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居丹东
- 辽宁丹东:鸭绿江畔添新景近日,丹东鸭绿江公园周边修建了10余尊当地常见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铸铜材质雕塑和野生名贵鱼类标样的雕塑作品,给美丽的江畔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12/03
- 辽宁丹东:锦江山公园的动物们这样过冬天气寒冷,动物园动物们如何过冬?11月24日,记者来到锦江山公园,在观赏动物区,除了梅花鹿、矮马等本地品种,其他禽类以及哺乳动物全都进入暖舍越冬。“为了帮助它们过冬,我们还增加了挡板,用来抵挡寒风。”李云鹏是草食动物的饲养员,进入冬季,每一餐他都会比平时多喂一些。走进珍稀动物园,羊驼、兔子等小动物正在悠闲地吃着食物。“天冷的时候,我们会把能带进室内的动物全都带进去,每个房间都配有地热。”饲养员房国梁说,他们还会加装塑料大棚,为爬行动物配备了专用的加热灯,能够保证动物们在一个适宜的温度中生活。据了解,入冬前,锦江山公园特别强化了供暖、通风、消毒等方面工作,对全园30余个品种、200余头(只)观赏动物,按既定程序做足做细工作。市城市建设指导服务中心公园部还采购了饲草、豆粕、玉米面等大宗饲料,确保园内占比较大的草食动物的食物供应。对于猛禽和其他肉食动物,准备了牛肉、鸡肉、牛奶等辅食。为了给动物提供更为均衡、丰富的动物饲料,还为猕猴、熊等动物准备了胡萝卜、西红柿、苹果等饲料。12/02
- 初雪后的丹东,这些美景你值得拥有!11月30日,丹东市区迎来今冬首场降雪。雪后的志愿军公园和杜鹃广场,银装素裹,纯净静谧。志愿军公园、杜鹃广场、锦江山公园、元宝山公园多处出现雪凇美景。树梢上凝结的雪凇晶莹剔透,美不胜收,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欣赏这玉树琼花,纯净素雅的仙境景观。12/01
- 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丹东一景区榜上有名!11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认定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等47家单位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的公告》,天桥沟旅游度假区榜上有名。两天后,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在2021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上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进行授牌,这标志着天桥沟旅游度假区成为辽宁惟一一家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天桥沟旅游度假区在天桥沟森林公园内,位于宽甸双山子镇,公园占地面积达3000多公顷,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多年来,度假区将体育融合到旅游、养老、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中,如今已形成以高山运动、冰雪运动、避暑度假、森林旅游、运动健身、研学科普、红色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著名休闲旅游体育运动目的地。12/01
- 辽宁丹东新村社区:推行居民自治 打造多元和谐社区居住在一个整洁有序、生活舒适的小区,每天充满幸福感、安全感,是每个居民的心愿。丹东市临江街道新村社区以青年大街小区为突破口,推行社区居民自治模式,走出了一条文明新路。青年大街小区是新村社区辖区内一个老旧小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过去,小区内常常出现路灯及楼道感应灯损坏、下水管线堵塞、楼道堆积物多、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给居民生活造成了不少困扰。面对这一现状,新村社区推出了“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社会治理模式,带动居民共管共治、共建共享文明生活,推动社区服务由“管理型”向“自治型”转变。向居民宣传共管共治、共建共享理念。新村社区为此搭建了议事协商平台,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党员志愿者组织为主体,居民群众广泛参与,发挥众人智慧解决小区管理难题。针对外来人口流动性较大,常出现扰民、公共安全问题等现象,社区召开协商议事会进行讨论,在小区建立了“网格楼长”反馈联系工作群和楼道微信群,从老旧小区居民需求出发,利用党建优势将楼道党员、志愿者等调动起来,形成“事务共议、难题共解、发展共促”的良好格局。党员带头清理小区环境。志愿者们在清理垃圾。新村社区目前已形成了居民志愿巡逻队伍,他们充分利用对社区情况的了解,开展巡逻,防止各类隐患出现。这支党员志愿者巡逻队伍,个个身穿红马甲、戴袖标,为社区平安和谐、小区环境优美献力。11/30
- 辽宁丹东:依托红色资源 发展乡村旅游三浓新村位于辽宁省凤城市赛马镇东甸村,是反映东北抗联、东北解放历史,重点讲述赛马英雄故事的红色教育基地,是以休闲农业、乡愁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东北抗联记忆馆反映东北抗联历史,重点讲述杨靖宇、宋铁岩及东北抗联一军一师在赛马的抗日故事。景区于2016年规划建设,总面积3.7平方公里。今年10月,项目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各地游客慕名前来了解抗联历史,接受红色教育。11/30
- 辽宁丹东:10万盆羽衣甘蓝点亮鸭绿江畔11月22日,在鸭绿江边绿化带上,羽衣甘蓝草花吸引了不少市民观赏拍照。近日,鸭绿江风景局在滨江路至五道河段栽植了10万盆耐寒的时令草花——羽衣甘蓝,点缀滨江路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羽衣甘蓝又名叶牡丹、花包菜,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花卉。观赏期长,叶色鲜艳。11/25
- 辽宁丹东古楼子乡:推进河道治理 打造秀美乡村 11月20日,在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古楼子乡房身沟河,施工人员正在维护河道。村民不时过来散步,赞叹乡村的美丽变化。今年以来,古楼子乡借助农村环境整治契机上下联动,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河道治理,提升河道防洪排涝能力,恢复河道水质,营造“河清景美”的生态环境。河道干涸、垃圾漂浮、杂草丛生……这样的场景,在去年以前,对于住在房身沟河道附近的居民来说并不陌生。房身沟河是贯穿古楼子村的一条河流,局部泥沙淤积严重造成河床抬高,房身沟河每年汛期过后都会淤堵,不但抗自然灾害能力低下,河道也受到污染。房身沟河河道全长1900米,由西至东贯穿古楼子村,既是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是天然的排水通道。为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打造“河畅、岸绿、水清、景美”的自然生态环境,2021年,古楼子乡党委、政府先后三次申请上级资金980万元,实施房身沟河道治理工程,综合治理河道1.5公里,包括河道疏浚1.5公里、护岸2.6公里、慢行步道1.7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36盏。目前该工程已基本竣工。11/25
- 辽宁丹东市振兴区:绘出文明新风尚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丹东市振兴区广泛开展创意涂鸦活动。区委宣传部面向社会招募有一定绘画基础的涂鸦志愿者,众人集思广益,创作出诸多有用、有趣、有创意的涂鸦作品。这些创意十足的作品,把绿色、文明的理念融入其中,倡导市民共同守护文明家园,共建文明小区,共创文明城市。11/18
- 辽宁丹东元宝区:宣传人人知晓 “景观”处处可见时至立冬,丹东市元宝区七道街道铁路新华小区里却“春意盎然”。一辆“开往春天的文明号列车”出现在小区墙面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观看。“画得真好,我曾经是列车员,在这样的列车上工作了三十多年,如今在家门口看见了这样一幅生动的画作,真亲切!”小区居民王先生边欣赏、边回忆、边点赞。原来,这幅生动形象的“列车”,是元宝区继金海路危旧大墙,泰和花园、铁成佳园等创城彩绘作品之后的又一新作。基于铁路新华小区居民大多是铁路退休职工,文化志愿者们就以铁路和列车为题材进行了墙面彩绘创作。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元宝区积极营造创城工作氛围,在主要街路设置了20处公益景观小品,其中位于金山镇宗裕水世界入口处的创城主题公益景观小品长11米、高7米,是目前全市最大的创城主题公益景观小品。除此之外,还在居民小区楼体上设置了插画风格的公益广告7000余块,密度达到每栋楼2块,通过打造“多维度”“立体化”的宣传矩阵,使元宝创城“处处可见”“人人知晓”。于家桥洞、八道桥洞等四个桥洞墙壁曾经是小广告粘贴的集中地。近20年来,由于小广告野蛮粘贴,层层叠叠,桥洞内墙面满是纸屑,藏污纳垢。自创城以来,元宝区开展了一系列桥洞整治行动,利用桥洞进行文明礼仪宣教。今年7月,经过系统整治,这4个桥洞“摇身”变成了文明宣传长廊,一组组创城宣传口号配上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墙画,别有新意。为彻底解决楼道内随意张贴小广告的问题,元宝区在所有小区楼道内设置了便民告示栏3200余块,建立了便民服务张贴、社区告知的文明宣传阵地。曾经在道路边、健身器材旁随意晾晒,或者直接在绿化带里牵绳晾晒的行为,不仅影响环境美观,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规范居民户外晾晒,元宝区还在老旧小区内设置安装了共享便民晾衣架,规划了公共晾晒区,满足群众晾晒需求,竖起了民生幸福“标杆”,让居民晒出幸福感。创新志愿服务载体。元宝区创新打造文明智慧平台,采取“智慧化”方式,在全区打造了8个文明智慧平台,采取声光电组合的方式,播放宣传片、公益广告等。该平台自今年5月设立以来,浏览群众已达数万人,激发了文明城市创建活力。除进行常规宣传外,元宝区还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式”宣传。自8月以来,陆续在线上推出两部创城公益宣传片,通过诙谐幽默的“动画短视频”方式,让广大市民更好地了解创城,参与创城,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播放量已达数万次;线下开展的“传递文明创城同行”主题志愿活动吸引了千余名群众的参与;来自各行各业的文艺志愿者还通过京剧、芭蕾、板胡、快板、独唱、舞台剧等方式开展创城宣传,营造“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氛围,促进道德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和欢迎。“多维度”“立体化”的宣传,进一步提升了辖区居民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有效发动辖区各方力量积极投身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掀起个个知晓、人人参与的创建热潮,为丹东市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贡献出元宝力量。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