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 标记古城古韵 悦享幸福当今
      在农安县宝塔街与黄龙路交会处的宝塔游园里,辽塔巍峨高耸,塔身龙凤飞檐、雕梁画栋,让人在喧闹中流连于历史的长河,享受着今时的幸福。  宝塔游园景致以辽金时期的古塔为主,这是辽代黄龙府遗留至今的唯一古建筑。辽塔为砖砌实心、密檐式,通高44米,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造型优美端庄,展现了辽代建筑艺术的风范。农安辽塔曾两次被修缮。环走古塔一圈,塔身八角十三层,层层坡脊皆有龙、狮,活灵活现。塔角上104个铜铃遇风吹轻舞,金铁齐鸣,悦耳动听。  游园内,建造了11座四角凉亭及7道连廊,在游园的中心位置降低地势,形成一个下沉式的广场,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这里亭台楼阁玲珑精致,青松翠柏清幽秀丽,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在枝繁叶茂、碧草如茵的甬道旁,人们打着太极、悦动着舞步、扮演将帅下着象棋,享受着休闲时光……作为古城农安的标志性建筑,辽塔已经融入一代代农安人共同的认知和记忆。
    08/26
  • 石家庄:采煤塌陷区“变身”绿色公园
      8月24日,游客在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由采煤塌陷区改造而成的杏花沟湿地公园内游玩。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有着长达100余年煤矿开采历史,也因地下煤炭开采形成多处采煤塌陷区。在2015年最后一座矿井关停后,当地着力对采煤塌陷区进行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将塌陷区改造成集观光旅游、平衡生态为一体的湿地公园,使采煤塌陷区“变身”山水相依的“生态会客厅”,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新华社记者骆学峰摄
    08/25
  • 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在京开幕
      8月24日,观众在参观工艺美术作品《藤甲·变色龙》。  当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知者创物——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暨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二届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近270件(组)优秀工艺美术新作以及部分知名艺术家的特邀作品。  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08/25
  • 九寨沟秋韵
      8月24日,游客在九寨沟爱情海景区拍照。  初秋时节,四川九寨沟色彩斑斓,景美如画。  新华社记者刘梦琪摄
    08/25
  • 废弃矿山的华丽蝶变
      8月20日,游客在重庆铜锣山矿山公园游览。  重庆市渝北区石船镇曾是石灰岩矿区采石场主要聚集地,数十座巨大露天矿坑遍布山中,森林遭砍伐,耕地被破坏,地质安全隐患突出。  “那时村里整天灰蒙蒙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马路被大货车压得坑坑洼洼,山上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坑,环境破坏实在太严重了。”一名石船镇石壁村村民说。  面对生态环境恶化,当地政府2012年将铜锣山采石场全面关停。2016年开始,当地秉持“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理念,加快开展消除安全隐患、植绿覆盖裸土、保护坑中水体等生态修复工程,同时加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铜锣山矿山公园。  不少村民开始在景区从事观光车司机、保安、保洁等工作,还有的开起了农家乐。景区人气提升,还带动当地农产品外销,帮助农民增收。自2021年2月试运行以来,该园共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  渝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几年修复治理,这些废弃矿坑生态得到有效恢复。我们正在全力建设集科普体验、休闲游乐、生态健康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变‘废’为宝,化‘坑’为园,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08/24
  • 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开幕
      8月23日,观众在2021智博会中国中铁馆参观。  当日,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开幕,有600多家企业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加展览,集中展现智能化发展新成果。本届智博会以“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为主题,重点关注工业互联网发展新态势,将举办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高峰论坛、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高峰论坛,同时专门设置了2万平方米的工业互联网展区,场景化呈现数字孪生工厂、柔性生产线等技术场景。  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08/24
  • 水乡八月菱角香
      8月19日,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西千亩荡,菱农们坐着水乡特有的菱桶采摘成熟的菱角。  近期,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的特色农产品南湖菱进入收获期。油车港镇当地水网密布,是嘉兴特产南湖菱的主产区。近年来当地积极开展南湖菱“提纯复壮”等科研工作,规范提升南湖菱选种、生产和销售,进一步促进南湖菱产业可持续发展。南湖菱平均亩产约1700斤,亩产值约6000元。  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08/24
  • 处暑农忙
      8月23日,在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板桥镇樟塘村,农民驾驶收割机在收割中稻(无人机照片)。  当日是处暑节气,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忙碌在田间地头。  新华社发(周秀鱼春摄)
    08/24
  • “花”式“新”吃!云南蒙自过桥米线再添“新成员”
      近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过桥米线“家族”再添“新成员”——鸡蓉蛋花过桥米线。一根根米线口感爽滑,劲道十足,配着一块刚淋过汤汁的鸡蓉蛋花送入口中,醇香的滋味在舌尖久久停留,让人沉醉不已。  据了解,近年来蒙自市不断加快“蒙自过桥米线”产业品牌化发展,进一步丰富延伸蒙自过桥米线的文化内涵。一根米线连天下、万种风情四海来,一碗过桥米线,盛满的不仅是美味可口的米线,更是蒙自“开放包容、崇文尚德”的城市发展理念。(蒙自市融媒体中心马浩东高帆实习李汶谦)
    08/23
  • 弥勒:特色小镇“特”味浓
    东风韵小镇    借着去年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东风,弥勒市以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特色小镇”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弥勒东风韵艺术小镇是一座集葡萄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旅游为一体,以文化艺术为主线打造的特色小镇。镇中独具匠心与韵味的万花筒艺术馆、美憬阁酒店等已火遍各大社交网络平台。东风韵小镇负责人介绍,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艺术活动入驻小镇。演艺活动、艺术展览、文创体验、非遗传承、娱乐休闲等丰富业态满足了不同客群的多元需求,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元素成为东风韵小镇的核心吸引力。  走进红河水乡小镇,一泓碧水映衬着亭台楼阁、廊桥水榭,散发出独具水乡韵味的小镇风情。依托便利的交通、宜人的气候、优美的生态,围绕运动休闲、高端度假、旅游商贸三大主题,喜来登等国际品牌酒店正在抓紧装修。弥勒新城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文生介绍:“未来,国际汽车、摩托车赛事也将落地红河水乡,这些赛事将引入高端客流,带动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自2019年营业以来,有着独特高原森林湖泊风貌的太平湖森林小镇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云南太平湖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薛高介绍,小镇集生态休闲、文化艺术、科普教育、运动康体、游学拓展等于一体,木屋酒店、帐篷酒店、房车露营地等十分抢手,有的客人在这里一住就是半个多月。  太平湖森林小镇内有440多名员工,80%以上都是本地村民,在园区工作年收入可以达到5万元左右。“村民从原来传统的种植、养殖业转化到了旅游业中,我们企业真正地和村民们共建、共享、共荣。”薛高说,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圈,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  漫步可邑小镇,村庄的墙画、当地特色美食、热情的阿细跳月舞蹈等展示出浓郁的彝族风情。可邑小镇对村庄建设以及旅游产品开发进行系统规划,打造了以民族文化为主的乡村旅游品牌,并依托当地良好的资源,拓展了户外运动、文创集市等业态。“旅游发展的前景吸引了可邑年轻人回到家乡,也带动了当地老百姓增收。”可邑小镇讲解员、土生土长的彝族姑娘陈敏说。  近来来,弥勒市特色小镇建设一直在“特”字上做文章,各小镇形成齐头并进、优势叠加的格局。在特色小镇创建带动下,弥勒市旅游经济增长动力强劲。  今年5月召开的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专门强调要“打造世界一流特色小镇”。弥勒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卫博恺说,接下来,弥勒市将继续以规划引领,抓住市场需求,突出小镇特色,注重品牌创建,优化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云南网记者刘子语黄兴能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