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科普】疫情期间,外出采购、网购取货注意啥?06/18
- 致敬战疫英雄,汇聚丹东力量|战“疫”英雄谱“致敬战疫英雄汇聚丹东力量”。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推出融媒体报道《战“疫”英雄谱》,通过图片、短视频展示英雄形象、战“疫”感言,生动反映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网格管理员、志愿者等一线战“疫”英雄,在丹东市委、市政府指挥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舍小家、为大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汇聚丹东“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06/18
- 【科普】@上班族,这些防疫要点请牢记06/18
- 鸭绿江边美如画开栏的话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兴边富民工作,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本报今起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总栏目下开设“大美边疆”子栏目,展现边疆地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有力举措和深刻变革,反映边疆地区干部群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风貌。两岸青山千般色,万点桃花一江春。中朝两国边境线上的辽宁省丹东市,一条界河——鸭绿江——蜿蜒绕城而过。这里有一条红色景观带:沿鸭绿江排开,6处雕塑设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时的过江地点。来丹东的游客,大多要到鸭绿江边看看断桥,看看雕塑。文旅部发布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丹东市多家景区被列入兴边富民精品线路。边境线上的丹东宽甸县河口村是鸭绿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目前,河口村已成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享誉全国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河口广场上耸立着毛岸英的塑像,不远处就是红色教育基地——毛岸英学校。河口村尤以数万亩桃林闻名远近。近日,记者在这里看到,河口村绵延5公里的沿江山坡上布满了燕红桃树。河口村积极发展万亩桃园和农家乐,仅燕红桃年产量就达4000万公斤,产值约1.5亿元,成为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河口村因“桃花红、桃果艳”逐步走上小康之路,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冉庆臣说,经过几年发展,村里有近2000名村民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河口村的农家院从最初17家增加到现在的200多家。一到旅游旺季,农家院外彩旗招展,车辆停满。村里为此增加了几处小型停车场,增设车位500余个。河口村村民掌握了酿制桃花酒的手艺,游客在这里除了赏花摘果,还可以品尝到别有滋味的桃花酒。村子里一处名为“闲舍庭院”的民宿饭庄,由村民王忠武创办。王忠武说,一年下来,经营民宿能带来5万多元收入,加上房前屋后的两亩桃园,采用精细化、绿色化种植,每年卖桃又能挣4万多元。同样擦亮河口旅游招牌的还有边境游船观光。“你们看那边的断桥上,当年战争留下的弹孔依然清晰。”在鸭绿江游轮上,河口村旅游接待中心负责人郎显昆告诉记者,抗美援朝精神代代相传,现已深深根植到丹东城市的血脉中。70多年前,首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正是从河口公路桥跨过鸭绿江走向抗美援朝战场,他们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如今,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消逝,但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从未远去。郎显昆是河口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率先办起农家乐,率先盖起5层宾馆,率先承包边境游船观光。丹东沿江沿边,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留下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遗迹。近年来,丹东市通过整合红色资源、组建产业联盟等方式,不断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擦亮红色旅游名片。06/18
- 央视《大美边疆行》特别节目直播丹东06/18
- 明天上午央视直播丹东 | 大美边疆行:辽阔江海凭潮起 兴边富民话振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美边疆行:辽阔江海凭潮起兴边富民话振兴》辽宁篇直播报道,将于6月18日上午10时在新闻频道推出。中国最大最美边境城市——丹东,惊艳亮相!从6月18日开始的每个周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推出《大美边疆行》特别节目,带观众领略祖国的大美边疆。《大美边疆行》特别节目首篇聚焦辽宁,走进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东北东部城市群共同的“南大门”、东北地区最近的出海口——丹东,带你领略边疆的那一片海、一条江和一座城中日新月异的故事!我国陆地边境线长2.2万公里。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边疆地区是确保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辽宁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沿江又沿边的省份,在兴边富民政策的推动下,利用自身优势,走上了开放创新、绿色发展的新道路。陆上边防,万里海疆,辽宁都是起笔之处。辽宁拥有我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丹东,这里既是东北东部城市群共同的“南大门”,也是东北地区最近的出海口。全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长海县就坐落于辽东半岛东侧,像闪耀在黄海北部的一颗明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辽宁总站前方报道组,分兵两路奔赴丹东和长海县,通过空中、水下、360度等独特视角,展现边疆的江宽海阔,物阜民丰,生活巨变。直播中还使用了虚拟增强现实的技术,让辽宁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充分展现。06/17
- 辽宁丹东: 鸭绿江畔花果香【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开栏的话美!这是祖国的边疆!江水滔滔,群山延绵,草原辽阔,戈壁茫茫……2.2万公里陆疆,勾勒出雄鸡模样屹立东方。美!这是时代的步伐!协同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十年沧桑巨变,描绘出边疆地区的复兴图像。党的十八大以来,边疆各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汇聚发展力量,书写了各族人民齐心致富的发展新篇。本报今起推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系列报道,记者深入边疆地区,展现风土人情,探访人物故事,回顾奋斗历程,刻画时代新颜。这是一片雾的世界。鸡鸣三响,水汽不断从江心翻涌向上,弥漫在漫山遍野的桃树林中。清晨的露珠夹杂着芳草的清香,顺着雾气,在袅袅炊烟中浸润了整个山庄。虽已六月,鸭绿江畔,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的清晨仍略感薄凉。“这还不是最美的时候。”穿好长袖,推开屋门,河口村村民吉洪洲拿着剪刀走进桃林。此时正值桃树修枝,青绿色的燕红桃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在晨光中成长。“每年春秋两季,这里都是旅游胜地,每天来看桃花、摘桃子的游客络绎不绝,那时的美景才真的像歌中唱的那样。”吉洪洲说的歌,便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1982年,词作家邬大为到河口采风,为鸭绿江河口景色所陶醉,欣然作词,写下该歌,后经铁源作曲,被蒋大为唱响大江南北。“当时的桃树远没有现在多。”河口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郎显琨补充道,“一开始都是零零散散的种植,还没有形成气候。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大家都尝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甜头,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如今,桃林已发展到2万亩,年产量4000万公斤,年产值约1.52亿元。”太阳爬上山头,桃林间的晨雾逐渐散去,远处的江水闪耀起粼粼波光。天地间仿佛被画笔突然掠过,遍山的绿色替代了白色,延伸至江水的倒影之中,青山绿水,生机盎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近年来,丹东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向绿色要效益、向绿色要未来,更好地将“山水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使绿色成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东港草莓是丹东享誉全国的“明星水果”。大棚里,掌心大小的草莓紧紧相依,挂满茎叶。绿油油的地面,被几条红彤彤的直线分隔开,今年的草莓又喜获丰收。“这几天的订单真是络绎不绝,合作社近200亩的草莓大棚,每天亩产五六十斤,早都被预订好了。早上5点工人们便下地采摘,7点就能打包发运。”3月31日,在东港市美琴果菜生产合作社的草莓大棚里,负责人宋美琴正核对着当天的发货运单。今年春季,为做到科学防控疫情,东港市椅圈镇采取闭环管理方式,点对点服务草莓运输。在椅圈镇的货车驿站,近50辆外地货运车辆“对号入座”,整齐排列。另一边,现场工作人员正协调一辆辆满载草莓的本地货运车辆寻找“目标”,身着防护服的专职搬运工将草莓箱搬运到外地货运车辆上。3个小时后,近50辆货车排成长龙,经过消毒,驶向高速路口。“椅圈镇每天通过高速公路外运的草莓有180吨左右,销路的畅通,让老百姓的草莓卖上了好价钱。”椅圈镇党委书记祝冶平对记者说,“接下来,椅圈镇将继续在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上下功夫,确保疫情防控和生产发展‘两不误’。”温润的江风扑面而来,远处连片的“黑云”顺风压下。“快看!是鸟群!”堤坝上,观鸟爱好者早已准备好“长枪短炮”,迅速按动着快门,捕捉这铺天盖地的视觉盛宴。丹东(东港)鸭绿江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鸟类种群最为集中的地区,与新西兰米兰达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北美洲加拿大沿岸并称为世界三大最为理想的观鸟地。每年的3月末到5月初,从新西兰飞跃10000余公里的斑尾塍鹬将在这里度过短暂的觅食时光,在长出成倍于自身体重的脂肪后,启程前往阿拉斯加的苔原产卵。“除了斑尾塍鹬,每年在此过境、栖息、觅食、越冬的鸟类有300多种、数量达上百万只,最大鸟群可达12万只。”摄影爱好者闫先生告诉记者,“我在这拍鸟十几年了,这些年湿地保护做得好,鸟群一年比一年多。上万只候鸟同时起飞,拍出来的照片特别壮观。”鸭绿江口的晚风吹着浪花,喧闹的鸟群逐渐沉寂。驱车顺流而上,夜色之下的边城丹东华灯初上。明月悬江,照亮了旅程的归途,也照亮了大美边疆。编辑:邹润06/17
- 致敬战疫英雄,汇聚丹东力量|战“疫”英雄谱“致敬战疫英雄汇聚丹东力量”。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推出融媒体报道《战“疫”英雄谱》,通过图片、短视频展示英雄形象、战“疫”感言,生动反映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网格管理员、志愿者等一线战“疫”英雄,在丹东市委、市政府指挥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舍小家、为大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汇聚丹东“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06/17
- 【科普】核酸采样时,到底能不能“啊”?06/17
- 辽宁丹东振安区: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6月14日,位于丹东市振安区玫瑰港湾小区附近的天缘生活超市内,蔬菜、水果、日用品等物资一应俱全。附近百姓做好防护有序排队,听从志愿者指挥,分批进入超市采购。连日来,在振安区各街道、镇,符合营业条件的商超和企业已陆续复商复工,百姓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同兴镇通过“分类施策、精准防控、确保物资供给”三项举措,推进企业及商户有序安全复工复市。目前14家规上企业已全部实现开复工;规下企业开复工61家,开复工率70%以上,返岗人数达到957人。为确保重点企业迅速恢复生产,同兴镇成立了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专班,向五龙金矿、金山热电、隆盛铸造3家重点规上企业派驻专人进行指导,及时处置疫情风险点及隐患;安排专人负责企业货物运输接送工作,目前已为嘉丰肉类加工、红升包装、隆盛铸造等企业报备、接送高速往来货运车辆900余辆,有力保障了复工复产企业原材料供应和货品销售。通过对商户进行全面摸排梳理,目前同兴镇已开放95家商户,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九连城镇将企业按照所在村进行网格划分,由镇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网格长”,包村干部、村党员干部分别负责各级网格的管理与服务。目前,各网格共收集受理规下企业开复工申请20余份。通过镇、村两级包保网格的协同推进,九连城镇规上企业全部实现复工复产。楼房镇选派镇机关干部,定岗、定责、定人严格督导域内经营场所,按照开放商户准入清单“六个一”要求,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截至今天,18家有营业资质的生鲜商店、超市、发廊三类便民服务场所有序恢复开放。在企业复工复产方面,楼房镇防指要求企业做好闭环管理,按照分级管理规定,在确保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符合一般防范区条件的可持所在单位证明“点对点”返岗工作。镇防指配备专班人员联系有资质的保供单位,为企业提供日常生活物资。物资全程无接触配送,完成消杀后直接运输进厂。鸭绿江街道迅速“换档、转段”,启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组建复工复产工作小组,集中梳理复工复产规范流程,落实企业复工审核、人员流动登记、防疫物资储备等各项防控措施;抽调专人下沉企业,协助办理复工手续、制定防控方案;针对大型企业及超市商铺等重点领域、场所,严格督促落实闭环管理及限流接待等各项防控措施;对保供企业员工坚持每日进行核酸检测和每日报备制度。目前,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各类商铺应开尽开。珍珠街道按照便民、利民、惠民的原则,推动辖区商户平稳开门营业。街道实施分类管理,对美容美发、浴池、烧烤店等易引起人员聚集的经营户建立部门、街道、社区三级联防联控巡访机制,加大巡查力度,切实把好疫情防控关。织密企业网格化服务网络,配备“一对一”网格化服务人员,统一制作驻厂人员工作证。网格化服务人员全面下沉企业一线,全程参与企业防疫物资准备、环境消杀、员工闭环管理等工作。快速受理企业复工申请,确保当天申请、当天上门核验,保障符合条件的企业第一时间顺利复工复产。太平湾街道严格按照复工复产要求,做到“摸底排查、服务指导、精准防控”三强化,积极助力辖区企业复工复产。目前共设置7个网格,设定29名三级网格长、88名楼长、153名单元长,按照“网格员+企业负责人”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人头熟、地域熟、情况熟的优势,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辖区企业及全体工商户进行调查摸底,动态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充分掌握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基本情况。截至目前,太平湾街道已有6家工业企业、4家木材厂、133家个体工商户完成备案审批实现复工。编辑:邹润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