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辽宁丹东:“数智化”赋能 转型迈新步
  • 发布日期:2022-10-9 10:16:41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数据加持,衣料主动找人;智能改造,产线精准喂料……近日,记者走访丹东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了解到,一些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推进。

在丹东华洋纺织服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裁片、整烫、检查、包装等工序的管理全部通过数据化智能管理系统完成。作为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该企业智能制造“互联网+”模式已初步形成。公司总经理于文福告诉记者,公司除了生产车间智能化改造升级外,目前正在抓紧筹建虚拟服装产业园项目。该项目集成了前沿的工业互联网技术,汇聚了服装产业的各环节资源。“通过虚拟服装产业园平台与产业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帮助品牌商解决新供应商开发交期和质量风险高以及资源有限等问题。”于文福说,平台建成后,将有效推动我市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位于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港口工业园区的和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原来由20名工人控制操作的恒温车间,如今只需4名工人,投资20万元引进的数控系统,实现了无人操作。“和本精密”是丹东市“老字号”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的一个代表。目前,思凯电子、大东线圈、华通测控、通博电器、克隆集团等企业都与华为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围绕数字场景进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

目前,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江湾工业园智慧园区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以“打造数字平台,全力推进企业上‘云’”为着眼点,加速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向目标,将园区打造成为数字化示范园区。以智能手机镜头聚焦线圈为主打产品的丹东大东线圈工程有限公司,不再是工人密集的传统车间流水线,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生产设备;丹东克隆集团智能化改造项目,于10月前完成设备安装调试;丹东大东线圈工程有限公司半导体器件及模块封装测试项目第二条生产线正式投产;海合谷服装有限公司、丹东金洋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改造也都在加快推进中。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丹东市充分利用政策杠杆作用,支持工业互联网建设,鼓励企业上“云”、引进机器人整机及智能成套装备研制等。以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为载体,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产业示范基地、双创基地和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等“国字号”“省字号”平台作用,培育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中五一八、奥龙射线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1100万元;思凯电子、华通测控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企业;通博电器、奥龙射线、东方测控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孔雀表业、思凯电子等7家企业的项目,被列入省年度提前下达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立项项目清单;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辽宁百特粉体颗粒检测技术产学研联盟”、丹东浩元仪器有限公司“辽宁浩元X射线测定技术产学研联盟”等3个联盟,被纳入辽宁省首批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名单。

“‘数智化’转型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多的是一种模式的升级或者转变。”丹东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下,丹东市正加快推动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企业发展;加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和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强化政策引导,让中小企业从传统技术改造向新型改造转变,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