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2-10-13 10:39:58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现在,企业遇到什么困难,职能部门都能积极帮助协调解决,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让企业受益很多。”谈及近些年丹东营商环境的变化,丹东市某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小辉感触很深。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和群众最有发言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丹东市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事关丹东振兴发展全局的“一号工程”摆在突出位置。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开展“应该办、服务效能提升、降低企业成本、法治环境优化”四大行动,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
十年磨一剑。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如今丹东市营商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丹东振兴、营商先行”的理念成为普遍共识,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等一系列优化服务举措,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加;“法治丹东”“诚信丹东”建设扎实推进,在东北地区率先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省首创“预处罚通知书”以及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等一系列举措,促进良好的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加快形成。同时,丹东市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降低公用事业收费与物流成本、出台惠企奖补政策,提高了企业竞争力,涌现出一批专精特新高成长企业。在建设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的大背景下,丹东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更加生态宜居,提升了城市品质和对人才、投资等要素的吸引力。
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促进了市场主体的活跃度。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23.12万户,是2012年的2.02倍,其中私营企业3.96万户,是2012年的2.3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丹东市以“放管服”改革为统领,持续提升服务效能。不断推进简政放权,先后分15批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职权1563项,清理取消办事创业证明75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施市场监管事项清单,减少检查事项达80%。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水平,实行进厅事项清单化管理,市县两级“应进必进”事项100%实现了“三集中三到位”,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将一般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最长60个工作日、最短5个工作日。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将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
“前后一共才8天时间,我们就办完了所有审批手续,各职能部门办事效率很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很强,让我们感到很温暖。”回想起几年前来丹投资创业时的感受,某公司副总经理刘力嘉仍记忆犹新。
同时,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实现“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强化数字赋能。目前全地区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2%,“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9.6%,平均事项办理时限压缩81.5%,“即来即办”业务达到44.1%,125个联办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好”。全国首个5G智慧办税服务厅,东北首家“无人警局”,24小时在线社保自助服务,115个高频事项上线“辽事通”,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建设400个“一站式”便民服务站等举措,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就近办成为新常态,企业和群众少跑腿甚至不用跑腿就能办成事。
围绕打造“痛快办事”的文化,丹东市从教育引导、能力提升、舆论氛围、制度规范、机制创新和监督问责等方面持续发力,各级干部“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丹东形象”的理念正在成为共识。为了更好解决企业群众的“烦心事”,为企业群众办事的难点、堵点找到“出口”,我市在全省首创“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并在全市38个县级以上各类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广。截至目前,窗口已提供服务8万余人次,解决了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800余个。此外,“首问负责制”“绿色通道”“以函代证”“告知承诺”和“容缺后补”等制度在实践中得到普遍应用,其中1732个事项实行“容缺受理”,248个事项实行“告知承诺”。
“过去,我们办税务方面的事就得多跑腿,上门去办。现在,有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税务专管员都会主动联系我们,服务企业的意识很强。”提起职能部门服务理念的变化,丹东某制钉制针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许雁东如是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丹东市在强化服务保障方面持续发力,给予企业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深入实施项目管家制度,为全地区重点项目、规上工业企业和限上商贸企业配备项目管家,累计为企业解决问题1400余个。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累计办理营商环境投诉案件556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04亿元。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今年以来,留抵退税9.76亿元,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6.71亿元,贷款余额增加35.4亿元,同比增长4.2%,以“免申即享”方式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3505万元,稳定岗位8.4万个。同时,强化12345热线平台建设,整合125条服务热线,实现了非紧急求助类事项“一个号码管服务”。平台整合以来,共受理企业、群众诉求47万件,好评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