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为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辽宁丹东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纪实
  • 发布日期:2022-10-11 11:14:08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社

在新时代新起点上,锚定“建设在东北亚地区有影响的国际化水平的开放型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型城市,绿色发展、美丽文明的幸福宜居城市”的目标,丹东市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建成一批重要创新平台,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壮大,数字丹东建设加快推进,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通过科技赋能,形成强大合力,全力推进“数字丹东、智造强市”建设。

哈曼(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摄影:王卢莎)
哈曼(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摄影:王卢莎)

以科技创新聚合发展动力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位于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江湾工业园的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宽敞明亮的独立研发中心里,120余位技术人员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钻研忙碌。“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燃气表、水表、热量表等智能数字产品的核心技术都是出自这里。目前,企业已获得100余项国家专利,市场以北京、上海等为核心向周边城市辐射,在国内100多个城市得到应用推广。”企业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思凯科技参编各类国家、行业标准20多项,积极开展技术平台研发,目前已经实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元器件国产化,企业站在同行业的创新发展高峰,已经拥有自主创新“话语权”。这是丹东市众多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动力的科技型企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共同引领培育壮大新动能,丹东市先后出台了《丹东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丹东市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意见》《深入实施“鸭绿江英才计划”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丹东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随着科技创新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丹东市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全社会创新活力显著提高。

企业整体创新活力决定一座城市的“高度”。要使创新开启“智造”,就必须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技改拉动、创新驱动,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工人在进行技术操作。(摄影:王卢莎)
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工人在进行技术操作。(摄影:王卢莎)

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在持续创新中,科研水平在同行业领域里不断攀升。目前,辽宁孔雀表业拥有七大系列、26个基础机芯、300多个花色的机芯产品。公司已对陀飞轮手表机芯、计时码表机芯、薄型自动机械表机芯、自动日历机芯等具备精密制造先进技术的机械手表机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位于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港口工业园区的和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原来由20名工人控制操作的恒温车间,如今只需4名工人,投资20万元引进的数控系统,实现了“机器换人”。

和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是丹东“老字号”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的一个代表。目前,思凯科技、大东线圈、华通测控、通博电器、克隆集团等丹东企业与华为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围绕数字场景进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

面对汹涌的数字化浪潮,应对逆全球化挑战,丹东众多科技型企业下决心、下气力攻克一批中高端产业链环节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造进程,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大展拳脚,带动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

用数字赋能打造“智造强市”

城市竞争就是产业竞争,城市能级就是产业能级。丹东市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围绕产业成长坐标,找准产业链上下游缺失环节,推动产业链做长做强,以数字赋能为抓手,强力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在丹东新陆电子有限公司,记者对企业生产的一个小型元器件产生了兴趣。“别看电阻是一个很小的元器件,但是它在产业设备、交通能源、医疗设备、航空航天、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都有很广泛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零部件。”公司副总经理曹英昌介绍,该企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跻身电子零部件细分领域的世界顶级企业行列。

近年来,丹东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理念,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和创新环境建设,结合丹东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积极推进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中试基地建设,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中试基地被列入省科技厅建设名单,并被省政府列为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成效明显市。

在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企业员工正在X射线机上对产品进行检测,有3台产品已检测完毕等待发货出厂。“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屈指可数的X射线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居国内领先地位。”公司副总经理程起告诉记者,目前企业研发产品种类达到100多个,拥有百余项专利,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专项,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X射线实时成像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

多年来,丹东市充分利用政策杠杆作用,支持工业互联网建设,鼓励企业上“云”、引进机器人整机及智能成套装备研制等。以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为载体,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产业示范基地、双创基地和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等“国字号”“省字号”平台作用,培育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中,思凯科技、华通测控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企业;通博电器、奥龙射线、东方测控获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孔雀表业、思凯科技等7家企业的项目,被列入省年度提前下达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立项项目清单;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辽宁百特粉体颗粒检测技术产学研联盟”、丹东浩元仪器有限公司“辽宁浩元X射线测定技术产学研联盟”等3个联盟,被纳入辽宁省首批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名单。

通过引导和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帮助科创企业打通科技研发和社会需求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丹东市的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速,逐步形成促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靠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升级

推动新时代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路、吃技术饭,丹东上下达成共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丹东市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丹东振兴发展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授奖名单,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外观设计专利“中子活化多元素分析仪”获得中国外观设计银奖,这是丹东市企业首次获得中国专利奖银奖。

在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4条生产线目前24小时满负荷生产。该企业拥有83项专利、140多项专有技术,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居国际前列,1月至8月新增23项国家认证专利成果。目前,企业已经完成系列化的激光粒度仪和环境监测仪器销售订单1019台套,实现销售收入11013.48万元。预计今年销售收入1.6亿元,比去年增长10%。

多年来,丹东市企业紧盯产业发展前沿,加强与域内外高校院所科技合作,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先后有6户骨干企业承担了国家重大仪器开发专项。

近两年,丹东市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先后组织企业申报并承担了省级“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17项,获省级支持资金3500万元,带动企业投入科研资金1.5亿元,吸引合作高校院所、企业29家,实施核心关键技术攻关课题39项,有力地推动了丹东市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步伐,为破解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卡脖子”问题、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踏上新征程,承载“数字丹东、智造强市”的战略使命,丹东进一步加快“丹东制造”向“丹东智造”转型的步伐。前行的道路就在脚下,只要奋进,就能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