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心聚力 再创佳绩
日前,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沈阳开幕,丹东市书法家协会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闭幕后,市书协在主题活动日当天,组织协会骨干近20人在创作采风基地进行了专题学习。会议提到,我省是文化大省,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的革命文化、厚重的工业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独具特色。近年来,全省文化文艺界、哲学社会科学界创作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精品力作,推出了一批有思想、有见地的研究成果,全省文艺社科事业呈现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全面叫响了辽宁特色文化品牌,为我省赢得了荣誉、增添了光彩。与会骨干作者纷纷表示,将深刻理解此次会议精神并贯彻到实际的文艺创作当中去,在领会和深入文化为人民、服务基层、文艺公益惠民等环节做出自己的努力。市书协日常工作也在有序进行。市书协组织骨干会员10余人,在6个场地先后进行了22场公益辅导及讲座活动,基础班、高研班和专修班无缝衔接,为广大会员和书法爱好者提供了进步通道,使他们实现了“从技到艺”的整体有序提升,也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常识与道理。与此同时,市书协积极组织作者进行主题创作,积极配合省文联、省书协主办的辽宁“六地精神”书法展中关于“丹东作为抗美援朝出征地”的主题书写工作和展示任务。协会组织在全国省市获奖作者参与关于“丹东发布”二十四节气之“清明”“谷雨”的主题书法篆刻创作,将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风俗民俗紧密结合,通过更加新颖的形式呈现给广大市民。此外,协会也顺利完成了申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完善协会两新人员资料、组织会员在线观看第12届辽宁省全民读书节开幕仪式以及参加市民政局举办的全市性社会组织负责人培训会等工作。在4月15日至16日举行的中国书法家协会2023年度工作会议上,表彰了2023年元旦春节两节期间“送万福进万家下基层公益活动”先进单位及个人,市书协荣获“先进单位”。这是继市书协被省书协评为2023年两节期间“送万福进万家下基层公益活动”先进单位后的又一荣誉。接下来,协会将再接再厉,团结带领我市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继续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勤奋的工作力争取得更多成绩。作者:王梦露
05/11 - 小蓝莓成为致富“新引擎”
“现在正是蓝莓销售的好时候,最迟能卖到6月中旬。”近日,在位于东港市龙王庙镇龙王庙村的农业产业示范园蓝莓大棚内,棚主唐义辉和邹丹夫妻俩忙而不乱。“暖棚蓝莓价格好且稳定,印证了我们当初的选择是对的。”邹丹说。早年,夫妻俩以发展蔬菜种植为主。2014年,邹丹将目光转向蓝莓种植,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启暖棚蓝莓种植新模式。“头一年产量就挺高,我记得那时候3箱大概十多斤蓝莓,就卖了七八百块。”邹丹尝试成功后,身边不少种植户也开始转为暖棚种植蓝莓,而这时候,她已经开始探索新品种,并计划扩大种植面积。2021年,龙王庙镇打造了农业产业示范园二期项目,邹丹毫不犹豫地买下园区4个大棚,结合市场需求,在早期种植的品种上又尝试种下了四五个新品种。“现在种的这个是‘优瑞卡’,它的特点是果大、口感好、产量高、上市早。”在大棚内,邹丹一边向记者介绍蓝莓的品种,一边讲解如何识别蓝莓成熟度。看着一颗颗成熟的小蓝莓,邹丹很有成就感,“以前种蔬菜每个棚能卖五六万,改种蓝莓后,每个棚能卖20多万。”唐义辉告诉记者,园区4个大棚几乎全是自己打理,蓝莓成熟后,会有商贩前来收购,再销往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长春等城市。此外,夫妻俩还是蓝莓苗的经销商,丹东地区不少种植户都从他们这里购买种苗。龙王庙镇是设施农业大镇,是丹东市规模最大、品质最优的“菜园子”“果园子”。该镇设施农业总占地面积10237亩,生产面积4785亩。全镇共有与种植业相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5家,家庭农场15家。近年来,蓝莓种植逐渐成为该镇农业产业的“重头戏”,也成为带动百姓致富的“新引擎”。该镇推出的农业产业示范园二期项目,总投资230万元,建设高标准蓝莓温室大棚7栋,以出租和出售方式提供给农户进行蓝莓种植。此项目的落地,推动了传统农业特色化发展,拓展了“互联网+农业+旅游”新模式。此外,该项目还辐射了龙王庙镇及周边乡镇少数民族群众,有效提高了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收入,为推进乡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奠定了经济基础。作者:张瑞
05/11 - 第八届老年健身运动会落幕
5月7日,由丹东市委宣传部、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丹东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丹东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承办的丹东市第八届老年健身运动会,完成各项赛程圆满落幕。本届老年健身运动会设置了广场舞、健身气功、太极拳、毽球、羽毛球、趣味运动、乒乓球和象棋等比赛项目,各县(市)区均派出优秀代表队参加相关比赛。富于趣味性的赛事安排,有效调动了老年朋友参加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引导老年朋友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助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作者:刘作庆
05/10 - 免费矿泉水 送给环卫工
5月4日9点,在丹东市区国桢路沿线一家美发店门前,4箱矿泉水放在店铺门口,箱上贴的白纸写着“环卫工人免费喝”。路过的环卫工人从箱中取水,向店铺里的宫在中点头招手表示感谢。“我在店铺门口放免费水有两年多了吧,和附近的环卫工人都熟悉了,他们有需要的都会过来拿。”宫在中是蒲公英义工站的一员,多次在活动中体验了环卫工人的辛苦,“尤其是夏天,下午太阳最毒的时候,他们后背衣服都湿透了,还来回巡线,风雨无阻,我就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一天起码有五六个人来,一个月大概用四五箱水吧。”宫在中表示,只要小店开门营业,免费矿泉水都会摆在店门口,少了会及时添补。10月以后,怕水放门外太凉,就把水挪到店里,环卫工人巡线累了,还可以到店铺里坐下歇歇脚。“这小伙儿人好,礼轻情义重。”路过拿水的环卫工人汪良告诉记者,他和附近的环卫工人经常来这里取水。不仅是送水,宫在中还会免费给环卫工人理发。“虽然大家都很熟了,但每次拿水后我们都会表达谢意,人家这份爱心我们必须感谢,感谢重复多少次都是应该的。”汪良说。
05/10 - “五老”情系下一代
近日,在得知振安区楼房镇有两名积极上进的困境学生后,振安区关工委主任包华组织工作人员来到楼房镇中心小学和市第十二中学,分别看望两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他们送去爱心资助金、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袁梦从小患有疾病,15岁的她已经历了几场大手术,但病痛并没有让这个阳光的女孩屈服,不仅通过自学补上了落下的课程,而且学习成绩常年保持在班级前3名。袁梦表示,非常感谢大家的关心,今后会更加努力,不辜负大家对她的期望。佳鑫家里生活条件差,母亲患糖尿病综合征,双目失明,生活无法自理,而且常年需要吃药和做血液透析。佳鑫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省吃俭用给妻子治病凑医药费。佳鑫从懂事起就承担起照顾妈妈的重任,在他放假的日子里不仅要完成家务,还要带妈妈去医院做治疗。包华得知他的遭遇,不禁心疼起来,表示今后会持续关注他的成长。作者:张津硕
05/10 - 观戏曲 传孝道
观赏戏曲启心智,传承孝道树家风。4月27日,丹东市关工委与丹东市组织工作服务中心(市老干部教育活动中心)举办“戏曲与孝道”讲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座中,从立德树人传承孝道、魂牵梦绕盼思亲、结草衔环报知恩、惩恶扬善传孝道四个方面,精选了京剧、豫剧、秦腔、评剧等剧种中的经典戏曲选段,让大家在欣赏优美戏曲的同时,体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者:侯春林
05/10 - 点赞!的哥“擦亮”文明城市窗口
五一小长假这几天,丹东的出租车司机们忙得不亦乐乎,从鸭绿江断桥到抗美援朝纪念馆,从河口村到虎山长城,出租车穿梭往来,司机们通过自己的真诚与努力,在把游客送到送出景点的同时,为丹东塑造了好客、助人的美好形象。“的哥”姜涛专门负责白班,从早上6点30分到下午3点30分这段时间难有闲时,往往是这拨客人刚下车,下一拨乘客已经等在车旁了。“腰包鼓起来自然高兴,可我心里还有着更大的愿望。”在路上,姜涛总会热情地和游客们聊天,根据对方的需推荐好吃好玩的地方,介绍丹东的景点和特产。“人生地不熟的时候心里难免不踏实,我可能是外地游客接触到的第一个丹东人,希望我的介绍能让他们心里有谱、心里踏实!”姜涛说。“五一”这几天,姜涛平均每天可以接到40多单,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姜涛说,不少同行接到从丹东站到凤凰山、到大鹿岛的“大单”,单子不分大小,大家都自觉履行打表计价、不乱要价,让游客安心放心。“我们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丹东、喜欢丹东,希望全国各地的人都来丹东看一看。”姜涛眼里满是真诚。“司机师傅你好,我们是刚才坐车的两个小姑娘,我们手机落你车上了,你能给送到火车站吗?我们坐的列车快开了。”4月29日,出租车司机曹奇手握陌生的手机,听着电话另一端的急切请求。恰巧此时上来一位客人,曹奇连连向客人道歉,说明缘由,待客人下车后,赶忙开往丹东站。“司机师傅,真的是太感谢你了!”面对两个女孩的不断道谢,曹奇摆手说:“没事没事,应该的,有空儿常来丹东玩。”还有一次,一位北京小伙将行李箱落在了后备箱,只好通过微信支付的留言功能尝试联系。曹奇在翻看收款记录时,发现了这条留言,马上与对方取得联系,把行李箱送到小伙手中。“我们就是想让这些外地客人感受到丹东人的真诚,从而喜欢上我们的城市!”曹奇说。“五一”过后,来丹东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丹东“的哥”“的姐”们正铆足劲儿,努力挣钱的同时,传递着丹东的温暖、文明与丹东人的好客、实在!见习记者/郑鑫编辑/邹润
05/09 - 丹东站团委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五四精神,5月5日,铁路丹东站团委组织丹东站、丹东工务段团员青年开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团日活动。团员青年来到抗美援朝纪念馆,开展重温入团誓词、青年宣读倡议书、共唱团歌等活动,并对抗美援朝历史进程、历史文物等进行参观,重点参观和学习了抗美援朝纪念馆里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作者:刘骐玮
05/09 - 共青团元宝区委开展“走进红色景区 感受文化魅力”活动
5月4日,共青团元宝区委组织50名机关团员青年、团干部、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等开展“走进红色景区感受文化魅力”活动,引导青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唱响青春之歌。记者:张尧
05/09 - “小切口”助推乡村“大文明”
近年来,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以移风易俗为切口,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辖区内营造出崇尚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展示美好形象的良好氛围。在金山镇金山村,积分制模式与乡村日常管理相结合,将复杂的村内事务标准化、具象化,让村民的言行有“镜子”可照,有“标杆”可学。在村两委、党员干部的带头践行下,村民们逐渐形成了对照村规民约规范一言一行的风气,在辖区内形成了村民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乡村治理的良好氛围,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们凭借文明积分不仅可以在“积分超市”换取相应的生活用品,还有机会参与文明家庭评选等。金山镇古城村广纳村民意见建议,共同制订符合民意的村规民约,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风民俗、婚姻家庭、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管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多个方面。在金山镇石桥村,“大事一起议、好事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村民议事会已经成为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该议事会成立后,村民“当自己的家,做自己的主”,切实把移风易俗、改善人居环境、树立美好乡风等工作与每名村民联系起来,引导村民在生活中崇德向善,营造文明新气象。金山镇将不断守正创新、立足实际、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广优秀的移风易俗工作方法,促进全镇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文明风尚。记者:李雯琪
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