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丹东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东港:抢抓项目建设“黄金季”盛夏时节,东港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东孚食品有限公司海洋水产食品精深加工现代化工厂、金光辉鸿精密电子制造(丹东)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加工、丹东安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滨海产业园一期等重点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塔吊耸立……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今年以来,东港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细化推进举措,推动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企稳回升。主要经济指标均好于去年同期,基本实现“双过半”和“一个同步、六个两位数”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6%,高于全省平均1个百分点,总量保持丹东首位;固投、社零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引进省域外内资、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均实现10%以上增长;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61个,完成投资4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8%和16.1%,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培育“雏鹰”“瞪羚”企业4家,技改完成投资5.3亿元,与大连理工大学等4所大学签订校地合作协议,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创新型县(市)。东港经济开发区把项目建设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依托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装备制造园和大孤山精密加工园区三大专业园区,聚焦优势产业开展“园区+产业”招商,推动新建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上半年累计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30次,对接洽谈项目10个,丰米科技、赛欧德系列、春河科技、佑恒新材料、东磁电子、茂隆包装等项目陆续落地,总投资6.45亿元。坚持“项目为王、投资至上”,继续推进“项目管家”“摘牌即开工”经验,为重点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东孚食品、金光辉鸿、泰宏生物科技二期等项目纳入“摘牌即开工”,实现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同时,启动东港市智能制造推广中心、海洋经济研发中心建设,强化赛欧德首台(套)冷定型瓦楞纸板生产线、安德智能仓储、鑫源智能采捕船舶设备等智能制造新技术、新模式推广普及,助推数字化园区建设。生物科技产业园“实干为先、落实为要”。下半年,东港市将抢抓三季度“黄金季”,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是第一主体、人才是第一资源、民生是第一宗旨、安全是第一保障、党建是第一引领,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确保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记者/张瑞08/21
- 快马加鞭推项目 聚力跑赢“后半程”重大项目早竣工、特色项目育新机、招引项目频落地、既有项目发新芽,这是元宝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建设“主旋律”,也为新一轮发展夯实了根基。在建项目跑出“加速度”位于元宝区金山镇铁东工业园区的丹东玖鸿贸易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工厂项目施工现场,施工队头顶骄阳、脚踏热浪,塔吊车旋转升降、隆隆作响,一派战高温、斗酷暑、抢进度的建设景象;位于元宝区金山镇兴工街的丹东正阳机械新建标准化厂房项目现场,沥青摊铺机平稳、匀速前进,园区道路硬化工作已接近尾声,预计年底即可建成投产……“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元宝区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元宝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加大力度、加强调度、加快进度”为主线,建立“领导包保+专班跟踪+定期调度”项目推动机制,全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引领项目建设单位坚定信心决心,紧盯时间节点,全员开足马力,以“争”的意识、“拼”的姿态、“抢”的劲头高位推进项目建设,全力确保在建项目周周有进度、月月有进展。特色项目凝聚“新动能”一个个重大项目的有力推进,是元宝区强劲发展势头的见证,而一个个招引项目的落实落地,则为下一步元宝区经济发展蓄足了“新动能”。在北国之春田园综合体项目现场,生态长廊与一座座果蔬玻璃温室相映成趣。走进“空中番茄”采摘区,游客们正坐在升降作业车上,将心仪的果实收入囊中;放眼JOJO农场,由家长与孩子共同种下的各类蔬菜茁壮成长,绿意满园;火龙果进入成熟期,园内硕果累累,工作人员采摘正忙……总投资1.2亿元的北国之春田园综合体项目集“采摘旅游+休闲农业”于一体,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随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已进入试运营阶段,在让人们尽情体味田园特色的同时,带动区域农业旅游高速发展。近年来,元宝区始终按照“谋划一批、落地一批”的工作思路,积极寻求特色项目与元宝区经济发展的结合点,聚焦工业结构调整优化、服务业提质增效、农业高质量发展等谋划项目。截至目前,共招商签约中智精工二期扩建项目、宗裕社区养老项目、金海半山壹品项目等7个项目,谋划储备嘉隆机械三期项目、万象养生谷项目等44个项目,这些具有较强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将为元宝区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不断夯基蓄力。链式发展维持“高热度”时间在汗水中流逝,2023年转眼已到“后半程”。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成功招引落户、建成投产,“虹吸效应”也日渐显现,为元宝区产业项目的链式招引与集群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年初以来,元宝区在扎实落实项目建设“双包保”责任机制的同时,充分利用“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契机,主动靠前服务、助企纾困,在项目审批立项、用地规划选址、企业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企业充分指导与支持,为企业在元宝区安心放心谋发展打造了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在进园区进企业过程中,通过惠企政策宣讲、银企对接服务等举措,积极推动鼓励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开展产业升级、技术改造、扩容扩产。眼下,丹东嘉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机械密封产业化二期项目、辽宁月亮岛食品有限公司标准化厂房项目等一批“老树发新芽”项目逐步落地实施,以中智精纺为核心的“微产业园”模式正在积极推进。下一步,元宝区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元宝区高质量发展和助力我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的“强引擎”和“硬支撑”,奋进三季度,跑赢“后半程”。记者:李雯琪08/21
- 上半年丹东高质量发展步伐稳健上半年,丹东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产业稳定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城乡居民稳步增收,经济运行持续加快恢复态势。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6.6%,比全省高10.3个百分点。其中,电工仪器仪表增长8倍、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增长50.8%、电子元件增长17.8%。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7%,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4.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1.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1.6%,三次产业投资占比14.1:25.8:60.1。城乡居民稳步增收。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78元,同比增长5.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79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38元,增长8%。记者:王洪满08/21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第六届进博会招商路演在我市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招商路演(辽宁)8月15日在我市举办活动由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上海)与辽宁省商务厅共同主办丹东市红升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九三集团丹东大豆科技有限公司凤城市格汝特汽研有限公司等30多家进博会采购商参加路演辽宁满乡印象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丹东宏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辽宁成祐农产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丹东企业与来自国内外的16位采购商对接进博会是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际级展会我市已经连续4年组织交易团参会目前,辽宁已全面启动第六届进博会各项筹备和招商工作我市将动员更多本地企业参加争取签订更多合同订单记者/王洪满08/18
- 凝心聚力促发展 踔厉奋发谱新篇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40个,其中国家级模范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示范站5个,入驻专家200余人,帮助企业攻克关键技术200余项,推动成立海外智力专家工作站3个,创建省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县1个、省“科技110”服务站5个,新建“科技小院”8个,培训各领域科技工作者3000人次,举办学术交流活动800余场次,提供项目指导、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等专业咨询服务2000余次,选树优秀科技工作者190人次……自第八次代表大会以来,丹东市科学技术协会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带领全市科技工作者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坚守初心使命,加强政治引领市科协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依托“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精心筹划开展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命名颁证仪式等系列活动,及时宣传党中央以及省委、市委关于勉励科学家“胸怀祖国、勇攀高峰、追求真理、淡泊名利、集智攻关、甘为人梯”的指示精神,不断涵养优良学风;选树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190人次,集中展示先进典型卓越风采,不断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责任,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切实发挥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作用。市科协承办第七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他们扎实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制定了《科协系统服务振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服务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行动规划》,自觉把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转化为各级科协组织工作路径和重点任务,不断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谋发展、促振兴的智慧和力量。强化人才支撑,服务创新驱动丹东市高冠蓝莓研究开发中心“院士科普站”,是市科协邀请我国设施园艺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天来与高冠蓝莓研究开发中心合作成立的辽宁省首家“院士科普站”。近两年来,市科协共组织进站专家开展设施蓝莓、蔬菜、软枣猕猴桃等技术培训20余场次,培训农业技术人员300余人次、农户1300余户。此外,他们还组织建站单位与全市6家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成立了“院士科普站”联系点单位,通过联系点,进一步增强“院士科普站”的科普辐射带动功能。丹东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命名颁证市科协近年来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学术资源,为丹东发展衔接高端智力资源,成立国家级学会服务站1个、省级学会服务站21个。高水平承办中国科协全国科普大篷车培训研讨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智能制造推进发展论坛、第七届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等一系列学术交流会议和活动。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各类学会累计举办学术交流活动800余场次,推动学术交流、助力创新发展。在科技服务方面,他们组建了由全市50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加的33个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和科技志愿者服务队,聚焦企业创新发展和乡村振兴所需,加强科技政策宣传,提供项目指导、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等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2000余次;组织50多家企业、3000余人次科技工作者参加“一线创新工程师”培训,60余人次参加国家和省级企业、高校创新方法大赛并获奖。构筑温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积极向中国科协、省科协推荐我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成果,使1人荣获国家级荣誉称号、18人荣获省级荣誉称号,43项科技成果获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与市人才办联合出台《丹东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评选管理办法》,评选丹东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276名,推动全市自然科学领域学科建设发展。命名表彰市级优秀科技工作者200余名,评选自然科学优秀论文1500余篇。市科协开通“晓科抖”官方抖音号策划科技人物宣传,市科协“一网两号”连续两年开展“认识身边最美的人”“在我心中是最美”点赞活动等网络直播、评选、竞赛活动13次,制作最美科技工作者宣传片60个,累计播放和点击量达100余万次,获得良好社会反响。与丹东日报社、丹东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合作,设立科协专版、《科普广角》栏目等,播出刊发信息200余期,在全市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自豪感、获得感、认同感。广泛整合街道、社区科协工作者、科普志愿者、中小学科技教师等资源,使全市科普信息员注册人数达到30000余人,排名全省第二,市科协被评为中国科协表现突出的科普中国信息员组织单位。创新科普载体,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近年来,市科协全面落实《丹东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切实履行市纲要实施办工作职责,逐级督促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目标任务,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了取得更好的科普效果,他们大力推动科普工作方式转型升级,加强传统科普阵地建设,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区)2个、省科普教育基地3个,建设市级科普基地18个,修缮规范科普画廊78处,编印各类科普图书近20种、10万多册,制作展板1000余块。构建“互联网+科普”科普传播体系,建设科普e站108个,配备大屏信息化终端10个。开通市科协门户网站和“丹东市科协”微信公众号,形成“线上+线下”科普传播良好局面。创建“晓科抖”抖音号,“晓科抖”标识成为丹东市首个正式亮相的政务卡通形象,推动科普传播“可爱又有温度”。中国科学院江桂斌院士来丹作专题报告为了增强科普工作的影响力,他们全面开展品牌活动,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普之冬和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等各类主题科普活动1500余场。在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市科协连续五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先后争取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100余个、资金730万元。记者:田治华栾柏醇08/18
- 深入开展“质量服务进万企”活动为推动全市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水平,4月起,市市场监管局以“推进高质量监管、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了“质量服务进万企”活动,深入企业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帮助企业破解产品质量难题。市市场监管局把活动作为市场监管部门贯彻落实《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认真研究,统筹谋划,精准施策,狠抓落实。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市局机关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服务进万企”活动领导工作组,确保活动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下发了《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关于开展“质量服务进万企”活动的通知》,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明确活动内容、具体措施和工作任务,并就落实好此项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和监管工作职责,市、县(区)两级局认真落实对接市场主体工作任务,建立帮扶清单,保证业务科室对接5个市场主体,综合科室对接3个市场主体。截至目前,全系统共对接市场主体586家。为确保活动取得扎实成效,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召开座谈会、培训会及调研走访等多种形式联系对接市场主体,深入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一线,及时掌握市场主体困难和需求,充分发挥技术、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市场监管“一揽子”服务政策,打好服务市场主体的“质量组合拳”。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市市场监管局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危险化学品、水泥、化肥和食品相关产品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帮助企业“把脉问诊”,实施“一企一书一策”,提出有针对性的质量问题整改方案。截至目前,共邀请技术机构3家、技术专家72人次,对275家企业开展技术帮扶巡回问诊,收集并解决问题160条。其中,制作质量提升建议书30份,解决问题86条;发放《质量服务进万企——政策工具集装箱4.0》等宣传手册近600本(份);指导、帮助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工业产品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两个规定”,制定并发放《工业产品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工作指引》600余份。实施标准引领行动。深入企业,强化标准研制业务指导,引导企业参与各级标准的制订修订。今年以来,指导我市企业发布国家标准9项,均填补了国内相关行业空白。发布辽宁省地方标准2项、丹东市地方标准3项、企业标准186项。持续开展计量服务行动。组织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和技术机构组成4个技术服务队,深入企业走访,对企业的计量需求开展精准帮扶,帮助企业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解决企业能源计量器具检定问题,共培训企业20家,重点帮扶企业4家。组织开展检验检测机构助企行动。全市21家政府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法人性质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通过降低检验检测收费标准、以非营利方式开展检验检测服务和免收检验检测费用等方式,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检验检测服务,惠及113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检验检测费用30.76万元。开展质量认证帮扶行动。针对中小微企业需求开展认证帮扶,提供质量援助,补齐质量短板。今年以来,已组织106家企业参加小微企业质量认证培训活动。助力丹东企业做大做强。组织、指导企业参加品牌价值评价、省长质量奖申报、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申报等各类培训百余人次,完成推荐申报品牌价值评价企业(组织)17家,涵盖机械制造、食品生产、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电子元件等多个领域;完成14家企业的第十届辽宁省省长质量奖申报工作。记者:王俊08/17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合作区:以科技自立自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日前,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的高效智能X射线三维层析成像检测系统、孔雀表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高精度多功能自动机械手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分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目前,合作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60家,建设省级创新平台和载体13个、省技术创新中心13家,仅今年前7个月就累计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5项。近年来,合作区围绕仪器仪表、电子零部件等主导产业,着力在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成果本地产业化、创新生态优化等方面狠下功夫,让科技引领企业转型升级,用创新赋能带动高质量发展。年初以来,合作区已有39家科技型企业纳入省202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占全市入库企业总数的22%。丹东国通电子元件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率先在国内推出无铅化陶瓷型热敏电阻系列电子产品,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新场景增多,机械臂上下飞舞已不再新鲜;新基建提速,“全国一流”科技不断夯实;新平台发力,让更多行业发展更有底气。近年来,合作区从加大政策资金支持、推进技改创新、完善科创服务、提供融资支持等方面,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日前,合作区江湾工业园区智慧化改造工程平台项目竣工并投入运营。这一平台可以实时掌握园区用能动态,以数据化分析结果,进行高效管理和运营决策,以智慧园区建设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今年以来,合作区坚持梯次培育、动态管理,实施工业企业技改项目27个,加快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积极打造“5G+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新建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3个,打造典型应用场景8个。同时,进一步做好产学研联盟、“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工作,推动科技人才引进和科研成果转化,塑造科技引领新优势。记者/刁庆峰08/16
- 丹东振兴经济开发区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盛夏时节,丹东振兴经济开发区精密制造产业园建设正酣。“精密制造产业是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园区项目占地7.5万平方米,投资2.7亿元,拟建设11栋标准化厂房,吸纳精密制造、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入驻。建成后,预计实现税收1500万元、产值2亿元,新增就业1000余人。”丹东振兴经济开发区副主任李东说。今年以来,丹东振兴经济开发区以基础设施一期工程、西区污水处理厂、精密制造产业园等项目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和工业经济发展。今年,开发区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5个,其中续建项目9个,新开工项目7个,重点推进项目9个。上半年完成招商引资3.89亿元,超额完成任务指标。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开发区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确保“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年初以来,开发区从工业企业、特色产业、项目服务等8个方面加快提升服务企业效能,开辟问题反映绿色通道,进一步健全企业诉求闭环解决机制,以更快速度、更暖温度、更大力度解决好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推进项目建设,开发区从实从细绘制重点项目推进“作战图”,实现按图推进、按图督战、按图问责。紧盯项目推进重点问题,设立项目专班,及时疏通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积极落实惠企政策。眼下,总投资2.07亿元的易斯特中子发生器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等5个项目主体建设完成,力争年内达产;总投资1.19亿元的12条道路基础设施一期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新农利合东北亚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总投资1.4亿元浙商产业园除尘设备项目全面推进;天成表业精密仪器仪表研发制造项目等7个5000万元以上新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年初以来,开发区积极推进对外交流合作,牢牢把握与江苏省高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订合作园区协议、与中建八局签订精密制造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的契机,充分发挥精密制造、电子信息等5条主产业链和优耐特纺织、欣时代生物医药、阿尔卑斯电子等14家链主企业的作用,带动产业集聚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8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0331万元,同比增长16.19%。记者:蔡晓华08/16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振兴区:聚力大项目 筑牢“压舱石”年初以来,振兴区树牢“项目为王、落地为大”理念,扎实开展“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项目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1-6月,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60450万元,同比增长47.3%,高于全市平均23.6个百分点。目前,振兴区已实现欣时代生物医药、金鼎压缩机、孔雀时间小镇等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复工34个,开复工率103%。从项目数量看,同比增长47.8%;从投资额看,比去年同期增长近4亿元;从产业类型看,产业类、基础设施类、民生及社会事业类三大板块项目数量达到19个,占比达到55.9%,较去年同期增长8个,占比提高8.1个百分点。打破项目建设“瓶颈”,强化要素保障。狠抓征地动迁,实现表厂沟等6个地块挂牌出让,完成丹东剧院、东皇国际城、轻化工研究院、铁矿沟二期等地块拆迁,为项目“拿地即开工”提供保障。狠抓资金保障,召开振兴区政银企对接和融资撮合大会并常态化开展融资撮合活动,累计帮助40余家企业与银行对接,发放贷款超2.7亿元。狠抓招商引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上海、江苏、北京、吉林等地开展招商活动6次,参观考察扬州汇富科技、上海金恪、北京昆仑能源、中国机械总院等企业,聚焦精密仪器、医疗康养、电子信息等领域重大项目推进对接合作。区政府与中建八局轨道公司、光大生态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振兴经济开发区与高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振兴经济开发区精密制造产业园项目效果图)聚焦园区蓄势赋能,狠抓基础配套和产业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园区“五项工程”,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一期、西区污水处理厂、精密制造产业园、“5G+互联网”示范园区建设工程,完成200亩新增工业用地收储,盘活闲置厂房8800平方米,新建标准化厂房7.5万平方米,正在洽谈6家企业入驻。林江木业、盛光汽配等项目全面完成主体建设,年内竣工达产;增桓二期实现土地摘牌,天成精工实现土地挂牌。园区企业提质升级,新增2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企业发展需要,狠抓营商环境优化。振兴区依申请类行政审批“6+1”事项“全程网办”率达100%;创新启动“政企连心桥”,管家企业匹配率达1:16,超过全市1:30标准。今年以来,全区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2419户,同比增长31.9%。下一步,振兴区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全市“项目年”工作要求,继续保持“拼抢争实”作风,聚焦扩投资、优结构,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把精力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集中,把资源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聚集,全力巩固拓展经济发展向好势头,以项目建设的新成效、新突破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记者/王俊08/15
- 合作区塑造科技引领新优势日前,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的“高效智能X射线三维层析成像检测系统”项目、孔雀表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高精度多功能自动机械手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分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今年以来,合作区已有39家科技型企业纳入省202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占全市入库企业总数的22%……近年来,合作区围绕仪器仪表、电子零部件等主导产业,着力在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成果本地产业化、创新生态优化等方面狠下功夫,让科技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塑造科技引领新优势,用创新赋能带动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合作区有高新技术企业60家,建设省级创新平台和载体13个、省技术创新中心13家,仅今年就累计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5项。近日,丹东国通电子元件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率先在国内推出无铅化陶瓷型热敏电阻系列电子产品,不仅实现了电子陶瓷材料的完全无铅技术,同时实现了陶瓷型热敏材料电子元件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多年来,国通电子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已成为国内制造PTC热敏电阻及传感器的骨干龙头企业。公司正在进行“环保新型PTC热敏电阻及传感器智能制造数字化技术改造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增产绿色环保新型PTC热敏电阻及传感器6000万个,形成年产1.5亿个高性能电阻及传感器的生产能力。在位于港口工业园区的和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原来需要20名工人控制操作的恒温车间,如今仅需4名工人便可完成操作;投资20万元引进研发的一套数控系统,则实现了无人操作,产能提升20%,生产效率提升逾3成。合作区江湾工业园区智慧化改造项目的竣工并投入运营,实现了实时掌握园区用能动态,以数据化分析结果,进行高效管理和运营决策,以智慧园区建设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新场景增多,机械臂上下飞舞已不再新鲜;新基建提速,“全国一流”科技不断夯实;新平台发力,让更多行业发展更有底气。近年来,合作区从加大政策资金支持、推进技改创新、完善科创服务等方面,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下一步,他们将坚持梯次培育、动态管理,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继续深入开展“百企百亿技改提升行动”,全年实施工业企业技改项目27个。进一步加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争取全年新增“小升规”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积极打造“5G+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新建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3个,打造典型应用场景8个。进一步做好产学研联盟、“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工作,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科技人才引进和科研成果转化,突出产业优化升级。记者:刁庆峰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