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情系高考 伴爱成长
    “今年,有17名励志儿童高考生过本科分数线。”高考成绩出来后,记者从丹东市慈善总会儿童励志分会副会长夏鹏处了解到,在励志分会捐助的孩子中,今年有19名励志儿童参加高考,除1人参加高职单报提前录取外,18名励志儿童参加了常规高考,有17名励志儿童高考生过本科分数线,其中600分以上5人,过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7人。“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知识,越了解感觉越复杂,您能帮助我吗?”高考前后,儿童励志分会的工作人员经常会收到类似的求助,在成百上千个专业和高校之中做选择,对于这些一心扑在学习上、家庭困境导致获得不了来自家长辅助的孩子们,大学梦的最后一公里变得有些坎坷。2017年,一位名叫王铭浩的义工自告奋勇开始为每年参加高考的励志儿童提供志愿填报帮助。本身从事志愿填报工作的他意识到,很多学生和家长对于大学志愿填报的流程和要求不够了解,因此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2019年义工张聪,去年清华大学教授刘福江也陆续加入儿童励志分会的报考团队,他们的加入为志愿填报工作注入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儿童励志分会报考团队为了给高考生提供准确、全面的志愿填报指导,将考生按地域分组,每人负责一组,提前半年便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绩和志愿等因素,再根据不同的情况提供个性化的院校推荐和专业选择建议,寻找适合学生个人长期发展且能发挥天赋的专业,同时将考生的分数用到极致,为他们的未来争取最好的起点。除了提供指导,团队成员还积极组织开办高考培训课程和座谈会,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义工王铭浩告诉记者,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为儿童励志分会捐助的高考生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机会。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进入合适的大学和专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今年的高考填报工作已顺利结束,部分考生已经在福瑞德大酒店用勤工俭学的方式开启了自己的暑假生活。据了解,每年高考结束后,儿童励志分会都会帮助有需要的考生参与勤工俭学项目,这些考生不仅可以通过工作来获得一定的收入,还能够提前接触社会,培养自立能力和实践经验。这些年来,市慈善总会儿童励志分会一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致力于资助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引导学生们勤奋学习、积极进取,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截至目前,儿童励志分会已成功助力147名孩子参加高考,其中部分大学生已陆续毕业,开始了新的人生阶段。记者:栾柏醇
    07/21
  • 以便民利民成为居民“医”靠
    近日,记者走进东港市马家店镇卫生院,看到工作人员忙前忙后,来往的患者中既有前来就诊常见病的,也有走进院内中医馆接受针灸、推拿、康复等服务的。曾经患者寥寥的乡镇卫生院,因为中医药服务的开展热闹起来。从清早开始,就有群众陆续来到导诊台咨询中医看诊、康复理疗、抓药等事宜,中医馆里的理疗床上很快躺满了病人。马家店镇卫生院中医馆设有中医诊疗室、康复室、针灸治疗室等,成立以来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70多岁的曲阿姨前段时间下地干农活出汗被风吹过,出现了全身乏力、失眠的症状,来到马家店镇卫生院进行中医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居民孙阿姨肩膀痛已经一个多月了,其间诊断为肩周炎,服用了多种止痛药效果不佳。听到周围有人推荐马家店镇卫生院开展的中医理疗项目,孙阿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该院进行针灸理疗,治疗仅一天,疼痛症状就得到明显的缓解,几天后,她肩膀疼痛的症状基本消失了。孙阿姨开心地说,多亏镇卫生院里有中医理疗服务,治疗不必再跑城里去,对于我们当地居民来说方便多了。“大热天的,你们还要大老远跑到我家来,帮我父亲换尿管,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说话的是居民尹先生,他的父亲今年90多岁,做完膀胱造瘘手术后,需要定期前往医院更换尿管,镇卫生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病人家属,为尹大爷提供上门更换尿管服务。“镇卫生院不仅帮我解决了大问题,也让我父亲少受来回路途折腾之苦。”尹先生激动地说。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定期打电话和尹先生联系,一到日子,医护人员便会来到尹先生家里,先是在床前为老人进行细致的查体及评估,结合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更换尿管、膀胱冲洗等服务。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熟练的操作和轻柔的动作,让老人没有出现任何不适。“记得每天观察下老人尿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如果出现颜色改变、有絮状物、尿量忽然减少等情况,就要及时联系医院……”离开前,医护人员反复叮嘱着身旁陪护的家属。这是马家店镇卫生院“主动上门”为居民提供专业、贴心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镇卫生院根据居民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岗位基本技能水平,打造一支与辖区居民需求相适应的医务人员队伍。卫生院还定期开展义诊、赠药、健康讲座等活动,让居民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院长毕永强告诉记者,马家店镇卫生院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把医疗品质放在第一位,目前正在对卫生院的硬件建设、科室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使卫生院的医疗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马家店镇卫生院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为了更好地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镇卫生院和东港市中医院建立了紧密型的医联体,东港市中医院会定期派专家来此进行业务指导。同时,马家店镇卫生院也相应地把骨干技术人员派往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培训学习,帮助卫生院职工逐步提高诊疗技术水平。记者:栾柏醇
    07/21
  • 老少携手学雷锋 大手拉小手助创城
    7月17日,元宝区广济街道平安社区关工委开展“老少携手学雷锋,大手拉小手助创城”志愿服务活动,小志愿者们积极参与,清扫街道、公园和社区周边环境,助力我市创城。记者张尧
    07/21
  • 举办分享会 传承好家风
    7月18日,振安区妇联联合五龙背镇妇联在五龙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了“家庭家教家风”儿童安全、家庭教育分享会,全镇村、社区妇女干部、执委妈妈和妇女代表40余人参加。分享会邀请了振安区汤山城镇“辽宁好人”唐梅为大家分享她的家庭故事。唐梅不仅用自己弱小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庭,更是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为农民积极发声的人大代表。“通过这次分享会,我们深刻认识到家风家训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家庭家教家风,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弘扬良好的家风,引导教育好子女,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幸福。”新建村妇女委员侯洋洋说。记者:张津硕
    07/21
  • 军休干部第一届趣味运动会举办
    7月13日上午,在第96个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丹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举行了丹东市“重温军旅路八一进军营”双拥共建暨军休干部第一届趣味运动会,来自3个干休所的230余名军休人员参加。本次运动会体现军旅特色,设置了沙包投掷、“手雷”投准、筷子夹球、背夹球、四平八稳、珠行万里、神笔马良、重走长征路共8个运动项目,集运动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表达了军休干部永远跟党走的初心,展现了新时代军休干部的昂扬精神和奋斗姿态。作者:肖肖于国洪
    07/20
  • 探索“云上民族村寨”建设 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打造数字乡村新标杆,近日,市民宗局邀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大连民族大学云上民族村寨工程专家,来我市开展民族文化和特色村寨调研,共同研究“云上民族村寨”建设课题。这是我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全新探索和尝试。连日来,调研组深入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青山沟镇满家寨和凤城市大梨树村、赛马镇三浓新村等地,与乡镇干部、村两委、农民群众等进行交流座谈,对我市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完好的生态系统、丰富的旅游资源给予了充分肯定。调研组指出,我市有着开展“云上民族村寨”工程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大力借助科技创新力量,通过“上云用数赋智”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等优势转化成为数字经济,赋予更多更具体的市场价值,提升丹东民族特色村寨的功能品质。“我们将高水平、高质量谋划丹东‘云上民族村寨’工程建设,为民族乡村发展增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据市民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辽宁省将以丹东为试验点、示范点,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三维实景可视化技术为依托,为民族特色村寨建筑、历史文化、特色旅游场景、特色优势产业及手工艺品等提供全方位、沉浸式、多功能的展示平台,推动民族特色产业数字化发展和民族文化活态化传承,打造丹东数字乡村建设的先行样板,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生产资料的优势转化成为数字经济,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记者:赵硕
    07/20
  •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7月14日,元宝区兴东街道泰和社区关工委开展“老少同学四史,共讲六地故事”宣讲活动。“五老”报告员张兴琦老人为辖区中小学生代表宣讲了“在战火中成长的安东少年”主题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记者:张尧
    07/19
  • 志愿者关爱残疾人
    日前,振兴区临江街道东昇社区召集助残帮困志愿服务队成员,来到振兴区兴五路的一位残疾人家中进行大扫除。志愿者们还送来了新的被褥、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让这位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记者:宋永昆
    07/19
  • 萌趣童心 欢乐童享
    日前,振兴区永昌街道宾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启萌星幼儿园共同开展“萌趣童心欢乐童享”手工制作活动,为辖区的孩子们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让他们在提升动手创作能力的同时,体验到艺术创造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记者:吴琼
    07/19
  • 丹东“小票友”全国大赛斩获佳绩!
    (以上分别为高竟豪、孙旗蔓、管仁川、陈泓如4名学员)记者/周广庆
    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