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故宫“祥龙启运”特展开展 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压阵
近日,沈阳故宫博物院在飞龙阁、翔凤阁推出龙年特展“祥龙启运——沈阳故宫院藏龙纹主题展”,展览分为“合和之美”和“吉祥之美”两个单元,通过服饰、瓷器、玉器、漆器、珐琅器等86件(套)院藏龙纹文物,阐释纹饰里的中国龙,展现龙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清掐丝珐琅夔龙纹亭式熏炉。(摄影:郭平)清雍正斗彩龙凤纹大盘。(摄影:郭平)珐琅器上龙纹精美绚丽龙纹是我国使用时间最久的纹饰之一,从古至今经历了由简到繁、由抽象到具象的逐渐演变过程,其种类繁多,与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多元融合过程相统一,是中华传统文化审美、工艺、智慧的凝结与体现。在“合和之美”单元,沈阳故宫博物院从院藏文物中,梳理出龙纹从远古到明清时期的发展过程。这当中,年代最为久远的便是夔龙纹,展出的代表性文物为清掐丝珐琅夔龙纹亭式熏炉。该文物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为屋顶形,其盖上有铜鎏金四凸脊,脊上饰夔龙纹,盖钮为鎏金镂空缠枝花卉。中间一节四面均有镂空夔龙纹装饰,用于散发香气。此炉设计独特巧妙,器形规整端庄,掐丝线条娴熟,纹饰精美绚丽,为清宫原藏珐琅器中体量较大的一件。夔龙纹饰在我省辽西地区距今3500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中便有发现,其后广泛出现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的纹饰当中。比夔龙纹出现略晚的为螭龙纹,展览通过展板和院藏的清白玉蟠螭觚式瓶,生动解读这种在战国时期出现的头部较大、下唇有须的龙纹。在这一单元展出的清乾隆款剔红开光山水人物纹龙耳瓶,两只器耳上由两条带翼龙纹装饰而成。带翼龙纹为我国古代的应龙纹,也就是有翼之龙,形象介于蛇与兽之间,有虎、鳄、蟒的形象元素,主要出现在秦、汉、隋、唐及南北朝时期。按照龙纹演进历史脉络,沈阳故宫博物院还从院藏文物中精选出唐宋时期出现的火龙纹、唐宋及五代时期流行的云龙纹以及明清时期出现的穿花龙纹等,按历史演进的时间经纬线展现龙纹发展进程,让参观者流连忘返,赞不绝口。瓷器所饰龙纹寓意吉祥在龙纹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仅形态不断演化,人们还将龙纹与其他纹饰、题材相结合,赋予其不同的寓意,以示吉祥。“吉祥之美”单元展出了各种题材的龙纹文物,如清明黄缎彩绣平金棉龙袍、清青玉苍龙教子带钩、清雍正斗彩龙凤纹梅瓶、清黑漆嵌螺钿二龙戏珠纹盘等,反映清代宫廷几乎无处不在的龙纹,其中,还精选了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助阵展览。“吉祥之美”单元起始部分展出了国家一级文物“清乾隆八年款铜鎏金交龙钮云龙纹‘无射’编钟”和“清乾隆三十四年款铜鎏金交龙钮云龙纹‘倍夷则’编钟”。这一单元还展出了国家一级文物清雍正斗彩龙凤纹大盘,此件大盘口沿有青花圈,圈内为五彩流云。内壁为红色、浅绿色并蒂而生的番莲花各8朵,花蕊中均书写团“寿”字,花朵周围满饰花叶纹。盘里心绘一龙一凤围绕火焰珠翩翩起舞。这件大盘龙与凤相互呼应,相戏飞舞于花卉、祥云、海水等纹饰之间,龙凤相搭配,常称为“龙凤呈祥纹”,潇洒率真,象征着幸福与吉祥。记者:郭平
03/18 - 辽宁阜新借“龙”起势 打造龙源文化新名片
在多方合力宣传下,“查海龙”强劲破圈,龙源文化品牌被进一步叫响。受访者供图核心提示龙启新岁。当时间的钟摆跨入甲辰龙年,作为“中华第一龙”故乡的阜新市立足查海遗址历史文化积淀,深度挖掘、梳理8000年延续下来的文脉肌理,着力打造龙源文化品牌,开展查海文化展、祥龙呈瑞文化特展、“来龙去脉”科普研学等“龙源阜新、查海寻根”系列活动,塑造城市文化lP的新载体、新模式、新场景。文旅推介官齐上阵为中华第一龙“打Call”“这里出土了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龙纹陶片、龙形堆石和世界上最早的玉器,是玉和龙的故乡……春龙抬首,红运当头,来查海遗址走一走,龙行龘龘精神爽,您一定不虚此行。”“兴乡工作室”直播间里,鞠大伟兴奋地作着介绍。3月11日正值农历二月二,举重世界冠军魏香颖、阜新市传媒中心主播石文欢等阜新人纷纷通过“阜新文旅”公众号和自媒体矩阵等向网友们发出盛情邀约,喊话他们来阜新打卡“中华第一龙”。以阜新文旅推介官身份为家乡的龙源文化和文旅产业鼓与呼,他们内心骄傲又激动。这是阜新打造龙源文化品牌、推进厚道阜新建设的一个缩影。查海遗址是辽河流域龙文化的冠顶明珠,龙形堆石和龙纹陶片的发现为“龙出辽河源”作了最生动的注解。年初以来,阜新市围绕查海遗址博物馆核心资源,进行创意策划、资源引流、传播赋能,开展“龙源阜新、查海寻根”系列活动,进一步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韵。传承了厚道气质的阜新人,也把为家乡龙源文化“打Call”化为积极的行动自觉。3月10日,阜新查海遗址博物馆。虽是一个普通的周末,停车场却是停满了车。红顶建筑展现出半地穴式聚落房址的特点,一拨又一拨游客进进出出。博物馆北侧地面上,用红褐色天然石块堆塑出来的一条“巨龙”,似在呼呼的风声中嘶鸣。龙身长度达到19.7米,龙头、龙颈、龙鳞、龙爪、龙尾等摆放分明,栩栩如生。“我是看了央视《新闻直播间》的介绍来的。没想到,迄今为止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形象就出自阜新。”沈阳游客马女士一边绕着石堆龙遗址转,一边笑着表示。春节假期,来查海遗址博物馆参观的人数屡创新高,达到了日均千余人。2024年,对于阜新查海遗址博物馆馆长李井岩来说注定是忙碌而兴奋的。年初至今,龙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商场等宣讲活动已连办了6场,沈阳的一些中学也正在联络中,讲座日程表日渐填满。“文化走出去,文物才能活起来。我们秉承开放办馆的理念,通过多元交流合作,让更多的文物走上展线、走向大众,深刻阐释查海文化内涵,展示和传播城市历史文化,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李井岩说。1月27日,“龙源阜新——8000年查海文化展”在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开展。当日,李井岩作了题为《龙源阜新查海寻根——查海遗址是中国龙文化的起源地》的学术讲座,引发众多观众对“中华第一龙”的探索兴趣。为了做好送展出门工作,查海遗址博物馆推行了“点单制”,根据送展地观众需求及时调整、更新展览内容,增强多媒体手段,收获良好反响。比如这次送展到沈阳师范大学,馆方就带上了复原的石铲、石斧和VR眼镜,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戴上VR,就能看到8000年前查海地区古人类的活动场景,仿佛穿越历史。”一位观众表示。叫响龙源文化品牌提升专属阜新人的文化自信龙源文化已经成为阜新鲜明的文化符号。在“龙源阜新查海寻根”系列活动中,文博部门首当其冲。为充分展现“玉龙故乡”的深厚底蕴,推动文物活化利用,2月2日,“祥龙呈瑞——2024甲辰年龙文化特展”在阜新市博物馆开展,甄选近200件龙题材文物,运用多媒体手段,以“中华第一龙”为起点,分5个单元讲述龙文化的历史演变,展现龙文化的精神传承。其中,造型与红山文化玉猪龙颇为相似的兽面纹丫形玉佩以及呈龙首鱼身状的三彩摩羯形壶长期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这次是“回娘家”参加特展,颇受瞩目。以龙源文化为主题的研学体验活动也在阜新接连举办。1月18日,20位来自阜新市各小学的学生变身“阜小龙”,参加龙源阜新研学之旅,与“中华第一龙”亲密接触。2月20日至2月23日,阜新市博物馆推出“来龙去脉”科普研学活动,报名非常火爆,60组家庭名额迅速被抢光。听“龙文化起源”讲座、亲手制作龙头帽、根据龙文物印章寻宝打卡,丰富多彩的内容满足了孩子们对龙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知欲。阜新市东苑小学学生于秉妍回到家就做起了龙文化的手抄报,她说,“最早的龙形象来自我的家乡,我非常自豪,妈妈说,这是专属于我们阜新人的文化自信。”昂首、张口,呈现腾飞之姿的查海龙,是图腾,是根脉,更是精神。阜新龙源文化品牌的持续叫响,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拓展了文旅融合发展的赛道,丰富了城市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阜新市文旅广电局表示,将借助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龙文化”研学旅游主题线路套餐的契机,按照四季旅游特点推出阜新市历史文化研学四季旅游线路,扩大“中华第一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龙源阜新创意有礼”为主题举办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征集具有龙文化内涵、阜新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敦煌艺术学会与阜新查海遗址博物馆将在敦煌文化和龙源文化的学术研究与交流、IP孵化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以文润城、因文兴业。进入新的传播时代,想做好城市文化形象提升,需精心塑造城市文化品牌。辽宁大学艺术学院、沈阳城市学院影视与艺术学院教授回宝昆肯定了阜新对龙源文化的传播策略和创意实践。他认为,如今的城市文化IP范围更加广泛,不仅是一景一物或一种美食,而是包含可触、可感的情景还原、沉浸体验、文创潮玩等生动多元的形式。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根据地域特色,结合当代受众需求,去设计、开发、建设。记者:吴丹
03/18 - 百年老建筑 文化新生活
花麒美术馆保留“美国花旗银行奉天支行旧址”原貌。花麒美术馆一楼书店,保留原有的古香古色建筑风格。核心提示近期,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一家名为“花麒”的美术馆火了,这个依托“美国花旗银行奉天支行旧址”打造的文化场馆,开业不久便有大批读者来此地“打卡”。记者了解到,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沈阳很多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被改造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这些立于街头巷尾,曾经记录城市旧时光的老建筑,如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新去处。又一处百年建筑成为“打卡”新去处“早在20世纪初,南市场就是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繁华之地,是当时多元文化交融汇聚之地。这里遍布历史底蕴丰厚的建筑,包括诸多名人故居和金融商业机构旧址。”沈阳市和平区南市场街道党工委书记吕阳对记者说,南市场街道有百年以上历史建筑26处,在拓展城市文化空间方面优势显著。吕阳的想法,也是很多历史文化爱好者的想法。2023年5月,计划在沈阳开一家书店的郑雪娇路过十一纬路时,看中了“美国花旗银行奉天支行旧址”这座二层欧式老建筑,尤其是从上至下的6根巨大水泥柱十分吸引眼球、大型窗格年代感十足、超高的举架适合艺术品展示……最打动她的,还是这栋建筑本身便是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有历史内涵。经过认真洽谈合作、半年多筹备准备工作,花麒美术馆于今年1月份开张了,一楼开书店,二楼是美术馆。“它带着城市的历史风韵和时间烙印,读者来到这里仿佛走进一个历史空间,书香和艺术品的浸润能够让它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店长高明岳告诉记者,目前一楼的书店拥有藏书5万册,二楼美术馆也即将对外开放,不管是沈阳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可以在这里享受书香生活。近日,很多人来这里“打卡”。多处历史建筑成为文化创意产业街区新地标像这样依托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打造的公共文化空间,在沈阳还有很多。“咖啡小巷”是和平区众多以咖啡馆为主营的小巷聚合体,也是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在今年2月刚刚公布的2023年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特色街区之一。“和平区南市场3.4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饮品类商户136家,咖啡馆57家,其中不乏开在文物历史建筑里的。”吕阳告诉记者,咖啡店经营者刘大伟就利用了“英国汇丰银行奉天支行旧址”的一隅,将咖啡店的运营与建筑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打造自己的经营风格。实际上,沈阳利用历史建筑打造文化场所很早以前就开始了。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东贸库建筑群被列入沈阳市第五批历史建筑名录,现在这里是远近闻名的时代文仓城市书房。历史留下的工业遗产得到活化利用,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时代文仓城市书房建筑中的红砖、木质结构元素皆为原有的建筑构造,设计团队重新设置建筑力学结构,最大限度保留了建筑特有的历史风貌。”大东文旅集团项目运营部工作人员田璐璐告诉记者,建筑是一个城市特色和历史文化的体现,历史建筑的保护应该遵循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改造成书房是很好的选择,它不仅可以对外开放,还能保护建筑的原有格局。同时,阅读空间参与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会让“文化味”更浓。发挥老建筑内涵优势丰富百姓文化生活不管闲暇还是工作,访古建筑是沈阳大学文法学院教授赵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常常穿行在沈阳古香古色的建筑群中,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烟云。在赵旭看来,饱含历史文化底蕴的老建筑本身就是一座城市发展历程最直接的见证者,其实体存在与功能的更新,也是新时期城市活力的充分体现。将历史建筑改造为文化场所,使历史建筑在具有实用功能的同时,更能激发其使用者进一步保护的动力。历史建筑经过改造开门迎客,摘下了神秘面纱,也会激发大众的兴趣,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沈阳建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伯超表示,从古代、近代到现代的不同时期,沈阳建筑都有其特色。走在沈阳大街小巷,能看到很多银行、洋楼式小住宅、商店、影剧院、旅馆、办公楼、火车站等老建筑,一砖一瓦都记载着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只有将这些老建筑的内涵挖掘出来,城市才有生命力。去年底,沈阳市两项城市更新举措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实施的《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二批)》。其中,沈阳市出台城市更新中长期规划中就包括了保护利用文物和历史建筑、历史文化空间更新利用等策略。守住历史文脉,成为城市更新的底线,也是结合时代的一种创新方式,通过对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提升改造,让城市“更新”,让百姓的文化生活更丰富。记者:刘海搏
03/15 - “指尖游龙”现代艺术展在沈阳开展
近日,由鲁迅美术学院主办的“指尖游龙”现代艺术展在沈阳展出。本次展览共展出5组56幅剪纸艺术作品,这些剪纸作品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月岚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已故的朱月岚和她的外孙女黄琳贺共同创作。黄琳贺介绍,此次展出的5组展品分别是“云龙幻境”“龙影繁花”“龙纹影梦”“龙翔云巅”“56民族龙图腾”。在“云龙幻境”中,56个民族的龙纹在亚克力板上缓缓苏醒,每一道纹路都刻着历史的记忆与民族的祝愿,不仅展示了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更寓意着56个民族的团结与和谐。“龙影繁花”则以300余张色彩斑斓的剪纸为载体呈现出繁花似锦、绚丽夺目的视觉效果。在“龙纹影梦”中,观众将穿越至古老的东方,探索那些深藏于剪纸之下的龙纹秘密。在“龙翔云巅”中,以布为画布,将龙纹样与带有美好寓意的其他图腾精心印制,仿佛让历史与文化在空间中交汇、碰撞。记者:杨竞
03/15 - 辽宁省朝阳市:二月二传统民俗文化展演精彩上演
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展现龙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活跃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3月12日,由朝阳市文旅广电局、龙城区委、区政府主办,龙城区委宣传部、龙城区文旅广电局等协办的“政企同心促发展凝心聚力谱新篇”二月二龙抬头传统民俗文化展演活动,分别在龙城区绿城国际小区和双塔区光大领仕馆小区精彩上演。民俗文化展演活动现场。当日下午4时许,在龙城区绿城国际小区,来自朝阳县北四家子乡的青少年为观众表演了非遗项目“霸王鞭”。在儿童开笔礼、独唱《朝阳花开》、街舞等5个演出活动后,传统民俗文化展演正式开始。来自全市的8支展演队伍随着热闹非凡的锣鼓阵阵响起,舞狮者辗转腾挪、步法灵活,力量感十足,还不时与现场群众亲切互动。在舞狮的后面,两条长龙翻腾起舞,表演者身着艳丽的龙装,手舞长龙,轮番上演跌扑、翻腾、跳跃、穿梭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在双塔区光大领仕馆小区,随着天色渐黑,两条巨龙内部安装了彩灯,舞动起来更显生气勃勃。高跷秧歌队伍踩着鼓点,迈着有节奏感的舞步,沿着楼宇间的道路一路表演,尽情舞动着他们的风采。欢快的秧歌,唱响了节日祝福,舞出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礼赞。龙城区文旅局负责人表示,这次传统民俗文化展演活动,通过扭秧歌、非遗展演、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弘扬了传统文化,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加深了居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下一步,龙城区将依托各方资源,更好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03/14 - 辽宁省阜新市:凝心聚力促发展
发展和幸福相伴而来——重大项目相继开工,经济发展稳步前行,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居民收入再创新高,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幸福生活节节高……去年以来,围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阜新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成果导向,找准发力点,积极推进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实现新突破、项目建设与企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园区倍增与产业升级实现新突破、三次产业发展与财政收入增长实现新突破、优化营商环境与打造“厚道阜新”实现新突破,努力做到天天有攻坚、月月有变化、季季有突破、全年有战果,特别是在项目建设上取得佳绩。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怀着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感和紧迫感,阜新蹄疾步稳,坚定向前。作者:常延春朱学著刘琦姜楠
03/14 - 辽宁省辽阳市:社区艺术团唱响雷锋之歌
连日来,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文圣街道中天城市广场社区“中天艺术团”,唱响雷锋精神主旋律,打造居民文化阵地,义务为居民演出,受到居民的赞扬。中天城市广场社区艺术团是社区文化的一张名片,体现了社区居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目前,“中天艺术团”已发展团员30多人,学习了50多首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社会主义好》《红梅赞》《南泥湾》《祝福祖国》等红歌都是他们最喜欢也是最拿手的。通过歌唱,大家不仅抒发了情感,丰富了老年生活,还结交了很多朋友。艺术团成立6年多来,大家发扬学习雷锋的志愿奉献精神,积极为社区、物业、居民搭建化解基层矛盾的平台,增强了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个由居民自发组织,社区统一管理的艺术团有合唱队、舞蹈队、走秀队、民乐队等多个队伍。平常队员们自娱自乐,定期排练,包揽了社区每场文艺演出。“中天艺术团”是一支以党建为引领,在社区党委的直接领导下的文艺“轻骑兵”,建团以来,已为社区居民演出了30多场文艺节目,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白惠娟
03/13 - 辽宁朝阳北票市:向“新”而行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
向“新”而行,坚定信心开新局;向“新”而兴,铆足干劲启新势。新春伊始,北票市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为主题,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三月初,走进北票宏发食品有限公司,在整洁的生产车间内,数字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一只只新鲜的白羽肉鸡脱羽、清洗、分割一气呵成。偌大的厂区里,大型物流车辆排起长队,将产品运往全国各地。“公司通过实施以智慧养殖、自动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把大数据、物联网、5G、AI、区块链、边缘计算等先进技术和管理工具与传统工业和设备有机结合,初步构筑起设备转型升级向智能化发展的全新格局。”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改造提升“老字号”,重塑传统产业新“筋骨”,北票市围绕宏晟、一诺环境、施可丰等一批“老字号”企业,坚持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装备制造等产业赋能增效,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宏晟年产1.2万吨环保装备、矿山设备智能制造等重点项目投产达效。围绕电力铸钢、真空阀门两家企业,推动在建技改项目投产达效,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投入研发招引力度;持续推进施可丰新型肥料扩能增效,加快促进亚氯酸钠、消毒剂、钡盐、硫酸氢钠等项目投产达效。深度开发“原字号”,做优做强产业链。北票市重点推进宏发5万吨熟食项目,全力打造集孵化、饲料生产、基地养殖、食品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海丰食品等企业培育力度,推进杂粮加工,对杂粮品种精选分级、小包装出售,不断提升产业丰厚度。围绕钢铁冶金原材料供应及非金属新材料规模以上企业,持续打造优质原材料供应地,加强上下游配套协作,着力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加快推进通鑫实业等重点企业发展,推动大宗钢铁固废综合利用项目落地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品技术含量。培育壮大“新字号”,激活振兴发展新动能。北票市着力推进开发区智能化平台建设,新增数字科技、智能招商、资源共享板块。充分发挥北票市清洁能源资源优势,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跟进高登赛高端电池等在建项目进展进度,加快储能、氢能、智慧能源等新业态创新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据了解,2023年,北票开发区新注册捷利数控、金石机械、洁禹通等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目前,通鑫实业、华兴万达、海丰食品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3家。丰泰机械、蒂克拓普金属科技、蒂克拓普新材料、世通农业科技4家企业被认定为雏鹰企业。华兴万达新材料被认定为瞪羚企业。10家企业进行了数字化改造。记者:吴大军吴仕丰
03/13 - 辽宁:巾帼花开别样红
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红拖社区开展了“铿锵玫瑰绽放风采”艺术插花活动。(摄影:李经川)为了提升社区妇女形象,丹东市元宝区广济社区邀请专业的化妆老师,开展庆“三八”公益化妆培训活动。(摄影:周广庆)沈阳铁路公安处女子乘务大队的乘警坚守岗位,热情服务旅客。(摄影:赵敬东)朝阳环境集团女职工学习皮影技艺,喜迎“三八”妇女节。(摄影:仇一军)妇女是新时代的铿锵玫瑰,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在工作和生活中默默付出,撑起了“半边天”。在第114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全省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广大妇女送上节日问候和祝福。
03/12 - 辽宁省全民健身活动持续“热辣滚烫”
3月8日,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公布第二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区)和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入围创建名单,辽宁共3地入选,分别是沈阳市及大连瓦房店市、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今年年初在沈阳市沈北新区稻梦小镇举行的冰雪运动会上,当地村民成为主角。据了解,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要求,入围创建名单的地区将积极推进创建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创建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运动健身和健康生活的新期盼、新需求,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辽宁是传统的体育大省,群众体育蓬勃开展。“近年来,省体育局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主线,紧紧围绕不断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广泛开展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加强群众身边的科学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等‘三边’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工作。”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王海泉对记者说。王海泉表示,这次沈阳市及瓦房店市、本溪县入围第二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创建名单是一个标志,表明了我省群众体育向全省各地、向纵深开展的“热辣滚烫”喜人态势。在沈阳市,去年举行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市民运动会暨沈阳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以“天天运动、人人健康”为主题,在公园、广场、社区、村屯、商场、工地等地举行,设置羽毛球、乒乓球、毽球、网球、台球、广场舞、太极拳等比赛项目,举办了100场社区(村屯)运动会,有力推动了沈阳都市圈7市1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常态化发展。在瓦房店市,现有体育场地总面积255.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84平方米;建有体育场、体育馆、市民健身中心等大型健身场所;有健身步道35条、乡镇健身广场214个、健身站点556个、村级健身活动室146个、篮球场384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目前,已初步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乡健身设施网络;以南山公园、东山公园、西山公园和体育场为依托,瓦房店城区已形成“10分钟健身圈”。在本溪县,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红红火火。全县持续开展“攀登辽宁”“徒步辽宁”“冰雪辽宁”“追球辽宁”等省级全民健身系列品牌活动,仅2023年全县职工篮球比赛就有37支队伍参加,共进行77场比赛,极大地推动了全县群众体育蓬勃开展。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王海泉表示,省体育局将继续把满足全省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据统计,在2022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通报中,我省公共体育得到79.73分,高于全国平均分,这是我省首次有监测领域得分高于全国平均分。王海泉告诉记者,省体育局接下来将持续推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创建工作,以此加强“一市一品”体育名城创建提升行动,努力打造“标志性、传统性、示范性”品牌活动,不断掀起全省群众体育热潮,让全省全民健身活动持续“热辣滚烫”!记者:朱才威
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