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丹东过大年!26项文体旅活动最全指南→02/04
- 【新春走基层】红红火火年味浓
新春佳节临近我市处处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气氛记者/张尧
02/04 - “原来假期还可以这样过!”60位“雁归”大学生踏上“寻宝之旅”…
“原来假期还可以这样过!”1月30日下午,参加2024年“雁归元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60名返乡大学生一同来到抗美援朝纪念馆、元宝区北国之春田园综合体,接受红色革命精神洗礼,感受日新月异的家乡变化。今年寒假,沈阳师范大学数学师范专业的任君怡报名参加了由元宝区委人才办、共青团元宝区委联合举办的“雁归元宝”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岗位实习、公益服务、参观走访……一系列实践活动为她带来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假期新体验。置身于弥足珍贵的文物史料之中,聆听着触动人心的英雄故事,任君怡深深为“英雄城市”“英雄人民”所动容。她和伙伴们边走边听边记录,“我们想把这次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实践的过程记录下来,剪辑成红色宣传影片,让身边更多人了解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将这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弘扬下去。”与任君怡一样,结合自身专业所长,通过影像记录宣传推介家乡的,还有辽宁工业大学传播学专业的学生华伟皓。在元宝区北国之春田园综合体,华伟皓和伙伴们跟随讲解员来到草莓博物馆,走进日光温室大棚,近距离感受现代农业产业的独特魅力。“今年的假期很不一样,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家乡‘寻宝’之旅,探寻到了以往被忽视的身边‘宝藏’。”华伟皓手持相机,认真拍摄,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瞬间。他表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会持续拍摄记录家乡的发展变化,利用新媒体传播方式,更好地推介家乡。据了解,参加2024年“雁归元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们按照“自主申请、自愿报名、双向选择、择优选定”原则,目前已全部对接匹配至元宝区各机关单位、街道社区、民营企业,参与岗位实习。在这个寒假里,这些返乡大学生们将扎根基层,亲身感受丹东全面振兴的脉搏,为家乡发展注入青春活力。记者/李雯琪
02/02 - 坚毅是冬泳者的赞歌
冬季里,鸭绿江畔寒风瑟瑟,然而低温天气并不能阻挡冬泳爱好者的热情。他们在江边一个接一个地入水,自由自在地畅享着沐浴冰水的乐趣。70岁的潘太方已有40多年的泳龄,20多年的冬泳经历。起初,潘太方本着强身健体的想法开始练习冬泳,随后萌生了挑战自己的念头。为了逐渐适应水温,他从夏天一直坚持到数九寒冬。“我之前一直头疼,自从冬泳以来头再也没疼过。”冬泳对潘太方来说不仅成了治病的良药,更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冬季必不可少的运动项目。采访时,潘太方还邀请记者一起加入冬泳队伍,并表示有想要练习冬泳的人找到他,一定会倾囊相授。“为了丹东的荣誉,我就拼一把。”2023年省第十六届全民健身冬泳比赛开始前,市游泳运动协会相关负责人找到了游泳健将周淑梅,希望她能代表我市参加比赛。年近60岁的周淑梅从未有过冬泳经验,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她决定拼一把。刚下水时,周淑梅只能在水中待一小会儿,经过每天从早到晚不间断的训练,比赛前,她已经可以在只有9℃的江水中正常游泳。比赛当日,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水温只有2℃,比周淑梅平常训练的水温要低得多。刚一触碰水面,一股刺骨的寒意立刻从脚传到头顶,经过几番尝试,周淑梅才成功入水。比赛中,周淑梅将平日的训练成果完美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坚忍的意志加上出色泳技和体力,让周淑梅成功拿到了女子仰泳第一名、蝶泳第一名的好成绩。经历两场“恶战”后,周淑梅的体力消耗得太多,同行的队友都劝她不要再参加接下来的接力赛,以身体为重。“不行,已经坚持到现在了,不能轻易放弃。”周淑梅拖着早已冻得发抖的身体,向赛场走去。最终在她和队友的不懈努力下,我市代表队获得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当总分出来后,大家都很兴奋。周淑梅有着超强的意志力,她是我们的榜样。”潘太方说。在锻炼过程中,冬泳爱好者畅叙生活和工作中的感悟与收获,畅想美好未来。“在这里我结交了许多朋友,每次我们战胜寒冷锻炼完后,心中满是成就感。”一位冬泳爱好者如是说。记者:于国洪
02/02 - 为困难群众送上8000余万元春节红包
岁末寒冬,我市采取多项措施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全力确保生活困难群众过上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民政、财政部门积极做好资金统筹协调工作,报请市政府出台文件,为全市城乡低保、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城市每户400元、农村每户300元,并同步发放1月低保金和各类补助金。1月底前,5400余万元社会救助资金全部发放到位,确保生活困难群众“家中存粮,心中安然”,安定祥和过节。市民政局制发加强城乡困难家庭取暖救助工作有关文件,进一步提高救助标准,将城乡低保家庭、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家庭和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取暖救助标准分别提高到600元和400元,城乡低保边缘家庭提高到350元和200元。目前,已向全市5.2万户困难群众发放取暖救助2605万元。发放过程中,推广“镇街代办”措施,避免群众“多跑腿”和长时间排队,确保取暖救助政策高效周到落实到位。依托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民政部门采用电话、微信、走访等形式,全面排摸困难家庭情况,重点关注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防止返贫监测户等困难群体的生活情况,主动关心慰问,针对性采取帮扶措施。同时,统筹资源,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持续开展“慈善情暖万家”活动,为80周岁以上城市低保对象发放“慈善助医健康包”,价值19.33万元,537名困难老人从中受益;为1000户特困家庭发放价值11.5万元的米、油等生活物资,将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群众心坎上,全力确保困难群众过一个温馨祥和的新春佳节。作者:王玉
02/02 - 龙年将至喜气盈
甲辰龙年将至,年味儿扑面而来。连日来,我市各地纷纷举办迎新春活动,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一天比一天浓厚。市政工人在主干道、公园、广场等地悬挂起了红灯笼,把城市装扮得喜气洋洋,让市民感受到了春节的气息。市养老院举办新春联欢会,爱心人士表演的舞蹈、歌曲、快板、情景剧等文艺节目,让老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丹东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开展“丹青溢彩书警营翰墨飘香迎新春”主题活动,邀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现场书写春联和“福”字,为大家送上龙年美好祝福。在振兴区,永昌街道宾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手工制作活动,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纸龙、鞭炮挂饰,让孩子们体验喜庆气氛的同时,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站前街道东晨社区开展“关爱老人送温暖”活动,邀请辖区内老党员、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欢聚一堂,大家一起包饺子、话家常、演节目。永昌街道书香社区开展“做花灯迎新春”活动,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们一起搭建、固定、组装……一盏盏色彩鲜艳的灯笼呈现眼前。元宝区金山镇馨悦社区组织开展“凝聚时代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诗歌朗诵比赛,居民们以饱含感情的诗句,抒发了大家对党和祖国的热爱。振安区楼房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农家书屋飘书香全民阅读迎新春”惠民文化活动,工作人员在大集上向村民赠送图书,提升群众阅读兴趣,为节日增添了书香。记者:吴琼
02/02 - 迎春活动多 喜庆拉满格
1月29日,振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飘出浓浓年味儿。裁切好的红纸摆满了桌面,应邀而来的书法家们润笔舔墨,为群众写福字和春联。笔墨间满载着美好的寓意与祝福。市民郑新和提前拟好了内容,请书法家为自己撰写春联,“今年家里有喜事儿,春联更添喜气!”活动现场累计送出福字和春联过百幅(副),工作人员还为辖区部分特殊家庭送“福”上门。振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组织群众剪窗花,邀请了非遗传承人梅宏岩现场指导,传授剪纸技艺。参与活动的市民很快剪出了自己的作品,大家相互欣赏,现场气氛和谐欢乐。“大年夜,插鲜花,来年日子发发发……”参与插花的市民同样得到了专业花艺师的口传心授。选花、裁剪、搭配、造型……喜庆欢乐的年味儿在大家的手中浓厚起来。春节将至,市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持续开展“迎新春过大年”剪窗花、写春联等系列活动。书法家们现场挥毫泼墨书写春联,送给前来借阅图书的读者。在互动体验区,小“书童”们在书法家的指导下学习写春联,火红的春联映红了笑脸,大大的福字带来浓浓的年味儿。小读者在馆员老师的指导下,剪出一幅幅喜庆的窗花。据悉,春节期间,市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将推出系列活动,为入馆的读者送上新春祝福。元宵节期间,将开展猜灯谜、投壶、非遗展览等活动,让读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记者:王俊宋永昆
02/02 - 【我们的节日·春节】年味“拉满” !直击丹东市朝鲜族第十六届迎新春联欢会
1月26日,丹东市朝鲜族联合会主办的第十六届迎新春联欢会盛大举行,主题为“凝心聚力共奋进,砥砺前行再扬帆”,到场嘉宾及会员近500人。 丹东市朝鲜族联合会举行了表彰仪式,对优秀会员、优秀理事、优秀分会、团体单位以及各校优秀教师等进行了表彰,以感谢他们对社会作出的杰出贡献。丹东市朝鲜族联合会合唱团、舞蹈团、朝鲜族幼儿园师生及丹东市朝鲜族文化馆等团体,献上了精彩纷呈的表演。记者/李美臻吴琼
02/01 - 丹东市举办农民工专场招聘会
1月29日,金山镇大集格外热闹,由元宝区人社局、金山镇政府联合举办的“春风送岗促就业精准服务助发展”暨2024年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在这里举行。本场招聘活动抓住春节前夕外地务工人员陆续返乡过节的时机,利用农村大集人员流动大的优势,向前来采购年货的外地务工农民及各类求职人员搭建就业对接平台,提供人岗匹配服务。此前,元宝区人社局通过各镇街、企业微信群搜集了哈曼科技、裕通汽车、大谷家政、孔雀表业、宗源物业等我市十家企业、多个行业共51个适合农民工的岗位信息,制作成宣传彩页,分发给来往群众。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对群众提出的失业补助、失业保险、创业补助、社保等政策问题给予细致解答,积极帮助求职人员寻求合适的工作岗位,共发放招聘信息400余份,需求人数达212人,达成就业意向10人。记者:李美臻
02/01 - 丹东市银杏社区“少年之家”:为未成年人打造综合服务中心
“社区开放了未成年活动中心,解决了我们家长的大问题。”“现在孩子都不在家玩了,就想着每天来社区参加活动。”日前,振兴区站前街道银杏社区为解决辖区内家长们的后顾之忧,整合各方资源创办了“少年之家”未成年人活动中心。该活动中心义务为辖区少年儿童提供课后辅导、书法培训、图书阅览、课外托管等服务,受到居民们的一致好评。“少年之家”内设儿童活动室、心理辅导室、青少年电子阅览室等功能性场所。社区邀请老党员、志愿者定期开展书法培训、家风教育、红色观影等校外课堂,截至目前,已服务辖区青少年400余人次。为了充分征求居民意见,不断拓展完善“少年之家”的服务项目,社区还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居民需求。以“快乐一个儿童、温馨一个家庭、温暖一个社区”为建设目标,着力将“少年之家”打造成为融生活服务、娱乐服务、教育服务、心理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少年儿童综合服务中心。银杏社区通过打造“少年之家”,为辖区内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让他们在这里能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家长们的实际问题,也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在社区的不断努力下,“少年之家”将会为更多的孩子带来温暖和关爱。记者:张津硕
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