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圆梦课堂”助力成长
    1月17日下午,丹东市星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开展的“汇聚星火力量共筑时代梦想”迎新春联欢会暨银杏筑梦·圆梦课堂汇报演出活动,在孩子和家长们的欢呼声中热闹开始。在活动现场,孩子们书写春联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用新年大合唱、诵读等文艺节目感谢全体老师、志愿者的支持培养和辛勤付出;学习之星、最美志愿者等优秀人员获得了表奖。过去的一年,为满足孩子们渴望素质教育培训、素质能力拓展及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给孩子们创造感受传统文化、浸润音乐海洋、了解风土人情的机会,市民政局委托星火社工中心开展“银杏筑梦”品牌活动,举办近300堂“圆梦课堂”,开设书法、声乐、手抄报、英文诵读等公益研学课程,惠及儿童近万人次,创新开展“银杏树下同心缘”活动,帮助200余名儿童完成微心愿。图为老师正在辅导孩子写春联。记者:宋永昆
    01/24
  • 丹东市100名小学生收到助学金
    近日,经丹东市妇联积极争取,丹东市100名小学生陆续收到了来自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相信音乐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的12万元助学金,让孩子们在寒冬腊月里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连日来,丹东市各级妇联组织以集中发放、入户走访等方式为困难家庭小学生送去助学金。市妇联有关领导走访慰问了部分困难家庭小学生,并与困难家庭小学生及家属亲切交谈,深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家人健康状况和经济来源,了解他们的需求,鼓励孩子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用勤奋刻苦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叮嘱基层妇联组织要关注辖区困难家庭的儿童、妇女、孤寡老人等群体,配合各级党委、政府开展好关爱帮扶工作。孩子们纷纷表示,将发奋学习、立志成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回馈社会。2023年,丹东市妇联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广泛筹集资金,为175名困难家庭学生争取各级各类助学金35.19万元。今后,丹东市妇联将积极搭建爱心平台,凝聚社会力量,持续做好困难家庭关爱帮扶工作。记者:包芙蓉
    01/23
  • 法律服务进大集
    “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你们说得真明白,为你们的贴心服务点赞!”近日,丹东市元宝区司法局在金山镇奶场村大集开展的“法律服务赶大集”活动备受群众欢迎。元宝区司法局组织法律援助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司法力量深入奶场村大集,通过悬挂横幅、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现场为群众发放“法治大礼包”1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12人次,将法律法规送到群众身边。记者:刁庆峰
    01/23
  • 丹东市朝鲜族春节晚会“龙腾飞舞 福满江城”来啦~
    卯兔追冬去,辰龙报春来。1月17日,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丹东市融媒体中心主办,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丹东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丹东市朝鲜语广播影视节目译制部承办的2024丹东市朝鲜族春节晚会“龙腾飞舞福满江城”在丹东市融媒体中心(原丹东市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成功录制。丹东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精心策划、认真准备,力求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晚会。演出团队和工作人员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排练和调整。晚会注重节目的创新,引入了许多新元素和创意,增加看点。王立军旭光记者/刘海东
    01/22
  • 新春进基层 文艺助振兴
    冬阳和煦,翰墨飘香。1月18日下午,丹东市文联系统“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新春进基层文艺助振兴’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在元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丹东市文联主办,市书法家协会、市摄影家协会承办,市书协云创空间创作基地协办。活动现场,市书法家协会的文艺志愿者们为市民书写春联和福字。日前,辽宁省文联下发通知要求在春节期间组织文艺志愿者,通过开展“送福进万家”“摄影服务进乡村”“文艺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乡村”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用文艺形式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文艺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李晓峰石少海林志民见习记者/张怡媛于上茹
    01/22
  • 浓情腊八 香暖人心
    1月18日是传统的腊八节。市慈善总会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了“情暖腊八香飘万家”活动。当天一大早,志愿者来到站前广场,为正在工作的环卫工人、公交司机、外卖小哥等送上热乎乎的腊八粥,以表达对他们的浓浓关爱和真挚的祝福。元宝区广济街道天后宫社区开展“浓浓腊八粥你我代代传”活动,志愿者带领孩子们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了解腊八节的由来,品尝腊八粥。元宝区七道街道爱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社会爱心公益组织共同开展“浓浓腊八节,温暖身边人”暖心行动,将志愿者们亲手熬制的腊八粥分发给辖区居民,并上门为独居老人、失独家庭送粥。记者:吴琼于上茹张怡媛
    01/22
  • 双拥进军营
    日前,元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邀请拥军老妈妈服务队到驻丹某部军营,与官兵们一起包饺子、拉家常,共叙双拥情。欢乐温馨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官兵,老妈妈的关爱,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部队官兵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多年来,元宝区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全面落实相关政策,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努力形成军地共同参与、互办实事好事、双向服务奉献、深度融合发展的双拥新格局。记者:宋永昆
    01/22
  • “美丽乡村建设者”姜兆彤:做农民致富的最美“领路人”
    从事草莓科研32年,引进培育草莓新品种数不胜数,开展草莓种植技术试验不计其数,他是农民产业发展的贴心人,是苗木病害的解题人,更是农民致富的“领路人”。他就是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辽宁“最美人物”2023年度美丽乡村建设者代表姜兆彤。面对过往的32年,姜兆彤说:“通过参与草莓引进、研发、生产等环节,我见证了东港草莓产业的发展。看到农民通过种植草莓增收致富,看到草莓产业逐步迈向全国乃至国际,我便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一心扑在草莓产业上的他,还获得过辽宁省农业科技贡献一等奖、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鸭绿江英才计划“农艺大师”等荣誉。头顶一堆光环的姜兆彤,做人做事依旧踏实。他带领科技团队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渴求,是我工作的动力。”姜兆彤组织单位科技人员参加科普活动,以各种形式举办培训班,用最朴实易懂的语言把草莓生产技术“翻译”给农民听。一次,一家草莓生产基地草莓减产30%以上,出现苗木矮化严重、心叶发红等现象,姜兆彤到现场取样调查,最终发现罪魁祸首是芽线虫。随后,姜兆彤制定了防治措施,成功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恢复生产。这种无报酬的义务指导,对姜兆彤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我们搞农业的,就是要把培育的新品种、研究的新技术推广给农民,农民用了新技术,挣到钱了,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姜兆彤自豪地说。多年来,姜兆彤不遗余力地扶持很多农民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2014年春天,姜兆彤提醒振兴区汤池镇草莓种植户李和军更换草莓品种。面对新事物,李和军起初十分抵触。姜兆彤就把冷棚草莓新品种爱莎的相关技术资料准备齐全,再次上门。姜兆彤对他说:“技术上我支持你,你只管种植,如果来年新品种卖不过老品种,我自掏腰包给你补差。”第二年春天,新品种销售形势喜人,每公斤可以多卖8元,每亩地多收入1.2万元。姜兆彤说:“东港草莓的种植从不到1万亩到如今的20.1万亩,种种尝试,让草莓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票子’,就是我多年奋斗的最大意义。”记者:赵硕郑鑫
    01/19
  • “创新创业群体代表”王黛璐:创业有起点 事业无终点
    “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是辽宁“最美人物”2023年度创新创业群体代表王黛璐常常自勉的一句话。王黛璐是一个由海归大学生成长起来的青年企业家,她带领自己的年轻团队在创业道路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2018年10月,王黛璐(左一)在中俄科技企业孵化器交流活动中与俄方代表签约。王黛璐在瑞典留学期间便计划回国后要打造具有中国传统民族特色、设计新颖、简单环保的家居日用品牌。2015年,王黛璐以一个不足五百平方米、只有十几个员工的小作坊为创业起点,利用5年时间,将其打造成厂房作业面积4000多平方米、员工近50人,基本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内大规模专业生产手工家居布艺拖鞋的企业。在此基础上,她还创建了丹东青创孵化器有限公司,为各类创新创业群体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已扶持50余名草根创业者将自主创新创业项目落地,有32家企业入驻公司运营的1987青创孵化基地。该公司先后获得辽宁省巾帼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辽宁省科技厅省级众创空间等荣誉。在王黛璐看来,做事业不只是财富的累积,更要懂得饮水思源,财富应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创业以来,王黛璐坚持担当社会责任,先后安置“4050”下岗失业人员36人,并开展“无围墙”居家灵活就业,与市郊农村下岗、贫困、残疾、大龄等特殊人群精准结对。她不但到每个结对家庭手把手传授手工缝纫技能,还用车为残疾和偏远地区留守妇女送去需要缝制的物品,使她们既能兼顾家庭,又能赚钱补贴家用。在东港市十字街镇孙家店村培训时,一个村民对王黛璐说:“黛璐老师,你能不能多来我们村教我几次,我虽然岁数大了,缝得不多,但是我缝两双就能买袋醋了。”在宽甸满族自治县太平哨镇钓鱼台村培训时,一位农民握着王黛璐的手恳求道:“黛璐老师,你一定要在元旦前教会我,我缝俩月就能给家里买头小猪了……”听到这些充满渴望、期待的话语,她暗下决心,要尽最大努力帮助她们实现创收增收。在她的不断努力下,如今已有1032人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此外,王黛璐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以个人名义先后为50户生活困难家庭和偏远山区小学捐资捐物30万元。“事业无终点,我还会不断强化自身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王黛璐坚定地说。记者:赵硕郑鑫
    01/19
  • “最美基层民警”李庆峰: “群众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
    他驻村18年,曾用3年时间穿越2000公里山路,走访1041户人家,手绘出28张辖区居民分布图,是大家口中边境线上的“活地图”;在盛产燕红桃的宽甸河口村,他种植、销售一肩挑,帮助桃农提高种植技术、打开销路,带领村民发展生态精品农业,当地群众都称他是“金凤凰飞进山窝里”;他牵头成立五级调解机制和“线上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在河口警务室的9年里化解各种矛盾纠纷800余起,是村民们心中有说服力的“和事佬”……他就是大江口边境派出所指导员、河口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庆峰。2019年5月,李庆峰为河口村3组村民讲解他的手绘辖区地图。2005年,李庆峰从呼和浩特边防指挥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河口村担任辖区民警。大江口边境派出所辖区长、山路多,各村住户如繁星一般点缀在山间沟壑里,可谓是九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为了掌握辖区情况,李庆峰徒步走遍每户人家。刚开展工作时,李庆峰遇到过不少“门难进、人难找”的情况。“老百姓不开门,说明对我还不够熟悉,那就得用真诚取信于民。”为了尽快让辖区群众认识自己,李庆峰主动“上门推销”,哪里人多就去哪里,谁需要帮忙就伸一把手,看见人就主动发放警民联系卡,卡片上写的不仅是电话号码,更是他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只要庆峰到地头,桃子丰收有盼头!”每到桃花盛开,村民就会说起这句顺口溜。早些年,桃树种植技术有限,销售模式单一,桃农收益不稳定,很多人准备放弃种植桃树。为突破困境,李庆峰协调组建燕红桃合作社,邀请省市农业技术专家进村指导,并借助电商打开销路。2016年,河口村桃农年均收入突破十万大关。“河口村就在鸭绿江边,地理位置优越,老百姓打开院墙办农家乐一定行。”在李庆峰多方奔走下,经过几年发展,河口村的农家乐从最初的十几家增加到二百多家,一到旅游旺季,农家乐菜香扑鼻、客似云来,火爆非常。在李庆峰看来,不管是多难办的事,只要能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就值得全力以赴。“群众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李庆峰说。记者:赵硕郑鑫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