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 黑河市多措并举促进青年人才健康成长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近年来,我市紧贴人才需求,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理念和方法,注重教育引导,完善管理机制,加大培养力度,让引进的人才工作上有干头、发展上有空间、成就上有机会,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善待人才、重用人才的浓厚氛围,黑河正迎来人才发展与城市发展“双赢”的局面。以“人岗相适”选准用好青年人才在市生态环境局的水生态环境科,刚入职不久的张航正在自己的岗位上紧张地忙碌着。作为去年我市优选“百名研究生”引进的人才之一,张航的本科和研究生都就读于黑龙江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来到黑河,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工作,使他七年的专业学习以及四年的工作经验都有了“用武之地”,真正体现了人岗相适,才尽其用。引进人才所学专业与从事岗位的高度适配正是我市科学配置人才资源的生动诠释。组织部门同志说,在引进人才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对方的价值体现,要让人才找到最合适的平台,构建人尽展其才的制度体系。各用人单位注意分析新入职青年人才的专业、性格、特长、成长环境等因素,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安排适合工作岗位。既要“压担子”,又要避免“拔苗助长”,使岗位和人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让人才优势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创造出最大的人才价值,实现人事相宜,事竟其功。双导师制发挥好“传帮带”作用“我和我带的9名人才建立了微信联络群,经常在里面互动,宣传黑河的文化,解答大家的问题,我还计划开展一些集体活动,使青年人才能够彼此熟悉,也让大家尽快地了解黑河、热爱黑河,成为推进黑河振兴发展的生力军。”作为年轻处级干部导师,市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服务中心主任张智希望通过努力让引进的青年人才在黑河有归属感,有回家的感觉。为了发挥好“传帮带”作用,我市为引进的“边城英才”制定了双导师制,一方面由用人单位负责同志或业务带头人为导师,“一对一”进行“传帮带”,帮助青年人才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进入工作角色,争取短期内成为业务骨干;另一方面在全市范围内选择20名左右年轻处级干部为导师,每名导师与5—10名新入职青年人才结成对子,采取1+N的形式跟踪管理培养,实时掌握联系人的工作、思想情况,以年轻人和领导干部的双重视角,交流思想,传授经验,帮助其成长。张智有着二十多年卫健系统工作经验,对很多工作都非常熟悉,和他结对子的青年人才都来自卫健系统,无论是工作方面还是生活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和他沟通。为了更好地了解人才的情况,张智还和人才所在的单位联系,建立了两位导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从业务指导、人文关怀等不同角度共同引导人才。张智对导师工作的开展还有很多计划,例如引导青年人才参加团市委组织的联谊活动、志愿活动,增加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带领大家参观旅俄华侨纪念馆、瑷珲历史陈列馆等展示黑河特有文化内涵的展馆,让大家了解黑河的文化底蕴,使大家尽快融入黑河,与黑河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与黑河蒸蒸日上的事业同进步、同成长。搭建好平台让人才“施展拳脚”在爱辉区张地营子乡,有一位年轻干练的女乡长,来到这里半年多来,她和同事们一起开展了大量务实有效的工作。作为2015年省委选调生,几年来,姚明洋扎根基层一线,瑷珲镇、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等乡镇都留下了她奋斗的身影。帮助村民线上销售木耳增收、积极解决农村改厕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姚明洋做的每一件事都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基层的磨炼让她真正成为了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实干型基层干部。姚明洋说:“黑河市和爱辉区给了年轻人才很多的机会和平台,为选调生们一人一册制订了培养计划,和我同批的3位选调生,目前都在正科级的岗位上,特别感谢组织的信任和培养,让我们在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了人生价值。”不仅要引来“金凤凰”,还要呵护好“金凤凰”。我市为引进人才建立成长档案,形成一人一档,随时掌握人才的成长情况,调整培养方式,助力人才快速成长。该档案详细记录引进人才的个人信息、意识形态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创新、学习教育、新闻信息成果、荣誉表彰、作风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实行跟踪动态管理,由用人单位按季度审核并登记存档,并将“成长档案”作为人才培养和重用的依据,在评先评优和职级晋升时,对成绩突出、群众公认、各方面表现优秀人才纳入重点考虑,适时予以提拔重用。(记者刘畅)
    01/13
  • 黑河市雪后美景
    1月12日,黑河市迎来了今年第一场降雪,转眼,已是一片银装素裹。病毒阻挡脚步,美景怎可辜负?快来和小编一起,在线赏大岛桥下的“冰挂美景”!
    01/13
  • 防范低温冻害,为蔬菜“添衣”保暖!东兴市这样做
    近期受强冷空气影响,东兴市气温持续低迷,对蔬菜极易造成不利影响。东兴市各蔬菜种植基地提前应对,及时为蔬菜“添衣”保暖,防范低温冻害,确保蔬菜正常生产和供应。在防城港市广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新鲜的黄瓜、西红柿挂满藤蔓,小白菜、芥菜等各种蔬菜长势喜人……据悉,为了减少寒冷天气对蔬菜种植的影响,基地负责人早早就为50多个大棚加盖了一层薄膜,同时采取喷水、灌水和稻草覆盖等方式,增强蔬菜防寒抗冻能力。防城港市广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部主管李强:从入冬开始我们基地就做好铺设地膜和铺设大棚边膜等保温措施,保证棚室温度在20℃左右,确保蔬菜正常生长。此外,东兴市农水局及时派出农业技术人员向菜农传授蔬菜防寒知识,指导菜农做好田间管理。“对新种植的不耐寒蔬菜品种、菜苗等,要采取地膜覆盖、加盖小拱棚、增施热性肥和灌水等防寒保温措施。有条件的菜农可喷施防寒剂,或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或者是增施磷钾肥等热性肥及含钾肥料如草木灰、火烧土等,以增强植株的抗寒能力。”市农水局种植股高级农艺师成美华表示。
    01/13
  • 中国(崇左)跨境电商综试区完成首单跨境电商1210业务
    近日,中国(崇左)跨境电商综试区完成首单跨境电商1210业务,意味着中国(崇左)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入跨境电商9610、9710、9810、1210全面发展的跨境电商时代。跨境电商“1210”业务,全称“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适用于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在经海关认可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跨境交易,并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进出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境商品。跨境电商“1210”新模式的顺利实行,为凭祥综合保税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发展跨境电商业务提供了更多选择,推动更多东盟国家的商品进入国内市场,为国内消费者购买海外商品带来更优体验,还有利于凭祥综保区、崇左片区不断扩大跨境电商规模,深化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带动崇左片区跨境贸易、跨境物流发展。
    01/12
  • 黑河市总工会9万余元慰问物资为一线职工注入战疫力量
    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社区工作者的就餐问题、中风险小区和隔离宾馆防控工作者的防控物资保障情况,一直牵动着工会娘家人的心。市总工会围绕“抗击疫情,工会有爱”这一主题,陆续开展一系列关心慰问活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一线职工关心关爱工作,凝聚防控合力。继慰问核酸检测医护人员后,1月10日,市总工会慰问组再次来到黑河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送来价值9万余元的慰问物资。慰问物资将定向发放到社区抗疫工作者、中风险小区和隔离宾馆防控工作者、志愿者等职工手中,传递娘家人的关怀暖意。职工所需,工会所向!为确保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职工做好个人防护、补充更多的体能,市总工会结合职工实际需求,采购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用品,还购买了牛奶、方便面、火腿肠、八宝粥等多种慰问食品,为一线职工补充营养和能量。下一步,市总工会将积极发挥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动员号召全市职工群众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全力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为黑河人民筑起一道健康安全的坚固堡垒和安全防线。
    01/12
  • 东兴: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有序铺开
      “接种之前有点紧张,接种后感觉良好,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感谢我们的国家,提供安全放心的疫苗,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战胜新冠病毒的。”接种完新冠病毒疫苗的出租车司机陈先生高兴地向记者说。  为保障群众生命安全,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东兴市按照国家统一要求,根据感染风险不同,分人群、分阶段,从2020年12月24日开始规范有序地对重点人群进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1月11日,记者来到东兴市人民医院看到,记者在现场看到,负责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工作人员“全副武装”,等待接种的人员均按要求在预检等候区有序做着准备工作。  现场医务人员告诉记者,全部医务人员全程严格按照“三查七对一验证”制度开展工作,接种人员在完成测量体温、填表登记、健康咨询、签署知情同意书等一系列接种前的“规定动作”后进行接种,接种者在接种后留观30分钟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方可离开,接种现场井然有序。  据了解,此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年龄在18岁~59岁之间,且为海关、边检、公安、商务、市场监管、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等单位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线工作人员,以及其他重要涉外公务人员。免疫程序为接种2针,每针间隔时间为2~4周。  东兴市疾控中心主任包春就介绍,目前,全市正在进行第三批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从接种情况来看,疫苗十分安全的,没有报告严重的异常反应,一般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少,新冠病毒疫苗的有效性良好。截止2021年1月11日,已接种2218人。下一步计划在春节前后完成对重点人群的接种。
    01/12
  • 7天突破100万件!这些“网红”商品从阿拉山口口岸奔向世界~
    1月7日23时30分2003次中欧班列搭载着来自成都、浙江等地共计8.4万件跨境电商包裹从阿拉山口站出境运往波兰马拉舍维奇跨境电商包裹数量突破100万件这标志着今年阿拉山口口岸出口跨境电商包裹数量突破100万件,达到103.83万件,货值833.9万元人民币。7天突破百万件,新年首现开门红。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阿拉山口站货装车间副主任高强:这批货物包括服饰、首饰、日用百货等多个品类。我们及时和哈方铁路部门沟通信息,与海关、货代企业紧密衔接,做好手续办理、装车组织等工作,做到第一天装车,第二天就顺利出境。新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跨境电商作为“互联网+外贸”孕育出的贸易新模式为外贸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依托口岸运输优势阿拉山口市借帆出海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业务从“通道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升级跨境包裹如何顺利出国目前阿拉山口口岸出口跨境电商包裹主要来自东莞、杭州、深圳等国内制造基地包括玩具、数码产品服饰、手机配件、日用品等货物到达阿拉山口口岸后通过铁路运输发往比利时、德国等国家再向欧盟海关申报进境转由当地邮政、敦豪快递或UPS快递等进行配送我们如何搭“绿色通道”阿拉山口站为跨境电商包裹运输搭建“绿色通道”采用零散车辆拼车加挂的方式根据货物的运输方向就近搭载同一方向的中欧班列出境减少货物等待时间车站提前和哈方铁路部门通报信息畅通出境运输渠道对跨境电商包裹运输实施“优先装车、优先制票、优先挂运”等措施当客户提出装运需求时车站第一时间受理及时调配空车安排装箱缩短跨境电商货物运转周期和通关时间阿拉山口海关查检三科科长高滨:我们成立专项小组,24小时接受企业预约,开设“绿色通道”,加班加点、快速响应,确保跨境电商包裹合规商品100%当日清关,当天到达、当天装车,支持“中国制造”卖全球。阿拉山口海关协同铁路部门为电商出口企业提供数据通道和定制通关服务设置跨境电商专门窗口和企业联络人联合铁路、企业组建跨境电商工作交流群跟踪货物物流信息实时通报货物申报、物流、换装及放行情况及时与企业对接通关事宜实行“7×24”小时预约式通关确保当天到达、当天验放、快速通关
    01/12
  • 阿拉山口口岸跨境电商7天突破100万件
      1月7日23时30分,来自成都、浙江等地共计8.4万件跨境电商包裹搭载“郑新欧”中欧班列从阿拉山口口岸出境,标志着今年阿拉山口口岸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包裹突破100万件。据阿拉山口海关统计,截至1月7日,今年该关监管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包裹达103.83万件,货值833.9万元人民币。  阿拉山口海关协同铁路部门为电商出口企业提供数据通道和定制通关服务,设置跨境电商专门窗口和企业联络人,联合铁路、企业组建跨境电商工作交流群,跟踪货物物流信息,实时通报货物申报、物流、换装及放行情况,及时与企业对接通关事宜,实行“7×24”小时预约式通关,确保当天到达、当天验放、快速通关。阿拉山口铁路部门为跨境电商包裹运输提供零散车辆拼车加挂的方式,根据货物的运输方向,就近搭载同一方向的中欧班列出境,减少货物等待时间。  阿拉山口海关查检三科科长高滨说:“我们成立专项小组,24小时接受企业预约,开设‘绿色通道’,加班加点、快速响应,确保跨境电商包裹合规商品100%当日清关,当天到达当天搭乘班列发运出境,支持‘中国制造’卖全球。”  目前,阿拉山口海关监管跨境电商商品主要来自东莞、杭州、深圳等国内制造基地,并发往欧洲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包括玩具、数码产品、服饰、手机配件、日用品等。2021年阿拉山口海关将继续助力跨境电商发展,全力支持口岸申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不断优化监管流程、创新监管模式,切实保障跨境电商货物通关效率。
    01/11
  • 瞧!井盖变“景”盖,中越人民友谊公园的这些新变化,你注意到了吗?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近日,不少东兴市民发现在中越友谊公园走道上的井盖都“不见了”笨重普通的灰黑盖子换上了“潮服”成为趣味十足的创意“景”盖一起来看看吧!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坐井观天……每一个井盖都有属于自己的寓言故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景”盖让大家可以在公园小憩时边放缓脚步边重温经典寓言故事正在描绘井盖的广西东兴边海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员工小曾告诉记者,从2020年12月23日他就开始在中越友谊公园进行绘画,目前中越友谊公园的主要走道的井盖都已完成绘画,图案描画采用丙烯颜料和水性罩面漆材料,能让井盖外观更漂亮,而且经久耐用,耐磨防滑。井盖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一颗颗“纽扣”散落在城市的角落与城市发展、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用寓言故事扮靓井盖、美化东兴不仅能极大地提升居民幸福感还能吸引更多市民关注东兴城市建设据了解广西东兴边海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还将继续在北仑河口景区、东兴国门景区等地为井盖“添彩”届时大家还能看到更好看的“酷盖儿”
    01/11
  • 满族说部(孙吴县满语故事)推荐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对337项“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进行公示,满族说部(孙吴县满语故事)榜上有名。满族说部,满语称为“乌勒奔”,是“家族传承的故事”之意,即流传于满族各大家族内部,讲述本民族的、特别是本宗族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故事。在入主中原以前,满族几乎没有以文本形式记录本民族历史的习惯,当时人们记录历史最常见方式,就是通过部落酋长或萨满来口传历史,教育子孙。有谚曰:“老的不讲古,小的失了谱”。讲古,就是利用大家最为喜闻乐见的说书形式,去追念祖先,教育后人,藉此增强民族抑或宗族的凝聚力。讲古已不是一种单纯性娱乐活动,而是一种进行民族教育、英雄主义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满族说部传承人何士环老人,今年已93岁高龄,从事传承工作多年,是极为重要的活态满语代表人物之一,能够用满族语言讲述和吟唱《天堂之路》《音姜萨满》《尼山萨满》《白云格格》等多部满语故事和古老满族歌谣,在当今世界都是屈指可数的人物,被誉为“活化石级的传承人”。“拿起鞭子跨上马,去牧放我的畜群,赶着马儿撵着牛,到那丰美的草场吃草,到那甘甜的水边饮水!”何士环老人用满语现场哼唱了满族歌谣。她向世人重新展示了久已不闻的仍活在民间的活态满语形态,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及高校在满语文化的研究中具有突出贡献,并且参与编著辽宁省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学生教材《小学满语文》。老人的学生遍布世界,每年除了有国内对满语文化感兴趣的学者、学生到访,还有韩国、日本、芬兰、美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的学者慕名而来,何士环老人对满语文化秉承着积极传承与发扬的心态,为满语言的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国内外研究“满族说部”艺术中不可绕过的重要人物,这对世界文化以及全人类都是弥足珍贵的财富。“我要把满语文化毫无保留地传给后人,世代流传下去!如果我给弄丢了,就对不起满族祖先!”何士环老人深情地说。
    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