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美中国
- 贵州黄果树瀑布迎来今年入汛最大水量 6月14日拍摄的黄果树瀑布(无人机照片)。当日,受持续降雨影响,贵州黄果树瀑布迎来2020年入汛以来最大水量。据贵州省安顺市水文水资源局实测数据显示,当日黄果树瀑布流量最高时达508立方米/秒。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06/23
- 吉林梨树:昔日“废矿坑”成今朝“小天池”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孟家岭镇马油坊村,有一处“小天池”景区。它的前身是一座“废矿坑”。20世纪70年代开始,此处由于长期开采矿产,周围20公顷林地遭到破坏,留下一个40米深的矿坑。2019年开始,梨树县在实施矿山复绿生态修复工程过程中,对马油坊村的矿坑进行复绿,栽植树木花草10万余株。矿坑最深处40米,降雨形成的一池碧水如同微缩版的长白山天池,当地群众给这里起名为“小天池”。如今,梨树县正在谋划将“小天池”周边50公顷的范围打造观光区域,发展生态旅游。新华社记者张楠摄06/23
- 壮美三峡 巫山云雨美如画这是6月21日在重庆市巫山县拍摄的雨后巫峡,两岸碧山如画,云雾缭绕在其间(无人机照片)。 夏至时节,雨后的巫峡云遮雾绕,景色秀丽,船行其间,宛若进入一幅奇丽的画卷。 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这是6月21日在重庆市巫山县拍摄的雨后巫峡景观,碧山如画,云雾缭绕。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这是6月21日在重庆市巫山县拍摄的雨后巫峡景观,一艘游船行驶在江面上,远处青山如黛。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这是6月21日在重庆市巫山县拍摄的雨后巫峡,两岸碧山如画,云雾缭绕在其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这是6月21日在重庆市巫山县拍摄的雨后巫峡,两岸碧山如画,云雾缭绕在其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黄伟摄06/22
- 上芭《天鹅湖》复演6月18日晚,上海芭蕾舞团演员在上海大剧院演出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 当晚,在演出停摆近五个月后,上海大剧院上演上海芭蕾舞团经典版芭蕾舞剧《天鹅湖》,由此拉开新冠疫情后的复演序幕。此次复演,上海大剧院售票划定不超过30%的上座“红线”,确保观众间隔就座;同时启用人员进出管理系统,用作观演人员的信息核验。新华社记者任珑摄 6月18日晚,上海芭蕾舞团演员在上海大剧院演出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新华社记者任珑摄 6月18日晚,上海芭蕾舞团演员在上海大剧院演出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新华社记者任珑摄 6月18日晚,上海芭蕾舞团演员在上海大剧院演出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新华社记者任珑摄 6月18日晚,上海芭蕾舞团演员在上海大剧院演出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新华社记者任珑摄06/19
- 贵州毕节:米底河瀑布美如画6月16日拍摄的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米底河瀑布。受持续降雨影响,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米底河瀑布迎来2020年入汛以来最大水量,奔流而下的瀑布蔚为壮观。新华社发(胡婷摄) 6月16日拍摄的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米底河瀑布。受持续降雨影响,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米底河瀑布迎来2020年入汛以来最大水量,奔流而下的瀑布蔚为壮观。新华社发(胡婷摄) 6月16日拍摄的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米底河瀑布。受持续降雨影响,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米底河瀑布迎来2020年入汛以来最大水量,奔流而下的瀑布蔚为壮观。新华社发(胡婷摄)06/18
- 壮美帕米尔帕米尔高原上喀拉库勒湖畔连绵的雪山(6月16日摄)。 夏日,新疆帕米尔高原上,连绵的雪山、湛蓝的湖泊和如茵的草地交相辉映,呈现出壮美的生态画卷。 新华社记者高晗摄 帕米尔高原上的喀拉库勒湖及湖畔湿地一景(6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 帕米尔高原上喀拉库勒湖畔连绵的雪山(6月16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 帕米尔高原上,夕阳下的慕士塔格峰(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06/17
- 高原村落变身“聚宝盆”这是6月15日拍摄的神座景区内的神座村(无人机照片)。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神座景区风景秀丽,区域内森林资源、民俗文化等多种类型旅游资源丰富。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饱览壮美的草甸、森林等高原景色,体验原始森林康养休闲活动,还能感受藏族文化的深厚魅力。据介绍,近年来神座景区游客越来越多,2016年至2020年5月共接待游客41.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4亿元。2017年至2019年,通过发展旅游业,该景区内的113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景区的发展对精准扶贫的助推作用成效明显,旅游业已成为景区内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这是6月15日拍摄的神座景区神座村里的藏式住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这是6月15日拍摄的神座景区内的神座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这是6月15日拍摄的神座景区内的神座村。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这是6月15日拍摄的神座景区风光。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这是6月15日拍摄的神座村附近的草甸(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这是6月15日拍摄的神座景区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这是6月15日拍摄的神座景区内的神座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这是6月15日拍摄的神座景区内的神座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这是6月15日拍摄的神座景区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6月15日,神座村村民扎西许措在整理院子,准备迎接游客的到来。新华社记者刘坤摄06/16
- 济南:大熊猫享清凉6月14日,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的大熊猫“二喜”在空调房里吃竹笋。连日来,济南气温不断上升,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特意为大熊猫“二喜”准备了空调房和冰块“加餐”,使其能够享受清凉夏日。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6月14日,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的大熊猫“二喜”在空调房里品尝饲养员准备的水果冰块。连日来,济南气温不断上升,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特意为大熊猫“二喜”准备了空调房和冰块“加餐”,使其能够享受清凉夏日。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6月14日,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的大熊猫“二喜”在空调房里吃竹笋。连日来,济南气温不断上升,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特意为大熊猫“二喜”准备了空调房和冰块“加餐”,使其能够享受清凉夏日。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6月14日,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的大熊猫“二喜”在空调房里玩耍。连日来,济南气温不断上升,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特意为大熊猫“二喜”准备了空调房和冰块“加餐”,使其能够享受清凉夏日。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6月14日,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的大熊猫“二喜”在空调房里吃东西。连日来,济南气温不断上升,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特意为大熊猫“二喜”准备了空调房和冰块“加餐”,使其能够享受清凉夏日。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6月14日,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的大熊猫“二喜”在空调房里品尝饲养员准备的水果冰块。连日来,济南气温不断上升,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特意为大熊猫“二喜”准备了空调房和冰块“加餐”,使其能够享受清凉夏日。新华社记者王凯摄06/15
- 济南:百年文保建筑平移落“新家”原天主教方济圣母传教修女会院在平移施工作业中(6月10日摄)。 当日,有着120多年历史、重达2600吨的原天主教方济圣母传教修女会院,在济南市历山路47号院内成功平移70多米落“新家”,此后,该建筑将进行系统性修缮。 新华社记者张武岳摄 原天主教方济圣母传教修女会院在平移施工作业中(6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武岳摄 原天主教方济圣母传教修女会院在平移施工作业中(无人机照片,6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吴飞座摄 6月10日拍摄的原天主教方济圣母传教修女会院(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吴飞座摄 6月10日拍摄的原天主教方济圣母传教修女会院(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吴飞座摄06/11
- 陕西汉中:龙头山云海美6月10日拍摄的汉中市南郑区龙头山景区的云海景观(无人机照片)。雨后初霁,川陕交界的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龙头山旅游景区云海涌动,风光迷人。新华社记者陶明摄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