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丹东举办“冬季会战”招商引资推介交流会
    1月18日,丹东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总商会)邀约辽宁省陕西商会共同主办“秦商进边疆共启新征程”辽宁省陕西商会走进丹东暨“冬季会战”招商引资推介交流会。推介会上,市文旅广电局、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丹东高新区分别作了项目推介。辽宁省陕西商会边境文旅贸易促进会就目前全力推进的红色文旅公益设施共建项目、文化创意和红色旅游项目作了详细介绍。辽宁陕西商会分别与市工商联(总商会)、志愿军家书博物馆筹备处、丹东红色文旅展示服务中心筹备处签署了合作协议。市文旅广电局、市委党史研究室与志愿文化创意中心(丹东)有限公司和丹东新陆电子有限公司签订了红色文旅公益设施合作共建协议。座谈会上,大家围绕抗美援朝、志愿军等红色文旅项目,就相关政策、产业发展方向、区域合作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参会企业家纷纷表示,丹东发展机遇多、文旅资源优势强、合作空间广,坚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实现互利共赢。近期,将联合其他异地商会来丹东实地考察。记者:李美臻
    01/22
  • 推进项目建设 积蓄发展动能
    连日来,丹东市振兴区紧密结合“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聚焦项目建设,多措并举、真抓实干,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采取领导包保、成立项目专班等措施,大力推动项目建设。2024年全区5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6个,超额完成全年目标。目前,正时达表业、嘉辰服装一期等多个超5000万元项目已竣工,其中部分项目实现投产。坚持扬长避短、适度超前原则,聚焦政策导向和发展需要,积极扩充项目储备库,补短板、强根基。谋划储备一批发展质量高、产业关联度大、行业前景好的产业项目,目前在库储备产业项目77个,总投资近230亿元。谋划储备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在库储备项目52个,总投资83.7亿元。全力打破征收瓶颈。启动黄海汽车北场西侧二槽沟地区房屋征收工作;推动铁矿沟棚户区改造;高效完成丹东剧院南侧平房区地块、丹东机场跑道延长线地块补偿协议签订。截至目前,累计向上争取各类专项资金5.1亿元,有力支撑项目建设。记者:李军翰
    01/21
  • 振安区省级数字化车间实现“零”突破
    1月14日丹东市从振安区工信局获悉,在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的2024年省级数字化车间名单中,丹东华洋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和辽宁五龙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榜上有名,标志振安区实现省级数字化车间“零”突破。据了解,通过车间数字化改造,丹东华洋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实现了“小单快反”柔性生产,能够迅速响应市场需求,满足各种小批量、多品种的订单需求,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辽宁五龙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无人值守检斤站、尾矿库在线监测,自动化排水远程控制,“智慧矿山”建设加速推进,全产业链智能工业模式逐步形成。近年来,振安区工信局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深度解读惠企政策,精准对接服务企业,精心铺设“场景——车间——项目”全链条培育路径,统筹推进企业智改数转工作。2024年,振安区新增20个数字化智能化典型应用场景,累计达到51个;26家中小企业圆满完成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包装。记者:姜慕馨
    01/21
  • 边境经济合作区新增市场主体1013户
    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合作区分局了解到,截至2024年年底,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13户,总计9319户。去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合作区分局精简办事环节、简化申请材料、缩短办理时间,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释放惠企政策红利,提升市场主体活跃度。该局开通企业注册登记“绿色通道”,提供全程帮办、跟办等优质高效服务,助推项目建设。全年共归集政府部门涉企信息5925条,归集率100%;指导、帮助62户企业进行信用修复。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合作区分局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记者:刁庆峰
    01/21
  • 助推企业“走出去”
    去年以来,丹东市工信局精准聚焦新形势下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需求,发挥职能优势,强化主动服务意识,积极助推企业“走出去”。组织克隆集团、通博集团前往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洽谈合作,促成采购协议,创造产需对接新机会。会同元宝区政府组织克隆集团、光华酿造、曙光汽车集团3家企业赴扬州,与当地8家重点企业开展对接。目前,克隆集团产品已被纳入江苏长青农化有限公司、江苏华伦化工有限公司采购目录,企业预计年增长销售额700万元以上,两年后可实现翻倍增长。组织召开产需对接工作会议,带领曙光汽车集团前往沈阳、抚顺、铁岭等省内城市现场对接,争取公交公司订单。目前88台客车订单即将交付,预计增加产值0.8亿元。组织纺织服装企业参加“2024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成交订单1.7亿元;赴江苏、浙江考察纺织服装企业。赴黑龙江与九三集团就生产经营、节本增效、产业规划和深化政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协同合作区推动九三集团拓展营销渠道,多次组织外贸公司与九三集团对接,研究开展出口贸易。今后,市工信局将按照“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践活动部署要求,持续优化服务举措,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记者:刘响
    01/21
  • 15个合作项目签约
    近日,由丹东市振兴区委、区政府主办,振兴区经济合作发展服务中心承办的“请进来谋振兴”招商推介会启幕。推介会上进行了4轮电子签约。上海尚乎彩链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与振兴区文旅局、振兴区安然居商务酒店有限公司与站前街道办事处等合作方的15个合作项目签约,涵盖多个产业领域。振兴经济开发区以“冬季会战新启程、聚力发展新篇章”为主题,从优势资源、土地储备、优质资产、政策服务、规模企业和重点项目六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开发区的概况及优势。振兴区文旅局从区位优势、旅游资源、文体旅融合和营商环境四个方面推介文旅资源,展示发展潜力。与会企业、商会代表也分别进行了推介。记者:王俊
    01/21
  • 深入百年产地 助力草莓发展
    1月9日,2025“莓好东港,兴边富民”暨东港市草莓百年历史系列活动在椅圈镇开启,多家金融、科技企业走进椅圈,携手镇村实现爱心助农、产地助销。本次活动由丹东市知联会主办,东港市知联会承办,重点打造助农销售、产地溯源、标准建立、品牌打造、文化传播等产业要素,为持续推进强村共富,实现一幅农业有干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奔头的乡村振兴画卷。1924年,东港市椅圈镇夏家村引入鸡心草莓种植。距今,草莓在椅圈已有百年历史,椅圈镇已从最初的7株幼苗,到如今全镇草莓种植面积近2万亩、年产值11亿元。椅圈镇接连荣获“中国设施草莓第一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等诸多称号。近年来,椅圈镇于市场浪潮中勇立潮头,以种植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以人才引进培养激活发展动力源,着力打造精品、培育新品,不断擦亮“椅圈草莓”名片。然而,随着全国各地草莓不断涌入市场,给东港草莓品牌和销售带来了影响和冲击。经过知联会前期的多次调研及准备,此次活动主要围绕产地溯源、草莓标准、丹东东港草莓品牌打造、草莓百年历史四个维度,并由辽宁沁丰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研发此次活动唯一销售平台帮扶椅圈镇夏家村农户销售,保护好东港草莓品牌。为了增加产地溯源的严谨性、权威性,微点码(辽宁)科技有限公司为此次销售的每一盒草莓增加了不可复制的微点码,溯源信息全面展示了产地内容,并且每一盒草莓都有椅圈镇镇长的签名信,大家财险也专门为椅圈镇草莓承保“草莓食品安全责任险”,让客户吃得放心、吃得安心。此外,每销售一盒草莓都会提取1.88元作为公益金帮扶椅圈镇困难群体。当天,丹东市泽合果业与夏家村签订了助农销售协议;微点码(辽宁)科技有限公司与椅圈镇政府签订了产地溯源战略合作;建设银行丹东分行、盛京银行丹东分行、大家财险丹东中心支公司与椅圈镇政府、辽宁沁丰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金融服务助农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辽宁联合实验室与辽宁沁丰科技有限公司就智慧农业应用示范项目签订了战略合作。记者│张瑞
    01/16
  • 多点发力 农业提质
    去年以来,丹东市全面落实中央、省、市“三农”工作部署,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着力夯基础、稳产能、守底线、防风险、增活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粮食安全基础进一步筑牢。全面完成粮食播种任务,压紧压实稳粮责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目前已完成保护性耕作11.86万亩,实施玉米绿色高产高效项目14.7万亩,完成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61万亩。设施农业建设稳步推进,重要农产品保供能力稳步提升,拎稳“菜篮子”。新建设施农业9000亩。2024年预计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3.89万吨,同比增长1.2%;水果产量54.92万吨,同比增长2.4%;肉蛋奶产量76.6万吨,同比增长4.78%。农业科技支撑扎实有力。农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推荐申报省农业科技贡献奖6个。种业振兴行动稳步推进,新品种选育取得新进展,选育农作物新品种12个,新育成玉米自交系5个,获2项玉米植物新品种权。绿色农业模式加快普及,获绿色食品证书4个,农膜回收率达94.25%,农药包装回收率达到80%。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步伐加快。14个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完成投资,共计4.5亿元。预计3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146亿元。农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24年重点项目148个,其中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总投资46.2亿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成功申报耕地轮作、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项目资金2.93亿元。接下来,市农业农村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以赴再夺粮食丰收,持续提升生产能力,加强科技支撑,加速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记者:邢漫
    01/16
  • 丹东仪器仪表品牌价值72.23亿元
    日前,省品牌建设促进会发布了2024年辽宁省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丹东仪器仪表品牌价值在全省制造业区域品牌评价中价值为72.23亿元,品牌强度848.7,获得全省第七名,进一步提升了辽宁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知名度。建立于2009年的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现有企业85家,在产业发展规模、科技研发能力、创新创业等方面业绩突出,已成为丹东市一张“产业名片”。近年来,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按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的管理办法》要求,在特色产业发展、科技研发、创新创业方面下足功夫、加大投入,完善健全基础设施配套,安全、环境、服务等方面有了质的提升;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去年,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及区实业集团积极担当作为,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成功举办“仪器仪表”招商推介会、“辽宁(丹东)现代消费品产业研讨会”等系列招商活动,新引进入驻企业7户,扩产企业9户,规划整合完整厂房3栋,盘活闲置厂房7.56万平方米,推动企业“腾笼换鸟”2户,洽谈意向客户33户,园区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记者:刁庆峰
    01/15
  • 【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招商引资冬季会战丨凤城市:落地就开工,注册即注资
    2024年12月19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投资9亿元的100MW新型独立调频储能电站项目正式敲定,项目投产后,预计年收入8000万元,为当地创造税收约1040万元。2024年12月23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同日,江苏南通和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仅用一天时间完成了注册和注资,实现了项目落地“事不隔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凤城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立足凤城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提出要利用冬季时间,把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提早一步、领先一招、做深一层”,制定“走出去、请进来”计划表、项目落地时间表、产业规划路线图,统筹谋划好全市招商工作,确保迅速见到成效,推动2025年落地项目有大幅增长。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凤城市积极落实好“两查一追”“会议跟着项目走”“政银企对接”等制度机制,提升企业投资意愿和信心。制定奖惩机制,细化任务指标,压实责任主体,做到人人有指标、个个有项目,具体任务“有音有果”,推动形成全民招商“冬季会战”的强大合力。记者/李琦
    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