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丹东
- 提升主城区排水能力,丹东这样做每年汛期,确保主城区排水能力,防止区域内涝,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焦点,也是各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眼下正紧张施工的市一排、十五排、北桥洞三座雨水泵站工程格外受到关注。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三座雨水泵站建成后,我市主城区排水能力将显著提升,振安区东坎子排水分区、站前雨水排放分区等区域的内涝问题将得到解决,北桥洞等重点低洼易涝区域汛期隐患将彻底消除。日前,在位于曙光路与滨江东路交叉口的丹东市一排水泵站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泵站主体混凝土部分已全部完成,内部设备已安装完毕,正进行室内外装饰,工程进入收尾阶段。现场负责人介绍,一排水泵站始建于1962年,最初共有5台排水泵,总流量为每秒3.16立方米。平日鸭绿江水位较低时,雨水可通过方涵自行排入鸭绿江,当水位较高时,方涵闸门关闭,就需要启动泵站进入雨水强排模式。本次改造共安装6台潜水轴流泵,设计排水量每秒21.7立方米,是原泵站排水能力的近7倍。服务范围为振安区东坎子,即曙光路以东至套外,服务面积280公顷。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为更好配合雨水强排需要,泵站控制设计围绕无人值守的理念,中心平台由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监控大屏组成,实现数据的存储、计算、分析与检测控制等功能,及时对前端返回的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实时监测泵站的运行信息,根据电流、电压等参数判断机泵的运行状态,进行远程启停等操作。泵站于2020年9月19日开工,预计今年7月中下旬设备运行调试完毕,室外配套工程预计在8月末完工。作为我市泵站的新添成员,位于佳兆业西路东侧的十五排水泵站施工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泵站于2020年12月20日开工,设计总长66米,宽19米,进水口深度5米,蓄水池深度9米,出水口深度5米,配备6台潜水轴流泵,设计流量为每秒19立方米。和一排水泵站一样,十五排水泵站也是雨水强排泵站,并安装了智能平台控制设备。电子传感设备将取代传统的人工查看,可随时根据泵池水位变化选择排水模式,确保泵站运行及时、高效。目前,泵站处于电缆铺设施工阶段,预计7月底完成工程建设。北桥洞泵站位于振八街南侧、铁路丹东站西侧,为原址重建。施工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北桥洞多年来一直是我市重点低洼易涝区域,此次施工除新增智能平台控制设备外,重点是在增加泵站流量上做文章。整个工程预计10月末完工,新泵站投入使用后,其流量将是原来的3倍。由于是在汛期施工,市住建局已落实北桥洞应急排水设施,与交警部门加强联动,积水深度高于0.2米时立即封路禁行,防止车辆、行人误入。记者/戚文07/15
- 宽甸首个医疗康养项目开工本报讯记者王一淞7月12日,记者获悉,宽甸首个医疗康养项目——宽甸家华康养服务中心已经开始施工建设。该康养服务中心占地24.5亩,建筑面积12490平方米,预计2022年10月完工,建设内容包括康养楼、食堂、服务中心等。该项目定位为普惠性医疗康养综合体,以健康为导向,以介护、居家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为载体,其服务将辐射宽甸及周边地区,营造复合型康复养老环境,打造宽甸健康产业标杆。07/15
- 站前广场修剪草坪连日来,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园林部门对城区街道、广场的绿篱和草坪等进行整形修剪,清理绿地内干枯植物及垃圾,营造舒适、优美的城市环境。图为园林工作人员在站前广场修剪草坪。记者吴琼摄07/15
- 东港青少年校外党史教育基地揭牌!7月7日,东港市青少年校外党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暨青少年党史教育图片展活动正式启动,广大青少年上了暑期党史教育“第一课”。为有效契合青少年群体特点,东港市在基地教育形式上力求丰富多元,主要采用“图片展示(讲解)+舞台剧+影视作品”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多样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图片展示分为党史大事件和党史人物两部分,党史大事件部分通过20张资料图片,讲述党史故事,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党史人物”部分通过10张党史人物照片,从典型人物的角度,为青少年播下种子,树立榜样,引导青少年从小做起,弘扬革命精神,培养革命意志。舞台剧通过兴港小学自编自演的革命传统片段,引导青少年从小听党话、感恩党、跟党走,厚植爱党爱国的情怀,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教育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影视作品精选《建党伟业》《建国大业》《建军大业》《红海行动》《战狼》《觉醒年代》等红色影视作品,教育引导青少年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为强化教育效果,防止走马观花,教育基地将全部图片制作成精美的“图说党史”卡片盒,分发给到场参学青少年。东港市青少年校外党史教育基地的成立,有效弥补了青少年暑期党史教育的空档期,校内思政课+校外基地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青少年党史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互补。据了解,党史图片展及革命影片展播活动将持续3个月,随着中小学校相继结课,东港市青少年校外党史教育基地将成为青少年群体新的暑期“打卡地”。07/14
- 践行志愿服务 共创文明城市连日来,市三十一中学青年志愿者以“践行志愿服务共创文明城市”为主题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对金山镇阳光市场的卫生死角、路边绿化带进行清理,绘制“创建文明丹东”宣传画,分发给市场业户和居民,带动大家自觉爱护环境,共建文明丹东。记者宋永昆摄07/14
- 辽宁丹东市交通运输局:“三服务”带来“三转变”年初以来,丹东市交通运输局大力推进“三服务、三转变”,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共办理各类服务事项5733件,提供温馨服务64次、上门服务7次、解决企业实际问题33件。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实现“进厅办”到“上门办”的转变。上门服务既可以由申请人申请,与交通部门共同确定上门服务的时间和事项,也可以由交通部门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的业务量情况,主动与企业联系。上门服务既可以对单个企业的众多业务开展,也可以针对几个企业共性业务需求集中开展。在丹东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交通运输局特地为群众设置了“温馨服务窗口”,实现了“办不了”到“怎么办”的转变。在该窗口,工作人员对办事群众的疑问,能现场解答的现场解答,不能现场解答的,会详细记录办事群众的姓名、联系方式并上报,研究解决方案,及时通知办事群众。丹东市交通运输局还持续推行无差别服务,实现“为你办”到“为己办”的转变。无差别服务贯彻“三个一样”的工作理念,熟人与生人一个样、企业与个人一个样、预约与临时一个样,把群众的事看成自己的事办理,既要求原则把握、工作尺度、办事流程一个样,更提倡工作态度、服务质量一个样。07/13
- 丹东市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 全面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11个区域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现街道层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这是我市今年年初确定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7月12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该项实事正在有序推进,我市养老服务正朝向生活服务、康复护理、托养服务、家庭支持等内容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根据计划,今年我市将继续新建社区服务站57个、农村幸福院100所。6月17日,我市召开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现场会,与会人员参观了几家刚投入使用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交流学习。在振安区珍珠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不少老年人在下棋、理疗、就餐。居民郑毅表示,自这一服务中心营业,社区里的老人就有了好去处,遇上特殊情况,还可以托管一天,非常方便,价格也不贵。在元宝区兴东街道居家和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可以享受免费的修脚、测量血压、检查视力等服务。目前,我市养老服务机构的各项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民政部门已完成2021年养老机构责任保险补贴相关政府采购和154家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合同签订工作。根据《2021年全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部署,元宝区、东港市、凤城市获批省示范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接收省试点资金347.9万元,并下发了具体实施方案。同时,我市民政部门持续推进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系列工作,全域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和管控中心建设有序推进;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为契机,我市累计出台相关政策文件30多个,建立了机构和家庭床位日常运营补贴制度,以及水、电、气、热按居民价格执行的优惠政策,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每年投入3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养老人才培训,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了特殊和困难老人摸底筛查,制定兜底服务清单制度。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随着我市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各级民政系统将不断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养老事业全面发展。接下来,各级民政系统将持续强力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探索长托照护、上门服务、“养老服务圈”等多种模式;全力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实施农村特困供养设施三年改造提升工程,指导敬老院开展适老化改造及消防安全等22项指标提升工作;加强养老机构综合监管,明确各部门职责,抓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长效综合监管;高标准做好老年人福利工作,开展养老机构星级评定、老年人能力评估、养老机构安全检查、质量提升等工作,让我市老年人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本报记者姜慕馨07/13
- 丹东市:重点项目全部落实包扶7月12日,位于振安区五龙背镇的辽宁成祐农产品食品加工项目现场一派繁忙,新建厂房正在加紧施工。五龙背镇对今年全镇30个重点项目全部落实包扶责任,努力实现突破性进展。记者宋永昆摄07/13
- 校外教育基地成为青少年暑期“打卡地”本报讯张麒记者张瑞7月7日,东港市青少年校外党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暨青少年党史教育图片展活动正式启动,广大青少年上了暑期党史教育“第一课”。为有效契合青少年群体特点,东港市在基地教育形式上力求丰富多元,主要采用“图片展示(讲解)+舞台剧+影视作品”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多样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图片展示分为党史大事件和党史人物两部分,党史大事件部分通过20张资料图片,讲述党史故事,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党史人物”部分通过10张党史人物照片,从典型人物的角度,为青少年播下种子,树立榜样,引导青少年从小做起,弘扬革命精神,培养革命意志。舞台剧通过兴港小学自编自演的革命传统片段,引导青少年从小听党话、感恩党、跟党走,厚植爱党爱国的情怀,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教育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影视作品精选《建党伟业》《建国大业》《建军大业》《红海行动》《战狼》《觉醒年代》等红色影视作品,教育引导青少年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为强化教育效果,防止走马观花,教育基地将全部图片制作成精美的“图说党史”卡片盒,分发给到场参学青少年。东港市青少年校外党史教育基地的成立,有效弥补了青少年暑期党史教育的空档期,校内思政课+校外基地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青少年党史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互补。据了解,党史图片展及革命影片展播活动将持续3个月,随着中小学校相继结课,东港市青少年校外党史教育基地将成为青少年群体新的暑期“打卡地”。07/12
- 丹东市:改建修建村路 优化公交线路 整治交通环境7月10日,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将新改建、维修农村公路220公里,整治交通营运环境,优化公交线路,为百姓出行提供便捷服务,切实兑现市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承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群众的期盼是民生交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介绍,作为今年丹东市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新改建、维修农村公路220公里等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并已进入开工建设阶段,预计10月末完工。在前期工作中,市交通运输局本着“早谋划、早动手”的原则,及时完成计划编制、施工图设计与设计审批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截至2020年底,我市农村公路里程达8078.161公里,农村公路路面铺装率达75.7%,全市所有建制村通畅率达100%,基本建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县乡公路为脉络、通村公路和屯(组)连通公路为基础的综合交通公路网。今年上半年,为确保如期完成前期各项工作,市交通运输局多次召开调度会,加强与各县(市)区政府的沟通协调,及时分析解决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按照《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规范招投标工作,全面加强施工队伍、材料、设备的源头质量控制,加大水泥、钢筋、碎石等原材料抽检频率及关键工艺管控,确保工程质量稳步提升。在公交方面,今年1月9日,丹东公交101路新车正式上线发车,新车上线不仅提升了市民乘坐的舒适感,而且开创了丹东公交历史先河,标志着我市进入了绿色环保公交的崭新时代。为方便城市东部百姓出行,今年丹东公交优化调整103、105等多条线路,织密了城区东部的公交线网。目前,我市拥有公交站亭站牌712个,中心城区站点500米覆盖率为100%。首批25个智能公交电子站牌投入使用,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此外,我市还不断加快公交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步伐,开通“安东行”手机APP支付功能,升级改造互联互通服务器,并顺利通过国家和省创建绿色公交城市项目验收。针对乘客的不同服务需求,我市公交累计发放各类老年卡、学生卡、优惠卡等63万余张,并增加站前IC卡充值中心服务窗口,增设女人街和六道沟两处充值点和多处IC卡自助充值机。目前,丹东公交还与金融机构合作,安东行、云闪付、支付宝、美团、各手机银行APP及交通部互联互通IC卡都可支付车费,为市民实名制乘坐公交车提供了方便。本报记者姜慕馨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