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丹东日报社“助你” 系列公益讲座首场开讲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李美臻9月23日,丹东日报社读者私享会第一期—“助你”系列公益讲座第一场在中联酒店举行。市工商联、电子商务协会、辽宁省民营企业协会会员及丹东日报社读者共260余人聆听了本场讲座。当日,抖音辽宁专业团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内容包括抖音的运营、直播、小店开设、平台政策等内容,通过案例解析、现场互动的形式,介绍抖音运营时的窍门,回答听众疑问,以便让大家更好地玩转小店,玩转抖音。凤城市四门子镇党委第一副书记宋向明在“丹东发布”看到“助你”系列公益讲座消息后,第一时间报了名,“今天的讲座让我对短视频的制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更有信心利用短视频把我们镇的香菇品牌‘叫响’。”丹东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李宏表示,这场讲座让他收获很多,“非常感谢丹东日报社主办的本场公益活动,相信一定可以提升我们的短视频运营水平。下次活动我也一定要来学习。”
    09/24
  • 优化户籍服务 方便群众办事
    近日,太平湾边境派出所全面推行户籍服务一证办、一窗办、异地办、就近办、网上办和一站式办理等措施,群众办事更加便捷的同时,也为辖区深入开展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派出所民警推行主动服务模式,提升了户籍服务水平。对于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群众,民警会提供上门服务,并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办理;群众办事所需材料齐全的,当场予以办结。材料不全的,采取一次性告知的方式,让群众少跑腿。此外,节假日、双休日,有需求的群众可采取预约的方式去派出所办理户籍业务,让服务更加人性化。提高工作效率是太平湾边境派出所优化户籍服务的重要举措。民警介绍,群众办理身份证,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缴费;急需办理临时身份证的群众,可以在派出所现场受理、当场制作、快办快取,大大缩短了办证时间,也让办事群众少跑腿。同时,派出所深化户籍迁移业务,跨省办理推行快递邮寄办理服务,让有需求的群众免去了来回奔波之苦。派出所将户籍窗口所办业务、受理项目范围、办事流程等及时公布在公示栏中,群众办事一目了然,省时、省力。此外,利用所内电子屏幕,为群众提供在线咨询。孙鹏记者刘作庆
    09/23
  • “沟通技巧与情绪管理”知识讲座
    9月22日,永昌街道办事处妇联组织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开展“沟通技巧与情绪管理”知识讲座。邀请心理老师就“沟通的技巧”、“沟通的原则”和“怎样进行情绪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和讲解。讲座提升了基层工作人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提高了沟通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李昂记者张尧摄
    09/23
  • 丹东市启动“全国科普日”活动
    丹东新闻网讯刘玻记者王玉9月22日,市科协在新安步行街举办了2020年“全国科普日”主场科普宣传活动,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党群服务中心和市图书馆等相关成员单位参加活动。据了解,本次“全国科普日”的主题是“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为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线下科普工作,市科协按照中国科协和省科协要求,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活动现场,各成员单位通过悬挂横幅标语,设置疫情防控、科学健康、科学家精神等科普知识展板,发放《科学求健康》、《科普中国之抗击新冠肺炎》、《科普中国之食品安全小常识》等科普图书资料,引导群众保持安全距离参加科普宣传活动,向全市公众普及科学知识,营造“全国科普日”活动氛围。科普日期间,丹东市科协还举办了科普信息员培训班,并在振安区振安社区就科普大屏使用情况开展现场交流活动。同时,还开展了集中注册中国科协科技志愿者活动。各县(市)区科协结合各地区实际,广泛开展了各类科普宣传活动。
    09/23
  • 诗词迎中秋
    9月17日,来自振兴区白房一社区的书法爱好者汇聚一堂,挥毫泼墨书写咏月诗词,以“诗词迎中秋”的活动形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记者宋永昆摄
    09/22
  • 赶乡镇大集 送就业岗位
    9月17日,是元宝区金山镇大集的日子。当天,在金山镇金砖农贸市场前,一排排整齐车辆后备箱上竖立着一个个岗位招聘信息牌。这是元宝区人社局连续两天组织辖区丹东光华酿造有限公司、辽宁宗裕集团、辽宁恒星泵业、辽宁金海物业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来到农贸大集,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对接合作平台,这也是该区着眼“六保”“六稳”,解决受疫情影响而出现的招工难、就业难问题。“工资一个月多少?工作环境怎么样?包管食宿吗?”“太周到了,正愁找不到工作,今天赶集看到这么多家企业招工,真方便!”“招聘会”现场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询问,表明自己的求职意愿和薪资需求,并留下联系方式,希望企业能给自己提供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家住金山村的刘女士想在“家门口”应聘一份保洁工作,与一家物业企业交流后,留下了自己的求职信息。像刘女士一样,当天有20多名村民与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一家供热企业招聘人员介绍,他们企业需要文员、暖通工程师、热工工程师、机械师等各2名,特别急需6名司炉工,每月工资在2500元至3500元之间。现在供暖期临近,感谢元宝区给企业搭建这个招聘平台。元宝区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早在7月21日就开展了第一期“后备箱送岗位”工程,这是第二期送岗位进大集活动,回应企业招工和群众就业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两场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参与企业76家,发布招聘送货司机、包装工序员、打磨熟练工、铣床工、工艺员等岗位信息247个,岗位需求人数1150人,达成就业意向70余人。下一步,元宝区“后备箱送岗位”活动将继续深入校园、乡村、集市,全方位宣传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为有就业意愿的返乡留乡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地区就业工作发展。记者刁庆峰
    09/22
  • 第十五届天桥沟枫叶文化旅游节暨首届天桥沟香鱼文化节启动
    9月19日上午11点58分,2020年丹东市秋季文化旅游启动仪式——天桥沟第十五届枫叶文化旅游节暨天桥沟首届香鱼文化节在天桥沟森林公园正式拉开帷幕。省市县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了本次启动仪式。本次活动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宽甸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由宽甸满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辽宁天桥沟景区旅游管理有限公司、辽宁省丹东市宽甸乾洲渔业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由丹东泷田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协办。本次活动新推出的香鱼文化节,是丹东在美食、渔业科普与旅游融合创新方面的新尝试,进一步拓展了全市秋季旅游市场,做足生态观光、康养和特色休闲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我们力争通过本次活动,将丹东的文化旅游和香鱼文化向全国推广。”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还组织设计了“香鱼文化节活动”“天桥大集”“宽甸特色商品展销”“嗨秋不眠夜”“人参娃娃闹天桥”五项活动,通过钓鱼烤鱼推广香鱼文化,商品展销带动农副产品销售,篝火、音乐、美食、观赏星空等项目丰富游客夜生活,增加游客娱乐性和参与性,实现经济与旅游挂钩,组织者与参与者的联动。
    09/22
  • 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开馆
    丹东新闻网讯辽宁日报记者杨忠厚记者张丽娴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9月19日,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开馆仪式在丹东举行。省委书记张国清出席仪式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宁,省政协主席夏德仁出席仪式。北部战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工作部主任缪文江出席仪式。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王亚军、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魏海生、退役军人事务部副部长常正国,中央宣传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仪式。朝鲜驻沈阳总领事具永赫出席仪式。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裴伟东主持开馆仪式。市长张淑萍、市政协主席宋立跃出席活动。抗美援朝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唯一的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2014年6月,纪念馆进行改扩建,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面向社会重新开放。当日10时,仪式开始,现场奏唱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全场肃立,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默哀。默哀毕,少先队员向志愿军老战士代表敬献鲜花。张国清在讲话中向所有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向当年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广大群众特别是参战支前人员,向志愿军烈属、军属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为国捐躯的英烈们表示深切的哀悼。张国清说,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经过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锻造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历史馈赠给辽宁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励下,扎扎实实把辽宁的事情办好,把我们当前正在干的事情干好,以实际行动、实际成效缅怀先烈、告慰先辈。张国清说,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脚踏实地、矢志奋斗,全面展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宏大场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夺取新的更大胜利。仪式开始前,张国清、刘宁、夏德仁、缪文江亲切慰问了志愿军老战士,与大家亲切交谈,高度评价他们作出的重要贡献,表达深深敬意,祝福他们健康长寿。仪式结束后,各级领导和来宾参观了抗美援朝纪念馆。省委副书记周波,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张联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轶,武警辽宁省总队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09/21
  • 丹东获全省生态环保执法大练兵两项一等奖
    丹东新闻网讯赵明明记者王洪满9月17日,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我市代表团在辽宁省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实战比武活动中荣获团体一等奖,两名队员分获个人一二等奖。活动中,来自全省各市生态环境部门选拔的优秀执法人员组成17支队伍,展开为期一天的执法技能竞赛角逐。我市4名参赛选手参加了现场执法、案卷制作及高科技比武三个阶段的比赛。通过VR高科技设备现场执法,模拟“拒绝执法检查”、“建设项目检查”、“企业偷排偷放”、“随意堆放倾倒危险废物”等场景,还原真实执法检查现场。案卷制作阶段,参赛选手们根据实战比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现场使用移动执法进行污染源现场执法检查并制作案卷。高科技比武利用无人机、无人船实操并拍照取证,利用卫星遥感执法、红外气体摄像仪等,识别污染源、寻找泄漏点。据了解,我市自开展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以来,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坚持以此为载体,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执法能力,发挥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作用,为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质量、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坚实保障。
    09/18
  • 丹东东港:“善行28”志愿服务让港城充满爱
    新华网沈阳9月16日电(记者高爽)每月28日,丹东东港市都会举办志愿服务活动日——“善行28”,这项从2016年8月开始的工作,已经成为东港市的一张“名片”。据悉,该项目由东港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服务内容包含环境保护、扶贫帮困、文化惠民、爱心助学、助老扶弱、科技惠农、健康义诊、邻里守望等十几个领域。每个月,东港市各社区都会做好百姓需求登记,然后将群众需求与志愿服务团队联合,做好供求对接和活动组织宣传。全市各级志愿服务团队精心设计活动项目、创新载体,组织广大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集中日活动中来。经过4年多的发展,如今每个月都有近千名志愿者参与到“善行28”当中,市民素质明显提升,志愿者人数显著增加,注册志愿者达3万多人。下一步,东港市将着重在志愿项目内容精准化和专业化上下功夫,设计更多贴近群众、深入人心、彰显时代特点的项目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志愿服务应有的贡献。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