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宜居丹东
宜居丹东
辽宁丹东:“创”美城市 “创”优生活
  • 发布日期:2022-3-2 10:15:51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十年前的环卫工人都是力工,如今的环卫工人变成了技工。十年前的工作是挥锹铲垃圾,一锹下去尘渣恶臭随风飘散;现在是操作各种机械收集清运,工作强度降低了,效率却大大提升。”近日受访时,说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前后变化,丹东市环卫处的王义奎感慨良多。

丹东是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发祥地。上世纪,丹东连续四次获得“全国卫生城市”称号,连续三次获得全省城市卫生评比第一名,是辽宁省第一个“无蝇城市”和“无鼠害市”。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城区设施设备老化、跟不上时代发展,城区脏乱差的卫生死角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保证民生福祉,让百姓拥有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2011年4月29日,丹东召开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会议,新一轮创建工作全面启动。

要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要求,丹东需要提升的太多太多。但经过抗美援朝战火淬炼的英雄城市从不缺乏勇气与毅力。对照着厚厚的标准要求,丹东人上下一心,一项一项地攻坚克难。“五小”造脏,挨家挨户整顿;环卫设施落后,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更换改造;马路市场造脏扰民,一个一个退路进厅;基建工程车辆渣土飘散,一辆一辆监督检查……

年纪稍长的市民都会记得,十年前回家时,最先迎接我们的是楼门口垃圾道的臭味。直到轰轰烈烈的垃圾道封堵工作完成,我们的家园才远离恶臭。他们也会记得,十年前的街边、小区门前、繁华景区里,那些煞风景的敞口铁皮垃圾箱,如今都被流动垃圾收集车、垃圾压缩车和带盖的垃圾抱桶取代。垃圾进站压缩集中处理,百姓乐享整洁街道。他们还会记得,十年前迫不得已经过马路市场时打怵的心情和市场一散满地的狼藉。如今马路市场退路进厅,交通“血脉畅通”了,街边的烂菜叶、扰人清梦的噪声和夏秋的蚊蝇都已成遥远的回忆。他们更会记得,十年前丹东每个桥洞下,都是小广告泛滥的重灾区。如今丹东的桥洞,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城市文明展示长廊。

纤维街道福春七社区党委书记回颖清楚地记得,从前的每个春节前,辖区内都会有三五个老旧小区居民下水堵塞。那些弃管小区年久失修,下水管道不仅容易堵,堵了更没人管。一楼居民如果不在家过节,粪水溢出到厨房、客厅的事也不少,堵的若是临街的老旧小区,溢出到马路上也不鲜见。社区只能到处求人帮忙清淘,简直成了他们的“年关”。直到去年秋,福春七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成,这些过往才成为他们为民奔走的宝贵回忆。

2015年,丹东创卫工作指标基本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要求。当年12月,我市向省爱卫会提出申请,正式启动申报程序。2016年6月,经省专家组综合评审合格,被推荐参加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2016年7月,丹东申报材料通过全国爱卫办资料审核;2017年1月,丹东通过全国爱卫办专家组的再次暗访;2017年7月,丹东通过全国爱卫办专家组的技术评估;2017年12月,丹东通过全国爱卫办综合评审;2018年1月,丹东命名“国家卫生城市”公示结束;同年2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丹东为国家卫生城市;2021年9月,丹东通过全国爱卫办专家组复审,“国家卫生城市”殊荣再次花落江城——这一连串的时间节点如紧密的战鼓,打出了丹东人热爱家乡、治理好家乡的激昂节奏。

十年间,丹东市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建成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持证单位数量从980余户上升至2200余户,尤其通过“蓝盾”系列行动、“五小行业”专项整治工作,集中清理整治了无证经营行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信息公示成效显著,卫生监督量化率达到100%;公共场所经营者的创卫、巩卫意识逐步增强,积极落实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及要求,主动张贴禁烟、禁浴、禁泳标识,从业人员均持健康证上岗;相关公共场所卫生设施设备得到改善,如病媒生物防制设施、皮肤病患者专用理发工具箱……

十年,丹东人攻坚克难,将城市经营治理得越来越美;未来,丹东人必将珍惜来之不易的创卫成果,让全国卫生城市的荣誉永远留在这片土地。

编辑:邹润 陶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