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2-6-21 12:01:34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5月16日,星期一。平静的海面笼罩在农历十六满月的银辉下,虽然飘着一层薄雾,但已是难得的好天气。
“这样的海况下,拖轮可以避免颠簸和摇晃,我下梯子的时候能安全许多。顺着引航梯下到拖轮,因为防护服外的鞋套不防滑,我小心翼翼地往前挪动。此刻,已经是夜里十点半了,拖轮返航还需要一个多小时,抓紧时间到舱里休息一会儿。
“今天是我进入引航专班连续在岗引航工作的第26天。每天都是这样有条不紊又忙忙碌碌的,为了能保障港口的正常运转和进出口货物的稳定运输,我会继续坚守岗位……”

在崔迎朝的日记里,引航员的工作不分晴雨,没有早晚,他们跟着月亮走,围着潮汐转,全天24小时待命,只要有引航任务,即刻出发。引航员肩上那“四道杠”鲜明的标识,深刻诠释着“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的使命与担当。
疫情发生以来,为守住港口“外防输入”第一道关口,护航港口物流保通保畅,丹东港引航站克服社会面疫情管控下在岗引航员不能及时换班轮岗导致人力不足、后勤保障不及时等多重困难,将一线在岗引航员全部迁移至丹东港港区内,每天“码头——集中居住点”两点一线闭环管理,确保疫情期间港口引航服务不间断。
引航站共产党员、高级引航员秦青川,身先士卒,带领二级引航员崔迎朝等4名外贸专班引航员和2名专班司机,始终坚守岗位,连续奋战在引航生产和疫情防控最前沿,为丹东港口外贸进出口物流链保通保畅作出了积极贡献。

“有的货轮上装有企业的生产原材料,也有关乎百姓民生需求的生活物资,货轮早一刻停泊靠岸,民生物资就能早一刻供应,企业就能早一刻复工复产。”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该中心严格贯彻落实各项防疫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保通保畅工作,坚持遵循“人物环同防”总方针,采取“引航作业闭环运行,引航人员闭环管理”封闭式引航模式,实施全天候专班闭环引航生产,全力以赴保障港口畅通运转。
截至6月17日,丹东港引航站已累计引领外贸船舶370艘次,其中船长250米以上的超大型船舶63艘次,引航进口铁矿石530余万吨、煤炭180余万吨、大豆23.6万吨,出口钢材24万吨,有力地保障了海上港航防疫安全和生产服务链的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