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丹东
- 鸭绿江到底有多少种鱼?今年起,辽宁省将利用3年时间,对鸭绿江渔业资源和环境进行调查。截至目前,已在鸭绿江水域捕获到花羔红点鲑、鸭绿江茴鱼、细鳞鲑、杂色杜父鱼、东北七鳃鳗、河鲈、梭鲈等10目19科58属68种鱼类。其中,外来物种河鲈、梭鲈已形成种群。这是记者12月14日从辽宁省农科院所属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了解到的。辽宁对鸭绿江渔业资源和环境进行调查据介绍,辽宁省淡水院承担了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东北地区重点渔业水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和辽宁省农业农村厅“鸭绿江流域鱼类资源调查”项目,重点从鸭绿江流域渔业资源、鱼类生物学、重要栖息地、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渔业现状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和调研分析,这对指导鸭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管理规划和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鸭绿江中的鲤鱼鸭绿江中的鲢鱼鸭绿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南麓,流经辽宁省,向南注入黄海,全长700多公里,主要支流在我国境内有浑江、蒲石河和瑷河等。据历史资料显示,鸭绿江鱼类资源丰富,自然分布的鱼类总数100多种,独有的鱼类有鸭绿江小鳔鮈、中鮈、斑鳍鱥、革条副鱊、小背鳍鲇、石川哲罗鲑、鸭绿江茴鱼、小头栉鰕虎8种。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是水生态系统的核心,保护好生态就要保护好包括鱼类在内的水生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辽宁省淡水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系统和深入地开展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研究和掌握渔业资源动态及其利用状况,有助构建渔业资源数据库与共享平台,为鸭绿江水域渔业资源管理和养护、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12/16
- 丹东公布100个“青年文明号”名单12月14日下午,丹东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第四届会员大会暨2019-2020年度市级青年文明号授牌仪式在丹东福瑞德酒店召开。全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和青年文明号单位代表近200人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丹东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丹东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丹东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副会长、理事。会议进行了“2019-2020年度丹东市青年文明号”单位授牌仪式。编辑邹润12/15
- 服务企业有温度 经济发展有热度今年1至10月份,振安区楼房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3项经济指标分别完成节点目标的166.5%、156.8%、139.3%,居全区第一。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该镇积极落实全省开展的“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活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结合镇里实际情况,楼房镇出台了相关政策,多渠道、多方式服务、宣传企业,让尊商、重商、亲商、爱商、扶商意识成为全镇共识。今年,该镇4个新开工项目全部按计划完成既定序时任务:总投资分别为1100万元、1000万元的百晟航电精密仪器项目、圣贤机械蜡烛设备加工生产线项目,分别完成了基础部分施工和厂房主体建设;总投资1000万元的“丹丰农作物”项目在土地组卷;总投资3000万元的“宏德扩建”项目的2个规划已经编制完毕。另外,包装亿元项目3个,在谈项目12个,签约项目8个,意向投资额2.38亿元;年内新增6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储备项目。项目建设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楼房镇坚持“项目为王”工作理念,强化“全面撒网”和“人人招商”理念。镇党委组织委员王婷和镇党委第一副书记李长亮分别与一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和一家材料公司取得联系谈项目,虽然这两个项目最后没有成功对接,但他们增强了对联络企业和对投资规律的认识,积累了经验;水利站退休站长辛启龙为丹东祥合制衣有限公司落户楼房镇跑前跑后,该企业服装生产年营业额在2000万元左右;楼房村、孤山村的村干部积极为“依璐服饰”、“佳悦自动化”等项目地块做土地动迁工作;梨树沟村、东城村、马家村为招商洽谈、项目落地上下奔走,创造条件。对企业帮在难处。辖区腊厂、制药厂和工业用布厂遇用工短缺,影响生产订单,镇里一面组织人手帮助厂家到镇上大集发放招工宣传单,一面发动机关干部询问亲朋好友,是否有到厂子上班的意愿,在镇里的帮助下,工厂的用工问题很快解决了。一家农家乐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想在附近增加一处停车场,店主与周围邻居在用地问题上始终没达成协议,最终在镇里协调下由村委会出面,与周围邻居达成合作。把企业的事办好,替企业多跑腿。楼房镇落实项目和企业“管家”制度,随时调度项目和服务企业情况,研究服务措施和细节。镇领导介绍,有些企业在起步之初,因缺少专职的文字工作人员,连申报材料都是镇里帮忙写的。“宏德蜡烛”落户楼房镇后,企业负责人不断向熟悉企业介绍楼房镇良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除公司自身投资扩建4个项目外,还引来了“明立矿冶”、“佳悦自动化”等3个项目,7个项目投资总额逾亿元。记者刁庆峰编辑邹润12/15
- 丹东首届“文旅杯”导游大赛举行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姜慕馨12月11日晚,由丹东城建文旅集团主办,辽东学院商务管理学院协办的丹东城建文旅集团第一届“文旅杯”导游(讲解员)大赛在鸭绿江大厦举行。本次大赛的主题是“激扬奋斗铸精彩开拓进取促新篇”。市城建文旅集团和辽东学院的11名选手参赛。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角逐,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最佳才艺、最具人气等奖项。编辑邹润12/14
- 115名社会监督员“上岗”12月11日召开的2021年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聘任大会上,115名监督员受聘上岗,在《社会监督员承诺书》上签字。此次受聘的115名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是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委员及侨联、各行业协会推荐,最终筛选出的各行业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企业家及各行业协会负责人。市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聘请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其目的是加强社会各界对营商环境的监督,进一步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完善企业评判营商环境的工作机制,促使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联动解决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补齐短板。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的监督对象,包括全市各级政府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基层站(所)、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等,具体职责是对全市行政审批、政务公开、服务承诺、特定行业服务规范、行政执法及基层窗口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收集、反馈社会各界对全市营商环境建设的意见、建议及损害营商环境的有关问题。同时,监督员队伍还参与全市营商环境监督综合测评及相关座谈、调研等工作,配合营商环境监督检查部门开展投诉举报信息核查等,并积极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规定、措施。2017年,我市开始聘任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此后实行一年一聘制。编辑邹润12/14
- 推进数字化转型 加快智能化升级 丹东聚焦全产业链重塑轻纺名城12月5日至7日,2020首届(中国·丹东)时装周暨防护纺织产业发展合作洽谈会举行。其间,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柞蚕丝绸产业联盟成立,“丹东高新区—中国防护纺织名城”授牌,丹东7家企业共同举办防护服联合发布会(防护服秀),丹东市相关部门、企业与多家域外企业签订投资合作意向书及产品供应合作书。丹东市以“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中国防护纺织品名城”两张产业名片作为发展产业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积极推动纺织服装产业与国内市场全面融合,加速推进纺织服装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重塑,重振轻纺名城雄风。丹东纺织服装产业曾享誉全国,并形成了化纤、棉、毛、丝绸等多种门类产品,纺、织、染、成衣等完整的生产体系。近年来,丹东以重振轻工业名城雄风为目标,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做文章,加快纺织服装这一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近千户纺织服装企业竞相发展,由为国际品牌代工向自主研发设计转型,形成了集纤维原材料制造、纺织制造、创意设计、服装制造、服装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构建起“一基地三园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今年,丹东市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全力支持纺织服装企业转产防护纺织用品,迅速建立起从无纺布、熔喷布、防护服面料到口罩、隔离衣、防护服的完整防护纺织产业链,防护纺织用品生产企业达到114家,其中35家为国家级、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口罩、医用防护服、隔离衣日产能分别突破100万片、30万件、100万件,防护服产量占全省总量的80%左右,出口占全国的15%左右,为丹东打造国家级应急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企业原来以生产出口服装为主,今年受疫情影响,外销不畅,于是把主要精力转向国内市场,研发设计新中式服装,没想到一炮走红。”丹东唐人服饰董事长杜纲告诉记者,目前,企业正全力打造自主品牌“古唐东韵”系列服装,丹东体验店即将开业,今后还要把“古唐东韵”推向全国乃至世界。丹东华洋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同样收获了硕果,今年,他们成功收购有73年历史的法国商务男装品牌德拉哈耶(Delahaye)。据统计,今年1月至10月,丹东市41户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4.3亿元,同比增长64.5%。转自《辽宁日报》辽宁日报记者王卢莎12/11
- “水稻育种创新基地”落户市农科院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李琦12月9日,“陈温福院士丹东优质多抗水稻育种创新基地”揭牌仪式在丹东农业科学院举行。该基地致力于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建立后,将为我市水稻育种研究提供先进的技术和理论指导,为我市农业科技创新注入活力。揭牌仪式结束后,陈温福院士做了“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主题讲座。陈温福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粳稻专家,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带头人。编辑邹润12/11
- “红领巾圆梦微心愿”连日来,振安区卫健局、交通运输局、团区委到九连城镇中心小学开展了“青春自护平安校园”暨“红领巾圆梦微心愿”活动。青年志愿者们为5位贫困留守儿童送去棉袄和学习用品,为孩子们完成“微心愿”。来自振安区医院的青年志愿者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急救,通过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提升学生们的安全自救能力。记者宋永昆编辑邹润12/10
- 首届增压器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高峰论坛开幕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李琦12月8日,“2020辽宁丹东·凤城首届增压器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高峰论坛”在凤城市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峰聚凤城增盈未来”,为势头正劲的凤城增压器“借得东风”,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国内增压器及汽车零部件行业专家、权威学者以及知名企业家相约凤凰山下,擘画凤城增压器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开幕式上,凤城市增压器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项目和广州工程机械行业协会汽配城项目、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凤城研发中心项目和华为公司智慧园区(工业)项目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举行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和实训基地揭牌仪式;举行为中科院沈阳分院凤城科技特派团颁发聘书仪式。据介绍,目前凤城年产销增压器及配件1000余万台(套),半轴产品年产销200万件,其他各种零配件年产量780万件,实现销售收入12.9亿元,从业人员6000余人,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是凤城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论坛期间,凤城市邀请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中科院沈阳分院和国内部分高校专家学者及国内外汽车发动机、整机生产企业负责人代表,到凤城市增压器及汽车零部件企业参观考察、交流合作。同时,凤城市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在北京理工大学创建凤城增压器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技术研发中心,依托北京理工大学人才和技术优势,由政府搭建平台,为全市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解决本地企业缺乏技术人才、研发能力弱的难题。编辑:邹润12/10
- 重磅!东港晒出“容缺开工”清单!12月2日,位于东港经济开发区的投资3亿元的安德生物科技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年可精深加工农副产品2.66万吨。这是东港市2020年“容缺开工”清单上的第11个开工项目。无独有偶。初冬时节,东港市前阳镇前阳村30万套智慧托盘项目建设工地上同样是一片繁忙景象:大型浇筑机完成作业后,形成一眼望不到头的混凝土桩群,工程钩机正在打扫“战场”……“能有今天的项目建设进展,全在意料之外!”站在项目建设工地上,辽宁鸿云智慧托盘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敬宾满脸激动,“政府的‘容缺开工’机制帮我们抢出了大半年时间的建设工期,2.1亿元的订单才有望按期交付。”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收入3.4亿元,先期可解决200—300人就业。受年初疫情影响,很多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辽宁鸿云智慧托盘有限公司也不例外。东港市及前阳镇密切关注企业发展情况,推行一对一帮扶,确保了疫情期间全镇210多家工业企业无一掉队。“生产任务紧急,如果今年下半年不能开工建设,恐怕明年的大量订单难以完成。”今年7月,鸿云智慧托盘项目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然而企业负责人面对要办理的一系列必要前置条件和开工手续,对项目建设在年内开工失去了信心。针对订单急、开工急的实际需求,前阳镇主要领导立即向东港市委市政府汇报情况。了解情况后,东港市第一时间组成工作专班,由市领导挂帅,召开科长以上相关人员参加的协调会,为项目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服务,将其列入“容缺开工”项目清单。腾笼换鸟,盘活土地。容缺开工,一事一议。东港市先为鸿云智慧托盘项目解决了用地问题。与此同时,他们大胆进行机制创新,积极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对该项目启动了“容缺开工”,即在项目取得法定必要前置条件、落实规范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经过各职能部门充分论证形成意见,容许其有条件先行开工建设。鸿云智慧托盘项目从取得用地许可到容缺开工建设,仅仅用了两周时间。更令企业没有想到的是,在9月30日举行的30万套智慧托盘箱项目开工仪式上,东港市主要领导及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均来到现场,深入了解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现场办公。“‘容缺开工’提挡东港速度!”东港市委书记姜乃东说,今年以来,东港市委、市政府抓住关键问题,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主动作为,不等不靠,全面简化项目审批流程,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推动项目投资和开工。“一系列务实高效的举措,为我们企业在疫情期间打了一针‘强心剂’。”刘敬宾表示,鸿云智慧托盘项目能这么快开工,得益于东港的‘容缺开工’机制保障。下一步,企业计划将主要投资方向放在丹东地区,重点发展农业和畜牧业项目,争取三年时间,在丹东打造20亿产值产业集群。届时,该企业在丹东地区的投资,将成为其在国内外所有投资产业中,规模最大的项目。“‘容缺开工’绝不是无序开工,也不是无要件开工,更不是不顾‘高压线’的开工。”东港市领导介绍,开工可以容缺,但验收绝不容缺。项目必须在规定时限内边建边补办相关手续,接受相关部门严格的阶段性验收和质量监管。东港市出台了“重点项目容缺审批意见”,明确11条“容缺开工”具体方法和相关事项,为项目开工保驾护航。“容缺开工”是东港市贯彻丹东市“项目年”工作部署,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的一项具体举措,目的是解决项目审批手续繁琐、周期长、效率低等瓶颈问题,优化投资环境,打通项目建设“最后一公里”,为项目快速落地、快速建设、快速投产提供有力保障。这是一种良性循环——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吸引了外地客商的投资目光,增强了企业投资发展的信心。在东港新城街道,由浙江、河南等一批外地客商投资的东港新经济产业综合体项目、驼人医疗器械等多个项目落地生根。“为项目落地当好‘店小二’。”街道负责人说,“我们推行多个干部包扶一个重点项目的办法,一些投资数亿元的项目,完成从基层组卷到省里批复不到三个月时间,全过程没用投资商跑一次腿。”到目前,东港市已有港珠食品、第二医院等16个重点项目分两批被纳入“容缺开工”项目清单中。其中,11个项目已顺利开工,总投资额达20.6亿元。据了解,今年以来,东港市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60个,总投资额达178亿元,铭程环保、九鼎电缆、润达食品、孤山特色小镇等42个亿元以上项目先后开复工建设,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