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辽宁省丹东市:缅怀革命先烈 赓续红色基因4月3日上午,丹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局机关工作人员、市退役军人事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及部分军休干部共80余人,来到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祭奠忠魂。上午9时20分,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参加祭奠活动的全体人员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默哀1分钟。随后,大家共同瞻仰烈士纪念碑,并向纪念碑敬献花篮,向烈士墓敬献花束,表达对烈士先辈的哀思之情。“这里长眠着292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英烈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大家一致表示,要赓续红色基因,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实际行动建功新时代。04/06
- 辽宁省丹东市:帮助老人解难题 平凡小事显温暖3月22日,家住丹东市振兴区大光明小区的周凤仪拉着站前街道六街社区网格员李想的手说:“都说有事就找社区,还真没错,感谢你们为我解决了大问题。”80岁的周凤仪老人常年独居,儿女都在外地生活。日前,老人家东西丢失找到头道派出所,民警立即联系到社区,网格员李想了解到老人身体状态欠佳,又是常年独居,便和民警一起为老人买了米面油和鸡蛋,并把老人送回家。“辖区老人较多,他们是我们的重点关注服务群体,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只要老人需要,工作人员定会全力以赴,最大限度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让老人们感受到来自社区的关爱和温暖。”六街社区党委书记荣梅说。04/04
- 辽宁省丹东市:学习道德模范 争做最美儿媳近日,丹东市振兴区浪头镇忠杰村党总支组织辖区居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学习道德模范,争做最美儿媳”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先由村民推选出在家风优良、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脱贫致富、邻里互助等方面群众认可并表现特别突出的“好儿媳”,再经过个人发言等评选出“最美儿媳”。最终陈家儿媳不负众望获得忠杰村“最美儿媳”的桂冠,忠杰村党总支书记王晓东为其颁发荣誉证书,并鼓励大家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共建和谐美好家庭。04/04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九十二集 黄辉:扛枪上战场的战地救护员04/03
- 辽宁省丹东市:90后讲解员赴山东探访90岁志愿军老英雄近日,抗美援朝纪念馆两名“90后”讲解员裴亚男、郎晓彤,远赴山东省沂源县探访时年90周岁、被誉为“中国当代保尔”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朱彦夫。跨越1000多公里,两位讲解员为老英雄带去了一张张写满抗美援朝纪念馆讲解员们美好祝愿的明信片,面对面与朱彦夫交流战斗故事、奋斗历程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体会与感悟,感受老英雄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交流中,朱彦夫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做得还不够”,谦逊的品格令人动容。回顾抗美援朝的艰辛历程,90岁的朱彦夫感慨万千,反复叮嘱两位“90后”讲解员,要讲好抗美援朝的历史,讲好英雄的故事,并现场用残肢绑笔给全体讲解员写了回信。探访活动后,两位讲解员还来到朱彦夫的家乡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参观朱彦夫事迹展览馆,通过老人孙子朱帅宗的讲解,进一步感受到朱彦夫一心为民的崇高品格。讲解员们表示,要把这次探访老英雄的感动和感悟带到工作中来,用真情讲好抗美援朝英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当好红色故事的精彩讲述者和生动诠释者,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朱彦夫生于1933年,14岁时就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先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上百次战斗。1950年10月,朱彦夫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长津湖地区作战中,他所在连队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与装备精良的敌人血战三天三夜。战斗的残酷、天气的恶劣,让朱彦夫的躯体受到严重伤害,先后手术47次、昏迷93天,双手以及膝盖以下都被截去,左眼失明。即便如此,朱彦夫依然自强不息,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5年,带领群众治理荒山、兴修水利、发展教育,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变成了山清水秀的富裕村。为教育激励后人,他还用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并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感动中国人物”等荣誉称号。04/03
- 辽宁省丹东市:送戏曲进校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戏曲文化精粹,激发师生对戏曲文化的热爱之情,日前,宽甸开展了送戏曲进校园活动,宽甸红色文艺轻骑兵用梨园雅韵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文化视听盛宴。手眼身步传神韵,唱念做打皆功夫。活动现场,京剧表演《中国脊梁》、现代京剧龙江颂选段《望北京更使我增添力量》、传统京剧霸王别姬选段《看大王在帐中》等戏曲节目轮番登场,娴熟高超的表演技巧、节奏分明的情感拿捏、丰富多彩的造型,刻画了一个个灵动鲜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青少年近距离体验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下来,宽甸将建立起长效机制,培养青少年对国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更好地激发广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向往和热爱。04/03
- 辽宁省丹东市工人村社区:鲜花换纸钱 绿色更“清明”缅怀先烈、祭奠逝者、追思故人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过去人们习惯于通过烧纸钱等方式表达哀思,不但污染环境,也存在安全隐患。3月31日,清明前夕,丹东市工人村社区党委通过开展“鲜花换纸钱”的方式,引导群众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让清明祭扫更文明、更安全。社区开展文明祭扫宣传群众把黄表纸上交给社区工作人员清明节将近,社区不少群众陆续上山祭扫,社区工作人员和文明劝导员在人员集中的锦绣华城出入口设立鲜花换“纸钱”服务台,用黄白两色菊花换取群众的祭祀物品。前去山上祭祀的李大爷在文明劝导员的劝说下,将纸钱换取了3支鲜花。工人村社区书记说:“我们通过对携带鞭炮、香烛和纸钱的群众进行耐心劝导,让他们了解安全隐患,引导他们参与到绿色祭扫、维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大部分居民的参与意识都比较高,愿意换鲜花去祭扫。”鲜花换纸钱活动得到群众响应小区居民在文明祭祀宣传横幅上签名工人村社区工作人员以“敲门行动”为契机,逐户上门发放绿色祭扫倡议书,发动群众文明祭扫通过网上祭奠亲人。不少居民表示,用鲜花代替纸钱的方式很环保。04/03
- 辽宁省丹东市:帮助老人解难题 平凡小事显温暖3月22日,家住丹东市振兴区大光明小区的周凤仪拉着站前街道六街社区网格员李想的手说:“都说有事就找社区,还真没错,感谢你们为我解决了大问题。”80岁的周凤仪老人常年独居,儿女都在外地生活。日前,老人家东西丢失找到头道派出所,民警立即联系到社区,网格员李想了解到老人身体状态欠佳,又是常年独居,便和民警一起为老人买了米面油和鸡蛋,并把老人送回家。“辖区老人较多,他们是我们的重点关注服务群体,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只要老人需要,工作人员定会全力以赴,最大限度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让老人们感受到来自社区的关爱和温暖。”六街社区党委书记荣梅说。04/03
- 辽宁省丹东市:耄耋老党员 为民办实事家住丹东市振安区珍珠街道东升社区83岁的陈世桥是一名老党员,也是雅紫佳园小区的党支部书记,在多年的工作中,他始终奉行着“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准则。他每月组织支部党员召开党员大会,参加党建的各项活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通过以党建为“桥梁”,发挥党员“带头”“骨干”作用,引导支部党员学党史、读党章,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陈世桥作为楼长,经常帮助小区居民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想方设法为小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小区里有一位老党员身体不好,行动不便,陈世桥便经常帮其买药买菜,为这名老党员解决了很多生活方面的难事。创城期间,陈世桥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打扫小区卫生,清理小广告等,为创建文明城贡献自己的力量。04/03
- 辽宁省丹东市:关爱送不停近日,丹东市民荆心在参加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浙江大学辽宁省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项目后,整合省内社会资源,向丹东市妇联赠送了1万公斤水果萝卜。市妇联第一时间调度各县(市)区妇联,将爱心萝卜送给养老院、福利院、爸妈食堂等,为他们送去妇女组织的关爱。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