孙举利曾是一名建档立卡户,在村里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通过学习电焊技术,逐步实现脱贫。现在他在草莓大棚打工,每月都有稳定的收入。和他一起在草莓大棚打工的还有当地10名村民,长期工每月收入4000多元钱,临时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钱。

新安村有林地、果树面积2570公顷,耕地面积120公顷。下辖8个村民组,共有村民442户、1442人。近年来,新安村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板栗、大榛子、中草药、红松、蓝莓、草莓种植和中华蜂养殖等产业势头良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乡村振兴前景喜人。

记者从丹东市乡村振兴局了解到,像新安村这样靠创新工作机制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使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的村,在丹东不是少数。“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丹东市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确保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丹东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丹东市明确监测对象和范围,优化监测方式和程序,构建了1500多名乡村干部、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结对帮扶干部和乡村网格员组成的防返贫监测排查体系,实现防返贫监测网格化管理。同时,建立乡村振兴与医保、卫健、教育、应急管理、农业农村、人社、民政、残联等11个行业部门筛查预警联动机制,开展防返贫预警和信息推送,及时核查跟踪督办。针对2021年的洪涝、寒潮和雨雪影响,及时组织摸底排查,结合防返贫监测信息采集,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

在培育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方面,丹东市不断提高产业就业帮扶水平,促进脱贫人口收入稳定增长。“通过政策扶持、创新驱动、要素集聚、健全链条,深度开发我市各地资源,着力打造特色主导产业,协调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相关负责人介绍,丹东市不断创新推广“脱贫户+特色产业”“脱贫户+龙头企业”“脱贫户+庭院经济”“脱贫户+合作社”“脱贫户+飞地项目”等“1+N”产业发展模式,全年投入资金10097.43万元,实施集体产业帮扶项目110个,推动优质稻、小浆果、食用菌、绒山羊、中华蜂等具有丹东地域特点的特色产业发展。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小畜牧、小种植、小果木、小加工、小商贸等“五小产业”,推广庭院种养、家庭作坊等“庭院经济”,通过提供上门技术服务、签订包销订单、对接供销服务平台等方式,引导脱贫户主动参与,提高“五小产业”“庭院经济”的组织化程度和标准化水平,不断壮大市场规模,为脱贫户提供稳定的增收渠道。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电商扶贫带动消费帮扶。积极创新探索,形成“电商+合作社+脱贫户”“电商+龙头企业+脱贫户”等电商扶贫模式,成立鸭绿江畔党旗红电商产业扶贫联盟,“品味宽甸”“满乡印象”等电商平台的营销网络覆盖全市124个脱贫村和77个涉农乡镇街道,直接带动2200多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销售产品,年人均增收超过2000元。通过电商扶贫,促进全市各地区和相关部门搭建与脱贫地区种植养殖产品对接平台,引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工会组织和各类协会支持开展消费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