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 “火神”战瘟神——火神山医院10天落成记
    新华社武汉2月2日电题:“火神”战瘟神——火神山医院10天落成记新华社记者湖北,荆楚大地、云泽之乡。楚人,自视为火神祝融的后代。当下,一场“火神”驱赶瘟神的角斗战事正酣。今天,一座名为火神山的医院,正式落成。战疫魔,增添了新的利器,开辟出新的战场。总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架设箱式板房近两千间,接诊区病房楼ICU俱全……这个建筑面积相当于半个北京“水立方”的“战地医院”,从开始设计到建成完工,历时10天。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抽组1400名医护人员,于2月3日起在这所医院承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任务。过去10天,发生了什么?怎么做到的?新华社记者带你去探访火神山医院落成全过程。这是2月2日无人机拍摄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铺开武汉地图,位于武汉西南的知音湖犹如一匹奔驰的骏马。刚建成的火神山医院,就在这匹骏马的鼻尖之处。这里,曾经是武汉职工疗养院,遍布着藕塘、土丘。“10天建座医院,这怎么可能完成?”这是众多参加火神山医院设计、施工者,接到任务指令时的第一反应。中建三局三公司项目经理方翔从事土木建筑行业多年。他说:“按照常规流程,3万多平方米建筑量的项目,至少要两年。紧急状态搭建临时性建筑都需要1个月,更何况是新建一座传染病医院?”这是2月2日无人机拍摄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新华社记者程敏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背后,是异常严峻的疫情形势。从确定新建火神山医院的1月23日当天到2月1日,9天中,武汉市确诊病例从495人陡增至4109人。不断增加的定点医院床位数量,远远跟不上疫情蔓延速度。“根据2003年抗击‘非典’时的经验,新建集中收治疫情患者的医院,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现有医院的压力,减少交叉感染。”一位参与抗击非典的医疗专家表示,临时医院启用后,更重要的作用是减少社会恐慌情绪。过往抗击重大疫情,也曾经创造过奇迹。2003年4月,北京建成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小汤山医院,两个月内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其间无一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创造了人类医学史上的奇迹。这是2月2日无人机拍摄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新华社记者程敏摄当年建好小汤山医院用了7天。现在的工程能力更高了,10天完成任务,很困难吗?紧急的疫情让人们已经忘记了,武汉抗疫斗争高峰是在春节前。小汤山建设是在4月份,火神山医院建设其间,适逢大量工人假期返乡,“别说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就连工地上吃喝拉撒,这些后勤都难以保障”。武汉市城建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疫情,不等人。与死神竞速,情势紧迫,间不容发。各方面迅速动员,进入战时状态。——选址。规划、环保等部门紧急会商,定在知音湖畔的武汉市职工疗养院。这里远离人口稠密的汉口主城区,交通、管道等配套基础齐备。这是2月2日无人机拍摄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新华社记者李贺摄——设计。小汤山非典医院设计方迅速参与。中信建筑设计院等设计机构组成60多个人的应急项目团队,5小时内就拿出设计方案,不到24小时绘出设计图。——施工。多家建筑企业踊跃请战。指挥部最终确定由中建三局、武汉建工、武汉航发、汉阳市政四家企业参建,明确施工任务,立下“军令状”,迅速组织开工。没人想到,一个建筑工地,成为数千万人瞩目的焦点。火神山建设现场场景被网络“云直播”后,数千万网民在屏幕前当起了“监工”。“这不是一场单纯的工地直播,而是抗击疫情的希望,大家都希望能够快点,更快点。”类似的网络评论天天时时可见。入夜,工地上灯火通明。不远处,武汉三镇是焦灼中等待的万家灯火。这是2月2日无人机拍摄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分区严隔离病房带“口罩”从空中俯瞰,火神山两栋住院楼,整体呈中间医护两边病房的“鱼骨状”布局。“主鱼骨”是中间的长走道,功能为医护人员通道和办公区域。走道连接“次鱼骨”的9个病房区,在走道里可步行至任何一间病房。作为一所传染病医院,大到房间的结构布局,小到一个下水管道,在各项防护措施方面,近乎苛刻。而充分借鉴小汤山医院,让火神山医院的设计与建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曾参与小汤山医院设计的全国知名设计大师黄锡璆,腊月二十九晚上专门给设计组打来电话,提出小汤山医院设计中曾经留下的遗憾和不足:病房紧挨地面,没有隔空层,容易潮湿;没有设置专用病区走道,开门就是院子,管理不便……这是2月2日无人机拍摄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新华社记者程敏摄“我们在设计时充分听取这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火神山医院设计总负责人汤群说。——分区严格隔离。通过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及医护人员专用通道和病人专用通道的布置方式,严格避免交叉感染。医疗区与生活区同样严格隔离。医护人员进出病区设置包括风淋在内的专用卫生通过设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病房带上“口罩”。离地面架空30厘米的每间病房,放置两张病床,均设有独立的卫生间。两扇窗户和通道组成的专用隔离防护窗,用于药品和食品的传递。医院绝大部分房间都是负压房间,房间内的压力比外面低,如同给病房带上“口罩”,避免病毒随着气流产生交叉感染。这是2月2日无人机拍摄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新华社记者程敏摄——污染集中处理。医院铺设了5万平方米的防渗膜,覆盖整个院区,确保污染物不会渗透到土壤水体中,同时医院安装了雨水、污水处理系统,经过两次氯气消毒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所有房间排风均经过消毒杀菌及高效过滤达标后,才高空排放。大年初一,原北京小汤山“非典”医院院长张雁灵专程来武汉考察得知,火神山医院配备多台高端CT,大幅提升ICU重症病房数量,组建专家委员会为病人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等情况,评价“总体非常好,只需做局部调整”。“很多设计标准、设备配备,都要优于当年的小汤山‘非典’专科医院。”张雁灵说,火神山医院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将对防控疫情产生重大意义。这是2月2日无人机拍摄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新华社记者程敏摄“极度压缩时间空间的战役”1月24日,己亥年除夕,各类设备进场。入夜,运输车司机吕俊和同事们一块围聚,端上盒饭,简陋地“团年”。他的“守岁”就是从凌晨3点后开车运土,累了,在车上眯个眼。作为家中独子的吕俊,长这么大第一次不在家里过年,“不忍心让父母在家中独守除夕夜,但这个工程实在太重要了。”这是2月2日拍摄的武汉火神山医院的一间病房内景。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除夕夜,数百台挖掘机、推土机,上千名工人和吕俊一样,在机器轰鸣声中,迎来庚子年第一个清晨。除夕当天,施工方累计平整全部场地5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足球场大小。开挖土方15万立方米,足以填满57个标准游泳池。“头一天去,工地还是一片沼泽,推土机进场都快陷进去了。第二天早上再看,土堆已经推平,沼泽被填实,完全看不出之前的模样了。”一位技术人员在朋友圈中感慨。铺设碎石、压实基础、开挖基槽……按正常流程,工期节点按天算。在火神山,一切节点都得以小时,甚至以分钟计算。极限的工期要求,现场设计、施工、监理人员一齐守在现场,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边调整。这是2月2日拍摄的武汉火神山医院的一间病房内景。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工地上,到处是车,到处是人。白天,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入夜,灯光如昼、焊花四闪。所谓“基建狂魔”,其实不过是一群善良勇敢的人穿上盔甲,在所有人的祝福中默默地负重前行。“戴书记,您的鞋子破了,回去换一双吧!”中建商砼永丰厂党支部书记戴银刚,多次听到别人的善意提醒。武汉宣布建设火神山医院当晚,他就赶回岗位,火速集结队伍投入战斗。妻子身怀六甲,他无暇照顾;鞋子破了几天,来不及回去换一双。“等这场战役结束了,我要跟即将出世的孩子好好讲讲火神山的故事”。他说。2月2日,工人在火神山医院工地工作。新华社记者李贺摄最高峰时,工地上有7000多名工人,800多台挖掘机、推土机等设备同时作业。上一个单位刚完成场地铺沙,下一个单位马上进场铺防渗膜,后面铺设活动板房基脚的单位还在催促。高密度的人群、机械,让现场施工空间极为有限。“火神山项目是在极度压缩的时间、压缩的空间内,展开的一场战役。”火神山建设指挥部一位负责人说,“没别的,就是豁出去,干!”受其他工序影响,原本留给排水管道安装的72小时施工时间,被压缩到只剩30个小时。用作病房的集装箱板房,距地面只有30厘米,排水管道安装只能由工人钻进这狭小缝隙中,逐个安装到位。2月2日,工人在火神山医院工地工作。新华社记者李贺摄身材瘦小的工人王旋主动申请第一个下地埋管示范,带领400多名工人伏地作业。不少人衣服划破,手臂划伤,匆匆处理后便又钻回逼仄的空间作业,直到全部排水管道顺利安装完成。每个工人、每台装备,就像一颗颗螺丝钉、一个个零部件,紧密扣在一起,驱动着这台巨型机器,迅速搭建起一座抗击疫情的“安全岛屿”。中建三局董事长陈华元说,武汉是我们的家园,这是一场保卫战、生死战,建好火神山医院就是保卫大武汉,“必须不惜代价,不讲条件,不惧困难,尽锐出战”。2月2日,工人在火神山医院工地工作。新华社记者程敏摄有国外网友评价,昼夜不停的挖掘机大军及建筑工人、源源不断输送至武汉的物资,“整个国家都为这场战斗做准备,速度不可思议”。“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种动员。”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1月3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发布会上说,“也许你正在关注的是中国将在10天之内建成的一家大医院,但这不是他们正在采取的措施的唯一目标,我相信这些措施将扭转(疫情)趋势。”火神山医院完工了。很多工人、设备将第一时间转战,前往同样收治疫情感染患者的雷神山医院,继续他们的战斗。(采写记者:李鹏翔、李劲峰、梁建强、徐海波、廖君、侯文坤、黎云、张书旗、郑璐)2月2日,工人在已经基本建设成形的医院病房里工作。新华社记者程敏摄2月2日,工人在火神山医院工地工作。新华社记者李贺摄2月2日,工人在已经基本建设成形的医院病房工作。新华社记者程敏摄这张标注了日期的拼版照片显示的是武汉火神山医院从开始设计到建成完工,历时10天(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02/03
  • 各地积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2月2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八一乡,当地工作人员在路口卡点登记往来人员的去向信息。  近日,各地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  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2月2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八一乡,当地工作人员在路口卡点对往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2月2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八一乡,当地工作人员在路口卡点登记往来人员的去向信息。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2月2日,合肥市蜀山区合作化南路社区的工作人员对社区内的快递柜进行消毒。新华社发(黄博涵摄)  2月2日,合肥市蜀山区合作化南路社区的工作人员对进入社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新华社发(黄博涵摄)  2月2日,合肥市蜀山区合作化南路社区的工作人员对进入社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新华社发(黄博涵摄)  2月2日起,上海开展社区口罩预约登记工作。这是在上海明园小安桥小区,工作人员在为居民登记预约信息(2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高峰摄  2月2日起,上海开展社区口罩预约登记工作。这是在上海明园小安桥小区,工作人员在为居民登记预约信息(2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高峰摄  2月2日,工作人员在宁夏银川市京藏高速公路银川东出入口对进入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排查登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冯开华摄  2月2日,青岛城阳区仙家寨社区口罩以旧换新回收点工作人员对前来兑换口罩的居民进行体温检测。青岛市城阳区部分街道、社区开展口罩以旧换新集中回收活动,在满足社区居民口罩需求的同时,工作人员还对前来兑换的居民进行体温测量和健康询问。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2月2日,工作人员在济南火车站为准备进站的旅客检测体温。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2月2日,旅客经过济南火车站外设置的测温点。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2月2日,工作人员在济南火车站为出站旅客检测体温。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在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一小区,工作人员将实行封闭管理楼栋里的生活垃圾清理运走(2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在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一小区,社区工作人员用手机查看实行封闭管理楼道内居民生活垃圾的清理情况(2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在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一小区外,社区工作人员为实行封闭管理楼栋的居民代购物品(2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2月2日,在沈阳火车站疫情隔离室,医护人员对隔离室进行消毒。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2月2日,沈阳火车站设置了红外线体温测量仪,对进站旅客进行体温测量。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2月2日,在沈阳火车站出站口,工作人员利用红外线体温测量仪对出站旅客进行体温测量。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2月2日,在沈阳火车站出站口,工作人员利用红外线体温测量仪对出站旅客进行体温测量。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2月2日,工作人员在福州火车站候车大厅消毒。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2月2日,工作人员在福州火车站自动售票大厅消毒。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2月2日,在福州火车站进站口,工作人员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对旅客进行体温测量。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2月2日,旅客在通过重庆北站出站口的体温检测通道。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2月2日,重庆北站的工作人员在体温检测通道查看出站旅客的体温。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2月2日,工作人员在重庆北站进站口进行消毒作业。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2月2日,在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新竹社区,志愿者在对居民楼道进行消毒。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2月2日,在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新竹社区,志愿者在对社区公共设施进行消毒。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2月2日,在宁夏盐池县青银高速公路花马池出入口野生动物检查点,工作人员检查即将驶出的车辆。新华社记者冯开华摄  2月2日,党员志愿者在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为居民介绍防疫期间的民生供应地图,方便群众购买生活物品。新华社记者曹力摄  2月2日,居民在上海耀江花园居委会登记点排队预约口罩。新华社发(王翔摄)  2月2日,在重庆龙湖南苑小区一栋居民楼电梯口,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为业主设立一次性电梯按钮专用纸。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2月2日,在重庆龙湖南苑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实施每日定时消毒作业。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2月2日,在重庆西站的出站口外,工作人员在进行上岗前的体温检查。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2月2日,在重庆龙湖水晶郦城静苑小区的大门口,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对当日到达的快递包裹进行集中消毒。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2月2日,在重庆龙湖水晶郦城静苑小区,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将小区业主网购的生活用品送上门。由于小区控制外来人员进入,该小区的物业工作人员经常会帮一些有需要的业主运送网购的生活用品。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2月2日,在重庆龙湖南苑小区一栋居民楼的电梯里,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对电梯进行定时消毒。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2月2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在门诊楼外搭建临时分诊台,对就诊患者进行预先分诊。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2月2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工作人员在分诊台架设体温测量设备。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2月2日,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丽景街道八里桥社区,工作人员用保鲜膜对电梯按键进行封包,每天更换,防范交叉污染。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2月1日,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丽景街道泰和社区一小区,工作人员对出入人员进行消毒。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拉萨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旁边的疫情防控人员及应急车辆正在待命(1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汝锋摄
    02/03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 2020
    02/03
  • 大熊猫宝宝闹新春
      1月21日,重庆动物园工作人员在活动上为大熊猫老寿星“新星”送上礼物。  当日,重庆动物园4只大熊猫宝宝“双双”“重重”“喜喜”“庆庆”与37岁老寿星“新星”集体亮相,为游客送上新春祝福。  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1月21日,大熊猫老寿星“新星”在“迎春”活动上。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1月21日,大熊猫老寿星“新星”在“迎春”活动上与工作人员互动。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1月21日,大熊猫宝宝“双双”“重重”“喜喜”“庆庆”与37岁老寿星“新星”首次见面。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1月21日,大熊猫宝宝“双双”“重重”“喜喜”“庆庆”向游客拜年。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1月21日,大熊猫宝宝“双双”“重重”“喜喜”“庆庆”向游客拜年。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1月21日,大熊猫宝宝在重庆动物园“迎春”活动上嬉戏。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1月21日,大熊猫宝宝在重庆动物园“迎春”活动上嬉戏。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1月21日,大熊猫宝宝在重庆动物园“迎春”活动上嬉戏。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1月21日,大熊猫宝宝在重庆动物园“迎春”活动上嬉戏。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01/22
  • 三门峡:白天鹅黄河湿地越冬
      白天鹅在三门峡黄河湿地栖息(1月20日摄)。进入冬季,大批白天鹅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湿地栖息越冬。近年来,当地大力推进黄河湿地生态建设,加强白天鹅保护力度,来此越冬的白天鹅数量逐年增加。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白天鹅在三门峡黄河湿地飞翔(1月20日摄)。进入冬季,大批白天鹅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湿地栖息越冬。近年来,当地大力推进黄河湿地生态建设,加强白天鹅保护力度,来此越冬的白天鹅数量逐年增加。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白天鹅在三门峡黄河湿地上空飞翔(1月20日摄)。进入冬季,大批白天鹅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湿地栖息越冬。近年来,当地大力推进黄河湿地生态建设,加强白天鹅保护力度,来此越冬的白天鹅数量逐年增加。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白天鹅在三门峡黄河湿地上空飞翔(1月20日摄)。进入冬季,大批白天鹅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湿地栖息越冬。近年来,当地大力推进黄河湿地生态建设,加强白天鹅保护力度,来此越冬的白天鹅数量逐年增加。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01/21
  • 重庆:吃“千米长宴” 品古镇年味
      1月18日,在中山古镇的“千米长宴”上,民间艺人用古镇传统“打盆”绝艺给游客们上菜。当日中午,伴随着一声“开席喽”,一年一度的“千米长宴”在重庆市江津区中山古镇举行。喷香的烟熏豆腐、软糯的夹烧肉、可口的石板糍粑……800余桌年味十足的特色美食,吸引了两万多名游客前来体验传统民俗,感受“一双筷子吃遍一条街”的畅快淋漓。中山古镇自古就有“千米汇长宴万人祈福祉”的习俗。每年春节期间,古镇老街居民都会在千米长街上大摆“百家宴”,祝福生意兴隆、家业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1月18日,游客在中山古镇老街上体验“千米长宴”传统美食。当日中午,伴随着一声“开席喽”,一年一度的“千米长宴”在重庆市江津区中山古镇举行。喷香的烟熏豆腐、软糯的夹烧肉、可口的石板糍粑……800余桌年味十足的特色美食,吸引了两万多名游客前来体验传统民俗,感受“一双筷子吃遍一条街”的畅快淋漓。中山古镇自古就有“千米汇长宴万人祈福祉”的习俗。每年春节期间,古镇老街居民都会在千米长街上大摆“百家宴”,祝福生意兴隆、家业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1月18日,一名中山古镇的居民给体验“千米长宴”的游客上菜。当日中午,伴随着一声“开席喽”,一年一度的“千米长宴”在重庆市江津区中山古镇举行。喷香的烟熏豆腐、软糯的夹烧肉、可口的石板糍粑……800余桌年味十足的特色美食,吸引了两万多名游客前来体验传统民俗,感受“一双筷子吃遍一条街”的畅快淋漓。中山古镇自古就有“千米汇长宴万人祈福祉”的习俗。每年春节期间,古镇老街居民都会在千米长街上大摆“百家宴”,祝福生意兴隆、家业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1月18日,中山古镇的一户商家在“千米长宴”开席前准备菜品。当日中午,伴随着一声“开席喽”,一年一度的“千米长宴”在重庆市江津区中山古镇举行。喷香的烟熏豆腐、软糯的夹烧肉、可口的石板糍粑……800余桌年味十足的特色美食,吸引了两万多名游客前来体验传统民俗,感受“一双筷子吃遍一条街”的畅快淋漓。中山古镇自古就有“千米汇长宴万人祈福祉”的习俗。每年春节期间,古镇老街居民都会在千米长街上大摆“百家宴”,祝福生意兴隆、家业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1月18日,中山古镇的“千米长宴”开席后,民间艺人在等待厨师给长条形的上菜盆备菜。当日中午,伴随着一声“开席喽”,一年一度的“千米长宴”在重庆市江津区中山古镇举行。喷香的烟熏豆腐、软糯的夹烧肉、可口的石板糍粑……800余桌年味十足的特色美食,吸引了两万多名游客前来体验传统民俗,感受“一双筷子吃遍一条街”的畅快淋漓。中山古镇自古就有“千米汇长宴万人祈福祉”的习俗。每年春节期间,古镇老街居民都会在千米长街上大摆“百家宴”,祝福生意兴隆、家业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1月18日,在中山古镇的“千米长宴”上,民间艺人用古镇传统“打盆”绝艺给游客们上菜。当日中午,伴随着一声“开席喽”,一年一度的“千米长宴”在重庆市江津区中山古镇举行。喷香的烟熏豆腐、软糯的夹烧肉、可口的石板糍粑……800余桌年味十足的特色美食,吸引了两万多名游客前来体验传统民俗,感受“一双筷子吃遍一条街”的畅快淋漓。中山古镇自古就有“千米汇长宴万人祈福祉”的习俗。每年春节期间,古镇老街居民都会在千米长街上大摆“百家宴”,祝福生意兴隆、家业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01/20
  • 剪窗花 迎新春
      1月16日,剪纸艺人和孩子们展示制作完成的窗花。当日,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盛德社区在社区活动中心组织开展“剪窗花,迎新春”活动。小朋友们在当地剪纸艺人的指导下,制作以生肖“鼠”为主题的窗花剪纸,喜迎新春佳节。新华社记者齐雷杰摄  1月16日,剪纸艺人和孩子们展示制作完成的窗花。当日,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盛德社区在社区活动中心组织开展“剪窗花,迎新春”活动。小朋友们在当地剪纸艺人的指导下,制作以生肖“鼠”为主题的窗花剪纸,喜迎新春佳节。新华社记者齐雷杰摄
    01/19
  • 长白山区冬日美
      这是在吉林省临江市花山镇拍摄的松岭雪村景色(1月14日摄)。隆冬时节,位于长白山腹地的吉林省白山市周边地区冬景如画。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游人在吉林省长白县十五道沟望天鹅景区内观赏冰瀑景观(1月15日摄)。隆冬时节,位于长白山腹地的吉林省白山市周边地区冬景如画。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游人在吉林省长白县十五道沟望天鹅景区内拍照(1月15日摄)。隆冬时节,位于长白山腹地的吉林省白山市周边地区冬景如画。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这是在吉林省长白县十五道沟望天鹅景区内拍摄的冰瀑景观(1月15日摄)。隆冬时节,位于长白山腹地的吉林省白山市周边地区冬景如画。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这是1月14日拍摄的吉林省临江市花山镇松岭雪村(无人机照片)。隆冬时节,位于长白山腹地的吉林省白山市周边地区冬景如画。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游人在吉林省长白县十五道沟望天鹅景区内观赏冬日景色(1月15日摄)。隆冬时节,位于长白山腹地的吉林省白山市周边地区冬景如画。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01/17
  • 鼠年迎春特展亮相上海博物馆
      1月15日,观众参观上海博物馆鼠年迎春特展。1月14日,展现古今鼠生肖形象的“灵鼠兆丰年——上海博物馆鼠年迎春特展”揭幕。上海博物馆以五件文物布置了颇具趣味的特展,为即将到来的农历庚子鼠年纳福迎祥。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1月15日,观众参观上海博物馆鼠年迎春特展布置的展品(左)。1月14日,展现古今鼠生肖形象的“灵鼠兆丰年——上海博物馆鼠年迎春特展”揭幕。上海博物馆以五件文物布置了颇具趣味的特展,为即将到来的农历庚子鼠年纳福迎祥。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这是1月15日在上海博物馆拍摄的鼠年迎春特展展品。1月14日,展现古今鼠生肖形象的“灵鼠兆丰年——上海博物馆鼠年迎春特展”揭幕。上海博物馆以五件文物布置了颇具趣味的特展,为即将到来的农历庚子鼠年纳福迎祥。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这是1月15日在上海博物馆拍摄的鼠年迎春特展展品。1月14日,展现古今鼠生肖形象的“灵鼠兆丰年——上海博物馆鼠年迎春特展”揭幕。上海博物馆以五件文物布置了颇具趣味的特展,为即将到来的农历庚子鼠年纳福迎祥。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1月15日,观众参观拍摄上海博物馆鼠年迎春特展展品。1月14日,展现古今鼠生肖形象的“灵鼠兆丰年——上海博物馆鼠年迎春特展”揭幕。上海博物馆以五件文物布置了颇具趣味的特展,为即将到来的农历庚子鼠年纳福迎祥。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01/16
  • 广西柳州:梦幻柳江景如画
      1月14日,一场冬雨过后,广西柳州柳江两岸云雾升腾,如梦似幻,宛如画卷(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黎寒池摄)  1月14日,一场冬雨过后,广西柳州柳江两岸云雾升腾,如梦似幻,宛如画卷(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黎寒池摄)  1月14日,一场冬雨过后,广西柳州柳江两岸云雾升腾,如梦似幻,宛如画卷(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黎寒池摄)  1月14日,一场冬雨过后,广西柳州柳江两岸云雾升腾,如梦似幻,宛如画卷(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黎寒池摄)
    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