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丹东市:节日防火不松劲儿
“我在中心工作了17年,节日防火巡查就干了17年,辛苦归辛苦,但防火容不得半点马虎。”2月5日13点,在丹东市元宝山一处防火点位,说到元宵节不能和家人团聚的话题,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防火员董建坤讲起了他的工作经历。当天,在元宝山至锦江山的步道上,每隔几十米就能看见一处防火宣传旗,走一段山路便能看见防火员的身影。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既是举家团圆的传统节日,也是缅怀先辈、寄托哀思的日子。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火灾隐患,丹东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在节前就对抓好元宵节森林防火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严明纪律要求,并在元宵节期间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2月4日至6日,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每天出动200余名防火员、车辆20余台,对包括城市面山在内的70余个防火点进行巡查,对祭祀地点等火灾易发区域加大巡查频次,对露天焚烧、野外用火、吸烟等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妥善处理。同时,按照灭火应急预案要求,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做好防火救火设备、物料准备。加强值班值守,元宵节期间所有防火员24小时值班,值班期间确保信息通畅。“随着观念的逐渐转变,很多市民防火意识逐渐提高,已经成为文明祭扫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对我们的工作也多了几分理解和支持。”园林绿化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迟晓东说。节日前,中心采取悬挂横幅道旗等形式,广泛开展山林防火宣传,引导市民以敬献鲜花、植树绿化等方式缅怀故人,切实增强市民的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市民不在林区禁火区域焚香烧纸、野外用火。
02/10 - 辽宁省丹东市:多举措力推“访调对接”
日前,丹东市司法局、市信访局联合召开2023年新年第一次“访调对接”工作联席会议。会议听取了前一阶段“访调对接”工作进展情况,部署安排了下步工作。参会人员还考察了市司法局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设立的市群众来访接待大厅“访调对接”工作专班,详细了解人民调解工作进展情况。为进一步提升“访调对接”工作窗口质效,市司法局为“访调对接”工作窗口配备了智能化、互联网法律服务助手,以方便信访群众及时咨询法律问题,化解心中疑问。据悉,“访调对接”工作专班入驻后,对信访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指派律师或专职人民调解员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通过开展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等工作和及时为全市历史遗留疑难案(事)件分析研判工作提供法律意见等方式,尽力解决百姓急难盼愁的事情,千方百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凝聚民心,力争实现“矛盾不上交”,把各类诉求化解在基层。2022年6月份以来,丹东市司法局、市信访局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决落实省委、市委相关会议和文件要求,不断健全完善“访调对接”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构建访调对接机制,制定印发《关于加强人民调解与信访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夯实我市“市、县、乡、村”四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信访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全力推进“访调对接”工作深入开展,为“平安丹东”“法治丹东”建设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02/10 - 辽宁省丹东市:优化服务提效能
近期,丹东市人社局针对窗口服务突出问题,开展窗口服务检查工作,以进一步提升人社服务效能,优化窗口服务,提高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经检查走访,丹东市人社政务服务大厅日常工作秩序良好,窗口服务人员在岗率高、工作程序规范、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高,受到办事群众好评。为了更好地细化服务,政务服务大厅进一步增设了标识牌,分别放置于人社政务服务大厅一楼咨询台、电梯入口处以及1楼至4楼电梯轿厢内等醒目位置,让办事群众更加清楚地了解各楼层业务分布情况,进一步提升人社服务质量。在市人社政务服务大厅所有窗口分类设置窗口提示牌,明确暂时离开工位原因、预计返回时间等,便于群众合理安排办事时间,提高效率。下一步,丹东市人社局将深入开展业务练兵比武、局长走流程、定期开展窗口工作检查等一系列行风主题活动,不断完善人社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暖心、贴心服务。
02/10 - 辽宁省丹东市:开局起势见精神
早春二月,位于丹东元宝区金山经济开发区的恒星泵业、中智精工和佳鸿包装等企业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正快速运转,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工作,车间厂房一派繁忙景象。今年,金山经济开发区预计复工项目14个,新开工项目7个,谋划项目6个,以建设高质量项目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调整产业结构的硬抓手,狠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及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抢先抓早、争分夺秒,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02/10 - 东港大洋河·冰镩砸出好日子
每年一月初到二月中旬,东港就进入采冰季。发源于岫岩的大洋河,流经凤城、东港,在大孤山脚下注入北黄海,大孤山脚下的大洋河河段就成为了绝佳的天然采冰场。当冰层达到20厘米左右厚时,采冰工作便正式开始。与吉林、黑龙江等地区采冰主要用来做冰雕不同,东港地区的冬季采冰完全是用来为海鲜保鲜,这种方式已延续了100多年。一个多月的采冰季里,每天运冰车忙个不停,数十万块冰块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冰窖储存,采来的冰大多数销往冷库、渔船以及各类加工厂。采冰河面,电锯轰鸣,冰屑飞扬,采冰人喊着号子,用“冰镩子”撞击冰槽,河面上呈现一派热闹的景象。大大小小的“冰山”成为应季胜景,十分壮观。
02/09 - 【科普】新冠病毒感染者痊愈后,还会再次感染吗?02/09
- 辽宁省丹东市:打好森林草原防火“主动仗”
2月6日从丹东市林草局获悉,春节、元宵节期间,丹东市出动森林草原防火巡护人员近万人,强化野外用火巡查和管理。“两节”期间是森林草原火灾易发高发时段。丹东市林草局充分发挥林长制考核“指挥棒”作用,层层压实防火责任,严格野外火源管控,从提高思想认识、压实各方责任、排查治理隐患、深化宣传教育、加强值班值守等方面做了重点安排部署。丹东市林草局7个督导组21人多频次深入到高风险地区,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总目标,切实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和指出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同时,结合地区特点,在做好责任书入户、案例警示、标牌宣传、森林防火旗、防火宣传单、防火宣传品“六大”宣传工程基础上,利用农村大集、公园等人流量大的特点,宣传森林防火基础知识。目前,发放宣传单5万余份,悬挂条幅、防火旗3500余条(面),出动宣传车461台次。为了打好“两节”期间火源治理“主动仗”丹东市紧紧看牢重点部位、重点区域、重点人员,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火行为,深入排查火灾隐患,主动防范化解风险,切实减少人为火灾发生。对散坟、集中安葬点等区域派专人看守,严格禁止在林区、林缘地区燃放烟花爆竹,对重点人群加强监管。强化科技应用,深入推进“防火码2.0”应用,提高“互联网+督查”系统数据填报质量,加强森林草原可燃物动态管理,不断提升科学防火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置防火检查点2665余个,森林防火码432处,出动检查人员约7000人,巡护车辆1778台次,全面覆盖本地区重要路口、山头、坟头。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火灾扑救物资、防火设备、个人防护用品准备充足,装备提前检修,保证正常使用。“两节”期间,全市116支森林草原消防队伍2700余人严阵以待、靠前驻防、携装巡护,确保在发生火情后第一时间赶赴火场,最大限度降低森林草原火灾的损失,真正实现“早发现、早处置、早扑救”和“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
02/09 - 辽宁省:丹东海事推行“五办服务”助港航企业复工复产
“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就拿到了证书!”丹东鸿利海运有限公司培训部教务主管赫瑜高兴地说。近日,鸿利海运公司急需办理船员证书,公司申办人员通过海事部门的“海鸥热线”平台咨询。接到电话后,海事部门立即安排政务服务专员详细介绍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一次性将100余名船员的证书全部办理完毕。春节假期过后,丹东辖区船员、船企办证服务迎来高峰期。为保障政务服务便民举措落实落地,丹东海事局政务中心多措并举,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推行“线上帮办、延时帮办、专员帮办、邮寄帮办、加急帮办”的“五办”政务服务,为航运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共为航运企业办理船员证书146件。
02/09 - 辽宁省丹东市检察机关实施公开听证助推“无讼”模式
丹东两级民事检察部门践行“无讼”理念,日前,振安区检察院运用“调查+听证+和解”的程序,通过公开听证的方式,成功办结农民工工伤赔偿案件,帮助农民工非诉化快速追回薪资。案件承办人在调查过程中,对是否符合公开听证作出预判,并通过听证程序促成和解,着力解决百姓实际问题。振安区检察院在工作走访中得知,农民工于某杰以其工伤赔偿事由正在寻求法律援助。经合理引导受案后,检察机关不仅仅局限于履行好依法支持农民工起诉的工作职责,而是采取前移式办理案件模式,将落脚点放于纠纷化解,提前介入调查核实,召开公开听证会,使申请人在听证会当天就拿到被拖欠的2万元劳务费,帮助农民工非诉化快速追回薪资,大大简化了当事人的维权流程,减少维权成本。丹东市两级检察院在办案中坚持为民宗旨,巧用公开听证法宝,以听证促和解,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真正把办实事体现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在检察监督办案中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为此,丹东市检察院根据最高检及省检察院下发的相关文件,细化全地区听证工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丹东检察机关民事检察听证工作规定、实施细则等,并配套相关听证笔录、听证备案统计模板等,规范全地区工作的开展,尽力打造“调查+听证+和解”模式。
02/09 -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丹东段今春开工
万里长城的东端由虎山长城开始,这使得辽宁丹东段长城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体系中具有独特地位。2月2日,记者从丹东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东北亚边疆历史文化博物馆、“宽甸六堡”展览馆、叆阳城遗址展示工程前期建设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将于今春开工。凤城叆阳城历史文化展览馆效果图。(资料图)总投资1亿元的东北亚边疆历史文化博物馆,选址在丹东市南部新城区内,是以长城文化为主题,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丹东地标性建筑。作为一个综合性文化设施,博物馆规划建筑面积1.3万余平方米,设5个陈列厅及1个多功能交流厅,展陈建筑面积5320平方米,藏品区1700多平方米,并设有地下停车场、技术工作室、设备机房、装卸厅、库房等配套设施。这里将被打造成丹东段长城文化遗产的信息集中展示地,主题将扩展到东北亚边疆历史文化方面,构建完整宏大的历史叙事。今年春天开工后,预计2025年建成。明长城丹东虎山段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建造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至明成化五年(1469年),除虎山段外,明万历年间辽东拓边,在虎山长城东北侧修筑了复线长城,沿线修筑“宽甸六堡”,共同构成了明长城最东端鸭绿江——叆河下游军事防御体系。明代叆阳城曾是丹东地区的军事核心,从目前的遗存看,叆阳城周边堡城、边墙、烽火台、敌台、石刻等类型丰富,可以说叆阳城段是丹东长城遗存类型最为丰富的区段。本次凤城市叆阳城遗址展示工程,即将修缮恢复叆阳城遗址历史原貌。叆阳城建成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是明代早期辽东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节点和长城城堡,城址为东西两城,两城相接。东城北部城墙保存尚好,且有马面、角台遗迹。“叆阳城”门额上书“成化七年中秋立”,石碑保存完好。据悉,叆阳城遗址展示工程总投资为2446万元,项目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城址旁将新建一座叆阳城历史文化展览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为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建筑,预计今年底前完成。丹东段长城有3个重点区段,分别是虎山长城段、叆阳城段和宽甸六堡段。“宽甸六堡”即宽奠堡(今宽甸县城)、长奠堡(今长甸)、永奠堡(今永甸)、大奠堡(今坦甸)、新奠堡(今赫甸)、苏奠堡(今苏甸)六堡组成的屯田防御建筑群,为明万历初年,为防御建州女真西进,辽东总兵李成梁拓边修筑,一堡经管一段辽东长城,被辽东经略熊廷弼称为“八百里新疆”,是明长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宽甸六堡”展览馆选址在宽甸满族自治县城内,依山傍水,总投资为2500万元。新馆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设计为四层框架结构,其中一层至三层为陈列展厅,户外还附有400平方米的广场,并配套文物安防设施等。该展馆既是对宽甸城堡遗址和出土文物的保护与展示,又是宽甸长城文化的集中介绍,有关六堡的修筑背景、建筑材料、工艺等内容,将运用多种形式,为观众进行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展示。同时,这里也将是一处长城文化旅游的咨询和服务中心,预计将于今年底建成。目前展馆展陈大纲设计工作已经启动。在宽甸六堡中,目前保存最好的城堡遗址即赫甸(原名新奠堡)城址,位于宽甸青椅山镇赫甸城村。古城址坐北朝南,呈正方形,每边长300米,城墙为砖石结构,底部为经过加工的大型块石砌筑,上面为青砖卧砌至顶,东、北、西三面墙体设有马面,城的四角设有角台。全城只在南墙中部设有一门,门外建有半月形瓮城城门。在城内中心偏南处,还存有一眼古井,水质清冽,至今仍在使用。因此,规划还拟对赫甸城遗址进行修缮,并建设赫甸城址文化公园,目前该工程已列入国家后续建设项目中。相信不久的将来,辽宁丹东段长城将修缮建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