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2-11-9 10:59:10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丹东东港市委、市政府凭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东风,抢抓机遇、综合施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和特色农业,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保障乡村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十来年,丹东东港市坚持以“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地区和资源优势,不断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步伐,在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壮大新型农业主体,发展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东港草莓”“东港大米”“东港梭子蟹”“东港大黄蚬”“东港杂色蛤”“东港蓝莓”,6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已成为东港的“王牌”。如今,水果、水稻、水产“三水”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已享誉海内外。
东港市是“中国草莓第一县”。东港草莓栽培历史悠久,产业基础雄厚,发展速度迅猛,品牌优势突出。2019年,东港草莓产业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东港草莓”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2020年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区域公用品牌百强”“第十八届农交会最具影响力农产品品牌”,品牌价值超77.5亿元,位列全国第一。东港草莓鲜果产值60亿元,年出口草莓制品近4万吨,出口创汇3500万美元。东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
依托东港草莓产业发展优势,全力推行“产业+政策”,促进农民组团建设草莓大棚。2019年至2021年,东港市新增50亩以上设施小区98个,草莓种植实现了由农民“单打独斗”向规模聚集发展,“产业基础+政策驱动”为农民铺就了致富路。
东港水稻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旱种旱管大红毛水稻历史长达270余年,素有宫廷“贡米”的美誉,远近闻名。如今,东港市水稻种植面积达64.73万亩,年产优质水稻34.49万吨,产值8.97亿元。现有大米加工企业43家,30余家企业具有自主品牌。“东港大米”现已囊获“辽宁省著名商标”“全国优质食味粳米”“全国金奖大米”“全国放心米”等多项殊荣,市场认可度较高,销往国内16个省、市、自治区。
十年来,东港市新型农业主体不断壮大。2012年,东港市拥有丹东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6家,主营业收入45亿元,带动农户6.5万户,农民增收5.5亿元。经多年发展,目前,东港市已拥有丹东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家,主营业务收入83亿元,带动农户11万户,农民增收总额8.75亿元。2012年,东港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339家,其中部、省、市、县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8家。现如今,东港市发展部、省、市、县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3家,示范家庭农场123家,工商注册并备案农民专业合作社1809家、家庭农场790家。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推动了东港市粮食、蔬菜、水果、养殖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迈进,农民创业就业渠道不断扩展、收入不断增加。
探索联农带农新模式,培育丹东菀丰食品(草莓)产业化联合体、辽宁鸭绿江米业(水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东港市海边渔家(休闲农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辽宁好星来农业(蛋鸡)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丹东零点食品(肉鸡)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个,发展联合体成员46个,联农带农效果进一步增强。
以产业融合推动乡村快速发展,打造特色乡镇,为百姓致富增收开辟新路径。目前,孤山镇、十字街镇成功申报农业产业强镇创建项目,共获得奖补资金2000万元,用于支持贝类、板栗产业发展,促进主导产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成功培育椅圈镇、北井子镇獐岛村、椅圈镇李家店村和夏家村4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其中,椅圈镇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李家店村连续两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依托地域特色推动乡村休闲农业蓬勃发展。构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农业休闲旅游体系,持续打造“鸟语花香游东港”旅游节庆品牌,依托海洋、海岛、海鲜、海鸟、海泉、海战、海神、湿地森林、山地水库、乡村沟域等资源优势,加速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目前,东港市拥有省级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创建单位及示范点9家,东港市先后被评为“全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名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和“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作者: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