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扶贫产业扩建 电力如期送达
    “要严格落实现场防疫措施,依照工程建设有关规定,先接入、后改造,把惠农政策落实到位。”6月11日,在凤城市蓝旗镇扶贫产业项目基地新建电力施工现场,国网丹东供电公司“义东”共产党员突击队正热火朝天地抢时间、抓进度施工。凤城市永祥草莓专业合作社是蓝旗镇扶贫产业项目,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今年5月中旬,专业合作社又投入130多亩土地,计划新建温室大棚35座,用电问题成了压在合作社法人王永祥心头的一块石头。丹东供电公司在走访用户时得知了这个消息,主动上门对接,了解用户扩大生产规模的想法,开辟用电申请绿色通道,帮助解决紧急用电需求,迅速办理了新增200千伏安用电容量的业扩报装手续。“用电手续办完了,电什么时候能用上,又成了我的一块心病。”王永祥说,让他没想到的是,丹东供电公司“义东”共产党员突击队先后四次到达工程地点,对施工方案、技术安全措施、上报停电计划等一系列工作进行反复论证,决定在6月9日至11日保质保量完成项目施工。该项目需要新组立B1912电杆5基、B2315电杆4基、架设导线650米、安装200千伏安变压器1台、安装配电柜3面,导线还要跨越跨度达300多米的土牛河。为保证如期送电,突击队12名“战士”克服时间短、施工难度大的困难,在炎热天气下持续奋战3天,于11日17时20分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将电送进了35座温室大棚。王永祥心里沉甸甸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见人就夸供电公司的办事效率高。田广明孙新新记者邢漫
    06/18
  • 大项目建设演绎“速度与激情”
    初夏时节,伴随着气温的日渐升高,我市重点项目建设的热潮也在升温。6月12日至15日,记者穿行在几个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处处可见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紧张忙碌的建设场面。6月12日,在东港开发区甲午大街东侧一处施工现场,东港市兴港小学新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东港市兴港小学是2019年东港市委市政府“十大惠民”工程之一。“目前,我们各项工程进展顺利,2020年秋季就开始招生了。”相关负责人吕金远介绍,新建项目设有教学楼、幼儿园、食堂、体育馆等多处建筑。走进幼儿园教学楼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内部装饰,食堂楼内已安装了消火栓和灭火器等相关设施。“从总体情况看,现在主要进行内部装饰和操场硬化,预计今年8月1日前交付使用。”吕金远说,兴港小学建成后将成为东港地区乃至丹东地区占地面积最大、设施最先进、绿化面积最大的小学。有效缓解东港市桥南地区小学及幼儿园的招生压力,同时带动周边房地产和小商业发展。随着民生项目的有序推进,丹东润达农副产品仓储有限公司新建项目、增桓服装有限公司服装生产线建设项目也将于今年竣工投产。6月12日,在东港市前阳镇榆树村三组丹东润达农副产品仓储有限公司新建项目现场,施工建设正酣。“东港农副产品丰富,但缺少大型集散地。”项目负责人刘洪秀介绍,该项目于2019年10月1日开工建设,是集冷冻、冷藏、生产加工于一体的大型智能仓储集散地项目。目前,各项工程进展顺利,一期主体工程四层封顶,五层在建中,预计7月中旬上梁,今年10月完工。项目建成以后,预计可实现地方税收1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对东港市场将起到调节和规范作用。6月15日,在汤池工业园区内,增桓服装有限公司服装生产线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铲车穿梭,建设者们戴着口罩、安全帽,正在紧张作业。“目前项目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预计7月份整体完成。”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已经确定引进的专业西服生产自动流水线,将填补目前丹东地区产业空白,成为我市及辽宁省首屈一指的专业西服研发及生产一体化工厂。正式投产后,预计解决约1200人就业,国内销售额达2亿元左右,出口额达到5000万美元,年税费缴纳将达到1000万元人民币。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从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全地区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计划开复工24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943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97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10个,复工项目138个。截至6月9日,全地区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已开复工190个,开复工率76%。其中,新开工项目60个,复工项目128个。其中东港45个、凤城38个、宽甸18个、振安区28个、振兴区9个、元宝区18个、合作区24个、高新区5个、市直部门5个。在全省专项行动50个重大项目建设中,丹东华录烯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新烯碳材料系列开发项目总投资4.8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1亿元,已于3月9日复工建设,截至5月31日,已完成5#厂房主体施工进度的60%;辽宁盛世北瓷电子有限公司年产4亿套电子陶瓷封装外壳建设项目,已于3月20日复工建设,截至5月31日,已完成1号厂房、2号宿舍、6号供氮站、7号供氢站建设内容。“我市落实重大项目市级领导包扶制度,加强重大项目定期调度,加强项目问题解决力度,有序推进大项目顺利进行。”市发展和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及时掌握项目建设动态和项目推进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市发展和改革委先后三次受理各地区上报的项目问题40个。经市领导协调,截至目前,已有22个问题得到解决,余下的项目问题正在全力推进中。记者邢漫
    06/16
  • 振安区招商线上线下齐发力
    完成“中发集团”“垚磊惠”“制药机械”等20个项目的签约,涵盖服装、健康养生、装备制造等行业领域,总投资达10.4亿元;从54个在谈项目中筛选出16个,总投资达364.5亿元,集中力量在工业项目、商贸综合体、文化旅游、温泉康养等包装项目上实现重点突破……面对当下疫情影响,振安区不等不靠,打破招商队伍体制瓶颈,积极作为,化被动为主动,全区呈现出良好的招商引资局面。6月9日,记者在该区商务及工业信息化服务中心看到,3个招商小组的工作人员正忙碌着完善充实“振安招商”信息平台资料、与在谈项目单位联络沟通等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郭显豪说,近期,“中发集团”的优年健康谷项目、“北方中科”的温泉康养项目、“北京国测集团”的马市岛高科技园区项目、“赤峰黄金”的选矿项目等多个项目取得突破,对方将密集考察或洽谈协议……“疫情期间,我们同这些项目单位通过网络联系一天也没有停。”郭显豪说,他们在广泛联络和“请进来”的基础上,坚持“走出去”,3月份,与市招商部门到沈阳等地开展以温泉康养、装备制造等为内容的主题招商活动;5月份,市区两级联动前往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地区,与当地4家相关联产业企业广泛洽谈并开展主题推介活动,对方对推荐的项目表现出浓厚的投资兴趣。“眼下我们还重点打造‘一库两平台’建设工作。”郭显豪介绍,“一库两平台”就是全区策划包装项目库和招商引资综合信息平台、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微信发布平台。在平台上全方位介绍全区区位优势、产业布局、企业基础资料、项目包装、80余处闲置资源等,实现信息共享,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扩大全区产业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加强全区招商队伍建设,筹建专门招商机构,招商部门由原来的二级机构调整为一正两副共27名编制的区直属部门,并从财力和人才等方面全力支持。加强招商专业化培训,全年计划围绕协议内容起草、签约框架协议、土地流转等方面开展4期培训,提升招商干部的一线实战能力。强化招商引资绩效考核,区单独设立考核体系,设置2020年项目招商引资优胜奖。细化考核内容,分解招商引资任务,从项目策划包装、在谈项目、项目签约等方面全方位进行考核,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全年招商引资目标。记者刁庆峰
    06/11
  • 大东港海关首次验放保鲜香菇出口
    日前,大东港海关快速验放3.55吨的保鲜香菇装箱出口,这是该海关辖区企业首次出口保鲜香菇。据了解,本次出口保鲜香菇的企业在提出预约并完成申报手续后,大东港海关第一时间进企对货物实施检验检疫,合格后迅速出具植物检疫证书并办结出口手续。“这是我们企业首次出口新鲜香菇到国外,海关专人专岗全程开展业务指导,对货物快检、快验、快放,为我们提供了极大便利。”企业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产品出口出现一定困难。大东港海关通过企业联络人制度,全面摸排出口难题,积极收集国外技术安全标准和预警信息1500余条,帮扶企业规避贸易风险,打破贸易壁垒。对出口新鲜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企业实施“一对一”帮扶政策,指导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保障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开辟保鲜蔬菜“绿色通道”,采取全天候预约通关放行,确保生鲜农产品即报即放。据统计,1月至4月,大东港海关辖区共出口食品、农产品4136批次,货值16.1亿元。
    06/10
  • 丹东高层次人才首次聘用不受职称限制
    丹东市为高层次人才开辟绿色通道,规定事业单位特聘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在首次聘用时可不受职称、任职年限的限制,按照业绩、能力、水平直接聘用到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截至5月底,丹东已引进高层次人才3名。  为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丹东还出台了人才配偶安置实施细则。新引进的符合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在丹东工作并与当地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聘用(劳动)合同,且其配偶或达到法定年龄的子女,按照对应原则予以安置。  同时,给予特殊专业技术人才适当政策倾斜。对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专业技术人员业绩显著、贡献突出并获得一定的政府性奖励和荣誉称号的人员,可直接评聘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不受岗位职数限制。在乡村中小学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10年、仍在教学一线任教的中小学教师,任中级专业技术以来年度考核合格的,可直接评聘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不受岗位职数限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被选派援疆、援藏期间符合上一级职称评聘条件的,可在新疆、西藏参加职称评聘,不占受援单位职数,期满回原选派单位后,经考核合格可按在疆、在藏的专业技术职务予以聘任,不受岗位职数限制。
    06/08
  • 电商产业扶贫联盟凝聚力量打开特色农产品“出山之门”
    “你看这些鸡蛋、鸭蛋、鹅蛋,还有蘑菇、木耳、蓝莓,都通过咱们的平台销售,老百姓真正尝到了甜头。”6月2日,党旗红宽甸电商产业扶贫联盟相关负责人孙秀梅说,扶贫联盟通过发展个性化庭院经济项目,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平台提供技术服务以及产品包装、运输、销售,贫困户无须外出打工,在家便可创收。近年来,电商扶贫为大山里的农产品打开了“出山之门”,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党旗红宽甸电商产业扶贫联盟成立于2017年11月。“联盟是在县委、县政府支持指导下成立的,以‘互联网+’为驱动方式。”宽甸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联盟以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村干部、各界电商精英、企业精英等为成员,围绕有关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协调宽甸县域资源优化整合,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联盟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以品味宽甸山水、品味宽甸满族文化、品味宽甸特色特产等为基础,通过打造本土地产扶贫品牌“品味宽甸”,提高宽甸农副产品的知名度。2017年-2019年,“品味宽甸”LOGO设计及形象店建设完成,完成了品味宽甸阮老寿乡蓝莓鲜果、蓝莓酒、蓝莓蜂蜜、蓝莓干、牛毛坞香菇、台沟草莓、干沟鸡、百家扶贫蛋等20多个扶贫产品的开发、品牌设计、市场投放。联盟还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完成了“百村千组”便利店建设,建成网格化服务体系,夯实电商服务村民的基础网,培养和建设适合宽甸城乡本土化电商服务队伍,做好城乡居民产品上行下行服务和对接,提升城乡居民利用电商的能力和水平。“几年来,通过完备服务体系,帮助贫困村民和合作社销售鸡鸭蛋、山野菜、板栗、蓝莓等农产品近500万元,人均增收500—2000元;工业产品下行累计销售额可达1000万余元。”宽甸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商平台组织技术培训2000人次,培养职业农民100人,帮助20家扶贫合作社管理账目,帮助扶贫合作社采购农用物资100万元;优化整合资源,帮助各村组建合作社20家,农企合作农户500多家,整合资金5000多万元,建成蓝莓、不老莓、软枣、草莓等品控基地5000亩;整合资金1000万元建成蓝莓暖棚、冷棚设施农业,建成品味宽甸扶贫产业和集体经济产业的品控扶贫基地。2019年基地产值1000万元,带动农户1500户,人均增收500-5000元。提起电商扶贫联盟,当地老百姓无不竖起大拇指。宽甸硼海镇上甸子村贫困户邹德仁家出产的鸡蛋,通过电商平台得以顺利售出。“俺腿脚不好,不能出去打工,也干不了重活。”邹德仁说,几年前,一家人靠饲养鸡、鸭、鹅维持生活,由于销售渠道不畅,蛋卖不出去。就在邹德仁一筹莫展之际,“品味宽甸”电商平台工作人员帮助他找到了网络销售渠道。“他们在俺家拍了好多照片,后来我才知道是要发到网上。”邹德仁说。登录“品味宽甸”电商平台,每一样农产品都有图片介绍,还标注了“精准扶贫”字样。“好多消费者看见这样的介绍,购买热情更高了,他们觉得吃得放心,还能扶贫帮困。”电商平台负责人介绍,为了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他们在每一枚蛋上都贴上二维码,来源可识别、质量可追溯,让消费者清楚每一枚蛋是谁家产的,了解它的出产环境等信息。今年,宽甸将继续探索“千户扶贫”个性化城乡服务模式,助力城乡融合,搭建电商平台服务的桥梁。记者邢漫
    06/05
  • 丹东特色水果争奇斗艳甜了市民舌尖 鼓了农民钱包
    进入6月,天气逐渐炎热起来。丹东本地的圣女果、油桃、蓝莓等水果也进入了收获季节。过去,丹东的春季水果品种很单一,很多水果需要从南方进。这些年,随着我市农业快速发展,丹东春季收获的水果产量和种类不断增加。新鲜的本地水果,不仅甜了市民的舌尖,也鼓了农民的钱包。说起丹东水果,东港草莓绝对可以“拔得头筹”。目前,全市草莓生产面积近10万亩,有二十多个品种。从每年10月份到次年4月份,丹东市民都可以品尝到个儿大、香甜的草莓。除了草莓,这几年我市的蓝莓也逐渐发展成为地标性产品。目前丹东蓝莓的种植面积达5万亩左右,分为冷棚、暖棚和大地蓝莓三种。每年3月—8月,大棚蓝莓和大地蓝莓相继成熟。此外,我市近年来不断有农民尝试大樱桃、圣女果、无花果、火龙果等水果的种植,而且不论从技术还是产量上都在逐年进步。目前,我市的大樱桃种植主要分布在振安区的同兴镇、楼房镇,东港和凤城等地。受气候和土质影响,我市的大樱桃比大连的产品更加香甜润口。在振安区同兴镇,目前有无花果果树400余株,长势喜人。每年6月份—8月份是无花果成熟期,届时大家可以品尝到本地种植的新鲜、甜糯的无花果。这几年我市的圣女果、火龙果、软枣猕猴桃、菇娘等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技术逐渐成熟。许多种植水果的农户还开发出集种植和采摘为一体的生态园项目,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前来体验。丹东水果正在以多品种、高质量、高产量的特点,打造“丹东特色”品牌。记者姜慕馨
    06/05
  • 抖音宣政策
    6月3日,元宝区税务局的税务人员通过抖音平台直播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元宝区税务局按照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思路,通过抖音直播宣传税务政策,开展相关培训。目前,元宝区税务局已经完成17场直播活动,助力辖区企业逐步恢复生产经营。王彬记者张尧摄
    06/04
  • 丹东两家企业参与制定防护服团体标准
    6月3日,从市纺织服装协会获悉,作为规模较大的防护服生产企业,丹东海合谷服装有限公司和丹东大安防护制品有限公司与全国共30家同类企业,起草了广东省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一次性使用普通防护服》。该标准通过专家组审定,已经正式发布实施,为国家出台相关标准打下坚实基础。丹东海合谷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我们已经生产出一百多万套医用防护服,因为目前国家还没有一次性使用普通防护服的团体标准,所以很多民用采购方只得采购医用标准的防护服,成本增加很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生产浪费。”今年3月,该公司向首次提出这一标准的广东省标准化协会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据了解,该团体标准在一次性使用普通防护服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作出规定,填补了国内一次性使用普通防护服标准的空白,部分技术指标与国际接轨并达到先进水平。参与起草该标准的30家防护服制造企业,大部分来自广东、江浙等地,东北地区只有我市2家企业入围。
    06/04
  • 聚焦丹东 轻工名城 危机中寻得发展良机
    5月31日晚,辽宁广播电视台《辽宁新闻》节目,报道了我市努力克服疫情冲击,精准施策,引导企业努力化危为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复工率已与去年同期持平。丹东东发集团率先出现在辽宁广播电视台记者的镜头中——“丹东东发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燃气表专业生产企业之一,今年一季度下游市场需求萎缩,企业积极与客户接洽沟通,逐步稳定了现有销售渠道。同时,企业加快推动生产智能化。”通过外稳市场、内优生产,东发集团已经实现全面开工,逐步走出了困境。同样作为丹东本地老牌轻工企业代表的辽宁光华酿造有限公司,在面临原材料包装物价格上涨、运输不畅等困难时,从危机中看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为了开辟线上销售市场,企业第一次增加了塑料瓶包装。在这场疫情中,同样找到发展机遇的,还有丹东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目前,丹东市已有84家企业获得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资质,15家企业获得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资质。丹东药业集团有限集团公司加速产品升级换代,目前生产销售已经趋于稳定……镜头中一条条繁忙的生产线,见证了丹东实体经济正在克服疫情影响全面复苏。报道特别关注了我市围绕解决企业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市场等困难和问题,精准施策,打通堵点,补上断点,千方百计做好服务的举措和办法:对工业企业开复工情况实行动态监测和日报告调度制度;广泛收集并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统筹开展市县乡三级领导包扶机制;统筹落实各级支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政策措施,指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截至目前,丹东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复工率达到98.4%,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