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韵朝鲜族风 情满三道河村
7月18日,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下露河朝鲜族乡通江村三道河朝鲜族民俗村内热闹非凡。2025年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夏韵朝鲜族风情满三道河村”文艺展演活动在此精彩上演,为盛夏的乡村带来一场融合文化传承与旅游体验的多彩盛宴。 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中国文化馆协会主办,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丹东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倾情演出,并在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大力支持下,为广大游客和本地居民呈现了一场形式丰富、内涵深厚的朝鲜族文化盛典。 活动以传承与弘扬朝鲜族优秀民俗文化为核心,通过传统舞蹈、音乐、服饰、饮食等内容的多维展示,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内涵,以文旅融合的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在民俗文化展示体验区,百年老屋前,男子肩背稻草、女子头顶木盆,真实再现了百年前朝鲜族庭院生活场景;舂米、磨面、捶布等传统劳作展示吸引游客驻足体验,沉浸式的文化互动让人仿佛穿越时光,对朝鲜族传统生活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村民自发演唱的朝鲜族民谣悠扬婉转,他们热情邀请游客共跳民族舞蹈,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也让游客真正参与到文化交流中,体会浓浓民族情。 在传统运动与游戏体验区,秋千、跳板、顶罐比赛、投壶比赛等民俗项目轮番上演,趣味十足,游客们积极参与,其乐融融。 文化场馆参观同样是本次文旅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朝鲜族民俗博物馆与阿里郎美术馆内,琳琅满目的实物展品和艺术作品系统展现了朝鲜族的历史渊源、民俗风貌与精神文化。 在文艺演出环节,民族器乐合奏《嗡嘿呀》激昂开场,男声独唱《唱夫打令》、女声独唱《鸟打令》唱响浓浓乡音;舞蹈《拾贝壳的姑娘》《薄片舞》以灵动舞姿展现朝鲜族风情;民俗歌舞《丹东朝鲜族花甲礼》则将演出推向高潮,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此次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不仅展现了下露河朝鲜族乡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也为推动丹东朝鲜族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助力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未来,丹东将继续深耕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群众参与广泛的文化品牌,讲好“文化丹东”的精彩故事。王立军记者/于上茹编辑/邹润
07/21 - 清凉盛夏,“丹东蓝”邂逅鸭绿江畔
7月中旬,鸭绿江丹东市区段碧波荡漾,一艘艘游船穿梭其间,划开粼粼波光,一幅生态与人文交融的夏日画卷徐徐展开。站在船头远眺,城市景观尽收眼底,游客们纷纷感叹“船在江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惬意与悠然。 盛夏时节,避暑纳凉、赏景休闲,丹东成为不少游客的热门目的地。7月13日下午,来自沈阳的李女士一家在鸭绿江1号观光码头登上“丹东号”游船,感受江风拂面。“江面比市区凉爽很多,风吹过来特别舒服,蓝天白云下,随手一拍就是大片!”她高兴地说。 不仅江水清凉宜人,“丹东蓝”更成为游客镜头中的高频主角。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映衬着江面风光,构成一幅幅层次分明的自然画卷,引来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旅游达人驻足拍摄。摄影爱好者王先生说:“雨后放晴时,江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就像打翻了调色盘,太美了。” “丹东蓝”与“丹东银”频繁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成为朋友圈里的热门标签。越来越多游客走进丹东、爱上丹东,用镜头和脚步记录下这座边城的夏日魅力。 眼下正值暑期旅游高峰,丹东凭借宜人的气候、秀美的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迎接着八方来客。这个夏天,不妨暂别空调房,走进鸭绿江畔,在蓝天白云下、微风轻拂中,感受不一样的清凉与惬意。独具魅力的边境城市丹东,正以她独特的方式,为游客呈现一段悠然难忘的夏日之旅。记者/刘海东编辑/邹润
07/21 - 丹东市疾控中心温馨提示:暑假防溺水 安全不放假
暑假来临,天气炎热,游泳戏水成为青少年消暑的热门选择,但风险隐患也暗藏其中。丹东市疾病预计控制中心提醒家长们,要时刻绷紧防溺水这根弦,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促进部副主任医师宋玉堂介绍,安全游泳需选择正规场所,尽量前往配备安全设施和救生人员的专用泳池,避免在无防护的野外水域游泳;儿童游泳时,要由有救护能力的成人带领和看护,不要单独下水,对于低龄儿童,家长要重点看护,做到不分心、不间断、近距离看护;下水前,应认真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让身体适应即将开始的运动,以免下水后发生肌肉痉挛等问题,不在空腹、过饱、身体不适、剧烈运动后下水;水中活动时,要避免打闹、跳水等危险行为,如有不适应立即呼救。遇到溺水情况时,切勿盲目下水施救,应使用救生器材或呼叫专业救援人员。此外,家长要教育监管好孩子,远离危险水域,如野外河道、水库、塘坝游泳玩耍,避免发生意外。记者:刘沙
07/21 - 夏游辽宁消费季主场活动启幕丹东邀您共赴清凉之约
7月16日,“山海夏凉畅游辽宁”2025夏游辽宁消费季主场活动在大连市长海县大长山岛盛大启幕,本次活动同时拉开了2025大连长山群岛国际海钓季的序幕。丹东作为辽宁旅游的重要板块,在此次活动中全力展现独具魅力的海洋文旅资源,进一步探索海洋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诚邀各地游客感受丹东海洋魅力,助力丹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动期间,东港市代表丹东市参与推介环节,向现场嘉宾与媒体介绍丹东夏季旅游的独特魅力:大鹿岛既是甲午海战古战场,又有月亮湾浴场供游客赶海嬉水;獐岛是观海上日出的佳地,渔村古屋与妈祖道场诉说岁月故事;大黄蚬、梭子蟹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让游客尽享“鲜灵东港”的独特风味。活动同步发布了“山海夏凉畅游辽宁”中国最北海岸线避暑线路,丹东市虎山长城、鸭绿江风景名胜区被纳入“两天一晚周末游·海滨漫步之旅”主题线路;发布“考后撒欢浪畅快辽宁行”夏游辽宁消费优惠政策,丹东市凭全市25家景区面向应届中、高考生门票优惠政策,8条面向中、高考毕业生的暑期旅游主题线路及暑期27项文体旅活动推荐上榜,景区优惠数量居全省前列。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后续还安排了旅游达人探访大鹿岛行程。大鹿岛作为丹东极具代表性的海岛,拥有清澈的海水、细腻的沙滩以及丰富的历史遗迹。旅游达人们将通过亲身体验,利用他们在社交平台的影响力,以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大鹿岛风光,吸引更多游客关注丹东的海洋海岛旅游资源。此次活动不仅是辽宁文旅夏季推广的重要窗口,也是丹东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游客宣传推广夏季旅游资源的优质平台,丹东也将借此东风,让更多游客了解这座边境城市的夏季之美,前来感受丹东的独特魅力。这个夏天,丹东以饱满的热情,独特的海洋海岛资源,期待着广大游客的到来,一同开启一段清凉惬意的夏日之旅。
07/18 - 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西岔镇:大门敞开 风景更好
随着G331国道“中国最美边境公路”爆火出圈,宽甸大西岔镇政府大院变得热闹非凡。每天傍晚,很多自驾游客来到政府院内,休息、补充能量……一时间,政府大院成为旅客心中温暖的“地标”。7月14日下午4点多,记者走进大西岔镇政府大院,此时已有三四辆自驾游车辆停在院内,正值饭点,游客们都在忙着做饭。“欢迎来到大西岔镇。便民服务大厅里有卫生间、洗漱池,办公楼内还有饮水机。”“这边有户外电源接口,可以给电车、手机充电。”看到有游客前来,大西岔镇机关党员服务驿站的志愿者们热情地迎上前,向大家介绍院内服务设施,贴心送上西瓜和矿泉水。“我们从吉林开车过来的,本以为今晚得把车停路边休息,没想到镇里的工作人员指引我们来到政府大院,还提供这么多暖心的服务,让我们特别感动。”游客对志愿者竖起大拇指。夜幕降临,大西岔镇政府院内的灯次第亮起。“下一站准备去哪儿?”“宽甸有很多著名的景点,你们可以去看看。”志愿者们化身“文旅导游”,讲解丹东、宽甸的旅游资源,针对游客的行程规划、时间安排给出合理建议。“听了志愿者的介绍,才知道宽甸有这么多美景、美食,我们一定去看看。”志愿者的推介让游客对宽甸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此时的政府大院如同一个微缩的“旅途沙龙”。相识或不相识的自驾游爱好者们在此畅谈旅途见闻,分享路况信息,憧憬前方美景。爱好摄影的游客举起手机、相机,打卡拍照,记录下别样的灯火人间。第二日,当晨光熹微,大西岔政府的院子里又恢复了生机,准备启程的游客们整理行囊,再次出发。“真心为大西岔镇政府点赞。”“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旅游,换我招待你们。”机关党员服务驿站的志愿者设置了“旅人印记留言板”,游客们真诚质朴的留言,让志愿者倍感温暖。“对于游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也特别重视,为我们指明了改进的方向。”志愿者表示。大西岔镇党委政府敏锐捕捉G331国道旅游热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主动担当作为,成立机关党员服务驿站,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建设服务型政府、营造“亲”“清”政商环境的理念,延伸到为游客服务的具体实践中,并担当起宽甸文旅“宣传员”,为丹东旅游环境建设贡献力量。大门敞开处,风景正好。敞开政府大门,是宽甸文旅融合突破传统模式的创新探索,更是城市治理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政府与市民游客真诚互动、共同进步的体现。今后,宽甸将把更多公共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让每一处政府大院、每一个基层阵地都成为承载民生温度、传递治理温情的坚实堡垒。记者:曲丹凤
07/18 - 公交“宠老”,正式亮相
近日,由市老龄办定制的101路、102路“敬老爱老”主题公交车正式投入运营,车体以“温馨紫”为主色调,配合“守护银发生活,关爱常伴朝夕”等充满温情的宣传语,积极弘扬尊老敬老美德、培育社会文明风尚。公共交通是老年群体出行的主要方式,看似平常的公交车,既是为老服务的主要窗口,也是体现城市温度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公交车适老化升级,丹东城区范围已打造101路、102路、104路、106路、303路、307路、H1路等适老公交线路13条,更新纯电动公交车248台。车辆采用无障碍低入口设计,噪音小、车厢宽敞,车厢内设有爱心专座、空调和综合功能区,老年乘客乘车安全性、乘坐舒适性大幅提升。主题公交的暖心亮相,是发挥公交车贴近群众、流动性强、覆盖面广优势,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积极尝试。下一步,市老龄办将持续创新宣传形式,拓展公益宣传阵地,通过一系列贴近民生的举措,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让尊老敬老的文明之风浸润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记者:李冉霞
07/18 - 【科普】夏日戏水需警惕!鸭绿江游泳安全指南请收好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鸭绿江成了不少人消暑纳凉的好去处江水悠悠、晚风习习纵身跃入水中的清凉确实惬意但“亲水”的快乐背后藏着不少容易被忽略的安全隐患这份夏季鸭绿江游泳安全提醒请转给身边爱戏水的TA!来源/丹东海事编辑/邹润
07/17 - 丹东非遗“出圈”国际舞台
为庆祝中国与意大利建交55周年,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互鉴,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意大利文化部等机构共同主办的“光影同辉美美与共”艺术特展,近日在意大利林琴国家科学院开幕。 丹东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凤城景泰蓝珀晶画的两幅精品力作《旭日东升》与《鸿运当头》入选,成为展会上一道独特的东方艺术风景线。 本次参展的凤城景泰蓝珀晶画,以其精湛绝伦的工艺水准,展现了非遗传承人的匠心与智慧。其中,《鸿运当头》以热烈的红色为主色调,画面中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紫气萦绕其间,既传递出“国运昌隆、福泽绵长”的美好寓意,又通过色彩与构图的巧妙融合,呈现出浓郁的东方美学特质。另一幅作品《旭日东升》则以高山、红日、流水为核心元素,通过恢弘开阔的构图营造出磅礴意境,象征着生生不息的希望与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引发观展者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度共鸣。 作为辽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凤城景泰蓝珀晶画的制作工艺堪称繁复精密,需历经设计、制图、绘图、制版、掐丝、点蓝、磨砂、装裱、配框等十余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对匠人的技艺精度与耐心提出极高要求。正是这种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创新,让凤城景泰蓝珀晶画在众多非遗项目中脱颖而出。 此次亮相中意建交55周年艺术特展,不仅是对凤城景泰蓝珀晶画艺术价值的国际认可,更是丹东非遗文化在世界舞台的一次重要亮相。未来,我市将持续深化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积极推动更多优秀非遗项目走出国门,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刘姝典张华卿记者/张丽娴编辑/邹润
07/17 - 消除降雨“后遗症” 丹东市政连夜改造地下排水管网
7月3号,因强降雨导致官电街向锦山大街方向积水。市住建局积极行动,进行地下排水管网应急改造。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隔离护栏一侧的锦山大街已经用厚钢板临时铺垫,方便过往车辆通行,官电街一侧的施工路段,已经回填完完毕。“我们一共出动人员12人,挖掘机两台,铲车一台,拉土车三台,包括吊车一台。我们埋了一个600毫米的钢带管,起到一个引流的作用,能极大地缓解路面上积水。”市市政建设总公司项目经理高峰东说。高温天气下,市政工人们汗流浃背,他们深入沟槽,清理场地,协助工程机械将管线敷设到位,再协力将管道对齐。施工人员经过两天连夜奋战,这一路段回填完毕。记者:崔从敏
07/17 - “移动课堂”进街巷 消防知识入人心
为纵深推进消防安全集中整治工作,切实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连日来,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依托流动消防宣传车“移动课堂”优势,深入辖区商圈、社区、集市、夜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循环播放消防安全提示、火灾案例警示视频及逃生自救知识,以“看得见的警示、听得懂的提醒”全方位渲染消防安全氛围,让消防知识“走街串巷”,真正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活动中,宣传车化身“移动消防广播站”,每日穿梭于辖区繁华商圈、工业园区、村镇街巷、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车身LED显示屏持续播放电动车违规充电、家庭用火用电、典型火灾案例等消防知识,搭配通俗易懂的消防提示语音,向过往群众讲解“三清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及逃生疏散技巧。同时,宣传人员随车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针对群众提出的“九小场所”防火、自建房安全等问题现场答疑,实现“宣传+互动”双线融合。7月15日,消防宣传人员针对农村自建房和棚厦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深入鸭绿江街道燕窝村和九连城镇窑沟村等地开展宣传车巡游式宣传,全面筑牢生产、经营、租住村(居)民自建房消防安全防线。现场开展入户宣传300余次,发放消防宣传资料2000余份。此次活动,流动消防宣传车以“零门槛、高覆盖”的特点,打破了传统宣传的时空限制,让消防安全知识从“文件书本”走向“街头巷尾”,有效填补了老弱群体、农村地区的宣传空白。目前,累计开展“流动式”科普活动48场次,累计服务时长216小时,服务覆盖群众2.4万余人次。记者:李冉霞
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