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宜居丹东
宜居丹东
  • 辽宁丹东白鹭村:上百只苍鹭雪中安家
    3月19日,丹东迎来一场“春雪”。在宽甸满族自治县杨木川镇白鹭村,上百只苍鹭正忙着雪中筑巢。苍鹭不停地在林间穿行,挑选筑巢枝条。有的苍鹭已经筑好巢穴,开启“有房”幸福生活新篇章。白鹭村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每年3月,随着气温的回升,苍鹭、白鹭陆续飞回白鹭村繁衍生息,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抓拍苍鹭。摄影爱好者王恩友说,他每年都来这里拍摄苍鹭和白鹭,很难遇到下雪天,这次抓拍的雪中苍鹭更加漂亮。编辑:邹润
    03/22
  • 辽宁丹东:春江水暖“鸭”先知
    近段时间,在丹东市区30号坝门附近江面上,一群群野鸭或在水中嬉戏觅食,或在空中翩翩起舞,成为鸭绿江上的一道风景线,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白眉鸭(雌雄)丹东地区冬季气候比较温和,尤其是南部沿江、沿海地区。以鸭绿江为主的河流及部分沿海潮沟、滩涂冬季水面很少结冻,这为越冬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环境。野鸭每年11月前后来到丹东,度过冬季,次年4—5月再返回北方繁殖地,年复一年。白眼潜鸭(雄)绿头鸭绿头鸭(雌雄)绿头鸭(雌雄)普通秋沙鸭(雄)赤麻鸭鹊鸭(雄)白眼潜鸭(左雄右雌)野鸭数量最多的是绿头鸭、绿翅鸭、赤麻鸭、翘鼻麻鸭、赤膀鸭、斑嘴鸭、琵嘴鸭、罗纹鸭、花脸鸭、鹊鸭、普通秋沙鸭,白秋沙鸭、红头潜鸭等,不常见的有针尾鸭、凤头潜鸭、白眼潜鸭、青头潜鸭、斑背潜鸭、红胸秋沙鸭和长尾鸭等。多数野鸭属于丹东地区的冬候鸟。编辑:邹润
    03/22
  • 辽宁丹东:公园、广场点亮城市之美
    依山傍水的丹东,自然环境优越。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建造的公园、广场,不仅成为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的新亮点,也不断提升着市民的幸福感。3月11日6时,空气中还透着寒意,但在滨江西路的翡翠湾游园内,已经可以看到不少晨练的市民。佳兆业小区居民林琳告诉记者,以前去健身房锻炼,总觉得空气不好,现在有了游园,大量植物净化空气,还有专门的健身跑道,每天早上出来跑一圈,在欣赏美景、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还省了健身办卡钱。沿着游园外的健身步道,来到不远处的笼式篮球场,场内比赛激战正酣。“咱丹东是篮球城,新增的这些篮球场不但体现了丹东的体育特色,也满足了我们这些篮球爱好者的需求。”市民赵悦说。市民的感慨,说出了游园建设的初衷。充分利用鸭绿江水系的自然条件,配以功能性、景观性、服务性更加完备的基础服务设施,2021年3月,沿江体育健身公园项目正式启动。作为其中一点的翡翠湾游园,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内设健身广场;两条彩色沥青混凝土健身步道,一条被水杉林影围绕,一条可欣赏浪漫的樱花景观;沿途配备花坛、景石、健身器材、休闲坐凳等景观设施;另有笼式篮球场2个,足球场1个;附带拥有39个停车位的生态停车场。沿江体育健身公园项目由沿江健身步道串联两点,而这另一个点,就是2020年10月末,正式对外开放的志愿军公园。园内将抗美援朝历史和鸭绿江畔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为突出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主题,市委宣传部特地请来美院专家,精心设计《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支援》等7组主题雕塑,反映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展示志愿军英雄气概战胜强敌的精神力量,彰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2021年,志愿军公园整体绿化完成,古本天山之火迎红杜鹃、银杏树、天女木兰等绿植入驻园内。如今志愿军公园已成为丹东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地标,更是市民晨练、赏景的首选去处。9时,有市民正在杜鹃广场对着银粉色的杜鹃雕塑拍照。自打2021年8月广场开放后,这里就成了众多市民拍照的取景地之一。不仅是雕塑,夜晚的音乐喷泉、花坛里的各式鲜花,都成了吸引市民和外地游客的亮点。采访中,有市民说杜鹃雕塑群花盛放,像极了咱们热情的丹东人;也有市民感慨作为外地游客感受丹东风采的第一道风景线,广场以杜鹃为主题,更能让外地游客加深对丹东的印象。杜鹃花是丹东的市花,以其命名广场,寓意深远。广场中轴线南北长100米,寓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杜鹃红契合“英雄城市”和“英雄人民”的形象。杜鹃雕塑宽10.25米,寓意每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雕塑上56朵绽放的杜鹃花寓意56个民族紧密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城市中心的杜鹃广场和鸭绿江畔的志愿军公园遥相呼应,体现了丹东市在城市建设中不忘继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发展理念,也成为“英雄城市”一处新的红色地标。一座座城市公园、广场的改建、新建,在为市民提供旅游、休闲新去处的同时,也在彰显着丹东这座魅力城市的美。截至2021年年底,丹东市建成区绿地面积2937.07公顷,绿地率39.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45平方米。依山傍水的丹东,自然环境优越。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建造的公园、广场,不仅成为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的新亮点,也不断提升着市民的幸福感。3月11日6时,空气中还透着寒意,但在滨江西路的翡翠湾游园内,已经可以看到不少晨练的市民。佳兆业小区居民林琳告诉记者,以前去健身房锻炼,总觉得空气不好,现在有了游园,大量植物净化空气,还有专门的健身跑道,每天早上出来跑一圈,在欣赏美景、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还省了健身办卡钱。沿着游园外的健身步道,来到不远处的笼式篮球场,场内比赛激战正酣。“咱丹东是篮球城,新增的这些篮球场不但体现了丹东的体育特色,也满足了我们这些篮球爱好者的需求。”市民赵悦说。市民的感慨,说出了游园建设的初衷。充分利用鸭绿江水系的自然条件,配以功能性、景观性、服务性更加完备的基础服务设施,2021年3月,沿江体育健身公园项目正式启动。作为其中一点的翡翠湾游园,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内设健身广场;两条彩色沥青混凝土健身步道,一条被水杉林影围绕,一条可欣赏浪漫的樱花景观;沿途配备花坛、景石、健身器材、休闲坐凳等景观设施;另有笼式篮球场2个,足球场1个;附带拥有39个停车位的生态停车场。沿江体育健身公园项目由沿江健身步道串联两点,而这另一个点,就是2020年10月末,正式对外开放的志愿军公园。园内将抗美援朝历史和鸭绿江畔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为突出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主题,市委宣传部特地请来美院专家,精心设计《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支援》等7组主题雕塑,反映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展示志愿军英雄气概战胜强敌的精神力量,彰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2021年,志愿军公园整体绿化完成,古本天山之火迎红杜鹃、银杏树、天女木兰等绿植入驻园内。如今志愿军公园已成为丹东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地标,更是市民晨练、赏景的首选去处。9时,有市民正在杜鹃广场对着银粉色的杜鹃雕塑拍照。自打2021年8月广场开放后,这里就成了众多市民拍照的取景地之一。不仅是雕塑,夜晚的音乐喷泉、花坛里的各式鲜花,都成了吸引市民和外地游客的亮点。采访中,有市民说杜鹃雕塑群花盛放,像极了咱们热情的丹东人;也有市民感慨作为外地游客感受丹东风采的第一道风景线,广场以杜鹃为主题,更能让外地游客加深对丹东的印象。杜鹃花是丹东的市花,以其命名广场,寓意深远。广场中轴线南北长100米,寓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杜鹃红契合“英雄城市”和“英雄人民”的形象。杜鹃雕塑宽10.25米,寓意每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雕塑上56朵绽放的杜鹃花寓意56个民族紧密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城市中心的杜鹃广场和鸭绿江畔的志愿军公园遥相呼应,体现了丹东市在城市建设中不忘继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发展理念,也成为“英雄城市”一处新的红色地标。一座座城市公园、广场的改建、新建,在为市民提供旅游、休闲新去处的同时,也在彰显着丹东这座魅力城市的美。截至2021年年底,丹东市建成区绿地面积2937.07公顷,绿地率39.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45平方米。编辑:邹润陶嘉悦
    03/18
  • 辽宁丹东:修剪梧桐树 只为景更美
    天气渐暖,又到了梧桐树剪枝的时候。3月9日,在丹东市鸭绿江公园和滨江中路上,数名园林工人忙着修剪梧桐树。他们或站在梯子上或骑在树干上,用锯子锯掉梧桐树上的多余枝条。据了解,通过修剪可促进梧桐树根部的生长和增强其抗寒能力,同时也可使水分、养分集中供应留下的枝芽,有利于主干树枝正常生长,使树木更强壮、更美观。编辑:邹润陶嘉悦
    03/11
  • 辽宁丹东:“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启动
    2022年3月3日是第9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丹东市林草局统筹,市林业和草原发展服务中心与宽甸满族自治县林草局、凤城市林草局、东港市林草局、元宝区农业农村局、锦江山公园联合开展了“关注旗舰物种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的“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当天上午,野保工作人员和野保志愿者在锦江山公园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开展了签名活动,并对救助成功的野生动物进行放生、对未救助成功已死亡的野生动物进行无公害处理。同时,各县(市)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志愿者们耐心细致地宣讲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普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展出美丽多彩的野生动植物关键物种图片,并面向公众答疑解惑,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发展新理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共同谱写美丽丹东新篇章。编辑:邹润陶嘉悦
    03/07
  • 辽宁丹东:“创”美城市 “创”优生活
    “十年前的环卫工人都是力工,如今的环卫工人变成了技工。十年前的工作是挥锹铲垃圾,一锹下去尘渣恶臭随风飘散;现在是操作各种机械收集清运,工作强度降低了,效率却大大提升。”近日受访时,说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前后变化,丹东市环卫处的王义奎感慨良多。丹东是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发祥地。上世纪,丹东连续四次获得“全国卫生城市”称号,连续三次获得全省城市卫生评比第一名,是辽宁省第一个“无蝇城市”和“无鼠害市”。然而时过境迁,随着城区设施设备老化、跟不上时代发展,城区脏乱差的卫生死角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保证民生福祉,让百姓拥有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2011年4月29日,丹东召开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会议,新一轮创建工作全面启动。要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要求,丹东需要提升的太多太多。但经过抗美援朝战火淬炼的英雄城市从不缺乏勇气与毅力。对照着厚厚的标准要求,丹东人上下一心,一项一项地攻坚克难。“五小”造脏,挨家挨户整顿;环卫设施落后,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更换改造;马路市场造脏扰民,一个一个退路进厅;基建工程车辆渣土飘散,一辆一辆监督检查……年纪稍长的市民都会记得,十年前回家时,最先迎接我们的是楼门口垃圾道的臭味。直到轰轰烈烈的垃圾道封堵工作完成,我们的家园才远离恶臭。他们也会记得,十年前的街边、小区门前、繁华景区里,那些煞风景的敞口铁皮垃圾箱,如今都被流动垃圾收集车、垃圾压缩车和带盖的垃圾抱桶取代。垃圾进站压缩集中处理,百姓乐享整洁街道。他们还会记得,十年前迫不得已经过马路市场时打怵的心情和市场一散满地的狼藉。如今马路市场退路进厅,交通“血脉畅通”了,街边的烂菜叶、扰人清梦的噪声和夏秋的蚊蝇都已成遥远的回忆。他们更会记得,十年前丹东每个桥洞下,都是小广告泛滥的重灾区。如今丹东的桥洞,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城市文明展示长廊。纤维街道福春七社区党委书记回颖清楚地记得,从前的每个春节前,辖区内都会有三五个老旧小区居民下水堵塞。那些弃管小区年久失修,下水管道不仅容易堵,堵了更没人管。一楼居民如果不在家过节,粪水溢出到厨房、客厅的事也不少,堵的若是临街的老旧小区,溢出到马路上也不鲜见。社区只能到处求人帮忙清淘,简直成了他们的“年关”。直到去年秋,福春七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成,这些过往才成为他们为民奔走的宝贵回忆。2015年,丹东创卫工作指标基本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要求。当年12月,我市向省爱卫会提出申请,正式启动申报程序。2016年6月,经省专家组综合评审合格,被推荐参加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2016年7月,丹东申报材料通过全国爱卫办资料审核;2017年1月,丹东通过全国爱卫办专家组的再次暗访;2017年7月,丹东通过全国爱卫办专家组的技术评估;2017年12月,丹东通过全国爱卫办综合评审;2018年1月,丹东命名“国家卫生城市”公示结束;同年2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丹东为国家卫生城市;2021年9月,丹东通过全国爱卫办专家组复审,“国家卫生城市”殊荣再次花落江城——这一连串的时间节点如紧密的战鼓,打出了丹东人热爱家乡、治理好家乡的激昂节奏。十年间,丹东市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建成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持证单位数量从980余户上升至2200余户,尤其通过“蓝盾”系列行动、“五小行业”专项整治工作,集中清理整治了无证经营行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信息公示成效显著,卫生监督量化率达到100%;公共场所经营者的创卫、巩卫意识逐步增强,积极落实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及要求,主动张贴禁烟、禁浴、禁泳标识,从业人员均持健康证上岗;相关公共场所卫生设施设备得到改善,如病媒生物防制设施、皮肤病患者专用理发工具箱……十年,丹东人攻坚克难,将城市经营治理得越来越美;未来,丹东人必将珍惜来之不易的创卫成果,让全国卫生城市的荣誉永远留在这片土地。编辑:邹润陶嘉悦
    03/02
  • 辽宁丹东: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走进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马市村,只见村内道路宽阔,街巷干净整洁,一幅幅内涵丰富、通俗易懂的墙体彩绘体现着农村新风貌、新风尚,平整的水泥小路直通村民家门口,展现出一幅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马市村从里到外提升了“颜值”。沿着平整开阔的道路边走边看,整洁的道路两侧栽满绿植,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一墙一景”将廉政文化、党建文化等绘制上墙,形成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美丽乡村的魅力。村庄美了,村民富了,村民的生活好了,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环境是越变越美,日子是越过越好。”马市村2组村民宋文喜拉着记者去他家的卫生间参观。卫生间虽小但干净整洁,各种盥洗设施一应俱全。“怎么样,与城市同步了吧!”宋文喜说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你看,上完厕所,用水一冲就干干净净,特别方便,还没有异味,也没苍蝇蚊子。”说起改造后的厕所,宋文喜连连竖起大拇指。马市村是丹东市大力实施“千村美丽,万村整洁”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2019年以来,丹东市在全地区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集中打造了34个美丽示范村。从垃圾随便扔到如今的农村垃圾分类减量;从屋前屋后垃圾随处可见到如今家家户户屋前屋后干净整洁……随着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持续开展,在今天的丹东农村,垃圾分类也有了“宝典”。而其所带来的不仅是农村外观之变,更有农民的内在之喜。在宽甸满族自治县青椅山镇赫甸城村,家家户户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区别得清清楚楚。通过对垃圾分类减量,今天的赫甸城村,马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植树种花成为村民们追捧的生活时尚。“环境改变了很多,我在村里60多年了,看着村干部带头搞卫生、入户宣传,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村里的环境一天天变好,心里面很高兴。”在赫甸城村生活了60多年的村民张凤岐怎么也没想到,曾经脏乱差的乡村变成了美丽乡村。张凤岐所感受到的变化,正是该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背后,处处体现着市委、市政府立足民生、改善环境的魄力和智慧。近年来,丹东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大力推进“千村美丽,万村整洁”创建工作,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目前,丹东市642个行政村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市)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部分县(市)区还采取了垃圾处理外包保洁公司。除此之外,农村污水治理、养殖场粪污配套设施建设、村路绿化建设等一系列工程都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中。“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不只是‘面子’上的事情,更是为老百姓带来根子上的实惠。”如今,丹东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正在扎实推进,一批美丽乡村正在不断破茧成蝶。振安区龙泉村、元宝区山城村、东港市合隆满族乡等一批“美丽示范村”正在逐步展现,这些乡村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绽放出崭新的姿态。编辑:邹润陶嘉悦
    02/28
  • 辽宁东港市:聚焦十件民生实事 筑牢民生福祉基石
    2022年度,丹东东港市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实际,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实施十项民生实事,筑牢民生福祉“压舱石”。从人居环境到教育设施,从交通出行到城乡面貌……十件民生实事与每一位东港居民息息相关,将为东港居民2022年的新生活带来新期待。这十件民生实事分别为:新建东港市第二幼儿园和站前小学幼儿园项目,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实施9个老旧小区113栋楼改造工程,改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实施通港路、海韵路、海鸥街道路改造工程,着力破解群众出行难问题;完成城市西区9条道路亮化工程;完成西海官邸、溪河御园小区回迁工作,解决群众“回迁难”问题;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以上,提高项目区粮食生产能力;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维修农村公路75.6公里;实施大洋河干流重点段(红旗沟提水站—东潮沟段)河道治理工程,提升大洋河防洪能力;完成城乡垃圾收储运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完成江山路公铁上跨桥通车,缓解201国道前阳段交通压力,实现江山路、201国道、浪东线、丹东线(海防路)全线贯通。编辑:邹润陶嘉悦
    02/28
  • 辽宁丹东:倡导居民保护生态环境
    近日,临江街道新村社区党委组织巾帼志愿者对花园河堤附近的垃圾进行了集中清理,以实际行动向居民宣传爱河护河的环保理念,构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治水氛围,共同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家园。通过此次活动,有效地改善了河道岸边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巾帼志愿者们还积极向附近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倡导居民爱护环境、保护水源,用实际行动唤起居民的环保意识,倡导居民摒弃陋习,保护生态环境。下一步,新村社区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多方联动巡河护河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居民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共同维护好优美的生态环境。编辑:邹润陶嘉悦
    02/24
  • 辽宁丹东:“绿色”化为城市发展动力之源
    丹东,依山傍水,生态良好。随着城乡的快速发展,如何守护好青山绿水,让“绿色”成为丹东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成为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年来,丹东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提升城乡生态环境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打造“丹东蓝”“丹东绿”城市名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数据显示,2021年,丹东市共收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5个,优良天数比例94.5%,PM2.5年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8微克,达到历史最低值,全省排名第一;在全省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中,丹东也是位列第一,全市12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达到100%,地表水劣五类比例为零,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考核指标,城市黑臭水体互检达到“优于轻度黑臭”国家标准。傲人成绩的取得,不仅是丹东人对生态环境的细心呵护,也是一条条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举措落实的成果。2018年至今,全市污染防治方面累计投入超过30亿元,455项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全部完成。在大气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积极落实“蓝天保卫战”各项工作任务,推进工业污染源整治,落实低矮面源散煤治理工作,强化移动源污染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先后完成城区7070台居民现用燃煤直燃炉环保节能改造,抽测柴油货车40230台,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2105辆,整治“散、乱、污”企业44家。在水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方面,我市积极落实“碧水工程”各项工作任务,强化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开展入河(海)排污口整治,推进落实河长制,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业点源污染。在土壤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积极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健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工信等部门联动机制,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和初步采样调查,规范对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管理,严把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为100%,医疗废物全部得到安全处置。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积极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2019年凤城市大梨树村被命名为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2020年宽甸满族自治县河口村被命名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2021年宽甸满族自治县青山沟村通过省专家组审核。持续做好“绿盾”强化监督工作,强化自然保护区动态监管,完成35个违法违规问题整改并销号,依法依规处置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问题。开展矿山治理,对全市104家非煤矿山企业排查整治,对问题矿山企业实施“一矿一策”,现已完成治理任务。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实施计划,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同时,结合美丽宜居村建设在46个村庄开展生活污水资源化治理。截至目前,全市169个行政村实现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到25.3%。好环境,化为了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前不久,天津一家企业与振安区楼房镇签订项目合作协议。谈到落户丹东的原因,企业负责人坦言,他去过东北很多城市,最终选择丹东,就是因为良好的环境为项目落地加了分。编辑:邹润陶嘉悦
    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