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 我国最大跨度断面市政交通隧道主体完工
    9月22日,青银高速公路增设唐山路互通及连接线工程唐山路隧道主体正式完工,全面进入隧道路面与装饰施工阶段。  据介绍,该隧道全长1551米,双向双洞8车道,最大开挖跨度31.8米,最大开挖断面447.62平方米,是我国目前最大跨度断面市政交通隧道。  9月22日,中铁十四局建设者庆祝唐山路隧道主体完工。(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青岛市李沧区建设中的唐山路隧道(9月22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青岛市李沧区建设中的唐山路隧道(9月22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这是9月22日在青岛市李沧区拍摄的建设中的唐山路隧道。(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9月22日,中铁十四局建设者在唐山路隧道内检查施工质量。(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09/24
  • 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开幕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这是展览现场展示的一组大型工业机器人产品(9月23日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9月23日,参观者在人工智能工程助理展示屏前驻足观看。(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9月23日,参观者在一组工业自动化设备元件综合展示墙前交流讨论。(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9月23日,参观者在一个重物搬运辅助设备旁驻足观看。(杨勇摄)  9月23日,小朋友在展会现场与人形机器人互动。(潘宗源摄)  9月23日,参观者在一个进行抓取动作演示的机器手展品前驻足观看。(潘宗源摄)
    09/24
  •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宁波侧掘进过半
    9月22日,在浙江省宁波与舟山间的金塘水道海平面下65米深处,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甬舟号”掘进里程突破2470米,标志着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宁波侧掘进过半,隧道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西起浙江宁波市北仑区,东至舟山市金塘镇,全长16.18公里,是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  9月22日拍摄的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宁波侧施工现场,此处是海平面下52米深的隧道入海点。(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9月22日拍摄的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甬舟号”盾构机作业现场。(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9月22日,中铁十四局技术人员通过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智慧工程监控管理平台进行远程施工管理。(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9月22日,中铁十四局技术人员通过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智慧工程监控管理平台进行远程施工管理。(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9月22日,中铁十四局技术人员在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甬舟号”盾构机内关注设备运行情况。(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9月22日,中铁十四局技术人员在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甬舟号”盾构机操作室关注设备运行情况。(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9月22日,中铁十四局施工人员在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甬舟号”盾构机内进行盾尾油脂更换作业。(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09/23
  •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开幕
    9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开幕。  9月22日拍摄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会场外景。(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9月22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欧阳志云在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论坛上发言。(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9月22日,各国代表出席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的论坛活动。(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9月22日,与会代表在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的一场边会上交流。(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9月22日,代表在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的展区交流。(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9月22日,代表在参观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设置的儿童画国际巡展。(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09/23
  • 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
     9月21日,以“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为主题的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省敦煌市开幕。  这是9月21日拍摄的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场馆外景。(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这是9月21日拍摄的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标识。(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9月21日,与会嘉宾在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参观敦煌文化主题展。(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9月21日,与会嘉宾在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参观甘肃文旅非遗文创展。(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9月21日,演员在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表演。(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9月21日,在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与会嘉宾参观主宾国泰国展厅。(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9月21日,与会嘉宾在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参观甘肃文旅非遗文创展。(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9月21日,与会嘉宾在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参观甘肃文旅非遗文创展。(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9月21日,与会嘉宾在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参观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的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9月21日,在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与会嘉宾借助VR设备沉浸式游览莫高窟虚拟场景。(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9月21日,与会嘉宾在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选购非遗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09/22
  • 在世界制造业大会看机器人大显身手
    9月20日至23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在大会上,“智能机器人展区”成为最热门的打卡地,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参观。机器人乐队、机器人搬运工、机器人服务员……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大显身手,为人们展示未来生活的无限可能。  9月20日,观众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智能机器人展区参观。(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9月20日,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智能机器人展区,一款人形机器人为观众演示搬运物品。(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9月20日,一款跳高机器人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为观众表演跳高。(新华社记者黄博涵摄)  9月20日,观众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观看机器人乐队表演。(新华社记者黄博涵摄)  9月21日,小朋友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智能机器人展区和一款机器人互动。(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9月21日,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智能机器人展区,一款工业机器人为观众演示拿放杯子。(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9月20日,小朋友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智能机器人展区和一款机器人互动。(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9月21日,小朋友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智能机器人展区和一款机器人互动。(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9月21日,观众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智能机器人展区和一款人形机器人互动。(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9月21日,小朋友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智能机器人展区参观一款会擦桌子的机器人。(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9月20日,一款人形机器人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为观众演示搬运快递。(新华社记者黄博涵摄)  9月20日,一款人形机器人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为观众表演舞蹈。(新华社记者黄博涵摄)
    09/22
  • 我国首列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暨京雄快线列车在青岛亮相
    9月18日,由中国中车自主研制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列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暨京雄快线列车在青岛亮相。该车搭建了中国标准体系,关键核心技术全面自主化,具备时速200公里GOA4级全自动运行能力。同时,创新搭载十余项核心技术,在智能化、安全性、舒适度、节能降耗、运用经济性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升级。  9月18日,人们在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参观智能市域列车。(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9月18日,智能市域列车在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亮相。(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9月18日,人们在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参观智能市域列车。(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9月18日,人们在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参观智能市域列车。(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9月18日,人们在智能市域列车上参观。(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9月18日,人们在智能市域列车上参观。(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9月18日,人们登上智能市域列车参观。(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9月18日,参观者在智能市域列车内体验。(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09/19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铭记九一八主题活动
    9月18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朗诵音乐会,以朗诵、合唱、管弦乐演奏等形式,带领观众重温抗战历史、缅怀英雄先烈、弘扬抗战精神、传递和平信念。  9月18日,人们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9月18日,参观者在观看“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朗诵音乐会。(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9月18日,人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9月18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拍摄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朗诵音乐会。(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9月18日,人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09/19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西安举行
     9月17日,以“数联古今智绘文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  本次活动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主办,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及9个国际组织约800名嘉宾围绕“保护·传承”“技术·创新”“产业·赋能”“开放·共治”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论坛举办期间,来自中国、德国、美国、意大利、肯尼亚等国的近百个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进行了展示。  9月17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9月17日,与会嘉宾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开幕式上观看VR宣传片。(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9月17日,与会嘉宾在论坛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项目展上了解AI智慧应县木塔数字化保护项目。(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9月17日,工作人员在论坛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项目展上操作展示应用于应县木塔数字化保护项目的联想晨星六足机器狗。(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9月17日,与会嘉宾在论坛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项目展上体验敦煌研究院《寻境敦煌》项目。(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9月17日,与会嘉宾在论坛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项目展上了解思看科技高精度激光三维扫描技术。(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9月17日,与会嘉宾在论坛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项目展上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宅兹中国数字化展》。(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9月17日,与会嘉宾在论坛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项目展上体验大运河VR项目《流淌的文明》。(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09/18
  • 电影《731》全球首映 揭露日军细菌战暴行
    9月17日,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为题材的电影《731》在哈尔滨市举行全球首映式。二战期间,这支日本细菌战部队以哈尔滨为大本营实施了严重的反人类暴行。  9月17日在哈尔滨市哈东万达影城拍摄的《731》全球首映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9月17日,在哈尔滨市哈东万达影城,主创人员出席《731》全球首映仪式。(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9月17日,在哈尔滨市哈东万达影城《731》全球首映仪式现场,演员们分享个人感悟。(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9月17日,在哈尔滨市哈东万达影城《731》全球首映仪式现场,观众准备入场。(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9月17日,观众在哈尔滨市哈东万达影城观看电影《731》。(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9月17日,观众在哈尔滨市哈东万达影城观看电影《731》。(张大巍摄)  9月17日,在哈尔滨市哈东万达影城,受害者家属在观看电影《731》。(张大巍摄)  9月17日,在哈尔滨市哈东万达影城,电影《731》导演赵林山在观影后与观众交流。(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9月17日,在哈尔滨市哈东万达影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在观影后与观众交流。(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9月17日,在哈尔滨市哈东万达影城,主创人员在《731》全球首映仪后与观众合影。(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9月17日,在哈尔滨市哈东万达影城,主创人员在《731》全球首映仪后与观众合影。(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9月17日,观众在哈尔滨市哈东万达影城《731》全球首映仪式现场拍照。(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