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丹东
- 推进“百行进万企”支持经济发展7月3日,记者从丹东银保监分局获悉,近日我市组织召开了全辖银行业保险业金融稳企业保就业暨“百行进万企”活动推进会议,全市74家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是丹东银行业保险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上级工作要求,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会议通报了全辖银行机构“百行进万企”活动阶段性进展情况,部分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经验交流,分局主要负责人对金融支持辖区稳企业保就业工作进行了专项部署,并对持续深入推进“百行进万企”活动提出工作要求。会议要求,全市银行机构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筹疫情防控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将“百行进万企”活动与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有机衔接,努力为全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据了解,自去年11月正式启动“百行进万企”活动以来,丹东银保监分局携领辖区各银行机构坚持围绕目标任务要求抓落实,坚持业务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坚持统筹疫情防控与支持复工复产两不误,坚持注重线下推动与线上拓展相衔接。统筹谋划,积极行动,顺利推进,克服疫情影响,创新方式方法,相关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推进活动走在了全省前列。截至今年6月末,辖区应对接企业总数8300户,目前已完成问卷调查8066户,完成率97.18%;同意上门走访对接的企业3158户,对接率39.15%;授信企业613户,授信金额48.28亿元,贷款投放43.54亿元、693户。记者乔戍宇本次“百行进万企”活动,推动了地区普惠金融生态产生积极变化,拓宽了客户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了普惠金融考核的阶段性目标,检验了银行机构的营销能力和服务水平,彰显了疫情时期银行业的责任与担当,取得了较好的行业效应和社会效应。下一步,丹东银保监分局将持续强化监管政策引领,督导各银行机构继续完善“百行进万企”活动方案,按照《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等要求,再部署、再落实、再聚焦、再发力、再挖潜、再推进,使“百行进万企”活动走向深入,促进银企精准对接,切实扩大企业融资覆盖面,支持更多小微企业获得免抵押免担保的纯信用贷款支持,为促进丹东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继续作出贡献。记者乔戍宇07/06
- “旅游+”让村民走上致富路位于宽甸西北部的双山子镇,山高林密,景色秀丽,天桥沟景区闻名遐迩。多年来,村民依托天桥沟景区辐射带动作用,端上了旅游“饭碗”,甩掉了贫困“帽子”。“我原本是开卫生所的,近几年,随着天桥沟景区知名度日渐提升,村里的农家乐火了,我就把卫生所的另一半闲置房间改成了农家乐,每年能多收入好几万呢。”6月28日,双山子镇台头子村村民于丽杰兴奋地对记者说。台头子村山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1.2亩。在2013年之前,年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村书记刘玉波与其他6户村民率先干起了农家乐。当年十一期间,这7户农家乐天天爆满,一天就能挣1000多元。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们看到了农家乐的前景,纷纷加入其中。旅游火了,吸引来不少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创业,村民宋晓郊就是其中一位。“2014年,我听朋友说村里的农家乐生意特别好,就辞掉了北京的工作,带着老婆孩子回到了家乡,经营起了农家乐,年收入能达到20万元以上。”宋晓郊笑着说。除了依托景区优势经营农家乐外,宋晓郊的妻子和父亲都在景区打工,每个月有近5000元的收入,景区还给他们交纳“五险”,让他们的生活有了“双保险”。为了把分散经营的农家乐统一规范、管理起来,台头子村成立了辽宁省第一个农家乐合作社——天桥沟枫情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经过6年发展,如今,村里常年经营农家乐的有80多家,旅游黄金期会增加到120多家,人均年收入达到1.3万元。村民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除了台头子村,天桥沟景区所在村——黎明村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富裕村。“多年前,我们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基础薄弱,年人均收入仅有1500元左右,很多村民连买农药化肥都得贷款。如今,村民依靠开农家乐、到景区打工,人均年收入比之前翻了10倍,很多村民家盖起了二层小楼,全村至少有100户买了小汽车。”说起村民现在的好日子,村书记隋国龙语气中充满自豪。听说黎明村7组村民住的都是“小别墅”,好奇心驱使记者来到这里,只见54栋西式洋房整齐划一,每栋房子都是白色窗户、绛紫色外墙、紫黑色尖屋顶,大门是1人多高的铁门,红砖围起的院子有80多平方米,屋子前面建有西式门斗,两边竖着两根雪白的石柱……“以前,我们村的男人都外出打工,家家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自从辽宁参仙源股份有限公司到村里种植野山参、打造天桥沟景区,还出资2000万元给我们建房子,我们再也不用往外跑了,靠经营农家乐和去景区、基地打工就行了。”村民汤贵海兴奋地对记者说。近几年,双山子镇党委、政府借助景区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台头子村和黎明村尝到了“甜头”,其他村也得到了“实惠”,平坨村建冷棚种植洋菇娘;四平村借助景区优势,打造集采摘、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井峪村建起了食用菌示范基地……双山子镇的前景一片美好。记者曲丹凤07/03
- “稳投资”“稳金融”组合拳发力带动经济向好发展7月1日,从市发展和改革委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扎实做好“稳投资”“稳金融”工作,带动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截至5月末,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增速在全省排第5位;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50.4亿元,增长8%,增速在全省排第9位。在“稳投资”方面,年初,市发展和改革委深入县(市)区企业调研,筛选100个重点项目由四大班子领导负责包扶推进。建立定期调度、项目管家、项目问题清单等制度,加强项目动态监测,对部分重点项目实行“日调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制定医疗物资保障方案,实施驻企联络员制度,指导协调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稳产多产,同时确保开复工项目施工防疫物资保障。目前,全市开复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90个,开复工率达76.6%。在“稳金融”方面,重点开展了包括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等一系列工作。组织保险机构向739家企业和9437名复产职工及防疫一线人员提供保险保障,协调53户工业企业对接银行机构融资4.6亿元,组织科技、文旅和农业等部门结合对口企业的136项融资需求,开展融资对接,实现融资3300万元。持续推动金融机构降低费率,全地区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79%,低于年初0.14个基点;推动财政贴息涉农创业担保服务,为近2000户农民发放创业贴息贷款2.27亿元;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由年初12.1%降至6.3%。07/02
- 做大做强“绿色丹东”6月29日至7月5日是2020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绿水青山,节能增效”。7月1日,记者从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了解到,我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不动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出台了系列节能工作要点和方案。作为落实相关工作的主管单位,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建设节约型公共机构为主线,以低碳绿色发展为目标。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成效显著,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地级市第一梯队。凤城通远堡镇中心小学采用了电地热采暖方式,校舍建筑面积增加71%,用能人数增长31.9%,年人均能耗却下降了9.7%。“同学们告别了皴裂的小手和脸蛋儿!”凤城通远堡镇中心小学节能工作负责人王铎刚说。2014年,新建成的通远堡镇中心小学安装了电地热采暖设施,室温由下而上逐渐递减,室内不会干燥闷热,舒适卫生、热稳定性好;如遇早春或早冬、晚冬,可提前或延后供暖,学校寒假期间,可将供暖系统完全关闭,智能管理,舒适节能。同时,教职员工取暖期实施合并组室办公,减少取暖面积255平方米。取暖运行时间由每天4.5小时变为每天3.5小时以内,年均节约水、电、采暖费用14万元。如今,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采用气动管道物流传输系统送物,改变了人员步行或乘电梯传送的传统模式,物品以每秒3米的速度在密闭管道内传送,高效、快捷、准确。“在医院,时间就是生命。”宽甸中心医院办公室主任王兆力说。过去,这项工作较为繁杂,耗时耗能,每月电费支出6万余元。现采用的液氧储罐供氧技术,低耗能、噪音小、省人工,氧纯度高,压力平稳。为了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东港中医院新建之时,全院5600根照明灯管全部为T5节能灯管。生活热水采用中央空调机组运行余热和太阳能供给;门诊大厅上方建成500余平方米玻璃幕采光顶;所有用能部门全部实行能源分户控制计量。凤城中心医院则采用水源热泵中央空调代替传统空调。其技术原理是将“冬暖夏凉”的恒温地下水“运”到医院办公区域,冬天散热取暖,夏季吸热制冷,充分发挥了绿色、环保、低耗、节能的优势。改造后,每年节约300多万元资金,减碳排量5280吨,从根本上解决了煤灰粉尘的困扰。“以上四个单位都是我市的‘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公共机构节能办工作人员介绍,2013年以来,市公共机构节能办累计发放节能项目改造补贴资金300多万元。我市成功创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10家,“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21家,其中,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率达100%,超额完成省级指标。成功创建的10家示范单位,在节能改造、新能源利用、创新性成果等方面亮点纷呈、各有特色,得到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认可,值得在国家、省、市范围内推广。2020年,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将聚焦经费开支、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共机构节能等重点领域,坚决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目前,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已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展开,到2022年年底,市直党政机关节约型机关创建比例将达到100%,各县(市、区)党政机关节约型机关创建比例将达到75%。记者王俊07/02
- 宽甸“云直播”推介美景美食“宽甸天蓝地绿水清,美食纯净天然,有虎山长城、青山沟、黄椅山等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还有山野菜、蘑菇、野山参等品质优良的农产品……”6月28日,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宽甸满族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的丹东市旅游“后备箱”工程宽甸试点县推荐产品展,在黄椅山公园举行。宽甸政府主要领导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向广大网友推介宽甸的旅游文化和特色产品,广邀旅友来看宽甸美景、品尝宽甸美食。活动当天艳阳高照。现场展台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没想到宽甸有这么多、这么好的特色产品,我得买一些送给外地的朋友,让他们更加了解宽甸,都来宽甸玩。”宽甸镇居民张世杰边挑选商品边对记者说。今年4月,宽甸被确定为丹东市旅游“后备箱”工程试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旅游“后备箱”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订实施方案,通过丰富购物产品体系、名优商品名录和消费示范基地建设,将宽甸独有的绿色生态资源、特色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经过近两个月的持续推进,宽甸评选出28家企业的48种商品,作为第一批旅游“后备箱”名优产品,在当天的产品展上亮相,包括农副产品、工业工艺收藏纪念品、非遗文化创意产品三大类、9个系列。产品展现场,鹏润食品、高冠蓝莓、浙源食品、东瀛板栗、裕源山奇、品味宽甸6家企业的工作人员先后走进直播间,与主播一起,向网友介绍自家商品的特点及作用。据了解,下一步,宽甸将评选“旅游后备箱产品示范基地”,建立旅游“后备箱”产品展示中心、授权直营店等,覆盖各旅游景区、重要交通节点和商场、超市等,打通地域特色产品到消费市场热销产品的“最后一公里”。07/01
- 丹东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全省第一6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2019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丹东市同大连市并列全省第一。自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的激励、推动和保障作用,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今年3月末,我市有效商标注册量达到12360件。截至4月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09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83件,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量912件,三种专利授权量319件。目前,我市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件,地理标志产品3件。记者戚文06/30
- 今年丹东市重点培育700户“个转企”6月24日,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个转企”工作推进会议。按照会议下发的《2020年全市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工作实施方案》,今年我市将完成重点培育700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目标任务,有效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引领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个转企’质量提升年”活动为工作载体,强力推进“个转企”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全力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促进转型升级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在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设立“个转企”绿色通道,指定专人提供协同代办服务,做好政策解读、业务指导等综合咨询服务,进行全流程跟踪、协调、督办。各地区要拓展丰富载体平台,紧密结合地区实际,借力特色乡镇、产业园区、创业基地建设推动相关产业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记者戚文06/28
- 1月至5月丹东市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回升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姜慕馨6月22日,从市工信局了解到,今年1月至5月,我市企业开复工率和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用电量等指标降幅进一步收窄。今年前5个月,全市37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复工率达到98.7%,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1%,在全省排名第9位。今年前5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77.1亿元,同比下降10.3%,较上月收窄2.2个百分点,5月份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1亿元,与同期基本持平,较4月份下降2.5%。此外,1月至5月,全市累计完成工业用电量27.59亿千瓦时,增速在全省排名第12位。与此同时,全市有3个地区实现正增长,其中振安区、高新区两个地区完成增长7%预期目标,分别同比增长15.9%和8.6%,东港市回升明显,实现同比增长4.8%。其余5个地区仍为负增长。5月份,有4个地区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幅均超两位数,其中振安区和高新区同比增长高达86.4%和85.3%。06/23
- 丹东蓝莓入选国际十大好吃蓝莓6月20日至21日,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联合国际农业协会联盟、优质果品产业联合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2020国际蓝莓品牌大会”在南京圆满落幕。经过激烈角逐,丹东石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的“哈哈莓”、丹东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出品的圣野果源蓝莓入选2020年国际十大好吃蓝莓品牌。此次盛会邀请了国际农业及商业主管部门领导、知名蓝莓产业专家、品牌企业家等,围绕大会主题发表演讲,展示蓝莓深加工及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享国内外各蓝莓区域品牌及企业品牌在产业布局、创新技术研发应用、产业链发展模式及品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典型案例,探讨蓝莓深加工产品品牌价值提升、标准建设管理及市场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做法,促进蓝莓国际深加工及营养健康方面的信息技术交流及产业链合作,进一步推进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十大好吃蓝莓及线上蓝莓节”活动模块,主办方联合产业科研院所、技术研究机构、采购渠道及电商平台组织开展“十大好吃蓝莓”评选活动,通过自主申报、专家评审、市场评测等环节,最终遴选出十大好吃蓝莓品牌,由我市蓝莓协会组织本地蓝莓企业参评的“哈哈莓”、圣野浆果蓝莓榜上有名。市蓝莓协会相关负责人受访时说,此次丹东蓝莓荣获国际大奖,将对打造丹东蓝莓新名片起到促进作用。记者邢漫06/22
- 扶贫产业扩建 电力如期送达“要严格落实现场防疫措施,依照工程建设有关规定,先接入、后改造,把惠农政策落实到位。”6月11日,在凤城市蓝旗镇扶贫产业项目基地新建电力施工现场,国网丹东供电公司“义东”共产党员突击队正热火朝天地抢时间、抓进度施工。凤城市永祥草莓专业合作社是蓝旗镇扶贫产业项目,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今年5月中旬,专业合作社又投入130多亩土地,计划新建温室大棚35座,用电问题成了压在合作社法人王永祥心头的一块石头。丹东供电公司在走访用户时得知了这个消息,主动上门对接,了解用户扩大生产规模的想法,开辟用电申请绿色通道,帮助解决紧急用电需求,迅速办理了新增200千伏安用电容量的业扩报装手续。“用电手续办完了,电什么时候能用上,又成了我的一块心病。”王永祥说,让他没想到的是,丹东供电公司“义东”共产党员突击队先后四次到达工程地点,对施工方案、技术安全措施、上报停电计划等一系列工作进行反复论证,决定在6月9日至11日保质保量完成项目施工。该项目需要新组立B1912电杆5基、B2315电杆4基、架设导线650米、安装200千伏安变压器1台、安装配电柜3面,导线还要跨越跨度达300多米的土牛河。为保证如期送电,突击队12名“战士”克服时间短、施工难度大的困难,在炎热天气下持续奋战3天,于11日17时20分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将电送进了35座温室大棚。王永祥心里沉甸甸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见人就夸供电公司的办事效率高。田广明孙新新记者邢漫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