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辽宁丹东市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创业活力
  • 发布日期:2022-4-8 10:14:36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今年以来,丹东市市场监管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领域,通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监管方式、推进公平竞争治理、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等一系列举措,为企业和个人“减负”,为干事创业提供优质发展土壤。2022年一季度,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070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8.9%,增速在全省各市中排名第三。

提升服务效能 促进市场主体活力提升

全面推进企业登记“一网通办”。推进企业登记、公章制作、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社保登记等高频开办事项在线上一次身份验证、一表填报申请,相关信息实时共享交换、准入多环节同步办理。今年以来,企业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开办率达到99.16%。开展边民互市贸易主体创新登记。在全国首创采用非公司企业法人类型登记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创造性地解决了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农民成员比例不得低于80%的问题,边民均可通过自愿联合组成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解决了边民个体参与互市贸易过程中交易难、成本高、收益小等问题。目前,全地区共设立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11户,惠及边民成员300余人。推动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建立丹东市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形成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合力。借助小微企业名录系统,积极打造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数据平台,累计公示我市扶持政策82件,发布申请导航32项,扶持政策事项清单20项。在官网增设丹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百亿送贷行动”专栏,向社会宣传百亿送贷优惠政策,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全方位服务大项目,抽调业务骨干,成立服务大项目工作专班,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服务,保证项目在市场监管部门零障碍。持续推进“为您解难”服务平台建设,今年以来已为群众办理事项、解决各类难题551件。

创新方式手段 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

启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全市各级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监管”系统已经归集涉企行政许可信息89179条、行政备案信息1616条、行政检查信息23398条、行政处罚信息27613条、违法失信名录信息6794条。组织各县(市)区政府、市(中、省)直各部门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填报2022年度抽查检查计划,全市已有84个部门填报了计划,检查任务总数359个,部门联合任务48个。部署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根据统一建立的食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企业基础名录,落实名录核实、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完善重点监管事项清单,对清单内事项依法实行重点监管。在重点监管事项清单之外,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切实把信用作为随机确定检查对象的基本依据。

推进公平竞争治理 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依法加强对小微、新创办企业的扶持,灵活运用说服教育、指导示范、辅导建议、警示约谈、责令改正等手段,引导市场主体、行政相对人主动消除、减轻社会危害后果,树立诚信守法经营理念。强化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市场价格监管。做好元旦、春节及冰雪极端天气的民生必需品、防疫物资和出行等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聚焦民生必需品的价格波动,关注防疫物资的价格动态,紧盯停车场、交通物流收费情况,强化重要商品价格分析研判和预警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提醒告诫,引导经营者明码标价,合法诚信经营,严厉打击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检查商超、农贸市场、药店等经营者850余户,停车场等服务收费单位64家,发放提醒告诫书900余份,纠正价格不规范问题38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特殊时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组织开展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完成专项检查24次、宣传活动6次、立案4件。制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第一版),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截至2021年底,丹东市专利授权250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9件,同比增长48.3%;有效发明专利总量1021件,同比增长8.8%。全市商标注册量为3437件,同比增长27.77%;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已达17368件,同比增长23.74%。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筑牢安全底线。在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等领域,以及价格、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严厉打击各类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今年一季度,全地区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机构共立案83起,责令改正68起,罚没款入库239.32万元。

实施质量强市战略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指导丹东草莓协会、优纤科技(丹东)有限公司、丹东建成燃气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辽宁通达轴业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组织)加入省品促会。推动质量工作体系协同发展。加强标准、计量、认证、检验检测等体系和能力建设。全程指导元宝区智慧政务服务国家标准化试点建设,进一步完善该国家级试点的标准体系和300余项标准的建设。建立我市市场监管系统首个标准化专家库,确定专家36名。

编辑:邹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