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2-8-23 10:39:15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以前网购的大多是外地商品,现在选购本地门店的商品我也会在网上下单。”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丹东市民孙茜热衷于网购,只不过她如今的网购列表里,多了很多本地商家。“在本地门店下单,当天就能收到货,对于没时间或者不太爱逛实体店的人来说非常方便。”
集网上下单、实体门店、即时配送于一体,“即时零售”这一新的消费业态正在我市悄然兴起。扎根本地零售实体,同时融合网购的“即时零售”,给广大市民的购物习惯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改变?在推动和促进本地餐饮、零售等行业线上线下消费融合,降低疫情对相关行业影响方面又发挥着怎样的积极作用?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消费者:买得方便,省时省事
“这个群是附近市场卖海鲜的,偶尔也卖熟食;这个群是楼下的便利店,在群里向老板订货就可以;这个群是附近卖糕点的,在群里订月饼还有优惠……”8月16日,家住站前街道的蔡女士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各种购物群。“常用的这几个群人数都在二三百左右,卖家发得勤,每天在群里买东西的人也不少。还有十几个群被我‘折叠’了,偶尔看一看,群里也都挺活跃。”蔡女士说,这些微信群是自己在疫情期间加入的小区附近团购群,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后,这种“线上下单支付+线下门店提货”的购物方式也被很多人保留了下来。“在微信群买东西比在购物平台下单更容易操作,而且卖家店铺大多在附近,自提或配送都很方便,万一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当面沟通解决。”
方便、靠谱是家住菜市街的王文静对“即时零售”的最大感受。王文静平时下班晚,买菜很不方便。“果蔬类商品长途运输品质很难保证,所以以前很少网购。现在本地门店网上下单配送,既节省了时间,又能保证新鲜度。”王文静说,自从加了附近蔬菜店的微信群后,白天抽空就能把菜买了。
从生鲜蔬菜到零食饮料,从日用百货到常用药品,越来越多的本地零售实体店将商品从线下货架摆放至云端“柜台”。除了微信购物群,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使用外卖平台,市民张雨就是其中之一。“以前给家里买药有时要走上几家药店才能买到,现在很多药店都上了外卖平台,在家用手机就能查到所需药品在最近的哪家店有售,价格多少,甚至库存数都一清二楚。”张雨说,自己最近都是提前在线上查好信息,直接到线下门店去买,既省时又省事。
商家:新模式催生新商机
今年42岁的王勇经营一家小便利店,以前的他从未想过实体便利店能和网购扯上关系,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王勇的便利店也逐渐从传统销售模式向“即时零售”转变。
“能营业后,一开始是有人在群里问有没有零食,后来我就主动把店里的东西拍照发群,当时还有人开玩笑说,像是在网上逛超市。”谈起“即时零售”,王勇深有感触,“以前经营便利店,感觉是等客上门,但增加了网上下单以后,便利店的经营也从被动慢慢转为主动。而且,通过和消费者交流,准备货品也更有针对性。”在王勇看来,“即时零售”既符合当下很多人的网购消费习惯,又满足了人们对所购商品快速送达的需求。
“现在主动与我们联系想做小程序等线上销售的本地商家比疫情前更多,可能大家也都意识到,人们的消费习惯日趋‘线上化’,本地实体店也需要适应如今互联网销售的大趋势。”夏梦是我市一家提供互联网营销全链条服务公司的负责人,2020年回丹东创业至今,作为为商家提供互联网营销服务的供应商,夏梦对于本地实体店逐步走向“云端”,有着更为直观的感受。
“之前很多本地商家对互联网营销并不‘感冒’,但疫情期间,人们大都采用网上购物,已经建立起网购渠道的商家就更能应对这种情况。”夏梦认为,“即时零售”中“快”和“近”带来的便利正在收获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本地实体业态在网上获得更多订单的同时,线上流量也将反哺到线下,将最终消费红利留在咱们丹东。”
展望:流量转化 机遇挑战并存
新的消费场景、新的流量,服务于本地门店的“即时零售”,被国内许多实体零售商视作疫后复苏的突破口。然而,对于丹东本地商家来说,发挥好“即时零售”的线上线下融合优势,立足本地的同时将互联网销售触角延伸至更广市场,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对于像我们这样不依赖于外卖平台的商家,配送确实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杨女士的门店目前用微信朋友圈和小程序都可以下单,满一定金额免费送,不够金额的需付跑腿费。“现在很多消费者不仅希望商品特价,而且还要求‘包邮’,但我们也是对接跑腿公司,对配送时限有要求,跑腿费肯定就高一些;对配送时间没有严格要求的,可能会选择便宜点的拼单。”
在夏梦看来,“即时零售”对于本地商家来说更大的意义,在于让大家认识和了解互联网营销,并从中看到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如今的互联网营销不再是简单地将商品放到网上销售,更重要的是通过短视频推广、精准投放等,真正将线上流量转化成为新的订单来源。”夏梦表示,随着“即时零售”进一步沟通线上线下消费行为,将促使本地商家在经营方式上逐步适应互联网思维,为本地实体经济带来更大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