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辽宁丹东:“对症下药”防治内涝
  • 发布日期:2022-7-28 18:43:20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每年汛期,防内涝和险情都是丹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一环。今年入汛后,丹东接连经历了多场强降水,市区内主要街路并没有出现大面积内涝积水。记者从丹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近几年,丹东市先后开展了整治易涝点、改造排水设施等项目工程,防治内涝,丹东市一直在努力。

“大雨那几天,正好城市刚解封不久,家里外出来回采买,一路都很顺畅,路面基本没看到啥积水。”家住体育馆附近的蒋鹏回忆说。市民对防治内涝工作给予极大的肯定,但成果来之不易。每年5月,丹东市住建系统便会启动当年的防汛准备工作,将丹东市主城区划分为16个排水分区,按分区科学制定排水设施改造计划,做好汛期排水防涝工作安排。

督导各县针对低洼易涝点制定改造计划,做好汛期防汛工作。完成城区62公里排水管线、3700余座雨水井、1900余座检查井的清掏工作。制定防汛减灾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督促供水、管道供气企业做好保供应工作,集结防汛队伍,补充防汛物资并建立台账,对防汛关键点位开展排查,确保安全度汛。要求燃气供应企业,在汛期降雨期间适时做好降压准备。要求各级环卫部门、园林绿化部门在雨停后第一时间做好生活垃圾、树木断枝收集处理工作,尽可能消除降雨对市容环境、城市交通造成的影响,确保尽快恢复城市市容市貌和生产生活秩序。另有排涝泵站14座、交通门45座、排涝闸门93座、排水管线327公里、公园7座、城市面山14座,均在汛期前完成检查与设施试运行,要求泵站运行人员24小时在岗,遇内涝及时开机排涝,沿江闸门将视潮水位提前开启,清空管道。

根据近几年市区的汛期积水情况,丹东市住建局将七经街三纬路至五纬路段、老干局门前、锦山大街中医院门前、二经街五纬路和八纬路、江城大街与虹桥路交叉口、九江街与长兴街交叉口、九中附近、振四街和振七街沿线、公交102路福民车站附近、公安街沙河镇街道口、珍珠街绿丹江苑小区和振安区医院附近、锦山大街十纬路道口、振兴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门前、八道立交桥洞、振八北桥洞、锦山大街桥洞、南立交桥洞、花园立交桥桥下、春五路北端地下道等22处定为低洼易涝点,落实点位责任人,同时摸清点位可能受灾人数,并确定转移路线和紧急安置场所位置。

如果说上述这些属于每年汛期的“常规”操作,那么下面这些防治内涝的举措就是“对症下药”了。2020年,丹东市启动排水管网普查检测和GIS系统建设工作,截至2021年12月,已完成全市范围内管网普查工作和327公里管网检测工作。2021年7月,丹东市开始对主城区青年大街、体育馆路、振八街、春一路、振七街、兴六路、兴七路等7条主要街路的排水设施进行改造,提升雨水输送能力。同年,对一排、北桥洞座强排雨水泵站进行改造,并新建丹东市十五排强排雨水泵站,三座强排雨水泵站均于当年竣工投入使用,使排水能力提高到39㎡/s。今年刚刚完工的二经街排水方涵工程,其施工的重要目的就是解决相关路段雨期排水困难、低洼易涝等状况。

眼下,丹东市住建局“智慧住建”平台系统已经建立,已完成针对城市排水泵站、闸门、低洼易涝点和安置点编号、分类工作,并形成防汛重点部位点位图,目前正在录入“智慧住建”系统,共统计雨水泵站15处、污水泵站6处、沿江闸门14处,内河闸门11处,低洼点22处,均已获取地理信息坐标点。这些都将为下一步实现重点点位水位情况实时监控,各点位防汛责任人精准定位功能做准备。未来,丹东市改造和新建的智能化一排泵站、十五排泵站以及北桥洞泵站,将实现利用“智慧住建”平台远程操控,后期还会将其余泵站进行进一步智能化改造,纳入“智慧住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