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丹东
- 防输入筑起“铁桶阵”丹东市严密首站定点冷库防控管理丹东新闻网讯记者王俊日前,我市首站定点冷库专班人员独立办公楼改造完成,并于6月15日正式办公,自此,我市首站定点冷库人员办公区与货物作业区彻底分开,形成“铁桶式”防控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货物作业区人员需要的生活物资、垃圾处理等环节实现与外界完全隔离,真正做到闭环管理。市级管理专班制定了更细致的防控管理操作流程,按照进口冷链食品到达首站贮存的要求,按时间节点,全程细化专班各成员单位在各环节的操作模式,同时制定市级管理专班市场监管部门管理流程,通过远程监管模式达到“铁桶式”防控管理要求。据了解,专班人员独立办公楼上下两层,一层为交通运输部门办公区、公安部门办公区和报检区;二层为市场监管部门办公区、卫生疾控部门办公区、企业追溯系统操作区、食堂和监控会议室。外来检查或参观人员只能进入独立办公楼看监控视频,不能进入货物作业区且必须实名登记。通过“铁桶式”防控措施,严格落实“人物同查、人物共防”工作要求,确保了进入丹东首站定点冷库的进口冷链食品“批批检测、件件消毒”,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保障了我市公众健康安全和食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06/23
- 丹东市召开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现场会6月17日下午,市民政局、各县(市)区民政局、高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工作人员共同走访调研振安区珍珠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元宝区兴东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总结交流前期试点经验做法,集思广益解决各地区今年试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召开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推进现场会。会上,各县区民政部门围绕如何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情况、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情况、如何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资源、如何培育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进行交流和讨论。据悉,今后我市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将继续把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常抓不懈。06/23
- 营造创城氛围 确保环境整洁连日来,振安区珍珠街道办事处大力营造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宣传态势,进一步高效有序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顺利进行,提高社区居民对创城工作的知晓率、参与度和满意率。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实地测评要求,珍珠街道在辖区综合文化站、社区及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放式小区等安装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栏4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公约、讲文明树新风、关爱未成年人、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等公益广告134块,为创城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此外,街道还充分利用沿街商铺LED显示屏、横幅标语、建筑围挡等营造良好创城宣传氛围,共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悬挂条幅20余条,电子屏50余处。同时建立街道创城微信工作群,定期推送创城工作动态,对先进做法及时宣传,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创城志愿服务队还向小区居民发放《致市民朋友们的一封信》,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公约等内容,让居民对创城工作有了更多的认同和支持。为确保辖区环境常态化整治与精细化提升协同推进,各社区创城志愿者经常引导居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携手共建美丽家园。街道定期组织辖区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开展“拉网式”排查清理行动,并积极协调解决小区各类乱停乱放、楼道公共设施维护等居民反馈的热点问题,确保辖区环境整洁。下一步,珍珠街道将继续利用多种形式强化宣传,引导市民参与各种活动,让“创城”不仅成为一个热词,且深入到每一位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落实到一点一滴的行动中。本报记者姜慕馨06/22
- 农贸市场在创城中提质升级小市场,大民生。农贸市场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菜篮子”。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元宝区通过补齐农贸市场短板、整治市场环境等措施,让农贸市场的“颜值”、经营户文明诚信经营意识得到提升,市场经营秩序井然,受到广大市民称赞。6月18日,元宝区委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区多家农贸市场,就环境卫生、文明秩序、亮证亮照经营、消防设施、食品安全、创城宣传与氛围营造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实地复查和督导。在八道农贸大市场,每个区域分类明确,摊位上商品琳琅满目,各类菜品一应俱全,摆放整齐,不时有市民前来选购。摊位旁边的通道,地面十分干净。与之前货物零乱摆放、占道经营等现象对比,市场环境、市场管理有了改观。6月初,元宝区铁成农贸市场、八道农贸大市场和四道东升水产大厅三大农贸市场公开承诺:将对照自身问题,深抠细整,加强自我完善提升,为创城加分助力。半个月以来,三家农贸市场对环境卫生、不规范经营、动态保洁不到位等问题,按照创城要求,对标落实整改。同时,投入项目资金17万元进行“提质升级”,目前已完成消防器材、行业规范、意见箱的设置,改造卫生间8个、设置分类垃圾桶27组、修补地面100余平方米、重新铺设下水管网1200余米、规划铺设停车场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同时,区市场监管局已为三个市场制作证照公示、行业规范、公益广告等宣传板报800余块。“我每天一大早就来了,第一件事就是打扫摊位卫生,摊位整洁,不仅招揽客户,也能为创城助力加分。”商户王女士说,摊位要是弄得不干净,就会臭味四溢,现在收拾得干干净净,一点异味没有,顾客自然也觉得舒心,买得放心,生意也越做越好了。正在买菜的市民黄秀清老人说,看见市场的变化,买到的菜品干干净净,心里非常舒服。据悉,元宝区预计在2023年前投入改造资金700万元,完成市场供电、供水、排水系统改造1300米,屋顶墙体地面修缮20000平方米,空调排风设备设置7套,打造元宝区标杆式农贸市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本报记者宋琳06/22
- 1—5月全市经济主要指标保持增长态势6月21日,从市统计局获悉,1-5月份,我市生产稳步增长,需求持续恢复,就业基本稳定,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增长态势。1-5月份,规上工业两位数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我市38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9.8%,制造业增长17.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8%。从行业看,全市规上工业35个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累计增加值为正增长,增长面达77.1%。重点行业运行良好,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9.6%,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1.7%。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30.2%,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5.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三次产业全面增长。1-5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比全省高1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25.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5.2%。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7.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2%。三次产业比重为10.3:22.5:67.1。从重点行业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6%,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21.4%,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2.6%,降幅较1-4月收窄5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11.8%。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3.6%。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4%,占全市投资的82%。1-5月份,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5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居全省第13位;商品房销售额30.9亿元,增长17.8%,居全省第12位。市场销售热度持续,城镇好于乡村。1-5月份,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4.1亿元,同比增长29.5%,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27.2亿元,增长13.2%;零售业销售额30.3亿元,增长20.7%;住宿业营业额1.2亿元,增长1.9倍;餐饮业营业额3.8亿元,增长1.2倍。从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32.1亿元,增长31.5%,其中城区27.3亿元,增长32.7%;乡村实现零售额2.1亿元,增长5.2%。财政收入增长,贷款余额连续三个月增长。1-5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3亿元,同比增长3.1%,居全省第13位。其中,税收收入23.8亿元,增长18.4%,居全省第6位。1-5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709.8亿元,增长11.3%,居全省第5位;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358.9亿元,增长2.2%,居全省第8位,连续三个月保持增长。货物进出口恢复加快,进口本年首次转正。1-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46.8亿元,同比下降2.2%,居全省第13位,比1-4月份、1-3月份、1-2月份分别收窄1.1个、6.3个和12.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8.6亿元,下降3.3%,居全省第13位,比1-4月份、1-3月份、1-2月份分别收窄0.5个、4.6个和8.5个百分点;进口8.3亿元,增长3.0%,居全省第10位,本年首次实现增长。居民消费价格基本平稳,八大类四升四降。1-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总体保持平稳。涨幅按从小到大排列居全省第6位。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2%,衣着类下降2.7%,居住类下降0.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5%,医疗保健类上涨0.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0.7%。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下降13.6%,鲜菜上涨1.2%,粮食上涨2.7%,鲜果上涨4.5%。06/22
- 全民健身展演系列活动启动丹东新闻网讯董玉池刘敏姣记者曲艺6月19日8点,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老龄办主办,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的2021年丹东市“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全民健身展演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唱支山歌给党听》全民健身展演在市体校训练场隆重举行。展演以《唱支山歌给党听》为主题,围绕“四史”编排了艰苦岁月、社会主义好、春天的故事、美好新时代四个篇章,以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嘉兴南湖红船上13位党的一大代表为序幕,以《四渡赤水》、《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军民大生产》、《志愿军战歌》、《社会主义好》、《春天的故事》、《美好新时代》等不同时期的歌曲为主旋律,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辉煌成果。整场活动通过“全民健身展示+文化艺术”的全新形式,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宗旨,抒发丹东体育人红心向党、奋斗有我的坚定情怀,汇聚“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的磅礴力量。整场展演汇集了全市各行各业常年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群众,其中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比超过70%,历经4个多月的策划、编排和演练。演员们身着不同时期的服装,配备表演道具,随着音乐节拍,踏歌起舞,展示了健身舞、武术、健身气功、木兰拳、柔力球、朝鲜族舞蹈、毽球等十余个全民健身项目。《唱支山歌给党听》全民健身展演是2021年丹东市“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全民健身展演系列活动之一,陆续还将举办丹东市老年人文体嘉年华、健步走、体育大篷车健康农村行等活动。06/21
- “工会劳动者服务站·爱心翼站”启动本报讯记者王俊6月18日,市总工会“劳动者服务站”暨中国电信丹东分公司“爱心翼站”关爱行动正式开启。此次活动标志着我市首批电信行业劳动者服务站正式投入使用,也为电信行业服务资源开放共享吹响了号角。“爱心翼站”是中国电信丹东分公司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举措。户外劳动者是广大劳动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信丹东分公司积极响应市总工会建设工会“劳动者服务站”的号召,深入开展电信系统“爱心翼站”项目品牌建设工作。据了解,中国电信丹东分公司“工会劳动者服务站·爱心翼站”合作项目主要是为广大快递小哥、送餐员、货车司机、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憩补给、智能技术科普等有温度的爱心公益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利用电信营业厅便利的服务功能作用。在市总工会指导下,中国电信丹东分公司已建成首批4家营业厅“工会劳动者服务站·爱心翼站”专区,覆盖丹东全地区。服务功能除提供休息补给、便民服务、手机充电、无线网络、饮水供给等固定服务外,还将定期组织开设智能科普微讲堂,开展常态化科技体验活动,着力解决户外劳动者的急难问题,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中国电信丹东分公司总经理张岩表示,市总工会大力倡导的全社会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倡议,也是服务提升和转型的有力抓手,公司将“爱心翼站”作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重要体现,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好广大劳动者,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下一步,中国电信丹东分公司将继续配合市总工会,继续着眼户外劳动者密集的行业和群体,结合其发展趋势和特点、权益痛点和利益诉求,用实际行动让更多劳动者感受到温暖,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和服务户外劳动者群体的良好氛围。06/21
- 丹东市第十九届社会科学普及周开启丹东新闻网讯记者鞠鑫磊6月18日,丹东市第十九届社会科学普及周启动仪式在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市哲学和社会科学界的代表和机电学院师生近30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据悉,科普周是一项全市性、社会性、公益性的科普活动。今年的科普周由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文明办、市社科联主办,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宁仪器仪表职业教育集团承办。启动仪式上,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为抗美援朝纪念馆等15个第一批“丹东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授牌,向基层社科联和6个社科类社会团体赠送党史学习教育口袋书。仪式结束后,机电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两位专家作了《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等两场主题报告。接下来的一周,市县(区)两级社科组织将围绕科普周主题,开展“四史”展参观、主题报告会、辽海·鸭绿江讲坛、文化惠民基层行等活动。06/21
- 丹东市居家社区养老改革获评全国优秀新(改)建9个区域性服务中心今年再建11个6月16日一早,珍珠街道东升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欢声笑语,不少附近的老人在这里下棋、理疗。“自打这里正式营业,我们每天都来。”72岁的辖区居民郑毅说。据了解,这样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我市已新建和改建9个。2020年2月,我市被列入全国第五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市民政局养老科负责人万培刚告诉记者,近期我市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民政部的国家改革试点中期验收,被评为全国优秀等次。今年,我市还将新建11个街道级区域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57个社区服务站、100所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形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格化体系。“推行改革试点以来,我市加快构筑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让每一名老年人在一个个举措中感受到老有所养的温暖。”万培刚说,改革试点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市委市政府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为契机,累计出台相关政策文件30多个,建立了机构和家庭床位日常运营补贴制度及用水、用电、用气、用暖按居民价格执行的优惠政策,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制定《丹东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等文件,每年投入3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养老人才培训,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机制。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基础差,起步晚,加快硬件项目建设是关键,加大资金投入,是完成改革试点的基础性保障。从去年开始,我市财政及时拨付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资金2159万元,用于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截至2020年9月底,中央支持补助资金使用和执行进度达到了65.7%。为加大地方配套资金投入,2019—2020年省市县三级每年将60%以上的市本级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事业发展。此外,我市还借鉴前四批部分试点做法,完善了我市特殊和困难老人摸底筛查及制定兜底服务清单制度。试点项目开展以来,我市对城市特困老人的探访率已达到95%以上,并全部进行了老年人能务评估。当天中午,在振安区滨江三号小区业主食堂,不少老人正在这里就餐。应季青菜、鱼虾、牛羊肉等色香味俱全的菜品摆放在橱窗。“每日提供三餐,3元至5元吃饱,7元至9元吃好。”经常来业主食堂就餐的居民王芳说。她的女儿在国外定居,自己和丈夫经常到这就餐,干净又省事。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业主食堂这几年非常受欢迎,还吸引了周边小区老年人用餐,已经走出一条“社区物业公司+养老”的新模式。这几年,市民政局还与丹东中医药学校达成了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智慧养老实训基地。试点项目开展以来,培训了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养老护理员等,目前全市拥有中医药专业养生知识的养老护理员500多名。在医养康养相结合方面,我市初步形成了“养、护、康、医”多层次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立了老年人就诊绿色通道,全市基层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家庭签约人数约48万人,签约率达77.4%,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95%。记者姜慕馨06/18
- 加快构建丹东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6月16日,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在围绕全市水利发展工作的基础上,我市明确在未来5年,将围绕“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涉水事务监管法治化、数字化、智慧化。为了加快我市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未来5年,我市将全面开展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体系建设,建成以水雨工旱灾情信息采集为基础、通信传输为保障、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决策支持软件为核心的全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以提高江河泄洪能力和全市抗旱能力,编制河道、水库、城市洪水风险图和山洪灾害、干旱风险图,建立完善的洪旱预警系统和科学的防汛抗旱预案方案体系等为主的洪旱风险管理体系;以防汛抗旱责任、制度、素质、能力、办公现代化等组成的防汛抗旱组织机构能力体系以及标准体系、安全体系、建设管理体系、运行维护体系相结合的保障体系。到2025年,我市将全面建成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体系,形成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共同支撑的现代化的完整的综合减灾体系。过去几年,我市全面落实河长制,一些重要河道面貌有了大转变,沿河居民普遍感到“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了。为了更好地发挥河长制作用,我市将持续做好河长巡河的强大作用和各级河长办综合协调、监督考核职能。继续集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深化河流清洁行动,“十四五”期间逐步实现从“清河”到“治河”转变。做实“一河一策”,统筹开展系统治理,探索生态河道整治,划定河道管理范围,形成一套接地气、可复制的治理模式,进一步推广完善河长制信息平台。同时,将继续营造氛围,全民监督,以东港市南部地区平原河流为落脚点,兼顾湿地自然保护区特色,以宽甸、凤城山区段河流及自然保护区为着力点,以鸭绿江水生态保护、大洋河水系保护治理为先行示范,打造亮点,力争“十四五”期间河道“四乱”问题全部解决,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先进河道管理模式。到2025年末,完成丹东市五道河、白房河、大沙河水系连通项目,完成玉带河生态项目,通过对城市段改造提升市区水生态建设体系,将丹东市打造成特点鲜明的水生态文明城市。为了加快依法治水管水体系建设,全面构建水利现代化体制机制,我市还将全面强化依法治水,保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将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体制,以河长制湖长制为载体的管护责任基本落实,水监测站网覆盖率达到90%,水工程监管覆盖率达到100%,河湖长制监管率达到100%,重点取用水户监管率达到100%。“近年来,我市以新发展理念推进新时期水利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的总体部署要求,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在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和产业上。”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保障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统筹好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我市牢固树立“量水而行”的理念,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推动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保障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到2025年,基本构建“节水优先、优化配置”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功能完备、调度科学”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制度健全、运行高效”的涉水事务监管体系,初步建成水安全保障体系。记者王洪满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