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丹东市冬季旅游推介走进北京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姜慕馨11月6日和7日,“嬉冰雪泡温泉到辽宁过大年”辽宁冬季旅游推介和项目招商大会及路演活动在北京举办。市文旅广电局组织相关县(市)区、旅游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宣传活动。在推介会的丹东展示区域,我市对最新印制的丹东旅游指南等宣传品进行了集中展示和发放,凤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荷包、景泰蓝珀晶画精彩亮相,引起参会人员的浓厚兴趣。活动期间,在中国旅游集团总部召开的业务交流座谈会上,我市代表详细介绍了丹东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及“边境、红色、生态、温泉、江海”五大旅游精品体系,获得高度关注。在大型路演现场,我市推介员声情并茂地推介了丹东的特色文旅资源,着重突出了适合冬季体验的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纪念馆等红色旅游产品,以及东汤小镇、北黄海温泉小镇等温泉旅游产品,诚挚邀请现场市民到丹东嬉冰雪、泡温泉、过大年。11/10
- 泰和花园小区改造项目亮相“城博会”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刁庆峰11月5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城市建设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启幕。作为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成果和示范工程,我市元宝区泰和花园小区与鞍山市共和小区、沈阳市多福小区代表辽宁省参加此次博览会,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板块专栏展示。中国国际城市建设博览会由国家商务部批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支持,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主办,是集中展示城市建设最新成就的全国最大规模展会,已成功举办十九届,本届主题是“绿色发展、科技赋能”。此次参展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均为住建部精心挑选具有先进工作机制和典型经验,可作为在全国推广,供各地区参照学习的优质项目。今年,元宝区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量大面广,共涉及16个老旧小区,改造面积43.6万平方米,惠及群众6745户,总投资近亿元。泰和花园小区老年人较多,对电梯需求迫切。元宝区委、区政府经综合考虑,决定以“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模式,以在该小区全面加装电梯为突破口,全力打造老旧小区改造示范工程。泰和花园小区共改造面积6.8万平方米,总投资1969万元,其中,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479万元,居民自筹370万元,区级配套120万元。小区成立党组织,推行支部委员与业主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高标准推进小区综合改造提升,除实施墙体、屋顶保温,外墙粉饰和供热、燃气、自来水、下水管道改造外,重点推进小区电力增容、各类管线落地、透水步道砖铺设、汽车充电桩安装等改造项目,并建成200平方米的小区党群活动室和180平方米的党支部便民服务中心。改造中,全力做通居民思想工作,建立加梯资金政府与居民共担机制,有效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大大提高了居民加装电梯的积极性,共安装电梯12部,其中,6部已完成验收投入使用,3部正在安装调试,其余3部居民已筹齐资金即将开始安装。11/09
- 上门养老认证 老人笑逐颜开“太感谢了,你们上门服务,可解决了我的大烦恼。”11月6日上午,在颐养殿老年公寓,87岁的战玉芝在丹东社保中心社会化服务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社保资格认证。她握着工作人员的手开心地说,足不出户就完成了认证,再也不用在大冷的天去社保中心排队了。从今年7月起,我市企业退休(职)人员、工伤保险享受定期待遇人员的领取待遇资格确认期由之前的每年两次修改为每年一次,两次确认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尽管社保资格认证改为一年一次,且我市已推出人脸识别认证系统,退休人员只需“刷刷脸、眨眨眼”就能完成,但高龄和行动不便的退休人员依然存在认证困难。为解决这部分老人的认证难题,市社保中心决定在全地区开展老年公寓寄养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确认上门服务活动。活动当天,市社保中心组成20个工作组,对市本级62家养老机构2100多名企业退休人员进行社保资格认证。三县(市)社保中心同步开展此项工作。“这项服务真暖心,以前我们工作人员用自己的手机帮助老人认证,可有的老人眨眼、转头迟钝,导致无法通过。老人们着急,我们也着急。现在可好了,社保中心上门认证,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颐养殿老年公寓负责人对这项服务举措赞不绝口。“社保中心作为服务机构,面向社会提供细致、到位的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每年开展上门认证活动,就是满足特殊人群社保资格认证的需求。”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登门为老年公寓里的高龄、卧床不起离退休人员进行社保资格认证,已成社保中心的一项常态化工作,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对于无法通过手机APP人脸识别的,社保中心工作人员将核实身份证后进行人工认证,由人工完成电脑录入工作,确保退休人员按时领取养老金。赵金艳记者唐莉11/09
- 放流!!!1100万元、1638万尾……日前,362万尾鲢鳙鱼苗被分别放流到太平湾电站大坝的上下游,这是丹东临港集团为提高鸭绿江流域淡水鱼苗种的品种和存货量,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而实施的集中增殖放流活动。从当日起,丹东临港集团还将分多次在鸭绿江流域的4个放流地点投放7种淡水鱼苗种,总尾数达1638万尾,投入资金达1100万元。据了解,为落实国务院及省市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工作的相关要求,根据省自然资源厅工作布置,丹东临港集团计划从2020年起,连续3年开展淡水鱼、海水鱼增殖放流工作,总投入达5000万元。11/06
- 丹东市五家超市获评省级“放心肉菜示范超市”!昨天,市市场监管部门传来好消息,经过前期动员部署、组织创建、评审验收三个阶段的准备工作后,全市5家“放心肉菜示范超市”示范创建企业全部一次性通过省局组织的审核验收,获得了省级“放心肉菜示范超市”称号。分别是:丹东华润万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丹东浙加都生活超市有限公司、辽宁嘉阳生鲜食品有限公司东港福阳分公司、宽甸满族自治县家和一百商贸中心、凤城市家家福超市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食品安全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为切实保障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肉案子”安全,今年3月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活动。创建活动以严格落实超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对肉品、蔬菜、蛋品、水产品、水果等食用农产品实行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严厉惩处违规、违法经营行为。着力培育和打造一批经得起检验的示范典型,树立食用农产品销售行业标杆,发挥超市食品供应主渠道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强化食用农产品在种养殖、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安全管理。11/06
- “金扁担”挑来幸福生活秋收季,稻菽香。铁岭市昌图县老城镇胜利村,玉米大田一片金黄。“顶住了伏旱、三场台风和降雨,玉米没有倒伏,表现跟去年一样好。”阳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忠华表示,今年还是丰收年。田间生长的是希望,粮仓充盈的是喜悦。辽沈大地,万顷良田,农耕文明福祚绵延,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画卷。一组数据为佐证。“十三五”以来,我省第一产业产值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2000万吨以上,农业结构趋于合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增长……对标《辽宁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所制定的发展目标,我省努力提升包括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等各项约束性指标。去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2177.8亿元,同比增长3.5%,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6108元,同比增长9.9%,远高于GDP增长速度,居全国第九位。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十三五”期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年均5233.3万亩,比“十二五”期间年均播种面积增加95.3万亩。全省粮食总产量年均2317.2万吨,比“十二五”期间年均总产量增加178.8万吨。全省粮食单产年均443公斤,比“十二五”期间年均单产增加26公斤。2019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2430万吨,粮食单产为464公斤,创历史新高,居全国第十二位,单产水平居全国第二位,超额实现规划目标。稳粮、优经,农业结构持续优化。朝阳凌源市宋杖子镇范杖子村,因发展设施农业,成为东北最大的甜椒生产基地。这种蝶变,并非孤例。“十三五”期间,全省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371.1万亩,用于发展优质水稻、专用大豆、特色杂粮等粮食作物和花生、蔬菜、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促进棚室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提质增效。去年,全省设施农业产量达到1192万吨。畜禽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明显提升,成为“肉盘子”保供给主力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15年的55∶25∶20,变为2019年的49∶25∶26。有量,更有质。我省用绿色绘就农业发展底色。近5年,全省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量连年实现负增长,化肥施用总量和亩均施用量均连年递减,已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农业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眼下,“镐锄镰犁”逐渐退场,智能化的“金戈铁马”走进农田,农业生产越来越有“科技范儿”。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增长,遴选推介了农业主推技术139项,示范推广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10项以上,全省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持续提升。到2019年,全省机耕面积已达3974.5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353万千瓦,完成了“十三五”设定目标。今年初,疫情下,一场“土豆种植技术与管理在线峰会”让葫芦岛市南票区农民陈喜义一次性解决了“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确保农技服务随时“在线”,5年来,我省持续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全省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9191人次。培育壮大新型规模化经营主体,5年来,我省农民合作社数量从4.8万个预计发展到6.92万个。录入农业农村部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数量已由4216家增加到超过5万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数量由947家增加到2390家,实现“翻番”。春华秋实,岁月更替。“十四五”时期,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将继续以绿色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记者李越11/05
- 公交开启冬运护航模式丹东新闻网讯郎庆威记者王洪满11月3日,记者从市公交总公司了解到,我市冬运工作于11月1日开始启动,至2021年3月31日结束。丹东公交总公司通过增加运力、延长运营时间、维护车辆设施等多项措施为乘客冬季出行护航。据介绍,丹东公交总公司综合客流数据分析,根据冬季客流变化特点,即日起将加大早晚高峰应急运力储备,增加早晚高峰班次,全力保障市民出行。同时,针对东部城区东尧附近乘客出行问题,延伸多条线路到东部城区。此外,为了确保市民在严寒冬季乘坐公交出行方便,丹东公交根据柴油车辆、天然气车辆、气电混动车辆性能特点,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全线公交进行换季维护保养,保证车辆技术性能良好,确保无带病车辆参加冬运。在此,丹东公交温馨提示广大乘客,市民可通过“安东行APP”“美团公交”“电子站牌”实时查询车辆信息,智能候车、智能乘车,减少在寒风中的候车时间。11/04
- 丰收季节金秋时节,水丰湖渔排养殖迎来丰收季,养殖户忙着捕捞鲤鱼,称重、装筐,现场出售,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记者吴琼摄11/04
- 振兴区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开“良方”“我们的工作不只是帮施工队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还要把居民的诉求反映给施工队。”这是振兴区永昌街道宾馆社区党委书记张辉,在记事本中写下的一段话。自9月10日开始,宾馆社区所辖的20栋老旧单体楼进行改造施工后,张辉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小区改造工程监督员。“改造过程中,社区网格员、党员志愿者按照划分的四个区域进行全天监督,随时协调结局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张辉说。据了解,振兴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所在社区,都会选出总监督员,监督小区改造全过程。除“总监督员”外,每名居民也是监督员,发现问题会随时向社区和施工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今年振兴区对建行小区、大光明小区、港湾小区等15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计划改造面积58.5万平方米,涉及144栋楼,8828户居民,惠及居民25484人。改造内容主要为小区道路改造;室外管线改造,包括污水、雨水、自来水供水管线改造;公共设施改造,包括照明、健身器材、宣传栏等。老旧小区改造,关键要弄清楚群众最关心什么、最想改什么,积极给予回应,才能更好地赢得群众参与和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倾听民意是关键,只有真诚倾听民意、回应群众诉求,才能把老旧小区改造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振兴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制定老旧小区改造方案过程中,振兴区采取“一走二测三沟通”的三步走方式,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通过走街串巷、召开居民议事会等方式,详细了解小区具体情况,广泛征集居民意见,让百姓“唱主角”,政府抓落实。老旧小区改造离不开居民的热情参与。临江街道东昇社区航道处小区在改造过程中,需要一楼居民拆除自家私自搭建的花园。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耐心工作下,居民不仅纷纷配合,施工期间,还都想为改造出点儿力。帽盔山街道红房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正式开始前,社区党委书记杨萍专门向辖区居民征求意见,居民们得知改造项目后纷纷表示,“特别满意”“这样的民生工程,我们放心”……今年,振兴区对去年已改造的福春一小区、振四街38—46号楼等7个老旧小区进行保温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功能,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2452户居民的家园焕然一新。“咱们小区旧貌换新颜,现在楼道粉刷一新,还安装了路灯、楼道灯,我们心里也亮堂了。”纤维街道福春六社区福春一小区的居民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点赞”。小区改造前,站前街道二三零社区八街四纬小区的3个车棚里,堆放着居民家中的各种杂物;车棚翻新后,杂物不见了踪影,每个单元楼还有专人负责义务管理车棚……小区居民为区住建局送去“精心施工质量好,小区改造暖人心”的锦旗。站前街道三街社区南立交桥小区是没有物业的老旧小区,小区卫生情况一直让社区“头疼”;改造后,小区的外在“颜值”和内在“气质”都得到了提升,居民感叹“好像又搬进了新房子”……振兴区连续多年将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惠民实事和品牌工程,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开“良方”、画“蓝图”,进一步推动建立小区自治管理体系,努力为居民打造整洁有序、安全舒适的宜居家园,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的内涵质量和“居民满意指数”。记者陆丽明11/03
- 前三季度丹东市规上工业增速排全省第三丹东新闻网讯李国记者王洪满10月30日从市统计局获悉,前三季度,我市37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半年提升8.1个百分点,排全省第三位。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5%,占规上工业总量的1.3%;集体企业下降29.9%,占规上工业总量的0.3%;股份制企业增长5%,占规上工业总量的7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0.6%,占规上工业总量的18.6%;其他类型企业下降9.3%,占规上工业总量的0.8%。从工业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累计增长21.2%,较上半年提升12.9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3.4%,较上半年提升9.7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4%,比上半年下降1.2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全市涉及35个行业大类中,有14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85.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65.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