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 翘盼天堑通高桥
     9月27日,不少群众来到贵州省花江峡谷岸边参观将于9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的花江峡谷大桥。  花江峡谷大桥是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2890米,主跨径1420米,是目前世界山区峡谷第一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其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625米,是新的世界第一高桥。  9月27日,当地群众在参观大桥。(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9月27日,两名大桥建设者拍摄自己参与建造的大桥后交流。(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9月27日,人们在参观、拍摄大桥。(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9月27日,当地群众背着孩子前来参观大桥。(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9月27日,一名摩托车爱好者在参观大桥。(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9月27日,当地群众与大桥自拍留念。(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09/27
  • 秋游景迈山
     秋日时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的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迎来游览高峰。作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这里的古茶园与传统村落相映成趣。秋日天高气爽,百年古茶树郁郁葱葱,游客漫步在古寨之中,体验民俗,感受千年茶文化的活态传承。  这是9月27日拍摄的景迈山糯岗古寨。(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  9月27日,一名工作人员在景迈山大平掌古茶园为游客讲解。(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  9月27日,游客在景迈山大平掌古茶园游览。(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  9月27日,一名当地村民在景迈山大平掌古茶园为游客展示织锦技艺。(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  9月27日,演员在景迈山大平掌古茶园为游客表演。(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  9月27日,游客在景迈山糯岗古寨游览。(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
    09/27
  • 甘肃敦煌西湖保护区:普氏野马野化放归成效显著
    普氏野马原产于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和蒙古国干旱荒漠草原地带,曾一度在野外绝迹。1985年我国启动“野马返乡”计划,陆续从国外引回普氏野马,在新疆、甘肃等地繁育,并进行野化放归试验。  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66万公顷,拥有湿地、草地、林地与戈壁等多样生态系统,符合普氏野马最后生存区域的环境特征,被列为野化放归试验区。2010年和2012年,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转运28匹普氏野马,散放于敦煌西湖保护区内。得益于这里水草丰茂的环境,普氏野马自由繁衍生息,种群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目前,敦煌西湖保护区的普氏野马已从试验性野化放归阶段,成功过渡到自由生活的野生种群阶段,普氏野马数量达到212匹,其自然繁殖率的提升与警戒行为的增强,均表明普氏野马已较好地适应了这里的野外生存环境。  9月24日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普氏野马。(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这是9月24日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普氏野马小马驹。(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这是9月24日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普氏野马。(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这是9月24日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普氏野马小马驹。(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9月24日,普氏野马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饮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这是9月24日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普氏野马(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这是9月24日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普氏野马(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这是9月24日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普氏野马(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这是9月24日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普氏野马(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这是9月24日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普氏野马(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9月24日,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玉门关保护站站长吴兴东(右)与工作人员巡视保护区内普氏野马活动情况。(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9月24日,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玉门关保护站站长吴兴东(左)和工作人员在野外查看普氏野马粪便。(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09/26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四次出舱活动
      这是9月25日晚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在空间站组合体舱内工作的画面。(新华社记者李明刚摄)  这是9月25日晚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中瑞在舱内工作的画面。(新华社记者李明刚摄)  这是9月25日晚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王杰(左)、陈中瑞在舱内工作的画面。(新华社记者李明刚摄)  这是9月25日晚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王杰出舱的画面。(新华社记者李明刚摄)  这是9月25日晚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王杰在空间站组合体舱外作业的画面。(新华社记者李明刚摄)
    09/26
  • 秋晨塞罕坝 风景美如画
     秋日清晨,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层林尽染,美景如画。  9月24日拍摄的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晨景(无人机照片/刘满仓摄)  9月24日拍摄的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晨景(无人机照片/刘满仓摄)  9月24日拍摄的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晨景(无人机照片/刘满仓摄)  9月24日拍摄的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晨景(无人机照片/刘满仓摄)
    09/25
  • 我国成功发射吉利星座06组卫星
      9月24日15时56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日照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吉利星座06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9月24日/安迪摄)  (9月24日/安迪摄)  (9月24日/安迪摄)
    09/25
  • 我国最大跨度断面市政交通隧道主体完工
    9月22日,青银高速公路增设唐山路互通及连接线工程唐山路隧道主体正式完工,全面进入隧道路面与装饰施工阶段。  据介绍,该隧道全长1551米,双向双洞8车道,最大开挖跨度31.8米,最大开挖断面447.62平方米,是我国目前最大跨度断面市政交通隧道。  9月22日,中铁十四局建设者庆祝唐山路隧道主体完工。(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青岛市李沧区建设中的唐山路隧道(9月22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青岛市李沧区建设中的唐山路隧道(9月22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这是9月22日在青岛市李沧区拍摄的建设中的唐山路隧道。(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9月22日,中铁十四局建设者在唐山路隧道内检查施工质量。(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09/24
  • 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开幕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这是展览现场展示的一组大型工业机器人产品(9月23日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9月23日,参观者在人工智能工程助理展示屏前驻足观看。(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9月23日,参观者在一组工业自动化设备元件综合展示墙前交流讨论。(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9月23日,参观者在一个重物搬运辅助设备旁驻足观看。(杨勇摄)  9月23日,小朋友在展会现场与人形机器人互动。(潘宗源摄)  9月23日,参观者在一个进行抓取动作演示的机器手展品前驻足观看。(潘宗源摄)
    09/24
  •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宁波侧掘进过半
    9月22日,在浙江省宁波与舟山间的金塘水道海平面下65米深处,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甬舟号”掘进里程突破2470米,标志着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宁波侧掘进过半,隧道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西起浙江宁波市北仑区,东至舟山市金塘镇,全长16.18公里,是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  9月22日拍摄的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宁波侧施工现场,此处是海平面下52米深的隧道入海点。(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9月22日拍摄的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甬舟号”盾构机作业现场。(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9月22日,中铁十四局技术人员通过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智慧工程监控管理平台进行远程施工管理。(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9月22日,中铁十四局技术人员通过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智慧工程监控管理平台进行远程施工管理。(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9月22日,中铁十四局技术人员在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甬舟号”盾构机内关注设备运行情况。(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9月22日,中铁十四局技术人员在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甬舟号”盾构机操作室关注设备运行情况。(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9月22日,中铁十四局施工人员在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甬舟号”盾构机内进行盾尾油脂更换作业。(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09/23
  •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开幕
    9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开幕。  9月22日拍摄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会场外景。(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9月22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欧阳志云在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论坛上发言。(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9月22日,各国代表出席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的论坛活动。(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9月22日,与会代表在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的一场边会上交流。(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9月22日,代表在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的展区交流。(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9月22日,代表在参观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设置的儿童画国际巡展。(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