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美中国
- 河南西平:“良田”金黄 丰收在望5月27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二郎镇张尧村拍摄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良田”,保障粮食高产稳产。时下,高标准农田里小麦一片金黄,丰收在望。 新华社记者张浩然摄 5月27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二郎镇张尧村拍摄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无人机照片)。 5月27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二郎镇张尧村拍摄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无人机照片)。 5月27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二郎镇张尧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拍摄的小麦。 5月27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二郎镇张尧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小麦试验田,农技专家陈振华在查看小麦长势。 5月27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高标准农田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指挥调度平台监控小麦生长情况。 5月27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拍摄的土壤改良示范田(无人机照片)。 5月27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拍摄的老王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无人机照片)。 5月27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拍摄的土壤改良示范田。05/29
- 江南水乡“庆端午 划菱桶”5月28日,在东林镇保国村倪家湾港,村民们参加“庆端午划菱桶”趣味比赛(无人机照片)。 5月28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举办第九届“庆端午划菱桶”趣味活动,来自各村的30多名选手一人一桶在水面竞相追逐,呈现出水乡特有的迎端午气氛。在河网密布的东林镇,菱桶是家家户户都有的一种传统水上劳动工具,村民在捕鱼、采菱、采荷时都要乘坐菱桶。 近年来,东林镇依托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修建休闲生态公园等景观,同时举办三月三游南山、农民运动会等活动丰富村民休闲娱乐生活,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5月28日,在东林镇保国村倪家湾港,村民们参加“庆端午划菱桶”趣味比赛。 5月28日,在东林镇保国村倪家湾港,村民们参加“庆端午划菱桶”趣味比赛(无人机照片)。 5月28日,在东林镇保国村倪家湾港,村民们参加“庆端午划菱桶”趣味比赛(无人机照片)。 5月28日,在东林镇保国村倪家湾港,村民们参加“庆端午划菱桶”趣味比赛。 5月28日,在东林镇保国村倪家湾港,村民参加“庆端午划菱桶”趣味比赛。 5月28日,在东林镇保国村倪家湾港,村民们参加“庆端午划菱桶”趣味比赛。05/29
- 探访“九曲黄河第一镇”这是5月25日拍摄的碛口古镇(无人机照片)。 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的碛口古镇依山傍河而建,曾经是黄河重要的水旱转运码头,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誉。如今的碛口古镇仍保留着大量货栈、票号、庙宇、民居等建筑。近年来,当地政府在加强古建修缮保护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让这座古镇重新焕发生机。 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5月25日,游客在碛口古镇游玩。 这是5月24日拍摄的碛口古镇(无人机照片)。 这是5月25日拍摄的碛口古镇(无人机照片)。 这是5月24日拍摄的碛口古镇(无人机照片)。 这是5月24日拍摄的碛口古镇。05/27
- 浙江慈溪:大棚杨梅“抢鲜”上市5月26日,在慈溪市横河东上河水果农场的杨梅大棚里,成熟的杨梅挂满枝头。 近期,浙江省慈溪市横河镇的130多亩大棚杨梅进入成熟期,“抢鲜”上市,比传统种植的露天杨梅早20多天。 据介绍,大棚杨梅不仅将杨梅采摘期延长到一个月,特殊的生长管理模式也使得杨梅受天气影响更小,因而品质更加稳定,糖分高、口味好,助力种植户增产又增收。这也是当地近年来积极推行的新型种植模式。 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空中俯瞰慈溪市横河镇山坡上的杨梅大棚(5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 这是在慈溪市横河镇拍摄的露天种植的杨梅,距成熟还需要约20天(5月26日摄)。 这是5月26日在慈溪市横河东上河水果农场的杨梅大棚里拍摄的装箱准备外运的杨梅。 5月26日,在慈溪市横河东上河水果农场的杨梅大棚里,果农在采摘成熟的杨梅。05/27
- 呦呦鹿鸣东洞庭这是5月25日在东洞庭湖麋鹿和鸟类救治避难中心拍摄的麋鹿。 东洞庭湖麋鹿和鸟类救治避难中心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占地400余亩,自2016年9月中心建成以来就承担起东洞庭湖区域麋鹿的救援、医治、康复和喂养任务。截至目前,该中心共有19只麋鹿正在接受救助。 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这是5月25日在东洞庭湖麋鹿和鸟类救治避难中心拍摄的麋鹿(无人机照片)。 这是5月25日在东洞庭湖麋鹿和鸟类救治避难中心拍摄的麋鹿。 这是5月25日在东洞庭湖麋鹿和鸟类救治避难中心拍摄的麋鹿。 这是5月25日在东洞庭湖麋鹿和鸟类救治避难中心拍摄的麋鹿。 这是5月25日在东洞庭湖麋鹿和鸟类救治避难中心拍摄的麋鹿(无人机照片)。 这是5月25日在东洞庭湖麋鹿和鸟类救治避难中心拍摄的麋鹿。 这是5月25日在东洞庭湖麋鹿和鸟类救治避难中心拍摄的麋鹿。 这是5月25日在东洞庭湖麋鹿和鸟类救治避难中心拍摄的麋鹿(无人机照片)。05/26
- 江苏扬州:运河三湾风光好这是5月25日拍摄的扬州市运河三湾景区(无人机照片)。 时值夏日,江苏省扬州市运河三湾景区风景优美,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休闲观光。 运河三湾景区位于扬州市古运河三湾段。该景区立足现有湿地资源,利用绿色生态技术构建圈层保护体系,实现原生态湿地保护与游览休闲的融合。自2017年对外开放以来,运河三湾景区已经成为扬州城市南部的新名片。 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游客乘坐游览车在扬州市运河三湾景区内游览(5月25日摄)。 这是5月25日拍摄的扬州市运河三湾景区(无人机照片)。05/26
- 天空之眼瞰五指山这是5月19日拍摄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景色(无人机照片)。 五指山是海南第一高山,也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海南省五指山市,以优美的热带雨林风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五指山下的毛纳村,在不砍树、不占田的前提下,依托五指山的优美风光和宜人气候,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和茶叶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和村民持续增收。 新华社记者张丽芸摄 这是5月18日在海南五指山市水满乡拍摄的昌化江(无人机照片)。 这是5月18日拍摄的海南五指山脚下的一个茶园(无人机照片)。 这是5月18日拍摄的海南五指山市的毛纳村景色(无人机照片)。 这是5月18日拍摄的海南五指山市的毛纳村景色(无人机照片)。编辑:邹润05/25
- 初夏洮河美这是5月24日在定西市渭源县峡城乡境内拍摄的洮河(渭源段)景色(无人机照片)。 初夏时节,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峡城乡境内的洮河(渭源段)风景如画。近年来,当地加强河道巡护和生态保护工作,“护绿”洮河水。 新华社记者马希平摄 这是5月24日在定西市渭源县峡城乡境内拍摄的洮河(渭源段)景色(无人机照片)。 这是5月24日在定西市渭源县峡城乡境内拍摄的洮河(渭源段)景色(无人机照片)。 这是5月24日在定西市渭源县峡城乡境内拍摄的洮河(渭源段)岸边景色(无人机照片)。 这是5月24日在定西市渭源县峡城乡境内拍摄的洮河(渭源段)景色(无人机照片)。 这是5月24日在定西市渭源县峡城乡境内拍摄的洮河(渭源段)景色(无人机照片)。 这是5月24日在定西市渭源县峡城乡境内拍摄的洮河(渭源段)景色(无人机照片)。编辑:邹润05/25
- 海南:海上造林 修复生态5月22日,工人在万宁市老爷海海边种植红树苗(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为了修复滨海生态环境,海南万宁市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目前已种植红树林2480亩。 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5月22日,工人在万宁市老爷海海边种植红树苗(无人机照片)。 这是万宁市老爷海海域正在进行的退塘还湿项目(5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 5月22日,工人在万宁市老爷海海边种植红树苗。 5月22日,工人在万宁市老爷海海边种植红树苗。05/24
- 西藏丁青:冰雪布托湖这是5月20日拍摄的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布托湖景色(无人机照片)。 布托湖位于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境内,由两个不同面积的高山湖泊组成。 新华社记者陈尚才摄 这是5月20日拍摄的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布托湖景色(无人机照片)。 布托湖位于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境内,由两个不同面积的高山湖泊组成。 新华社记者范帆摄 这是5月20日拍摄的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布托湖景色(无人机照片)。 布托湖位于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境内,由两个不同面积的高山湖泊组成。 新华社记者周荻潇摄 这是5月20日拍摄的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布托湖景色(无人机照片)。 布托湖位于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境内,由两个不同面积的高山湖泊组成。 新华社记者周荻潇摄 这是5月20日拍摄的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布托湖景色(无人机照片)。 布托湖位于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境内,由两个不同面积的高山湖泊组成。 新华社记者陈尚才摄 这是5月20日拍摄的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布托湖景色(无人机照片)。 布托湖位于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境内,由两个不同面积的高山湖泊组成。 新华社记者范帆摄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