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丹东首届书法临帖展启幕6月6日上午,丹东市美术馆三楼展厅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经过半年准备,由市文联主办、市书法家协会承办的我市首届书法临帖展正式启幕。展厅门口,大家自觉佩戴口罩,扫码、登记,有序进入展厅。展厅里洋溢着浓浓的学习气息:观众有的主动找到在场书法家求教,有的三两人凑在一起研究字体架构、运笔姿态,讨论彼此的临帖感受。记者从市书协了解到,此次书法展展品均为临帖作品,形式多样,涵盖行、草等多种书体。截至开展前,市书协共收到作品528件,创我市近年来书法展投稿数量之最,并且得到了来自全国多个地区丹东籍书法人的积极参与。开展前,市书协对所有临帖作品进行了评选,共评出获奖作品10件,优秀作品36件,入展作品169件,再配以市书协主席团成员及在丹中国书协成员的临帖作品32件进行展出。“书法临帖是研习书法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抓基础、重传统,培养书法人对经典、对优秀古人佳作的敬仰和重视,也是书协近年来重要的工作内容。”市书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受疫情影响,众多书法爱好者在家中习字临帖,学习热情不降反升,特别是县(市)书法临帖水平提升很大,表现突出。据悉,为避免人群过于聚集,此次临帖展分为两个阶段布展,6日到15日以特邀作品、获奖和优秀作品以及县(市)入展作品为主;16日到24日则以特邀作品、获奖和优秀作品以及振兴、元宝、振安三区入展作品为主。06/08
- 书香筑梦 精彩人生,丹东开展经典巾帼诵读展播全面提升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素质,丹东市妇联近日开展“书香筑梦精彩人生”经典巾帼诵读展播活动,通过录制诵读红色经典、诵扬抗疫英雄事迹等视频,展现当地女性阅读风采。连日来,丹东市妇联通过网络平台择优挑选23个优秀诵读作品进行展播,阅读点赞数达2.5万余人次。06/05
- “老邱爱心伞站”6月2日,振兴区委宣传部、帽盔山街道办事处与振兴公安分局联合开展“老邱爱心伞站”振兴分局站点启动仪式,振兴区11个基层派出所加入“老邱爱心伞站”志愿服务项目,发挥基层榜样示范引领作用。目前,“老邱爱心伞站”已经在振兴区成立了89处站点,吸引了众多基层党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记者宋永昆摄06/04
- 免费乘车卡送给最美逆行者5月26日,从市公交总公司获悉,疫情防控期间,丹东公交为一线防疫医务人员提供免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一线防疫医务人员持公交公司发行的“医务关爱卡”可“实名制”免费乘坐公交车。据了解,根据市卫健委提供的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名单,丹东公交按实名信息建档入库,统一制作乘车卡。目前已完成10个单位共280人的免费乘车IC卡办理,并发放到医务人员手中。05/27
- 幸福家的味道连日来,振兴区妇联以“我爱我家”居家清洁、感恩家人《写给家人的一封家书》、新健康·幸福家——和家人一起运动、书香飘万家、家·记忆合影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聚焦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建设好家庭、传播好家教、弘扬好家风。图为5月21日晚,帽盔山街道妇联和白房二社区党委工作人员与居民刘春玲一起动手包饺子,共同体验幸福家的味道。记者宋永昆摄05/25
- 丹东市徐雪锦家庭获评“全国抗疫最美家庭”16日,记者从市妇联了解到,5月15日是第27个国际家庭日,全国妇联在央视网揭晓2020年“全国抗疫最美家庭”,我市徐雪锦家庭获评“全国抗疫最美家庭”,为我市唯一。徐雪锦是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副护士长,作为丹东援湖北第三批医疗队队长,她带领的团队让诸多患者摆脱了病痛的折磨;丈夫荣志辰是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六道沟边境派出所教导员,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沿。两位同在战“疫”一线的夫妻,身处不同岗位,天各一方,却彼此牵挂相互鼓励,用无悔的付出书写“逆行”家庭勇敢无畏的大爱情怀。为激励在疫情防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最美家庭,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15日,辽宁省妇联公布我省130户抗疫最美家庭,我市徐雪锦家庭、代晓红家庭、华泽玲家庭、宋传业家庭、王恒丹家庭5户家庭荣获“辽宁省抗疫最美家庭”称号。05/18
- 让书香飘满社区5月15日上午,元宝区广济读书会正式启动,第一期“云宣讲”活动也同步拉开帷幕,让特殊时期的居民们感受到线上“云宣讲”的别样魅力。广济街道党工委以全民读书节活动为契机,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引导居民通过读书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区文化氛围。为了办好“云宣讲”课堂,街道党工委成立了元宝区广济读书会,建立了9人的理论宣传队伍,并在“钉钉”建立了群组织。活动现场,市委党校罗政军副教授应邀在线分享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引导青年朋友开启智慧,滋养浩然之气,一起感受阅读的力量。“云宣讲”怎么讲才能贴地气、不空泛?广济街道新丰社区党委副书记李雅林在现场“连线”元宝区疾控中心、八道派出所、小区党支部、党建联盟企业锦州银行、星火通讯互动交流,畅谈理想信念,鼓励大家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云宣讲’这种直播形式真不错,我们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学习。我要坚持学习,通过积少成多的方式,增长知识,扩展见闻。”观看直播的星火通讯工作人员贺磊表示。广济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支部、商圈联盟400余人次在线观看了此次直播,进一步扩大了党建宣传阵地的覆盖面与影响力。街道党工委有关人员表示,元宝区广济读书会理论宣讲平台将为打造“一领四合”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持续发力。记者包芙蓉05/18
- 84户上榜抗疫“最美家庭”5月6日,从市妇联获悉,市文明办、市妇联授予我市84户家庭抗疫“最美家庭”荣誉称号,以表彰他们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的突出贡献,获此殊荣的家庭中既有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家庭,也有坚守防控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家庭,还有奉献爱心的志愿服务家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广大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奋战在疫情防控各领域,展现出忠诚履职、勇于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和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战“疫”故事。为树立榜样、弘扬先进,市文明办、市妇联授予84户家庭丹东市抗疫“最美家庭”荣誉称号。接下来,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宣传这些抗疫“最美家庭”的事迹,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05/08
- 锦江山山门的历史◇锦江山曾经有过几座山门?◇现在的锦江山山门怎么来的?有何特点?◇山门上的题字是谁写的?锦江山山门的历史最早的山门锦江山公园(原名镇江山公园)是以丹东市区北部的锦江山为依托而建造的综合性公园,占地91.06公顷,主峰海拔136.8米。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俄方战败后,根据《朴茨茅斯条约》,日本获得南满铁路支配权,安东(丹东)也在其势力范围之内。此后1个月,中日双方签订的《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使日本拥有本该拆除的安奉铁路的经营权,日本人由此有了开建锦江山公园的前提条件。1905年,日本僧人细野南岳在镇江山(锦江山)为日俄战争中战死的日本人修建临济寺,将死于本溪湖以南的日本将士共计1095人的骨灰运往镇江山祭祀。1910年,又建起一座安东神社,神社所使用的大门即为锦江山公园最早的山门。“开”字门1911年,鸭绿江大桥竣工。1912年,日本人把锦江山公园由祭祀公园改为综合公园。1916年,公园的第一期工程结束。日本人修建了荷花池,还有茶社,种植了大量樱花树。每年4月中下旬至5月初,许多日本人汇集于此共赏樱花。日本为何选址于锦江山修葺公园呢?原来,日俄战后,日本获得了南满铁路的支配权,丹东是重要的枢纽,日本人在丹东的六道沟、七道沟划有居留地,这里俨然成为“国中之国”,而公园正位于锦江山的南坡,即六道沟一带。一座公园要有标识。1924年,日本人在现锦江山山门处立有一道木质结构的山门,说明这是日本公园,将其称为“大鸟居”,而中国人则习惯称它为“开”字门。木质山门的修建标志着锦江山由单一神社用地成为一座综合性的公园,公园专为日本人而修,门口有4名警察执勤,中国人不能随意进入。随着日本人的增多,以及绿植覆盖面积增加,公园的规模愈发庞大。公园内,日本人修建了东天阁和朝日亭。朝日亭现位于烈士纪念塔前,东天阁即现在丹东人所熟知的二节凉亭(俗称),2002年拆除,于原址兴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锦江阁。1935年,出于高度、厚度、耐久性等方面的考虑,日本人又将木质“大鸟居”改为混凝土结构。寓意“人民当家做主”的牌坊中国公园普遍用牌坊做大门,锦江山公园也不例外。1959年,设计师孙庆斌在“大鸟居”的基础上,重新设计锦江山大牌坊,融合了更多的中国元素。大门两侧各增加一根立柱,立柱顶端盖有明楼,其上以黄绿相间的琉璃瓦装饰,又沿脊线依次排列了33尊石狮子,彩绘52幅山水画,背面临摹毛主席写的“江山如此多娇”6个大字。清王朝规定,明黄的琉璃瓦只有紫禁城或皇家园林才可以使用。而此番重新设计的锦江山大牌坊,明楼的瓦绿中辅有明黄,打破了旧的禁制。当时参建的工匠们说,这是有意为之,寓意人民可以当家做主。牌坊改建完成后,需要请人题字。最后邀请了时任丹东市委常委、副市长李特夫同志题写“镇江山公园”(当时锦江山还叫镇江山)。1965年,安东市更名为丹东市,镇江山公园改名为锦江山公园,公园牌坊上的字也需要更换,当时李特夫已经调往沈阳任职,再换人题字又怕市民、游客无法接受,最后,公园的美工反复临摹李特夫的字体,将“镇”的金字旁保留,再写上“帛”字替换原来的“真”字,于是就有了如今我们看到的“锦江山公园”。今天的锦江山公园大门(本文史料依据《安东旧影》《丹东史志》《园林志》等)05/06
- 看直播 学传统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全民阅读,丹东市图书馆联合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开展传统文化系列直播讲座,市民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端进入直播间观看。图为23日,工作人员进行首场直播“二十四节气”。记者宋永昆摄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