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金扁担”挑来幸福生活
    秋收季,稻菽香。铁岭市昌图县老城镇胜利村,玉米大田一片金黄。“顶住了伏旱、三场台风和降雨,玉米没有倒伏,表现跟去年一样好。”阳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忠华表示,今年还是丰收年。田间生长的是希望,粮仓充盈的是喜悦。辽沈大地,万顷良田,农耕文明福祚绵延,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画卷。一组数据为佐证。“十三五”以来,我省第一产业产值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2000万吨以上,农业结构趋于合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增长……对标《辽宁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所制定的发展目标,我省努力提升包括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等各项约束性指标。去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2177.8亿元,同比增长3.5%,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6108元,同比增长9.9%,远高于GDP增长速度,居全国第九位。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十三五”期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年均5233.3万亩,比“十二五”期间年均播种面积增加95.3万亩。全省粮食总产量年均2317.2万吨,比“十二五”期间年均总产量增加178.8万吨。全省粮食单产年均443公斤,比“十二五”期间年均单产增加26公斤。2019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2430万吨,粮食单产为464公斤,创历史新高,居全国第十二位,单产水平居全国第二位,超额实现规划目标。稳粮、优经,农业结构持续优化。朝阳凌源市宋杖子镇范杖子村,因发展设施农业,成为东北最大的甜椒生产基地。这种蝶变,并非孤例。“十三五”期间,全省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371.1万亩,用于发展优质水稻、专用大豆、特色杂粮等粮食作物和花生、蔬菜、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促进棚室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提质增效。去年,全省设施农业产量达到1192万吨。畜禽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明显提升,成为“肉盘子”保供给主力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15年的55∶25∶20,变为2019年的49∶25∶26。有量,更有质。我省用绿色绘就农业发展底色。近5年,全省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量连年实现负增长,化肥施用总量和亩均施用量均连年递减,已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农业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眼下,“镐锄镰犁”逐渐退场,智能化的“金戈铁马”走进农田,农业生产越来越有“科技范儿”。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增长,遴选推介了农业主推技术139项,示范推广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10项以上,全省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持续提升。到2019年,全省机耕面积已达3974.5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353万千瓦,完成了“十三五”设定目标。今年初,疫情下,一场“土豆种植技术与管理在线峰会”让葫芦岛市南票区农民陈喜义一次性解决了“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确保农技服务随时“在线”,5年来,我省持续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全省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9191人次。培育壮大新型规模化经营主体,5年来,我省农民合作社数量从4.8万个预计发展到6.92万个。录入农业农村部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数量已由4216家增加到超过5万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数量由947家增加到2390家,实现“翻番”。春华秋实,岁月更替。“十四五”时期,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将继续以绿色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记者李越
    11/05
  • 公交开启冬运护航模式
    丹东新闻网讯郎庆威记者王洪满11月3日,记者从市公交总公司了解到,我市冬运工作于11月1日开始启动,至2021年3月31日结束。丹东公交总公司通过增加运力、延长运营时间、维护车辆设施等多项措施为乘客冬季出行护航。据介绍,丹东公交总公司综合客流数据分析,根据冬季客流变化特点,即日起将加大早晚高峰应急运力储备,增加早晚高峰班次,全力保障市民出行。同时,针对东部城区东尧附近乘客出行问题,延伸多条线路到东部城区。此外,为了确保市民在严寒冬季乘坐公交出行方便,丹东公交根据柴油车辆、天然气车辆、气电混动车辆性能特点,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全线公交进行换季维护保养,保证车辆技术性能良好,确保无带病车辆参加冬运。在此,丹东公交温馨提示广大乘客,市民可通过“安东行APP”“美团公交”“电子站牌”实时查询车辆信息,智能候车、智能乘车,减少在寒风中的候车时间。
    11/04
  • 丰收季节
    金秋时节,水丰湖渔排养殖迎来丰收季,养殖户忙着捕捞鲤鱼,称重、装筐,现场出售,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记者吴琼摄
    11/04
  • 振兴区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开“良方”
    “我们的工作不只是帮施工队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还要把居民的诉求反映给施工队。”这是振兴区永昌街道宾馆社区党委书记张辉,在记事本中写下的一段话。自9月10日开始,宾馆社区所辖的20栋老旧单体楼进行改造施工后,张辉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小区改造工程监督员。“改造过程中,社区网格员、党员志愿者按照划分的四个区域进行全天监督,随时协调结局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张辉说。据了解,振兴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所在社区,都会选出总监督员,监督小区改造全过程。除“总监督员”外,每名居民也是监督员,发现问题会随时向社区和施工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今年振兴区对建行小区、大光明小区、港湾小区等15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计划改造面积58.5万平方米,涉及144栋楼,8828户居民,惠及居民25484人。改造内容主要为小区道路改造;室外管线改造,包括污水、雨水、自来水供水管线改造;公共设施改造,包括照明、健身器材、宣传栏等。老旧小区改造,关键要弄清楚群众最关心什么、最想改什么,积极给予回应,才能更好地赢得群众参与和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倾听民意是关键,只有真诚倾听民意、回应群众诉求,才能把老旧小区改造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振兴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制定老旧小区改造方案过程中,振兴区采取“一走二测三沟通”的三步走方式,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通过走街串巷、召开居民议事会等方式,详细了解小区具体情况,广泛征集居民意见,让百姓“唱主角”,政府抓落实。老旧小区改造离不开居民的热情参与。临江街道东昇社区航道处小区在改造过程中,需要一楼居民拆除自家私自搭建的花园。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耐心工作下,居民不仅纷纷配合,施工期间,还都想为改造出点儿力。帽盔山街道红房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正式开始前,社区党委书记杨萍专门向辖区居民征求意见,居民们得知改造项目后纷纷表示,“特别满意”“这样的民生工程,我们放心”……今年,振兴区对去年已改造的福春一小区、振四街38—46号楼等7个老旧小区进行保温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功能,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2452户居民的家园焕然一新。“咱们小区旧貌换新颜,现在楼道粉刷一新,还安装了路灯、楼道灯,我们心里也亮堂了。”纤维街道福春六社区福春一小区的居民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点赞”。小区改造前,站前街道二三零社区八街四纬小区的3个车棚里,堆放着居民家中的各种杂物;车棚翻新后,杂物不见了踪影,每个单元楼还有专人负责义务管理车棚……小区居民为区住建局送去“精心施工质量好,小区改造暖人心”的锦旗。站前街道三街社区南立交桥小区是没有物业的老旧小区,小区卫生情况一直让社区“头疼”;改造后,小区的外在“颜值”和内在“气质”都得到了提升,居民感叹“好像又搬进了新房子”……振兴区连续多年将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惠民实事和品牌工程,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开“良方”、画“蓝图”,进一步推动建立小区自治管理体系,努力为居民打造整洁有序、安全舒适的宜居家园,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的内涵质量和“居民满意指数”。记者陆丽明
    11/03
  • 前三季度丹东市规上工业增速排全省第三
    丹东新闻网讯李国记者王洪满10月30日从市统计局获悉,前三季度,我市37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半年提升8.1个百分点,排全省第三位。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5%,占规上工业总量的1.3%;集体企业下降29.9%,占规上工业总量的0.3%;股份制企业增长5%,占规上工业总量的7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0.6%,占规上工业总量的18.6%;其他类型企业下降9.3%,占规上工业总量的0.8%。从工业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累计增长21.2%,较上半年提升12.9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3.4%,较上半年提升9.7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4%,比上半年下降1.2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全市涉及35个行业大类中,有14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85.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65.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5%。
    11/02
  • 毕业生招聘会 丹东企业受青睐
    10月31日上午,辽东学院2021届毕业生秋季大型供需见面会在临江校区体育馆举行。148家企业为毕业生提供5800多个工作岗位,3000余名毕业生参加招聘会。此次招聘会吸引了来自江苏、山东、辽宁等地区的国有和民营企业参加。其中,国有企业10余家,包括中铁九局、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大杨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招聘会将服务地方经济作为主题。会场开辟专门区域,为丹东企业提供招贤纳士的舞台,其中不乏像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辽宁东方测控集团有限公司、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海集团等本地知名企业。招聘领域涉及会计金融、电子信息、机电机械、建筑地产、教育培训、市场营销、酒店服务等诸多行业。招聘会现场,丹东企业专区挤满了投递简历和咨询情况的应届毕业生。老家在盘锦的朝韩学院朝鲜语专业毕业生贾雨萌,谈妥了一家企业,准备毕业后留在丹东就业。“丹东的地域优势能够让我的专业有更好的发挥空间,丹东离老家也比较近,这些都是我愿意留在丹东就业的原因。”贾雨萌说。经济学院毕业生南倩是丹东人,也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单位。她告诉记者,不少丹东籍毕业生今年都打算留在家乡就业创业,一是看好家乡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二是毕业回报家乡也算一件荣耀的事情。辽东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服务地方经济是高校立足之本。近几年,辽东学院每年留在丹东就业的应届毕业生总数都在900人左右,今年有望突破千人。今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不再过度注重薪金待遇,而是优先求“稳”,选择先就业。据统计,参加本次供需见面会的毕业生,已有1200多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11/02
  • 28日起 我市陆续增殖放流千万尾淡水鱼苗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刁庆峰10月28日,6辆专用车装载的362万尾鲢鳙鱼苗被分别放流到太平湾电站大坝的上下游,这是丹东临港集团为提高鸭绿江流域淡水鱼苗种的品种和存货量,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而实施的集中增殖放流活动。从当日起,丹东临港集团还将分多次在鸭绿江流域的4个放流地点投放7种淡水鱼苗种,总尾数达1638万尾,投入资金达1100万元。据了解,为落实国务院及省市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工作的相关要求,根据省自然资源厅工作布置,丹东临港集团计划从2020年起,连续3年开展淡水鱼、海水鱼增殖放流工作,总投入达5000万元。增殖放流活动得到了市自然资源局、合作区管委会、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发展服务中心的指导和支持。
    10/30
  • 繁忙的丰收景象
    金秋时节,水丰湖渔排养殖迎来丰收季,养殖户忙着捕捞鲤鱼,称重、装筐,现场出售,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记者吴琼摄
    10/30
  • 凤城市歌惊艳亮相
    10月25日,2020全国重阳登高健身大会丹东凤凰山站暨“家在凤城”市歌发布活动在凤城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乐动重阳、健康中国、相约凤城,追逐梦想”,由中国登山协会指导,辽宁省体育总会、凤城市委市政府主办,旨在传承登高远眺的民俗文化,培养市民健身活动意识,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敬老爱老的活动中来。省内千余名登山爱好者及凤城市民齐聚凤凰山脚下。备受期待的三首凤城市歌陆续亮相。第一首歌是由凤城歌手毛丽丽演唱的《最美相逢在凤城》,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全面展示了凤城新风貌、新变化,听得人们心潮澎湃。“你问我家在哪里,我家在凤城。”这首《家在凤城》是徐子崴、徐子淳兄弟二人为凤城量身打造的歌曲,唱出了凤城的厚重历史与山川秀美。徐子淳更是不远千里赶回家乡,现场演绎这首歌曲。“山还是那座山,凤凰飞在山之巅......”由徐子淳创作并携手“小芳”共同演绎的《家乡的名片》,将凤城“山、泉、校、酒、村”五张亮丽名片迅速传唱开来。《最美相逢在凤城》《家在凤城》《家乡的名片》三首凤城市歌,充分展示了凤城市的悠久历史、人文风情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体现了凤城加快崛起、加速发展的精气神。这些歌曲迅速点燃现场气氛,更被凤城朋友圈频频转发点赞。10时许,随着一声鸣枪,登山活动正式开始。一支支队伍彩旗高举,千余名登山爱好者沿着3.5公里山路,携手向着凤凰山巅迈开步伐。金秋时节,凤城市委市政府接连举办的十个节庆活动,进一步擦亮“山、泉、校、酒、村”五张名片,将“干”字精神落到实处,向外界展示出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朝气之城。
    10/29
  • 丹东美术馆举行艺术作品展
    近日,元宝区“铭记·传承·奋进”艺术作品展在丹东美术馆举行,90余幅描绘家乡历史和小康生活的国画、油画、摄影等艺术作品,生动展现了家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繁荣变化。记者张尧摄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