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影周末音乐会回归 上演“暑期欢乐总动员”
结束为期一个月的2021全国巡演之后,长影乐团7月23日晚19时举办了孩子们期盼已久的“暑期欢乐总动员”大型动漫电影视听交响音乐会,这也是长影乐团回归长影音乐厅的首场长影周末音乐会。 整场演出沉浸感十足。为了配合音乐会主题,长影乐团的演奏家们都戴上各种头饰,“长出”了可可爱爱的小耳朵。担任本场指挥的长影乐团常任指挥曲鑫,在指挥开场曲的时候,特别以家喻户晓的动画人物造型亮相,更是引发孩子们的惊喜尖叫。 在演出过程中,全场的小观众都仔细认真地欣赏着节目。演出结束后,大家仍恋恋不舍,纷纷聚集在舞台前面,争相跟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握手、合影留念。 7月30日,下周五的长影周末音乐会上,长影乐团将带来下半年重磅演出之一——纪念卡米尔•圣-桑逝世100周年《色彩奇异的圣-桑》交响音乐会。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殷维
07/29 - 2021长春市民换书大集火爆来袭
7月24日,长春市图书馆庭院内举办的2021长春市民换书大集暨“小手牵小手”爱心公益置换活动火爆来袭。该活动是2021长春市民读书节期间长春市图书馆重点打造的惠民活动之一。活动以“绿色阅读、文化共享”为主旨,充分激发市民的阅读热情,为春城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换书大集”在儿童鼓韵扇舞《英雄》的精彩表演中拉开帷幕,长春市图书馆副馆长朱亚玲为活动致辞并宣布“大集”开市。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大集”活动形式更加新颖、内容更加丰富,采取了“换书+文娱”的创新活动形式,在公益换书、爱心置换、喜阅荐书基础上,推出手工制作、图书盲盒、众里寻它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娱阅读推广活动。 据了解,此次换书大集长春市图书馆采购了近万册“种子图书”供市民换取。在活动前一个月内向市民招募捐赠图书800余册,这些市民朋友在领取“换书券”的同时对往年的“换书大集”活动赞不绝口,并纷纷表示非常期待今年在“大集”上可以换到心仪的图书。 24日大集现场汇集了市图书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市各大书店摊位以及80余组市民家庭书摊。“换书大集”的多元化设计、高趣味性和低参与门槛,使活动不仅限于报名参加的家庭,还吸引了1000余名市民纷纷前来参与,互换图书4500余册次,荐购图书500余册,市民捐赠图书300余册。虽是30度的盛暑高温,但依然不及市民换书的火爆热情! 分区换书各取所需 换书大集上的C位当属“长春市民换书中心”摊位,这里有市图专门准备的万余册待换新书及市民捐赠的二手图书。“以旧换新、等价交换”吸引了众多市民争先抢选。大人、孩子都变身“淘书人”,急切地穿梭于换书摊位中,文学经典、历史传记、时尚休闲、少儿绘本类图书受到市民广泛青睐,选好书、拼手速、促交流、互分享,在书籍流动间满溢着翩跹书香。 喜阅相伴好书荐购 市图的“喜阅”荐购品牌活动也来到换书大集,新华书店、学人书店、省外文书店、联合书城“购”书摊位上,新书、好书、热门图书,市民只管“购”、买书不买单,看过之后还回图书馆,购书由图书馆买单!图书馆与实体书店对公益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既满足了读者的均等化阅读需求,更让读者享受到一次次便利的新书自选、转购为借的公益阅读服务体验。 爱心置换公益环保 本届换书大集延用了“虚拟币”在家庭摊位间进行易物流通,让参加活动的孩子们体验到“货币”带来的乐趣。很多小朋友都是第二次参加置换活动,甚至还记得上次参加活动结交的小伙伴,互相帮助讨价还价,选购心仪好物,让活动现场充满了童趣与童真。小朋友们在一次次互换中学会交流与分享,懂得节约环保、合作诚信,上了一堂最生动的关于智商、财商、情商的社会实践课。 手工制作公益义卖 “手工坊”的摊位是今年“大集”上新的亮点。小朋友们在交易的间歇都会到这里来边学边玩。图书馆的老师现场讲解怎样制作书签,小朋友们和家长一起用纸张、布条、棉花、塑料等材料一同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专属书签。 此外,本次活动特别为残疾人提供了义卖摊位,展示并出售布艺、刺绣、手工挂件等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展现了残疾人坚忍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市民们参与其中,慷慨解囊,奉献爱心。销售所得将全部用于扶持残疾人创业专项基金。 图书盲盒众里寻它 “图书盲盒”和“众里寻它”是这次换书大集上的两项文娱活动。市民朋友根据特定信息挑选并打开一个图书盲盒,在活动现场的各个图书馆摊位、书店摊位和家庭摊位上寻找或有缘遇到“那本最特别的书”。每当听到“这本书果然就是我的菜!”“哇,我找到了一本不一样的书!”,周围的人都会投去羡慕的眼神和善意的微笑。 据悉,25日下午4时还有一场“大集”,通过换书活动,重启休眠图书的知识价值,弘扬“读好书、献爱书”的绿色阅读文化理念,培养少年儿童热心公益活动的良好习惯。长春市图书馆近期惠民服务举措还将再次升级,届时长春市民将享受“线上点单”选书服务,足不出户市内各大书店图书直接配送到家,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殷维
07/29 - 45年,再造壮丽新唐山
这是7月26日拍摄的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无人机照片)。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百年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45年来,唐山励精图治,新唐山勃发英姿。今天的唐山,是在当年大地震废墟上崛起的一座现代化新兴城市。 近年来,唐山市积极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据了解,2020年,唐山地区生产总值达7210.9亿元,多项经济指标位居河北省首位,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全面提速。 新华社记者金皓原摄
07/28 - 旅游季,透过“新疆之窗”见证真实新疆
7月27日,游人在位于乌鲁木齐市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游览。 新华社记者张晓龙摄
07/28 - 伊通河北北段:生态新画卷 滨水新地标
伊通河北北段经过综合治理后,正孕育着勃勃生机,这片珍贵的水面为城市增添了几分柔美,正在逐步呈现的生态画卷,成为长春绝美的风景。徐微摄 水烟缭绕,清波碧浪,婉转萦回……入夏以来,一片珍贵的水面惊现长春北部的伊通河北北段,为城市增添了几分柔美。正在逐步呈现的生态画卷,成为长春绝美的新风景。 伊通河北北段起点四化闸,终点万宝拦河闸,河道长度约13公里,治理范围14.8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水生态治理、环境提升工程、防洪提升改造和交通完善工程等建设内容。根据伊通河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伊通河北北段定位为湿地生态段,将打造成为长春北部绿色宜居的“生态轴”和美丽长春的“景观带”。通过对带状生态滨水景观的打造,实现“生态廊道、文化休闲、经济创收”三大功能,使这条来自自然的生态之河、体验风情的文化之河、充满创新的智慧之河,成为未来长春新兴产业、商务科研、文化休闲和生态雅居的滨水新地标。 广场景观与CBD超高层建筑遥相呼应,文化交流、文化展示、活动聚集、科普教育、运营管理等功能一应俱全……在伊通河北北段,新诚广场与北湖公园、龙翔广场、龙翔商务中心形成了一条景观轴线,滑板场、康养运动公园、养生岛、雾凇岛等,一步一景。 “伊通河北北段综合治理项目采用了‘流域规划、综合治理、人水和谐’的治河理念,工程完成后将极大保证伊通河的防洪安全,提高伊通河流域内污水收集率,改善流域内水体水质、完善滨河生态系统、加强河道自净能力。”改造工程负责人表示,伊通河北北段的改造,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长春市的绿化系统,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休闲娱乐条件,还具有美化城市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经过合理建设后,将发挥它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绿色宜居的“生态轴”,美丽长春的“景观带”,产业升级的“动力源”,防洪安全的“生命线”……伊通河北北段与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傍水相依,在区域内形成绝佳湿地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旅游之处,而周边的龙翔国际商务区、吾悦广场将为八方游客提供洽谈交流之所。 点、线、面,各个先进理念相融合的城市生态体系正如画卷般徐徐展开。长春日报记者徐微
07/28 - 长春解放大路改造后“颜值”爆棚 小伙伴们去打卡吧
解放大路是长春市东西主轴线,道路两旁建筑多为伪满时期以及建国初期的老建筑。这条路,有着鲜明的历史印记。 如今,它正在悄然蜕变。 智能化、人性化、新科技……升级改造后的解放大路焕然一新。 7月27日,中国吉林网来到人民大街与解放大路交会处以东的解放大路上。机动车道已经重新铺上沥青,干净平整,路面上的标志线也清晰可见,人行步道也已经铺上崭新的方砖。马路中间黄色护栏也是颜色温馨,护栏上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盆栽花卉,五彩缤纷,色彩鲜艳,道路两侧的树木也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整体看上去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公交站牌改造是解放大路改造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安装电子公交站牌,提升了公共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此次改造,在解放大路安装了19处电子站牌,这也是长春市首例智能电子公交站牌,也是长春市首例室外低温电子产品,可应对-40℃的极端天气。采用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等技术,可以为候车乘客提供实时准确的车辆到站预报和多重信息发布服务。 据悉,此次解放大路(民康路——普阳广场)改造,东接吉林大路(已于2020年改造完成),西连高铁西客站。改造道路总长度约5200米。改造具体内容涉及机动车道、慢性系统翻建、路灯更新、绿化提升、地下管线落地、公交站亭新建等。 此次提升改造中,采用“先地下,后地上”原则,管网改造先行施工。其中,对解放大路4007米排水管网改造;3200米燃气管线改造、2000米通信管线改造;150米供热管网改造;公安管线改造7320米。管网改造不仅保证了解放大路地下管线的运行安全,也大幅提升了水、电、气、热能源输送能力,达到了“惠民生、保安全”的效果。 长春市市政设施维护管理中心副主任由平均介绍,项目实施过程中,以“绣花”功夫做细做实各项施工细节。以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为指导思想,努力塑造一条具有历史韵味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长街。在提升改造过程中,始终坚持问计于民,认真听取市民建议。 改造后的解放大路与吉林大路合为长春市最美迎宾大道,为城市再添新名片。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王涛/文/摄像郭亮/摄影
07/28 - 贵州玉屏:辣椒丰收晾晒忙
7月26日,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长岭村的村民在院里晾晒辣椒(无人机照片)。 近日,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的辣椒迎来丰收,当地农户抓紧时间采摘、晾晒辣椒,房前屋后呈现一片红红火火的丰收景象。 新华社发(胡攀学摄)
07/27 - 飞“阅”化屋看乡村振兴 苗寨的日子不再难
这是7月24日拍摄的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麻窝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无人机照片)。 位于乌江源头的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曾经是一个贫困发生率一度超过60%的深度贫困村。近年来,化屋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旅游扶贫、交通扶贫、文化扶贫、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惠民措施的有效实施,整村脱了贫,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路、通水、通电、通网外,人居环境也大为改善。远走他乡务工的村民也纷纷回到村里,加入合作社、兴办民宿。 如今,与乌江源百里画廊景区紧紧相依的化屋村,山青、水绿、村美、人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07/27 - 福建泉州十三个系列遗产展示馆开馆
这是泉州十三个系列遗产展示馆开馆仪式现场(7月26日摄)。 当日,位于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展示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同时,“中国舟船世界”展示馆、“南外宗正司市舶司遗址综合”展示馆、“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展示馆、“宋元德化窑”展示馆等十二个系列遗产展示馆也同时开馆,并向公众免费开放。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07/27 - 儿时熟悉的美味!东兴这个地方稔子熟了!
7月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东兴市江平镇那漏村稔子园里的稔子逐渐进入了成熟期↓↓7月24日,记者走进那漏村稔子园,只见漫山遍野种满了稔子树,一颗颗饱满的紫红色果子挂满枝头,果香四溢,沁人心脾。(稔子,学名桃金娘,一般在每年的四月底五月初开花,果实七八月可采摘。)正值暑假不少游客带着孩子慕名而来一起领略田园风光体验采摘乐趣↓↓山坡上,游客们提着小篮子穿梭在果树间,时而采摘品尝,时而拍照留念,不时传来欢声笑语。“摘了吃,吃了摘,又新鲜又甜!”一名正在采摘的游客说。该稔子园稔子种植面积50亩,是防城港市逸农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田园风光项目,也是东兴市第一个规模化的稔子采摘园。稔子园负责人骆世杰告诉记者,他们这一代小时候没有什么零食吃,满山遍野地搜寻稔子,那是最开心的事情。但随着近年来荒地开垦,稔子越来越少,儿时的美味成为了大家的回忆。2018年,他们依托那漏村自然条件和山地优势,通过土地流转,以“公司+农户”的模式,探索种植了稔子,深受游客喜爱,去年收益约5万元。今年稔子树进入丰产期,预计稔子亩产将达到500公斤。看着园子里一派丰收喜人的景象,骆世杰对今后的发展信心十足。他说:“接下来,他还计划在稔子园里套种中药材天冬,不断打造集现代农业与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田园综合体,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