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沈阳故宫牡丹绽放
    赏过了杏花如雪,看过了樱花烂漫,近日,沈阳故宫牡丹园里的牡丹终于绽放了。牡丹素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美誉,游客置身花团锦簇的牡丹丛中,尽情观赏拍照,享受惬意时光。记者:查金辉
    05/16
  • “中华第一坛” 一眼五千年
    东山嘴遗址位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兴隆庄镇,是红山文化晚期重要遗址,出土了震惊世界的祭坛和人物雕像,它的发现对牛河梁遗址大面积发掘、中华文明探源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辽宁大学历史学部考古文博学院基地设在镇里,让记者感慨的是,他们不仅忙于考古,还利用基地向当地人科普考古、历史文化常识,传递历史文化的薪火……从天坛回溯“中华第一坛”北京距离朝阳市约500公里。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一件出土于朝阳市的文物——残高不足10厘米的石雕孕妇像经常被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团团围住。尽管她缺失了头部和右臂,但隆起的腹部、圆润的身形、灯光照射下散发出的光芒,让石雕孕妇像笼罩在红山文化的历史光影之中。观众为此痴迷,惊叹不已。在北京天坛,明、清两代皇帝曾在这里祭天、祈谷和祈雨,“天圆地方”的建筑布局、圆形三阶的建筑形式引起人们由衷的感叹。赞叹之余,人们也在叩问着它们的源起。其实,这一切皆源自包括喀左东山嘴遗址在内的红山文化。“喀左东山嘴遗址里的祭坛,完全可以称为‘中华第一坛’,北京天坛的建筑布局就来源于此。”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专研红山文化一辈子的八旬学者郭大顺斩钉截铁,一锤定音。记者对红山文化的回溯之旅,从北京开始,落脚于喀左东山嘴遗址。东山嘴遗址位于喀左县兴隆庄镇章京营子村东山嘴村民小组附近的一处山岗上。如果将辽宁地图视为红山文化典型玉器玉熊龙,喀左则恰好位于“龙”眼的位置。这个位于辽西的蒙古族自治县,丘陵纵横,沟壑千里,大凌河水浩浩荡荡,穿城而过。喀左不大。从县城内出发,驾车十几分钟后可到达位于山坡上的东山嘴遗址展示馆。此遗址在40多年前发掘出土的部分文物陈列于此。借助声光电等现代化技术,原本枯燥的遗址以及5000年前红山先民祭拜天地、祈求平安的场景在展厅内被生动还原,吸引了大量游客,遗址的重要价值也由此被人熟知。对专业人士来说,展厅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他们更钟情于居于山顶、距离展厅几百米外的考古发掘地,那里,也是石雕孕妇像、玉器等文物的出土地。记者对这处遗址充满向往,抬脚上山,在一处围墙与铁门前止了步。“哗啦”一声,紧锁的铁门被打开,记者走进当年的考古发掘现场,也闯进了5000年前红山人的精神圣地。王菲是喀左人,在喀左博物馆工作了20多年,性格爽朗、举止大方。因为一直从事这项工作,她对这片土地尤为熟悉与热爱。“远处那个马架子山下就是大凌河。早晨,太阳会从马架子山两个山峰之间缓缓升起,特别美。”王菲眼中含笑,指着远处连绵群山,描绘着清晨朝阳初升的图景。遗憾的是,此刻已近中午,记者错过了旭日东升,没有体验到5000年前红山先民看到的美景。出于保护目的,当年发掘的祭坛、石墙等遗迹均被回填。不过,为了向观众展现遗址面貌,博物馆在地面上用石头按照祭坛、石墙等样貌重新勾画出遗迹造型。站在山岗上,环视四周,草茂林密,繁闹的县城与静谧的乡村透出现代气息。脚下的圆形祭坛精致得两步就能跨越,但记者不能也不敢迈出双脚。因为这是5000年前的祭祀圣地,我们和红山先民一样,对此地充满敬畏。站在祭祀遗址前体味历史的厚重在中华文明演进的时间轴线上,包括东山嘴遗址在内的红山文化十分耀眼。红山人丰富的精神世界、规制的祭祀礼仪、美轮美奂的玉器,让所有专家对这支史前考古学文化刮目相看。尤其是与东山嘴遗址几乎同时期的牛河梁遗址被定义为“古国时代第一阶段”,这更让越来越多的人对红山文化痴迷,他们研究红山文化、解读红山文化,让红山文化热潮持续升温。两端雕饰有龙头的玉璜,十分珍贵。当公众将目光投向牛河梁遗址时,“东山嘴”则稍显寂寞。“东山嘴”与“牛河梁”相距50公里,二者关联性强——在空间上,同属大凌河流域,也同属辽西丘陵地带;在时间上,二者都处于红山文化时期,只不过“牛河梁”属于中晚期,“东山嘴”属于晚期。也就是说,在距今5000年前,红山先民在这两处遗址上同时祭拜天地。从考古发掘时间先后顺序来说,东山嘴遗址要早于牛河梁遗址。准确地说,正因为有了“东山嘴”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才撬动了后来牛河梁遗址的大面积发掘,也才有了后来牛河梁祭坛、积石冢和女神庙的相继问世。那是1979年春天,全省进行文物普查,东山嘴遗址进入普查队员视野。普查后期,辽宁要选几处遗址试掘,“东山嘴”成为目标之一。结果,刚一动土,考古队员就有了惊人发现。先是南北走向的石墙、一堆陶器出现在考古人员面前,然后又发现了直径2米有余的圆形祭坛。接下来的发现更是惊呆了所有考古队员:在圆形祭坛附近,有两件十分精美的玉器:一件是两端雕饰有龙头的玉璜,一件是绿松石材质的玉鸟。此外,考古人员还在遗址处发现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陶制、石制人像。站在文物的出土地,对文物的理解与感触会更深刻。当你知道了“东山嘴”是红山先民的祭祀之地,知道了这些花纹繁复、精美的玉器,以及生动写实的人像来自5000年前,知道了先民视之为圣物并为之顶礼膜拜,那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你在惊讶之余会重新审视“东山嘴”在中华文明时间轴线上的重要地位。坐在记者面前,追忆40年前的东山嘴遗址考古发掘经过,郭大顺眼中闪着光。他说,当年,国内从未发现上古时期的人物雕像,因此很多学者认为,中国这一时期的人物雕塑并不发达。当东山嘴遗址里众多人物雕像横空出世,这既打破了人们的原有认知,也让人们意识到这处遗址的价值。40多年前,国内史前遗址发现的祭祀遗址极少,“东山嘴”恰恰是祭祀遗址。郭大顺认为,通过不断出土的文物可以知道,红山人“精神高于物质”。他当年大胆尝试着将“东山嘴”的发现与中华文明联系在一起。当时,国内学术界对文明起源的酝酿还在讨论中。众多学术权威获知“东山嘴”的重要发现后,都异常兴奋,1983年7月,国内知名考古学家齐聚喀左东山嘴遗址现场。在之后的座谈会上,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建议考古人员多在朝阳市的喀左、建平、凌源三县交界处做工作。这个建议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另一番天地。当年秋天,牛河梁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积石冢和女神庙。一时间,世界轰动。文化的连续性令人着迷“东山嘴”这座小小的山头如一个石块,投掷在中华文明源起的湖面上,激起层层涟漪。其实,“东山嘴”在喀左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如果视野扩展至喀左全域,并将时间轴线拉长,你会在这里窥视到文明的传续。发掘出的红山文化祭坛直径约2米,由石块砌成,被称为“中华第一坛”,博物馆工作人员经常来维护。东山嘴遗址位于喀左县兴隆庄镇章京营子村的一座山岗上。大凌河是辽宁境内的一条重要河流,喀左居于大凌河上游,大凌河水在这里转弯、汇集。在喀左流域的大凌河畔,记者登上了“藏”在崖壁上、距今5万至7万年的鸽子洞遗址,在多个大大小小的天然洞穴里,早期智人临河而居,在这里茹毛饮血,过着原始人的生活。从野外穴居到群体祭祀,从距今5万至7万年的“鸽子洞人”到距今5000年的“红山人”,喀左地区一直有人类活动。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再延续到此后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历史在喀左留下清晰的印记。最为典型的,就是正在发掘中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二布尺南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在时间上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朝到商朝时期。也就是说,在中原地区夏朝、商朝存续期间,同时有一支人群在中国北方生活。从“东山嘴”归来,记者跟随辽宁大学历史学部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赵晓刚的脚步,来到二布尺南遗址发掘现场。二布尺南遗址与“东山嘴”同处一个乡镇。与后者一样,二布尺南遗址也位于山头上,只不过属于红山文化的“东山嘴”是祭祀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没有发现人类居住的痕迹,而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二布尺南”则主要以村落形式出现,距今约4000年。两处遗址都居于高处,登山远眺,环视四周,视野开阔。连日来探访多个遗址,不由得感叹,尽管红山文化与夏家店下层文化相隔1000余年,不同的族群在这里相继生活,但他们择山而居、择山而祭的习俗却从未间断……对这片土地,愈琢磨愈有味道。喀左县兴隆庄镇镇长于涛曾在宣传系统工作多年,此前他就对喀左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入研究。调入兴隆庄镇工作后,他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令人着迷。真的,越走近,越着迷。”于涛说。作者:朱忠鹤文并摄
    05/16
  • 迎“5·18国际博物馆日” 辽宁省博物馆打造“十大亮点,百场活动”
    2025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TheFutureofMuseumsinRapidlyChangingCommunities),重点强调在快速变化社会中,面对文化身份的守护、创新和重构等新任务,博物馆如何明确自身角色,积极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与时代同频共振。“5·18国际博物馆日”(5月18日)当天,辽宁省博物馆将延时开放至20:00(19:30停止入场),并围绕今年的主题“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推出“十大亮点,百场活动”,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承、以互动深化教育功能、以共享促进文明传播,打造兼具时代感与人文温度的文化品牌。亮点一:举办“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展览作为东北地区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敦煌文化特展,“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将于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在辽宁省博物馆拉开帷幕,旨在通过展览的举办,传播敦煌文化,弘扬敦煌学术精神、莫高精神,为散藏敦煌文献的整理、赓续中华文脉、振奋民族精神贡献辽宁力量。5月18日,展览开幕现场将推出少年沉浸式短剧《九色鹿》表演。届时,由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旅游教育中心承办的“未来博物馆·青年创变者”海报创意大赛颁奖仪式;辽宁省博物馆为10所中小学授予“馆校共建科普教育实践基地”的授牌仪式也将如期举办。亮点二:启动“文趣探秘·展乐同行”教育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辽博将启动“文趣探秘·展乐同行”教育活动,其中包括展览配套教育活动、儿童体验馆特色活动、“科技助苗行动”馆校共建项目、辽博志愿者“遇见国宝”亲子活动等。随着“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展览的开幕,“‘寓’见敦煌”系列教育活动之“至扇至美”敦煌扇将于5月18日与观众见面,参与者不但可以现场制作“敦煌扇”,而且还有机会参与敦煌文化互动问答。18日晚间,还有“敦和万象·鼓韵未来”特色讲解等精彩活动期待大家的参与。“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后,辽博儿童体验馆特色活动“探秘卤簿钟”“魔法衣橱”,由志愿者讲解和趣味研讨等环节组成的“遇见国宝”亲子活动等将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参观需求,打造兼具知识与趣味的博物馆教育活动。亮点三:推出“博观未来·少年启航”主题公益研学活动5月18日,由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旅游教育中心共同推出的“博观未来·少年启航”主题公益研学活动将为大家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届时,50名青少年观众将化身“文明守护者”,在“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展厅近距离感受敦煌历史文化的魅力,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简单的烙画技艺,了解烙画制作的流程和技术。亮点四:开展“知行无界·少年游‘敦煌’”中英双语研学营辽宁省博物馆将携手辽宁新东方文旅,继续深化研学合作,计划于今年5月24日、25日,围绕“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展览,开展中英双语研学营活动,带领青少年观众跨越岁月长河,揭开敦煌的神秘艺术面纱。亮点五:“文流动韵·惠民万家”流动文化服务进行时“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辽博将持续开展“文流动韵·惠民万家”流动文化服务,计划包括“博游季”教育活动进抚顺市新宾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流动展览进丹东市振兴区、元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流动宣展车开进沈阳“方特欢乐世界”等,助力“文旅融合”,坚持文化惠民,让大家乐享文化服务“零距离”。亮点六:举办“对话历史·解码文明”辽宁与敦煌系列讲座“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展览期间,辽博计划举办“对话历史·解码文明”辽宁与敦煌系列讲座。5月18日,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元林将为广大观众带来题为“图像见证:敦煌与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的讲座。此外,浙江省博物馆前馆长蔡琴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也将于5月下旬陆续做客辽博讲堂,为大家解读辽博的其他展览。亮点七:推出“文创惠民·礼遇辽宁”文创满额抽奖活动5月18日前后,辽博文创商店将推出“文创惠民·礼遇辽宁”文创满额抽奖活动,让观众在获得实惠的同时,感知文物创意衍生品的魅力,推动“把历史带回家”的消费理念,实现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双向赋能,助力辽宁文旅品牌破圈生长。通过“消费满额+趣味抽奖”联动模式,激发观众消费潜力,打造沉浸式文化购物体验。观众单笔消费满199元即可获得抽奖机会,金额叠加奖励翻倍,奖品层次丰富,惊喜叠加。活动现场将设置可视化奖品展陈区,观众可以根据店员引导和海报提示参与活动。亮点八:开展“鉴古知今·宝藏有约”全民文物鉴定公益行动为加强民间收藏文物保护传承,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倡导理性收藏,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辽宁省博物馆将于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后,面向社会开展民间收藏文物公益性鉴定咨询服务活动,鉴定涵盖瓷器、玉器、金属、书画四大藏品种类。亮点九:启动“博物之光·全民共享”线上线下联动传播计划辽宁省博物馆将于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正式启动“博物之光·全民共享”线上线下联动传播计划。5月18日下午,辽博将通过官方微信视频号、抖音号,为大家直播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元林的讲座“图像见证:敦煌与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我在辽博讲国宝”系列直播活动在首期“古代辽宁篇(上)”推出以后,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好评,“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后该系列直播也将继续为大家奉上精彩内容。亮点十:举办“文物会说话·镜头有故事”短视频创意大赛在辽宁省博物馆浑南新馆开馆十周年之际,辽宁省博物馆计划举办“文物会说话·镜头有故事”短视频创意大赛,面向社会征集以“文物故事”“博物馆探秘”“历史新表达”等为主题的原创作品。参赛者可通过抖音平台带话题#辽博万象#上传作品,内容涵盖文物科普短剧、展馆创意打卡、文物拟人化演绎等多元形式。大赛计划设置“最佳创意奖”“文化传播大使”“人气爆款奖”(暂定)等奖项,力求通过“线上征集+线下展映”模式,打造一场全民共创、古今对话的视觉盛宴,助力博物馆文化“破圈”。
    05/15
  • 四个万亿级产业基地正崛起——辽宁省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成果展各板块扫描①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展出的动车组模型。记者查金辉摄5月13日,辽宁省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成果展现场人潮涌动,走进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展示板块,只见歼-35模型、LNG运输船模型等展品有序陈列,引得观众频频驻足。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是辽宁工业大省的鲜明特征。展区里,不仅有工业母机、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船舶与海工等大国重器“上天入海”,也有来自捷匠科技(大连)有限公司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全息投影酷炫吸睛。“平台不仅面向生产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还链接客户,买家可以在平台上发布需求,平台则根据企业生产情况进行派单,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共享共赢。”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样一来,生产企业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从平台上获得订单,转型意愿自然提高。近年来,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和工具,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全产业链升级,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普及率达到93%,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6%。数字赋能,不仅让装备制造业加速升级,还让我省医药领域有了新变化。消费品工业展区里,辽宁省医药行业协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险峰正在向观众介绍“辽宁生物医药产业大脑”平台,“平台深度融入DeepSeek,主要是对我省生物医药产业进行态势感知和前景监测,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参考。”马险峰介绍,当行业内某一细分领域出现变化时,平台会迅速感知,并向用户发出信息,便于政府和企业及时调整。中试基地在石化和精细化工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展板上,一张中试基地全景图片分外显眼。该中试基地主要从事高档染颜料、新能源材料、光学材料等前沿材料的工程化开发及商品化,服务地方重点产业发展。近年来,我省形成多元化中试基地建设发展模式,目前已建成沈阳化工研究院化工新材料、大连洁净能源、盘锦精细化工3个省级典型示范中试基地。在冶金工业展区,东北特殊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携医疗器械用特种不锈钢等产品参展。“这款产品具备优异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与加工性能,可用于手术器械、植入物制作。”公司产品研发室主任于德铭介绍,这款产品实现高端不锈钢产品的稳定化生产,完成进口替代。记者:赵婷婷
    05/15
  • 辽宁大连:乐享浪漫花之都 一日看遍金普花
    05/14
  • 文物“开麦” 辽博镇馆之宝组团“起舞”
    “动作做到位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别受伤!好,音乐起!”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副团长马玉丽眼神里满是关切。这是5月8日大型情境剧《国宝辽宁》首次联排的一幕。本报记者走进排练场,为您探秘这部作品将如何实现文物与艺术的共舞。《国宝辽宁》由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统筹策划,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辽宁省博物馆联合创排,将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在辽宁大剧院开启首演。作为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该剧着力以创新艺术形式活化文物,打造辽宁文化新名片。《国宝辽宁》中的舞蹈《祈》演绎群鹤展翅之姿,让传世名画《瑞鹤图》活灵活现。受访者供图红山萌宠玉猪龙C位串场一挥一舞,时而如山岳般沉稳,时而似流水般舒展,时而若惊雷般震撼。开场亮相的男子群舞《逸》以辽博馆藏珍宝《万岁通天帖》《仲尼梦奠帖》《古诗四帖》为主题,将王羲之、欧阳询、张旭书法的不同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着一身水墨色飘逸长袍,演员栾树森仿佛化身书法家欧阳询,与字里行间健劲清瘦的风格融为一体。“如何把笔画走势更好地以舞蹈技法展现、实现意向化的表达,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每次排练我都会加深一层感悟。”场外的栾树森仍在揣摩着动作。《国宝辽宁》的核心主题是以国宝为载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通过选取辽博《万岁通天帖》《簪花仕女图》《瑞鹤图》、花树状金步摇、九霄环佩琴、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等17件书画、器物、冠饰类代表性国宝文物,以“翰墨沉香”“丹青雅尚”“律吕幽然”“器象华光”4个主题篇章的结构呈现,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展示独属于辽宁的文化光芒。该剧不仅要做到艺术创新,更承载着“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的时代使命。如何通过年轻化表达唤醒公众文化认同?主创团队设计了萌宠“小龙”形象,它是辽博镇馆之宝——红山文化玉猪龙的化身。排练场上,演员杨珂娇俏灵动的身影穿梭于各个场景,丰富的表情和贴切的动作将探班记者迅速带入剧情。“C位‘小龙’在剧中的设定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这对42岁的我来说极具挑战。我也是尽力去贴合人物,以导引员的身份带领大家进行古与今的对话。”杨珂说。据了解,《国宝辽宁》创新采用“博物馆奇妙夜”式时空穿梭结构,以青年逛展人墨轩与文物导引“小龙”的互动来穿针引线,通过舞蹈、器乐、情景表演等多元艺术形式,让文物从展柜“跃”上舞台。“我们希望将红山文化玉猪龙打造成具有传播热度的‘文物超活化IP’。通过玉猪龙的萌宠化再造,完成从文化符号到情感共鸣的升级。”主创团队表示。鲜卑“男团”戴金步摇踏歌大繁若简的东方美学、摇曳生姿的民族冠饰与国宝相得益彰。一拨接一拨演员身着富含传统意蕴的服饰上场,美不胜收。该剧服装设计取自文物元素,力求高度还原文物样貌。音乐创作上则融合古调、喝唱与数字特效,形成古朴与时尚并存的独特风格。打击乐《颂》以大晟编钟和《鼓乐图》为创作蓝本,让文物“开麦”。更值得期待的是该剧的舞美设计,主创团队表示,《国宝辽宁》以山河长卷为设计理念,将辽宁的文物置于其中,每一件都宛若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辰,沿着文脉的流向,闪耀着独属于辽宁的光芒,让人们在观赏中触摸往昔,感受这片土地绵延不绝的文化生命力,具有极强的文化辨识度。舞美技术团队将采用自动数控编程系统将舞台上的山河景片进行升降、移动,组合形成山水、云月、大地、长卷等丰富的场景。舞台灯光设计暗藏文物色谱玄机。从17件国宝中提取多种中国传统色彩,运用全光谱光源的灯光设备,通过细腻的调色技术精准还原。“届时观众会看到,唐代《簪花仕女图》的‘朱颜酡’腮红化作视觉主色调;辽三彩标志性的黄、绿、白三色釉被解构为动态视觉语言,出现在‘器象华光’篇章。”马玉丽介绍。大唐簪花仕女如何款款走出画卷?她们与萌宠“小龙”的互动会产生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鲜卑贵族“男团”头戴金步摇踏歌是怎样一种豪情?三人舞如何演绎伯牙子期的千古绝响?一切答案,将在5月18日的首轮演出舞台上揭晓。演出期间,辽宁大剧院大厅将同步推出系列主题文创,包括《瑞鹤图》纪念票根、10款萌趣国宝钥匙扣、主题定制书签、特色古风香膏等。所有文创均内置智能芯片,通过NFC技术让静态文物“开口说话”,解锁演出精彩片段、幕后创作故事等数字内容,实现“科技+文化”的互动融合。未来,《国宝辽宁》计划在辽博小剧场开展驻场演出活动,并进行全国巡演,同时运用数字化手段让这些文化瑰宝突破时空界限,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记者:吴丹
    05/14
  • 露营游 乐享慢时光
    与大自然来一场邂逅,“露营游”正成为人们“微度假”的热门选择。暮春时节,沈阳天高云淡,浑河南岸的市民公园里,陆陆续续赶来的游人携带露营装备,在草地上搭帐篷、做游戏、赏河景、品美食,畅享慢生活。图为人们在露营场地搭建帐篷。
    05/13
  • 沈阳故宫:400岁古代宫殿与城市一起日新月异
      2025年5月3日拍摄的沈阳故宫(无人机照片)。  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迄今已有400年历史,是中国保存完好的两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一直以来,这里见证了沈阳的城市变迁,更吸引了中外旅人络绎不绝的脚步。  近年来,沈阳故宫博物院持续开展对古建筑的维修和馆藏文物的修复,加强沈阳故宫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阐释和宣传,让沈阳故宫对城市文化、旅游和经济促进作用不断提升。  “沈阳故宫过大年”系列活动,让皇家习俗生动地呈现在百姓面前;地域色彩鲜明的城市旅拍,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流连忘返;具有沈阳故宫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的研发、推广,有效传播了历史文化……  源于“古”而成于“今”。走过400年岁月,今天的沈阳故宫活跃在日新月异的城市日常里,为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助力城市发展提供支撑。  新华社记者李钢摄  2025年5月3日拍摄的沈阳故宫(无人机照片)。  2025年5月3日,游客在沈阳故宫门前打卡拍照。  2020年6月30日,工作人员在沈阳故宫进行古建筑油饰彩画保护修复工作。  这是2025年4月6日拍摄的保养维护中的沈阳故宫大政殿(无人机照片)。  2017年6月10日,张氏皇苑龙舞龙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仲发(前)带队在沈阳故宫表演。  2024年2月24日,演员在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前广场表演辽宁海城高跷。沈阳故宫连续多年举办“沈阳故宫过大年”大型文化系列活动。  2017年1月19日,观众在沈阳故宫参观院藏年画展。
    05/13
  • 【最辽宁·景】时时刻刻的美
    一天,24个小时的流转、1440次指针的更迭、86400秒光阴的跃动里,辽沈大地各个角落都有奋斗者最美的身影,正是他们让这片土地上的每分每秒都迸发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当城市的万家灯火渐次熄灭,有这样一群人,逆着夜色启程,他们就是城市“守夜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急诊室内灯火通明,急诊医生目光如炬,全力守护每一个生命的烛光;在沈阳地铁淮河街沈医二院站,白日里的人潮散尽后,轨道维修工程师们迎来了最忙碌的时刻,全神贯注地为轨道“探伤问诊”;在顺丰沈阳古城中转场,屋外漆黑一片,屋内却灯火通明、机器轰鸣,传送带的轰鸣不绝于耳,工作人员将一个个包裹分类、转运,让每一件快递能在黎明前奔赴下一站……随着旭日东升,越来越多的奋斗者与朝阳共舞:大连的环卫工人一边挥动着扫帚,一边奏响城市苏醒的序章;在沈阳热闹的早市内,摊主熟练地摆放货物,用琳琅满目的商品静候第一批顾客的到来;在丹东早餐店内氤氲着热气,服务员笑靥如花,为即将开启忙碌一天的人们,注入满满的温暖与能量;盘锦校园里,教师们正以饱满的状态,在三尺讲台上点亮学生求知的眼神;在广袤的铁岭田野间,春风拂过,农民们躬身劳作,将希望的种子播撒进大地上……从渤海之滨到工厂车间,奋斗者的足音在辽宁大地久久回荡:鞍钢集团朝阳钢铁有限公司炼铁模块炼铁作业区,火红的铁水映照着工人们坚毅的面庞;大连地铁四号线梭鱼湾站工程现场施工人员顶着烈日,在钢筋与混凝土间抓紧时间将施工蓝图变成现实;沈阳售楼处内售楼员手持户型图,耐心地为购房者编织新的生活图景……夜晚华灯初上,仍随处可见奋斗者们穿梭于夜色中的身影:沈阳的外卖小哥在车水马龙间疾驰,保温箱里满载着热腾腾的晚餐;国网鞍山供电公司灵山变电站内的夜班工人用汗水和责任守护着万家灯火;营口街头的出租车宛如流动的萤火,司机师傅张殿伟伴着月光,护送乘客驶向家的方向;临近子夜,锦州松山新区老姚烧烤店内烟火升腾,烤工的手臂在炭火间翻飞,滋滋作响的肉串与食客的欢声笑语,成为夜晚最动人的交响曲……今天,让我们致敬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是他们以点点微光,为我省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的关键战役注入了磅礴力量!2025年4月28日01:00沈阳地铁集团运营维护保障分公司工务中心轨道2部邢百川、杨晨、杨文鹏为地铁“探伤问诊”。2025年4月26日02:00顺丰沈阳古城中转场工作人员柏雪正在为出库商品打包。2025年4月25日03:00葫芦岛市圣奥泊月湾小区保安何广雨紧盯监控屏幕守护着小区的安全。2025年4月29日04:00大连市金普新区德泰城服集团中区事业部滨海路班组组长祝庆国在进行道路清洁。2025年4月28日05:00沈阳市皇姑区辅仁早市业户王艳华正在做出摊前的准备。2025年4月25日06:00丹东市山下街的杨家吊炉饼店,店主袁刚准时开店,如今这里已成为丹东市的网红小吃店。2025年4月26日07:00抚顺市望花区和平街道雷锋社区党委书记吴振华(右)早早来到社区为居民答疑解难。2025年4月28日08:00盘锦市兴隆台区兴盛小学教师赵悦带领学生进行晨读。2025年4月22日09:00铁岭市昌图县阳宇农机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忠华(左)同社员张闯为大豆种子上包衣。2025年4月23日10:00鞍钢集团朝阳钢铁有限公司工人于爱辉在炼铁模块炼铁作业区高炉前工作。2025年4月25日11:00沈阳市世纪嘉德学府售楼员李聪向客户介绍楼盘情况。2025年4月23日12:00在丹东市孔雀表业大师工作室中,高级技师聂英丽正专注于手表机芯组装工作。2025年4月29日13:00辽阳市王家镇派出所民警伊俊男协助辖区渔民开展水产养殖工作。2025年4月23日14:00中建八局东北公司员工李平工作在大连地铁四号线梭鱼湾站工程现场。2025年4月28日15:00阜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兴盛支行员工边婷婷正在办理储蓄业务。2025年4月24日16:00沈阳博物馆宣教文创部讲解组组长王可心向观众讲解展出文物。2025年4月23日17:00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郭鹏工作在热连轧厂2300生产线前。2025年4月28日18:00沈阳市外卖“小哥”马晨奔忙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默默奉献着力量。2025年4月29日19:00沈阳市玖伍文化城员工赵莲在整理图书。2025年4月23日20:00国网鞍山供电公司灵山变电站工人梁革(右)与工友一起巡查线路。2025年4月27日21:00铁岭市昌图县家和美商城收银员李海静正为顾客服务。2025年4月29日22:00营口市“的哥”张殿伟将等候回家的“夜归人”平安送到家。2025年4月27日23:00锦州市松山新区老姚烧烤店的烤工王佳兴仍在忙碌。2025年4月23日24:00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急救中心副主任韩殿龙与两名护士对一名突发意识丧失的患者进行急救。记者:卢立业
    05/12
  • 半山青翠半山花
    辽宁日报特约记者白铁军摄四月,草长莺飞,山川秀美。连日来,位于朝阳市朝阳县台子镇长茂河子村和横河子村附近的山峦杏花盛开,织就了“半山青翠半山花”的美景,将乡村打扮得如诗如画。记者:张书宁
    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