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辽宁东港市:“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兴港小学
    近日,辽宁东港市“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兴港小学,贯彻落实“大力推进高雅艺术、传统戏曲进校园”要求,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艺术修养。活动现场,东港市京剧协会演员为同学们带来一场精彩的国粹视听盛宴。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红灯记》选段,让同学们在熟悉的旋律中穿越时空、重拾记忆,走进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身临其境感受戏曲文化魅力,激发学习传统戏曲兴趣。艺术家们精彩的表演,不时博得阵阵掌声。戏曲作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融合吸收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精华,展现了中华美学风范。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戏曲讲述中国道德故事,褒扬家国情怀,引人向真、向善、向美,唤起青少年对戏曲艺术的兴趣,为戏曲传承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10/15
  • 「丹东印象.红色印记」来丹东吧!重访抗美援朝遗址遗迹,在“英雄的城市”致敬英雄
    辽宁·丹东丹东,位于中朝边境、鸭绿江畔,是“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抗美援朝的英雄城市。这个国庆,因为电影《长津湖》的热映,国人重新认识了丹东。同时,丹东也是《长津湖》的取景地之一。图虫:慕艺16这里有能让全国人民热血沸腾的鸭绿江断桥。断桥钢梁上,累累弹痕仍清晰可见,对先辈洒下的血与泪肃然起敬!国庆假期丹东红色旅游景区迎来大批游客人们学习党史、缅怀先烈感受祖国沧桑巨变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大家在这里追寻红色印记,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在断桥景区,游客们聆听革命历史,感悟革命艰辛,在欣赏优美边境风光的同时,从灵魂深处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美景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既陶冶了情操,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教育。图虫:养只小猫叫元宝丹东还是一座“银杏之城”,每到深秋,40条银杏大道一同披上金灿灿的秋衣,吸引无数旅人前来一睹风采。走在道上,还有一丝丝的浪漫。图虫:瑞影像丹东还是“中国最宜居城市”之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日到蒲石河乘凉避暑,秋日到凤凰山、青山沟、天桥沟观赏红枫飞瀑的奇妙风光。图虫:健忘的行摄世界图虫:午夜聽雪或者到大鹿岛候一场海上日出,到獐岛感受沙鸥戏浪翻飞的雀跃。还能坐船游江,一睹异国风采。图虫:海阔天空_123图虫:一剑钟情这里的美食也令人无法拒绝。丹东草莓、黄海海鲜、东北烧烤、朝鲜风味......各种风味令人垂涎欲滴。图虫:Jsssss来丹东吧!重访抗美援朝遗址遗迹在英雄的城市致敬英雄
    10/14
  • 辽宁丹东:房前屋后都有果 家家户户皆是景
    一根根纵横交错的软枣猕猴桃藤,爬满整个棚架;一串串饱满的软枣子,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悬挂在藤架下的秋千,悠闲地随风荡动;一间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隐没在棚架后……正值丰收季,在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一座座整洁的农家小院,被软枣猕猴桃装点出怡人的景致。在转水湖龙湖村岸边,临湖而居的9组村民胡大鹏把软枣猕猴桃树种植融合到自家庭院的造景中,结合湖岸水景,打造成沟峪旅游“农家乐”项目。“今年,咱家的软枣猕猴桃大丰收,吸引了很多游客到这里摘果、游玩,咱这农家小院都快成‘聚宝盆’了!”胡大鹏兴奋地说。“软枣猕猴桃树非常适合庭院种植,不但能增加收入,还美化环境。”龙泉村4组村民宋福海是第一批尝试种植软枣猕猴桃树的农户,他家院子里的20多株软枣猕猴桃树已进入盛果期,他说,“种植软枣猕猴桃树简单、成本低、好管理,相当于坐在家里挣钱,今年到现在,我家已经收入1万多元了。”据龙泉村党支部书记林淑杰介绍,目前,龙泉村村民几乎家家种植软枣猕猴桃树,利用房前屋后的土地资源发展庭院经济,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也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局面。丹东市北林农业研究所坐落在汤山城镇,所长张明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软枣猕猴桃树一般3年见果,4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每株可以收入1000元。而软枣猕猴桃树的产果期可达百年以上,产业发展前景喜人。”2013年,返乡创业的胡大鹏看中了软枣猕猴桃树的造景附加值,引进十几株,种在自家院子附近,结合家门前的转水湖,办起了“大白鹅水上农家乐园”。“一到软枣子丰收时节,游客就会慕名而来。今年,游客数量比往年多了一倍,收入三四万元不成问题。”果丰景美,八方游客纷至沓来,胡大鹏对未来充满希望。房前屋后都有果,家家户户皆是景。目前,汤山城镇有1700余户村民栽植了软枣猕猴桃树,总计4万余株软枣猕猴桃树把家家户户的小庭院装点得绿意盎然。
    10/14
  • 辽宁丹东:板栗飘香富农家
    正值秋收时节,丹东市振安区龙升农产品加工厂里车水马龙,每天从周边乡镇收购的二三百吨板栗在这里加工。丹东市现有板栗种植面积210多万亩,年产量11万多吨。全市有板栗加工企业22家、板栗专业合作社百余个,年出口板栗1万多吨,带动3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图为农户正在加工板栗。
    10/14
  • 辽宁丹东石柱子村:五味子红迎丰收
    “今年的五味子长势特别好,收入能达到140—150万元。”日前,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石柱子村党支部书记陈希金带着记者走进村里的五味子基地,一串串颗粒饱满、色泽红润的五味子垂挂在藤蔓上。近几年,石柱子村按照因地制宜、特色制胜的发展思路,引入人工种植五味子项目,建设226亩五味子基地,推行“支部+合作社+产业+农户”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对五味子基地进行管理,并雇用当地村民工作,提供就业岗位150个,已带动300人脱贫致富。“我在这干活儿1个月能挣3000多元,活儿不累收入还稳定。”村民孙廉红笑着说。除了种植五味子,石柱子村还发展了软枣种植项目,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石柱子村共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300余亩。为了进一步提升五味子的产品附加值,接下来,振江镇将加强技术指导和政策扶持,不断完善种植、烘干、加工等各个环节,提高村集体收入。
    10/14
  • 辽宁丹东老旧小区科技助老“慧生活”
    智能燃气表使用了物联网、微电子等最新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智慧、便捷,可以实现自动抄表,自动上传,燃气工人再也不用进户抄表,用户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在线支付方式缴费,极大地方便了居家老人和残疾人。日前,辽宁丹东市金海永安花园小区居民家中的1366块智能燃气表、150余块智能水表安装完成,丹东市元宝区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以“科技助老、智免费、慧养老”为抓手,打造“智慧小区、数字生活”。为方便百姓生活,特别是适应新形势下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为空巢老人增加一道居家安全守护屏障,元宝区政府与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由政府出资,燃气公司安装,为金海永安花园小区居民安装智能燃气表和智能水表,实现智能燃气表小区全覆盖,智能水表覆盖残疾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元宝区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逐步推进物联网智能燃气表、水表安装工程。新安装的智能燃气表除了具有正常的用气计量功能之外,对燃气胶管破损漏气、长时间忘记关阀等异常情况,还可以进行自动判断、报警,以及自动关阀,避免事故发生。同时,智能燃气表具备智能监控功能,即当24小时内用气量不足0.01立方米时,系统会判断老人家中出现异常,自动向社区工作人员以及老人子女发出预警,不光为燃气费查看缴纳提供了便利,还给生活增加了一道安全保障。
    10/14
  • 辽宁丹东:5家单位跻身“全国青年文明号”
    近日,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评选结果揭晓,全国1881个创建集体被认定为“全国青年文明号”,丹东市5家单位名列其中。这5家单位是辽宁华隆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丹东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振兴一大队、大连海关所属丹东海关铁路旅检科、抗美援朝纪念馆宣教科、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东市元宝区供电分公司营业二班。此次命名表彰由共青团中央、最高人民法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司法部等23家全国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成员单位联合开展,经综合考察、逐级推报、集中审核、社会公示等程序评选产生。
    10/13
  • 辽宁丹东:“体育大篷车”开进宽甸硼海镇
    10月11日,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丹东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承办的2021年丹东市体育三下乡“体育大篷车健康农村行”活动在宽甸硼海镇举行。活动中,近50名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带着健身器材和全民健身成果,与当地村民一起,分享金秋收获的喜悦和体育健身带来的快乐。丹东市老年体育下乡服务队现场向村民教授手拍鼓、舞扇、健身球、舞手帕等健身技能。丹东市文旅广电局向宽甸满族自治县硼海镇赠送了音响、手拍鼓、彩扇、健身球等体育健身用品。
    10/13
  • 辽宁丹东:鸭绿江边的环保守护者
    9月25日,在丹东城西鸭绿江支流爱河岸边,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细心地捡拾垃圾,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捡拾,看着干干净净的地面和水面,志愿者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是蒲公英义工站志愿者守护鸭绿江的一幕。“每周1小时,环保在身边”,志愿者们沿鸭绿江捡拾垃圾,已有6个寒暑。截至目前,义工站有义工400多人,志愿者累计参加环保活动时长达4.1万余小时。“环保只是举手之劳,行动起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环境的守护者。”志愿者米晓平对记者说。当日,她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和外甥一起去江边捡拾垃圾。“以‘蒲公英’命名,就是要把爱的种子播撒到每个角落。我们的公益活动不以大型活动为主,倡导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人做起,提出‘每周1小时,关爱身边人’‘每周1小时,环保在身边’,提倡大家把这些小事长久地坚持做下去。也希望通过打造好义工站,让更多的人借助这个平台参与活动,奉献爱心。”义工站站长尹航说。蒲公英义工站的章程这样写道:义工是指在不计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和个人技术特长的人和人群。义工站还实行年度考核,每个自然月累计参加活动时长要达1个小时。“我切实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大家一点一滴的努力,不仅让家乡的天更蓝、水更绿了,也唤醒了身边人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环保公益的行列中。”志愿者李响对记者说,从2015年7月加入蒲公英义工站,她始终不辍地参与到义工站组织的各种活动中。10月1日、2日、5日、7日到鸭绿江断桥附近捡拾垃圾;10月1日、3日、4日到志愿军公园捡拾垃圾……这是蒲公英义工站近期的环保活动。6年来,志愿者们不断重复着弯腰、拾起、装袋这些单调的动作,守护着母亲河。2021年1月,蒲公英义工站“每周1小时环保在身边”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省2020年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10/13
  • 辽宁丹东市公安局:设立线上线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近日从丹东市公安局获悉,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丹东市公安局决定在市、县(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市、县(区)两级车辆和驾驶员管理分中心、出入境管理分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多头跑、来回跑、体验差等问题。公安“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负责受理、解决办事申请人线上或线下提交申请材料后,未能实现成功办理、成功审批或申请人多次跑未能解决的历史遗留或疑难问题等情形并追踪反馈。“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遵循公平、公正、合法、高效、真诚服务的工作原则,促使“应该办、无政策障碍”的事项痛快办;“应该办、有政策瓶颈”的个案规范程序、特事特办;“应该办、有政策障碍”的共性问题创新机制、探讨解决。对因政策限制确实办不成事的,要及时安抚办事申请人情绪,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办事申请人。据了解,公安“办不成事”窗口将明确工作流程和岗位责任制,由业务骨干民警或领导负责值守,凡是企业和群众在窗口办理业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均可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反映,工作人员负责现场解答,或引导办事者至办事窗口由业务人员负责解答。如不能现场解答的,将问题细致记录,转交给相关部门或科室,相关部门或科室在研究论证后,3个工作日内将结果反馈给“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由“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进行答复。遇到重大疑难问题,需要集体决策的事项,由相关部门或科室第一时间提交到本部门领导集体进行研究决策,研究结果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给“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由“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进行答复。对办事申请人反映的高频问题,建立“办不成事”反映知识库,并通过举一反三,梳理办不成事可能出现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对疑难复杂问题实行“首次接触责任制”,一经受理即负责到底。此外,丹东市公安局还在门户网站(丹东警察网)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线上受理群众和企业反映问题。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