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丹东消防联合辽东学院举行灭火救援逃生实战演练11月25日下午,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辽东学院举行2020年消防进校园灭火救援逃生实战演练,来自辽东学院14个分院的800余名师生体验了“火场逃生”。当日14时,演练模拟辽东学院金山校区三号教学楼微机室发生火情,火势逐渐增大,有向外蔓延趋势。楼栋管理员拉响火灾警报,语音播报警示学生勿要恐慌、安全撤离,并打开消防应急通道;保卫处微型消防站工作人员手提灭火器冲入火灾现场控制火势;参加演练的同学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穿越浓烟,有序撤离到楼外安全区域集合;校保卫处、校医院工作人员、消防救援指战员等陆续抵达现场,有序灭火,救助伤员。同时,演练还模拟了个别学生被困楼中的场景,消防员通过特种消防车辆器材开展营救工作。此外,各楼栋也组织师生开展楼栋应急逃生疏散演练,提升学生自救逃生能力。在山岳救援科目演示环节,模拟教学楼4楼教室有人员被困,消防员利用绳索搭建救援通道,将被困人员快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单人绳索救援模拟3楼有轻生人员试图跳楼,消防员利用单人绳索救援技术对轻生者进行施救。据了解,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山岳救援专业队组建于2019年5月,现有队员17人,其中6人获得法国beal高级绳索操作员证书,2人获得CMCR1等级证书,成立至今先后救助被困群众100余人。整个观摩演示过程中,不时传来师生们的阵阵惊呼和对“蓝朋友”娴熟救援技术的赞叹。编辑邹润11/27
- 丹东市圣野小浆果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在东港举行11月25日,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与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张志宏签订合作协议。随后,专家实地深入圣野浆果合作社,对草莓杂交技术进行现场讲授和实践操作。沈阳农业大学是一所有着60多年历史的国家重点大学,师资队伍和科技实力雄厚,已成为我国农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多年来,沈阳农大为东港市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很多技术和人才支持。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由小浆果种植户发起创立,主要从事草莓、蓝莓、软枣猕猴桃等小浆果新品种选育、栽培、收购、初级加工和销售。丹东市圣野小浆果专家工作站的成立,是双方科技人才支撑和产业发展基础的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据了解,今后5年,东港将重点打造小浆果产业优势区,这需要坚实的人才和科技支撑。通过此次合作,沈阳农业大学将发挥人才和科研优势,推动更多小浆果新品种、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在东港转化应用,助推东港市小浆果特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叫响品牌。11/26
- 大连国际机场航空市场推介会于丹东举行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景媛媛11月25日,大连机场丹东冬春航季航空产品推介会在我市举行。11家航空公司、多家丹东地区旅行社及机票代理人参加推介会。丹大高铁开通以来,大连机场与丹东各界充分发挥两地在运输市场互补优势,共同搭建多式联运体系,打造“丹东—大连北站—大连机场”两个半小时无缝衔接出行模式,为丹东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11月7日起,大连机场针对丹东、盘锦、营口全新升级的异地旅客补贴系统正式上线,丹东旅客可通过大连机场公众号线上申领交通补贴。本次推介会邀请了30多家丹东旅行社参会,通过推介会第一时间发布大连机场冬春新航季航线网络情况,以及各航空公司最新、最优惠的航空旅游产品,丰富各旅行社的旅游产品线,方便旅客游客出行。近年来,大连机场通过不断升级多式联运模式,拓展周边腹地市场,提高周边城市旅客来连乘机的便捷性和目的地的丰富性,进一步推动东北地区航空旅游市场繁荣发展,加速推进东北亚门户枢纽机场建设。11/26
- 元宝区首个智慧体育公园对外开放!“扫这个器材上的二维码就能数出我做了多少个仰卧起坐,消耗了多少热量,还能通过蓝牙连接手机,一边听音乐,一边做运动,非常不错。”家住宗裕城的市民刘先生正在元宝区金山镇学院东路附近的体育公园的腹肌器上锻炼,他告诉记者,这些新的智能健身器材让他健身起来更有热情。进入11月份以来,不少来大沙河至金水河沿岸散步的市民发现,沿岸的公园正在升级改造,安装了许多新的健身器材。目前,这个改造后的公园已正式向市民开放,它就是元宝区首个智慧体育公园。记者从元宝区文旅局了解到,元宝区智慧体育公园是在原有的篮球、足球训练场及休闲健身步道的基础上升级改造而成,并新增了体育器材健身广场。除设施完善、内容丰富以外,整个公园引入智能科技,将传统健身设施和智能健身器材融合,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锻炼需求。现有笼式篮球场2个、足球场2个、智慧体育健身器材1套、城市健身路径4套、足球训练器10个。从幼儿到老年人,都可在此找到健身锻炼的乐趣。元宝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套智慧体育健身器材内置运动传感器,可以帮助运动者实时记录运动时间、速度,并计算出消耗卡路里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既可进行语音播报,也能通过器材上传到手机中。“这套系统不仅可以为大众提供更精准的健身数据、进行科学的健身指导,同时也让公园、器材的运营和维护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化。”元宝区文旅局负责人说,未来,元宝区相关部门还会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制定全民健身计划,进一步提高市民的运动热情和生活品质。11/25
- 34个农贸市场全面“体检”最近一段时间,市内多家农贸市场积极制订新的管理方案,包括增加每日保洁频次,在醒目位置张贴文明行为公益广告,进一步规范经营者行为等等。一些农贸市场负责人表示,新的管理方案目的只有一个:为市民营造更加良好的购物环境。按照《2020年丹东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市市场监管局于8月21日组织召开农贸市场整治专项行动工作会议,明确了工作职责、重点点位、工作任务和工作步骤,成立了10个督查组,对城市建成区内现有的34个农贸市场开展了不间断督查工作。9月9日至21日,督查组对福景园、四道沟、海燕等12处市场进行了暗访抽查,列出问题清单,包括缺少公益广告、行业规范不醒目、市场内有吸烟业户或顾客、卫生保洁意识不强、存在摊位探头经营现象、缺少排风设施、污水排放系统不达标等。针对抽查发现的问题,市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下发通报,提出整改要求。通过前一阶段的集中整治,目前,多数农贸市场经营单位“第一责任人”意识逐渐提高,商家亮照(证)经营规范,无违规售卖野生动物及制品行为,消防设施齐备完好、消防通道畅通,食品经营者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实行持证上岗,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基本落实。年底前,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对农贸市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攻坚,落实“驻场制”,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坚持市、区、基层所三级联动,着重加强对老旧农贸市场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难点问题的治理,要求各农贸市场达到卫生制度健全、功能分区合理、商品物品摆放整齐有序、食品加工经营区整洁、市场内垃圾及时清运、水产区积水及时清理等标准。记者戚文11/25
- 媒体探营火焰蓝11月24日,辽宁日报、丹东日报、鸭绿江晚报等多家省、市级新闻媒体记者走进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体验消防,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火焰蓝”。 记者们首先参观了119作战指挥中心的主要功能区、了解消防接警的主要流程和目前火灾的高发领域,观看全景式的灭火战斗预案。现场特别设置了模拟体验环节,一名记者当场拨打119火警电话,告知起火地点和基本情况后,通过实时摄像头可以看到,消防员从警铃响起到穿上作战服再到上车出发,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一分钟。 随后,记者们参观了消防车辆器材装备、营房内务展示,观看了消防指战员操法演示和斜绳桥救人等项目,并现场试穿灭火战斗服。“没想到消防员的战斗服这么笨重,消防员确实太不容易了。”试穿灭火战斗服后,来自丹东广播电视报的记者汤超感慨道。 通过观摩体验活动,媒体记者们对消防救援队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表示,将继续把镜头、笔触、话筒对准消防,让老百姓看到最真实的“火焰蓝”。11/25
- 丹东严查进口冷链货物11月19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进口冷链货物检查及相关从业人员排查工作。检查组先后来到凤城市翰墨农贸市场、翰墨长林冷库、凤城市家家福超市等场所,重点对进口畜禽肉、水产品等中高风险冷链食品的来源、进货渠道、进货票据、核酸检测报告等进行了检查,并对人员登记情况、消毒杀菌具体措施进行了检查。检查组要求,要严格落实省、市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全面落实进口冷链货物防控工作。要加大重点场所监管力度,加强场所环境、产品、人员的核酸检测工作,落实从业人员相关防疫措施,强化一线监管人员的风险防范工作,抓好涉及进口冷冻肉制品和水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落实,对照薄弱环节全面查漏补缺,严防死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以冷库、大中小型超市和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等场所为重点,开展常态化检查排查活动,及时消除疫情传播风险,筑牢安全防线,为全市人民保驾护航。11/24
- 丹东市召开“文明家庭”先进事迹座谈会丹东新闻网讯记者王俊为深化文明家庭建设、促进树立和传承良好家风,11月23日下午,市文明办、市妇联在鸭绿江大厦联合召开全市“文明家庭”先进事迹座谈会。“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代表以及其所在街道工作人员参加了座谈。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颁布了《关于表彰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及新一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的决定》。我市推荐上报的顾伟家庭、王峥嵘家庭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数量在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座谈会上,“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代表畅谈获奖感受,交流在家庭领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做法。大家一致认为,要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强化价值引领,以家庭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以家庭的文明促进城市的文明。11/24
- 整治爆炸物品“百日攻坚”行动启动丹东新闻网讯陈光旭记者王俊为落实全省危爆物品管控“全覆盖、无盲区、全链条、无死角”要求,市公安局决定从11月21日至2021年2月28日,在全市开展爆炸物品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此次“百日攻坚”重点查处在矿山井下非法储存爆炸物品、爆破作业人员违规挂靠、利用拆解烟花爆竹非法制造爆炸装置、违规销售烟花爆竹、非法储存烟花爆竹、违规运输烟花爆竹等6种行为。全市公安机关将对爆破作业单位逐一进行落地核查;开展爆破作业人员清理整顿;组织警力深入乡镇、街道、社区、村落,推进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强化烟花爆竹流向监管,组织开展社会面清查收缴,特别是加强农村地区非法违规烟花爆竹的清缴力度;严格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在运输主干线路、省市县际边界通道等重点路段设卡盘查。11/23
- 丹东市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宽甸满族自治县步达远镇新安村靠特色产业,让农户脱贫增收。7组村民张俊仁就是受益者之一。11月20日,记者走进张俊仁家,但见三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干净整洁。屋内地热、洗澡间、独立厨房一应俱全。提起今天的生活,张俊仁脸上洋溢着笑容。“以前家里生活困难,根本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张俊仁说,他今年还买了一辆面包车,平时进城买东西更方便了。下一步他给自己定了小目标,继续将蓝莓产业发展好,带动周边的乡亲共同致富。今年42岁的张俊仁,父母年迈多病,家里欠下不少外债,曾是村里的贫困户。3年前,市住建局驻村工作队联合村里与丹东一家龙头企业合作,在新安村建设了280亩蓝莓种植基地,这让勤劳肯干的张俊仁看到了希望。“我在村里的蓝莓基地打工,一干就是三年。这三年,不仅让我在家门口有了稳定的收入,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管理经验。”张俊仁说,去年底开始他承包3个蓝莓暖棚,自己运营,效果不错,蓝莓远销全国多地。记者从市扶贫办了解到,像新安村这样靠创新工作机制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使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的村子在我市不在少数。“今年我市在脱贫攻坚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打造地方特色。”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为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我市坚持突出产业扶贫这个关键,精心谋划产业扶贫发展方向,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全面推广凤城市“1+N”、东港市“飞地经济”和宽甸“村集体+贫困户”发展模式,鼓励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发展自种自养、庭院经济,实施产业叠加扶持,带动全市5292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凤城的“产业叠加稳收入”、宽甸的“中药材产业促脱贫”列入“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凤城市、振安区创新发展“保障式”扶贫产业模式,统筹重点补助未脱贫人口和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以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挥产业扶贫兜底保障作用,使低收入建档立卡户在享受正常分红的基础上,实现多次多层产业扶贫保障。与此同时,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温暖工程”。在危房改造中,在全市建档立卡户中创新开展“提升居住质量助力脱贫攻坚”的“温暖工程”,切实提升困难群众住房质量,让困难群众住得安心、住得放心、住得温暖。截至目前,全市实施“温暖工程”974户,凤城市“创新开展脱贫攻坚温暖工程”经验在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并向全省推广。此外,我市利用电商扶贫带动消费扶贫。以“满乡印象”“品味宽甸”等电商企业为牵引,抓扶贫产品宣传促品牌营销,线上线下互动运作,涌现出“宽甸石柱参”“河口燕红桃”等一批农特产品电商品牌,带动本地中华蜂蜜、食用菌等农产品走出大山,销往全国各地。宽甸还吸纳第一书记和支部书记及社会精英近300人,形成了两个电商扶贫示范村,22个乡镇电商扶贫服务站、179个行政村204个服务点的农村电商网格化服务体系,“满乡印象”“品味宽甸”等电商企业与23家农村合作社达成合作,覆盖贫困户2230户,年销售收入达到1300万元,直接带动2230多贫困户销售农产品,人均增收2000多元。记者邢漫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