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2-10-8 11:08:07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不断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保障水平,切实增强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去年,市食安办、市市场监管局共同组织开展的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被列入2021年丹东市十大民生实事。
“十一”国庆节临近,丹东市场监管局合作区分局结合辖区游客多、餐饮店多的特点,围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开展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对辖区内所有餐饮服务经营者进行拉网式排查,全覆盖监管,清出底数,迅速开展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
在重要节日出重拳,是丹东市食品安全“全链条”保护的手段之一。如端午节前夕,宽甸市场监督管理局以粽子、鸭蛋、酒水、鱼肉蛋奶等节日热销食品为重点,对县内各大商场、超市及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重点对经营企业索证索票、进货台账、卫生条件、原辅料来源、产品检验、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食品保质期、从业人员健康证及疫情防控工作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了严格检查。共计检查食品经营业户130余家,鸭蛋生产企业2家,对食品保质期、从业人员健康证逾期、生产企业部分表格记录内容不全等问题责令整改。
在食品安全“全链条”保护中,展现专业性,重点查验群众肉眼无法辨别的“配料”。日前,振兴区市场监管局联合振兴公安分局以查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农村大集等为重点,关注贴近群众日常饮食的熟食制品、熏卤食品等,深挖线索渠道,集中打击整治食品“两超一非”问题,如油条、熬制老汤等食品超限量、超范围使用含铝添加剂、亚硝酸盐添加剂等。在联合行动中,通过聘请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现场抽检,对5家餐饮单位、1家农贸市场进行抽检,抽检品种覆盖油条、肉制品、糖蒜等品种共14批次,主要对铝残留量、亚硝酸盐、糖精钠等项目进行检验。
校园食品安全备受市民关注。秋季开学前,丹东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校园食品安全大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对学校(幼儿园)食堂加工场所设施设备、库存食品清理、进货查验、就餐环境、餐饮具清洗消毒、设施设备维护、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排查。同时,督促学校(幼儿园)落实好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落实每日晨检和扫码测温工作。督促学校(幼儿园)食堂必须严格把控食品进货来源,不得食用野生动物以及未检测的家禽类产品。仅振兴区就检查了学校(幼儿园)食堂46家。
农村小店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是监管死角。市检察院及县(市)区检察院也开展了“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校园配餐”专项整治行动。两级检察院聚焦乡镇食品销售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散装食品过程中缺少食品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生产者名称等内容;有的商店经营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缺少防尘遮、隔离设施等;在经营红牛、劲酒、乐虎等保健食品时未设置专门区域或柜台摆放,且未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消费提示信息;在经营需要低温保存的食品时未按规定贮存在冷藏柜等不规范问题,两级检察院共立案13件,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积极履职,保障农村居民入口食品的安全。
抓好食品安全“全链条”保护,离不开榜样的力量。今年1月,“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大草原羊架子店”如期通过了省、市市场监管局验收检查,获得了“2021年度辽宁省餐饮质量安全放心店”荣誉称号。该单位也是丹东市首家小餐饮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店。“餐饮质量安全放心店”的创建,鼓舞了我市餐饮单位的创建信心,增强了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意识,提升了食品安全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