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告别半年闲!丹东这个宝藏小镇唱响旅游“四季歌”
    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凤城市东汤镇接待游客约6.8万人,旅游综合收入2700余万元。在旅游业普遍“半年火爆半年闲”的北方地区,东汤这个小镇却因为温泉水加持,旅游业一“火”就是全年。东汤温泉发现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水温高达78℃,矿物质含量丰富,因水疗效果极佳,被誉为“东北第一泉”“辽东神水”。近年来,东汤镇坚持“以泉兴镇,以水扬名”的工作方针和“全域旅游”战略部署,以建设生态康养小镇为目标,不断丰富温泉旅游目的地的体验感,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逐渐形成集“农业观光、度假旅游、休闲康养”于一体的温泉旅游产业集群。5月11日,在御圣泉宾馆门前,停靠了两辆沈阳牌照的旅游大巴,游客正有序下车。一位沈阳游客说,温泉水对他的风湿病有缓解作用,“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过来泡泡澡。”与此同时,在天沐君澜温泉酒店大厅,前来办理入住的游客排起了长队。酒店市场销售部总监黄安介绍,酒店一季度的入住率达到85%,4月29日到5月2日入住率达到100%,“五一黄金周”期间平均每天店面销售收入60万元,网上预订销售收入150万元。据了解,从今年春节开始,东汤镇游客数量激增。全镇165家旅游宾馆现有床位7000多张,入住率基本达到90%。游客“引得来”,还要“留得住”。近年来,东汤镇大力完善交通路网,投资280多万元打造滨河景观带;建设日供水能力6000吨的城镇集中给水工程,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建设商住一体的时代广场,彻底取缔“马路市场”,升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污水氧化塘、污水处理厂及排污管网,实现污水达标排放。考虑到“五一”期间游客可能出现井喷,该镇提前辟出三处临时免费停车场,加强对旅游交通集散地、住宿设施等游客密集场所和重点环节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消防、食品卫生等各类安全隐患。随着“东汤温泉”品牌效应及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东汤镇重点打造集特色农业观光采摘、冰雪特色旅游、温泉文化体验、医养结合旅游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链。2011年以来,该镇先后获得省级温泉旅游小镇、文明镇、宜居示范乡镇、旅游特色小镇、“中国(辽宁)知名品牌”等荣誉称号。温泉旅游火了,直接带动农家乐和“后备箱”经济发展,拉动当地群众增收。现在,东汤镇的草莓、蓝莓、大樱桃采摘已形成规模,叆河鸭蛋、板栗、大榛子等产品也丰富了游客的“后备箱”。记者/李琦编辑/邹润
    05/18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 |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决落实“项目年”制度性安排,扎实推进项目投资、谋划储备、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等各环节工作,为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23年锚定目标全市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660个,总投资1160.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4.3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86个,年度计划投资193亿元;新开工项目274个,年度计划投资161.3亿元。5000万元以上项目393个,亿元以上项目241个。一季度投资增速强劲全市开复工项目462个,增长17.3%,增速列全省第7位。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4个,增长27.6%,增速列全省第2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3%,总量、增速均位居全省第7位。“百企百亿技改提升行动”顺利推进印发《丹东市2023年百企百亿技术改造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引导企业再实施103个突破自身瓶颈、迅速投产达效、延链补链强链、实现增产扩能的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115亿元。截至目前,“百企百亿技改提升行动”项目开工率53%、入统率28%,均完成一季度预定目标。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成效明显围绕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谋划申报城市燃气老化管道和设施更新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改善民生项目17个。黄海北厂路网建设、2023年度城建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实现了开复工,推动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东北亚粮农综合产业园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步伐金光辉鸿精密电子制造、瑞银科技双系统平板电脑研发生产基地、优纤科技尼龙56/66生物基材料生产等167个工业项目开复工,有效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新农利合东北亚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丹东港边民互市贸易区、颐辉农产品深加工仓储物流等87个服务业项目开复工建设,不断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东北黑土地保护、高标准农田、东港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等82个农业项目开复工建设,持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奋战二季度,实现“双过半”接下来,我市将持续发挥市县两级项目谋划推进专班作用,持续跟进、强化保障已开工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快推进未开工项目前期各项工作,确保尽快开工建设;及时协调解决前期推进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尽早落实。周保月、月保季、季保年,确保首战告捷对全年计划实施的660个重点项目,专班、专人、逐项、逐月制定投资和实物工作量的“工程图”,强化要素保障,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周调度、月分析、季总结工作机制,汇总研判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常态化举行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拉练、“政银保企”对接和主题招商引资等活动,高起点、高频次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全力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聚焦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专项资金投向,强化部门间沟通衔接,不断提升项目谋划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各项工作,争取更多国家政策和资金惠及重点项目建设。记者/郑鑫编辑/邹润
    05/17
  • 发展稳中有进 经济回升向好
    今年,丹东东港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聚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实现首季开门红。根据统一核算,一季度东港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9.8亿元,同比增长4.9%,居丹东第一位。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农业增加值14.4亿元,同比增长3.6%。农业总产值实现2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85元,增长5.8%,增速居全省第11位。工业建筑业迅速回升。东港市工业增加值完成9.5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四大支柱产业除装备制造产业略有下降外,食品加工业增长23.1%、纺织服装业增长22.3%、医药化工业增长24.3%。高技术产业推动力强劲,增长28.7%。建筑业增加值完成0.9亿元,增长20.9%,资质以上建筑业产值3.2亿元,增长7.1%。服务业稳步恢复。东港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4.9亿元,同比增长5.1%,比上年全年提升0.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72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升0.34个百分点。东港市2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8.0%,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1个,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房地产租赁经营业3个行业实现规上企业“0”突破。一季度,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与房地产租赁经营业两大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较快,拉动有力。消费市场加快回暖。东港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3亿元,同比增长14.9%,位居丹东第1位。东港市限额以上企业(个体)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25.0%,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快速回升,增长67.3%。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15亿元,增长15.5%。投资增速强力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8亿元,增长26.7%。重点区域支撑作用凸显,投资额达亿元以上的区域有5个,完成投资13.6亿元,占东港市76.7%。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东港市在库建设项目92个,增长21.1%,亿元以上项目22个,投资增长动能稳定接续。引进省域外内资完成25.9亿元,增长62.7%;实际利用外资完成8.2万美元。税收收入持续增长。东港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5亿元,增长13.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5%,高于上年同期15.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3亿元。重点支出保持增长,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2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4.4%、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6.2%、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18.9%。记者:张瑞
    05/17
  • 官宣!丹东一地入选“国家队”榜单
    5月11日,科技部下发关于开展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的通知,确定河北省黄骅市等92个县(市)为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县(市)。东港市榜上有名。创新型县(市)是以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省份发挥显著支撑引领作用的县(市),建设主题包括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科技支撑生态文明、科技支撑民生改善等3个类别。创新型县(市)建设周期为3年,建设期结束后将开展评估验收。下一步,东港市将根据科学技术部印发《“十四五”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规划》(国科发农〔2022〕158号)精神,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定位,围绕“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主题,开展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据悉,科技部于2018年启动建设全国首批52个创新型县(市),3年建设期满后,47个创新型县(市)通过验收。到2025年,建成100个左右创新型县(市),构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此次公示的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共有93个县(市)入围,其中东部地区38个、中部地区28个、西部地区27个。记者/张瑞编辑/邹润
    05/15
  • 小浆果铺就特色发展之路
    五月的凤城市白旗镇,一片花海。白旗镇吴家村的宇阳家庭农场里,61岁的鲁凤德正在组织工人采摘草莓。他介绍,现在草莓比较好卖,每天都有客商收购。他是去年在该农场承租的草莓大棚,“估计今年能净赚7万多元,租棚子的费用早就挣出来了,明年我还想再租一个。”像鲁凤德这样租棚种植小浆果的农民大有人在。宇阳农场占地300多亩,现有56栋大棚,主要从事蓝莓、草莓和圣女果的种植。农场主姜玉新介绍,他们农场不仅自己经营,还通过出租和出兑的形式,扶持想从事小浆果产业的村民共同发展。如今,他们注册了自己的有机蓝莓品牌,并将目光投到了电商发展。“镇政府对我们投资设施农业给予了很大支持,从审批到建设没少帮我们出力。”姜玉新说。近年来,白旗镇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把构建特色农业强镇作为发展目标之一。他们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以蓝莓、草莓、洋菇娘和圣女果等特色小浆果产业为依托,将小浆果产业做大做强,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融合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特色发展道路。白旗镇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采取“现代农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发展小浆果产业。该镇多次邀请省、市农业专家为当地农民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现在全镇已有30余人获得专业证书,成为本地区的种植技术骨干,为全镇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技术保障。在后营村东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大棚内,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采选、分等、称重、装箱……秩序井然,摆满墙头的成盒蓝莓很快被收购商运走。公司负责人王文全介绍,目前他们在白旗镇有28栋蓝莓大棚和300多亩的露地蓝莓,下一步还将进行升级改造,引进蓝莓无土栽培技术,为白旗小浆果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据了解,该公司每年从3月初到7月末大量用工,多时一天有100多人,不仅提高了周边农民种植蓝莓的积极性,还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俺家的地都承包出去了,在这里打工,收入好还能照顾家,和工友们在一起也挺开心。”57岁的村民王双琴说。小浆果的广阔前景,不仅让农民热情高涨,也让更多农事企业入驻白旗镇。如今,坐落在白旗镇的丹东市泉心果菜合作社生产的“茅草屋”牌草莓,注册为国家绿色无公害食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丹东颐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千蕊”牌蓝莓行销海内外,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为了健全完善服务体系,该镇还制定出台了发展特色农业的优惠政策,专门成立了产业发展办公室,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政策和技术扶持。随着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的不断扩大,白旗镇还积极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组织。如今,全镇已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44家,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306栋、冷棚254栋,总占地面积1987亩,2022年实现产值9600余万元,带动1600余人就业。作者:李琦
    05/15
  • 丹东蓝莓借力电商走四方
    4月27日,由辽宁省商务厅、丹东市人民政府主办,辽宁省乡村振兴局协办,丹东市商务局、丹东市乡村振兴局承办的“2023辽东小浆果消费季蓝莓品牌网上行”活动,在我市天赐未来城启动。启动仪式上,京东集团、抖音、省邮储银行、辽宁卫视新媒体就辽东蓝莓上门服务、订制服务、深度服务进行了业务分享。京东集团将布局我市蓝莓产地仓,拓展销售渠道;抖音将为我市打造蓝莓采摘节等数字消费场景;省邮储银行将为我市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及数字化物流服务;辽宁卫视将通过新媒体推介我市蓝莓品牌。启动仪式现场邀请了丹东市、大连市、抚顺市、铁岭市蓝莓行业协会和供应链企业代表,以及丹东电商直播示范基地负责人。我市蓝莓协会代表与电商平台代表进行了合作签约。本次活动将从4月份持续至6月份。活动期间,市商务局将指导各地区持续推进蓝莓品牌建设,拓展电商销售渠道,推动产品走向全国,实现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作者:王洪满
    05/15
  • 东港草莓受邀参加2023中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
    5月8日,2023中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品牌打造,助力农业强国;渠道创新,引领消费升级”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从业者齐聚一堂。在以“数字供应链助力精品培育”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丹东市东港草莓协会会长与中国农业展览协会副会长、淘宝天猫商业集团食品生鲜行业产业品牌负责人、天翼电子商务公司新消费事业部副总裁进行了交流,围绕草莓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数字化支撑等方面分享了丹东东港草莓农业品牌建设经验。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参加2023中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对于提高丹东草莓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推动丹东农业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邢漫
    05/12
  • “数字供销”助力品牌富农
    “五一”期间,丹东市供销社积极对接中国供销集团中合融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动丹东市草莓、蓝莓等名特优农产品加盟“供销智链”平台,助力打造丹东农产品品牌。据了解,中国供销集团中合融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中国供销集团下属供应链数字科技板块企业,基于“消费帮扶,品牌富农”对接农产品数字供应链、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等业务。以正在运营的数字科技平台为依托,利用中国供销集团资源和平台优势,发掘地方农业产业特点,联合地方供销社打造产融助农产品;以地标产区农产品认证溯源为切入点,结合供应链监管仓平台业务,打造高端极具特色的地方农产品品牌。同时,利用农产品在全产业链流通形成的数字流信息,形成“数字供销”的增信赋能,让支农支小再贷款有效触达,助力乡村振兴。近期,丹东市供销社积极引流强势资源,全力挖掘、推荐丹东市草莓、蓝莓等名特优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主体,在4月初总社调研基础上,经过多轮谈判,利用5月3日、5月4日两天时间,与中合融惠进行“供销智链”业务落地洽谈,达成与天赐蓝莓、君华草莓农场、丹盛草莓港集团的合作意向。丹东市供销社工作人员表示,将持续贯彻央地对接理念,全面推进市供销社与中合融惠的战略合作,不断扩大农产品认证范围和品类,示范带动我市农产品品质提升。同时,构建丹东供销社农产品电商平台,与中国供销集团平台实现对接,完善供销社现代流通体系,不遗余力地推广“丹东名片”。作者:郑鑫
    05/12
  • “线上丹东”连线锦州
    双城联动数字建圈,电商跨境全域创新。5月9日,“线上丹东”“线上锦州”双城联动电商洽谈会暨丹东跨境电商外贸企业对接会在振兴区天赐未来城举办。锦州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锦州市商务局及丹东市外汇管理局、丹东市商务局主要领导共话两市数字经济领域合作未来。“线上丹东”同城电商平台是结合“数字与实体”的垂直细分类地域性电商平台。其利用数字零售、即时物流、近场电商把本地实体门店和消费者链接起来,从线上向线下导流,让生意的场域回到本地,让百姓消费得到实惠。同时,帮助商家解决内需与库存问题,并结合旅游对外地用户形成吃喝玩乐购一站式的消费体验。“线上丹东”对外贸企业跨境进出口电商也将起到重大作用。通过打造“国货IP品牌孵化+跨境电商运营+曝光流量扶持”一站式跨境出口产业链,构建线上线下互动的连锁产业推广模式,形成一个集轻重资产于一体,虚实产业为一身的产业集群,拉动和促进进出口企业的现有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品牌力升级、理念升级和营销渠道升级,成为丹东农商产品销往全球的新型、合作型产业集群。冾谈会上,锦州市嘉宾参观了金泽集团旗下的电商直播基地和数据中心,在数据采集与政府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随着“线上丹东”与“线上锦州”双城联动启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其中,“线上辽宁”的朋友圈也会越来越大。作者:李军翰
    05/12
  • 辽宁省丹东市:冷水鱼养殖前景广阔
    日前,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赴凤城市四门子镇考察冷水鱼种质改良。冷水鱼养殖是我市的特色产业,具有自然资源好、养殖品种多、产品质量优等特点。考察组围绕虹鳟鱼苗种生产、种质更新改良等具体工作,与养殖户现场座谈交流,听取养殖企业汇报经营状况,了解行业动态,针对鱼病防控、产品销售以及深加工等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通过走访考察,进一步鼓励养殖户加大后备亲鱼的储备和种质更新换代;鼓励养殖户以省市级水产良种场的要求,高标准规范经营行为。渔业发展服务中心将积极帮助养殖户搭建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推”多方合作交流,打造水产种业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者:邢漫
    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