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辽宁丹东:“林长”守护青山 打造更美丹东
  • 发布日期:2022-7-20 11:04:16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7月10日,阳光火辣辣地照在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郁郁葱葱的树林间。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镇级林长董清泉再次走进保护区的山林中巡山。

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北部,在大川头、八河川、双山子、灌水四个乡镇之间,地处长白、华北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保护着长白、华北植物区系过渡地带原生型红松阔叶混交林的自然景观,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7467公顷,是东北亚地区天然次生森林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区域。林长制实行后,保护区搭建了“一长两员”的网格化管理队伍,实现了几乎每座山头都有专人在看管。自从今年董清泉成了镇级林长后,每个月都会到他所负责的保护区黑沟管理站巡山三四次,查看有没有病虫害,有没有枯死的林木,有无野生动物死亡现象……

8时许,记者和董清泉坐上车前往保护区黑沟管理站。车子越往深处,窗外的群山越显逶迤,草木愈发苍翠。“我们会不会遇到珍稀动物?”记者好奇地问。“有,但要看运气!”董清泉笑笑说,他们常常会和动物们不期而遇,今年上半年,他在保护区黑沟管理站的深山里巡山时,就看到过一只花尾榛鸡。

40分钟后,车辆停在保护区黑沟管理站一处山脚下。指着蜿蜒而上的石路,董清泉招呼着记者,接下来的山路得靠自己走了。一入森林,我们被一片绿意环抱,耳旁环绕着各种鸟叫声、知了声,清新的空气中包裹着甜甜的草木香。“左前方,是日本落叶松。”“右边山坳里,是沙松。”顺着台阶拾级而上,董清泉如数家珍。周边的景色很美,但董清泉的心思全在道路两旁的林木上。“林长要管什么?”“挺多的呢!森林防火、森林病害防治、动植物保护等等。”董清泉边走边说,动植物是不会说话的“受害人”,林长的职责之一,就是保护他们免受侵害,而保护区更是重中之重,所以巡林时不能有半点侥幸。

越往上走,山越发陡峭,荒草越发茂盛,空旷的山谷里回响着巡山人的脚步声。董清泉说,大山里巡逻看似简单,实则颇具危险性。由于保护区山路狭窄,再加上植被密集,董清泉一趟巡逻下来,手脚经常会被路边带刺的植物刮伤流血。除此之外,还经常面临被野生动物袭击的风险。“记得有一次巡山碰上野猪,吓得不敢动。”董清泉回忆起山中遇见野猪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董清泉此次的巡山任务也算告一段落。“自从实行林长制后,我们保护区的管理更精细,责任也更明确。”在回来的路上董清泉说,以往野外巡护的主要职责是防火、防病虫害、保护动植物,而现在更注重综合的森林资源保护。

像董清泉这样的林长在丹东市有1568人。自2021年丹东市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加快完善了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让林长制落到实处的一个重点就是,我们清单化、事项化分级明确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管护‘责任田’、巡林‘任务书’。”丹东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制定印发林长巡林、信息公开、工作督查、工作考核等工作制度,出台了《丹东市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林长制成为各级、各部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工作上升为各级、各部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举。各级林长积极投身到巡山护林和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中,为筑牢丹东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