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2-10-26 11:12:34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近年来,丹东市科技型企业群体的创新综合能力明显跃升,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打造出一批核心关键技术:辽宁东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承担实施了辽宁省首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其产品先后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辽宁省科技进步奖17项;丹东百特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在行业关键领域取得了一批“填空白”“补短板”的创新成果,成为中国粒度测试行业质量性能和市场竞争力堪与进口仪器相媲美的民族品牌;丹东国通电子元件有限公司生产的PTC热敏电阻及传感器产品加入国内外著名品牌空调及冰箱的生产供应链,顾客应用及市场占有率约占50%左右……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强大动力。
创新驱动结出硕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累计转化重点科技成果500余项。2021年,我市被省政府列为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成效明显市。
辽宁金立电力电器有限公司和丹东君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项目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辽宁金立电力电器有限公司的有载调容调压技术实现了中国原创、世界首创的电工装备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与跨越,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占领了智能配电装备的国际制高点。丹东君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特色浆果高品质保鲜与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浆果腐烂率降低50%,物流半径从产地辐射全国,陆续应用于北京、辽宁、江苏、浙江及广西等地的保鲜加工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在2021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名单中,丹东市科技局送评的《基于传递现象构造的催化精馏技术开发及工程化应用》项目荣获一等奖,这是多年来我市工业类项目首次获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通过引导和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帮助科创企业打通科技研发和社会需求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我市的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速,逐步形成促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锚定目标实现突破
今年2月,《丹东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出台,锚定“加快建设创新体制优、创新导向明、创新生态好、资源集聚、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定位,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以建设创新型丹东为目标,推进实施“八大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建设高水平创新园区,打造科技人才集聚高地。
为实现这一目标,丹东市加速创新要素聚集,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仪器仪表、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建设打造了一大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3个,总数位列全省第4位。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38个;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市级12家;建设国家级星创天地4个、省级4个。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的建设,实现了科技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为创新发展集聚了人才、成果和项目。
在政府引导下,丹东市企业也紧盯产业发展前沿,加强与高校院所科技合作,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先后有6户骨干企业承担了国家重大仪器开发专项。中科院首次在我市增设STS区域重点项目专项,重点支持仪器仪表、软枣猕猴桃、海洋牧场及特色资源精深加工等领域的8个重点科技项目,这是中科院首次对一般地级城市设立专项。如今,与中科院的合作已有25个科技成果在丹东转化,近50%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
此外,丹东市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建设获批省科技厅重点支持的科技园区,获得省科技厅1亿元项目资金3年滚动支持。目前,育成中心已同多家高科技企业、高校院所和创新平台展开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6个,将围绕丹东发展定位,聚焦丹东、辽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丹东、服务辽宁、辐射东北亚,打造“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战略的丹东样板,成为丹东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型城市新引擎。
优化环境招才引智
为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丹东市大力开展人才项目引育工作,贯彻落实“兴辽英才计划”“鸭绿江英才计划2.0版”等多项人才措施,宣讲人才政策、实施“带土移植”工程、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带土移植”引进域外高水平人才带团队、带技术、带项目,来到我市开展联合科研攻关、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创办科技型企业等创新创业活动,“三位一体”推动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建设。
2021年,丹东市首次突出科技主题,先后在上海、沈阳、深圳、北京成功举办4次科技招商推介系列活动,共签约项目53个,其中科技类投资项目23个,总投资55.7亿元;科技类“盟榜带”项目17个;科技类平台建设项目13个。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全省科技招商的样板模式。
丹东市探索在域外以科技创新城市挑战赛形式开展科技招商活动,2022年度首届科技创新城市挑战赛设立京津冀、长三角和大湾区3个赛区,通过“以赛带招、以会促招、以资融招”的创新形式,不断提高科技招商的精准度、实效性和开放化,有力推动了域外科技类项目、科技型企业来丹转移转化、创新创业,营造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一系列活动,加速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了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丁俊 鞠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