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辽宁丹东:志愿军公园栽植5万余盆羽衣甘蓝
    随着天气转凉,丹东市内各处公园内的串红、万寿菊等秋季花卉逐渐败落,为保证公园的景观效果,10月26日,工作人员在丹东市志愿军公园和鸭绿江公园内栽植了5万余盆叶色鲜亮、观赏期长的羽衣甘蓝。作者:周广庆
    10/31
  • 辽宁丹东:赶海拾贝,享受大海的馈赠
    10月以来,在东港市北井子镇海鹰村,每天都有百余位农民来到双峰岛沿海滩涂集体赶海挖白蚬子。也有不少游客,前来体验捡拾贝类的乐趣,感受收获的喜悦。北井子镇充分利用本地滩涂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文蛤、白蚬子、沙蚬子等滩涂贝类养殖。当地政府加大科学养殖技术服务和普及力度,确保贝类养殖产业健康发展。随着市场对贝类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连日来,农民们每天都前来赶海,往往一个潮水就能挖出近5000公斤白蚬子,到滩涂挖蚬子也成为当地农民的一个创收项目。滩涂面积及适宜海洋养殖面积12万亩、港湾养殖面积2万亩,有着稳定水产养殖面积的北井子镇,近年来大力发展设施渔业,始终保持东港市第一渔业大镇的地位。当地政府通过发展滩涂养殖及旅游开发的致富新路子,促进了贝类的推广和销售,推动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作者:刘海东
    10/31
  • 辽宁丹东:玉米机械化收割率显著提升
    金秋时节,玉米旱田进入全面收割阶段。在凤城市赛马镇,今年的玉米机械化收割率显著提升,有力加快了玉米收获的进程。作者:邹晓龙刘海东
    10/31
  • 辽宁丹东西尖山村:大葱丰收
    10月26日,丹东东港市马家店镇西尖山村大葱种植基地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种植户们起葱、捆扎、装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作者:孙新语
    10/31
  • 辽宁丹东: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取得成效
    10月26日从丹东海事局获悉,一年来,丹东市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取得扎实成效,水上安全监管、交通组织服务、应急搜救能力更加高效有力。丹东海事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上级有关部署,海事部门一直把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升海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工作任务。一年来,海事部门围绕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目标,在构建动态指挥枢纽、优化业务流程、强化科技赋能、深化互联互通和加强执法联动、推动共治共享等方面重点发力,取得扎实成效。通过推进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对丹东辖区执法资源进行了科学协调和整合,拓展了辖区动态感知的范围和精度,有效提升了全辖区动态感知能力,优化完善了海事动态监管机制,水上安全监管更加有力。全面整合商渔船动态、港口信息、通航环境、海洋气象等数据,实施前瞻性、精细化、全公开、强有力的预警预控及水上交通组织,有效提高了船舶进出港作业效率,降低了社会物流成本,助推节能减排降碳,促进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同时,结合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不断完善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科学构建水上应急搜救站点布局,提升应急感知、通信和行动能力,水上险情处置、应急搜救能力更加精准、快速、高效。作者:刘作庆
    10/31
  • 【三美】辽东学院第九届银杏文化节~精彩超乎想象!
    色彩与时节相交织华服与秋叶相碰撞银杏文化节的传统节目——由朝韩学院承办的朝鲜族服饰走秀大赛、汉服展示、朝鲜族特色美食品鉴会,于10月26日启幕。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服装与纺织学院“衣叶织秋”服装设计作品展演,在银杏大道上绚丽登场。丰富的图案,精致的工艺,舒适的面料,纺织学子身着自己设计的服装,或潇洒飘逸,或优雅柔美,处处散发着青春与美好的气息。参赛选手们身着民族盛装,款款走向赛道,端庄娴静,优雅卓然。中式古典美学与民族文化特性完美融合,为广大师生开启了传统服饰的新“饰”界。银杏文化节开幕当天,辽东学院美食节暨第六届厨艺大赛发出热情邀约,飘香的美食吸引师生们前来观赏品尝。姜兴波高潮王立军王恩友李晓峰记者/刘海东
    10/28
  • 辽宁丹东:强化种苗执法监管 助力“护莓”行动
    为切实加强丹东市草莓品牌保护,巩固“护莓”专项整治行动成果,防止违法生产的草莓种苗进入丹东市场,维护种苗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连日来,丹东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草莓种苗倒查工作,调查草莓种苗使用者所用种苗来源,倒查草莓种苗生产经营企业资质。此次检查工作共对辖区内12户草莓种植户进行走访,现场调查草莓大棚81个、种植面积200余亩。经查,草莓种植户所用种苗来源有三类,从具有种苗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购买脱毒种苗进行扩繁自用;与周围种植户进行种苗串换使用;直接从有种苗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购买使用。在调查种苗来源的同时,执法人员对草莓种植户进行了法律法规的讲解和宣传,必须到有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购买种苗,并签订买卖合同或协议,保留购买凭证,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留证据。今年农业保险增加了种苗保险项,建议种植户以保险的方式保证自身利益。接下来,丹东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将继续宣传并引导种苗使用者购买使用有种苗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生产经营的种苗,助力丹东市“护莓”行动,提高种苗使用者的法律意识,维护其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种苗市场环境。作者:邢漫
    10/28
  • 辽宁丹东:“小网格”激发社区治理“大合力”
    连日来,振兴区全面提升全区网格化工作整体水平,建立《振兴区网格员考核管理办法》、《振兴区镇街、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会议制度》,让小网格激发社区治理“大合力”。目前,振兴区划分社区网格678个,农村网格312个,共配备专职网格员861名,兼职网格员2049名,切实做到了纵横覆盖、不交叉重叠,确保网格保持合理的管理服务密度。全区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增强网格员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制定了《振兴区网格员考核管理办法》。针对驻街单位多、党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坚持组织设置与网格划分相融合,把各级组织联起来,把各方力量统起来,将辖内居民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等进行统一整合,划分到每一个网格,形成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网格服务队伍,实现基层党建网和社会治理网“一张网融合”。“我们临江街道锦绣社区针对每个网格内居民的需求和网格员的特长,组织物业开展便民服务。比如,每月5号在小区内为居民磨刀、理发、扦裤脚等,这些便民服务很接地气。”社区居民艾女士说。站前街道东晨社区成立了“七彩志愿服务队”,为辖区独居老人、特殊及困难群体义务理发;组建文明劝导队,对不文明养犬、乱丢垃圾、占道经营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针对网格内管理服务需求,振兴区健全专业力量与网格员队伍联动协作机制,指导社会力量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让更多的专业化帮办力量直接下沉到网格,从医疗保障、环境保护、便民服务等多个角度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如今,振兴区搭建的网格共治平台,实现了网格互联互动,切实推进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真正实现共治共享。此外,作为网格核心的党支部,积极引领网格居民自治,提升群众的参与度,积极带动群众参与到社区网格治理工作中。作者:王俊
    10/28
  • 辽宁丹东机场:部分航班时刻调整
    2022年10月30日至2023年3月25日,丹东机场将执行冬春季航班时刻,届时,部分航班时刻将调整。具体调整航班包括:丹东至威海至上海虹桥航班,航班号为MU2286,班期为每日一班,丹东机场出发时间为13点15分,到达威海时间为14点35分,到达虹桥机场时间为17点20分;丹东至烟台至成都天府航班,航班号为3U6486,班期为每周二、四、六,丹东机场出发时间为14点25分,到达烟台时间为15点45分,到达成都时间为19点50分;丹东至北京大兴航班,航班号为CA8642,班期为每日一班,丹东机场出发时间为16点55分,到达北京时间为18点50分;丹东至上海浦东至深圳航班,航班号为CZ6756,班期为每周一、二、四、六,丹东机场出发时间为17点40分,到达浦东时间为19点45分,到达深圳时间为23点50分;丹东至烟台至上海虹桥航班,航班号为FM9232,班期为每日一班,丹东机场出发时间为17点40分,到达烟台时间为19点,到达虹桥时间为21点50分。作者:戚文
    10/28
  • 辽宁东港市:聚焦人才回流 积蓄振兴力量
    “俺们村有微信公众号了!”这个新变化对于东港市前阳镇石桥岗村的村民们来说,很新鲜。党史学习、环境整治……一条条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信息,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都是身边人、身边事,看着既新鲜又亲切。”村民们这样说。小小的微信公众号成了村里的“大新闻”,而对于它的创建者、“归巢”大学生徐畅来说,这不过是当下年轻人司空见惯的事。“希望无论是村民,还是在外打工的人,都能够通过微信公众号见证村里点点滴滴的变化,感受。”谈及建立微信公众号的初衷,徐畅如是说。回村工作让徐畅感触颇深。“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我走访了村里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党员,从他们身上真切感受到了党性光芒,很受感动,也更加明白了自己回村的意义,我对自己的选择感到自豪。”徐畅满怀激情地说。2019年,东港市大力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归巢行动”计划,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返村任职,扎根基层,发挥作用,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提升村干部队伍素质。东港市结合实际,制定乡村人才振兴“归巢行动”相关实施方案,仅一年多时间,就实现206个村每村1名“归巢”大学生全覆盖。东港市还确立“来东港,‘才’精彩”品牌用语和具有东港特色的徽标,建立起完备科学的“归巢”大学生管理体系,为乡村振兴储备了高素质、高学历的村干部后备力量。“归巢行动”作为辽宁省唯一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在第五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最佳案例奖”,进一步打出了东港人才工作品牌知名度。下一阶段,东港市将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强化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责任意识。在当前人才工作基础上,乘势而上,聚焦人才“回流”,进一步巩固拓展人才工作成果,让东港人才品牌效应再扩大,吸引更多不同领域优秀人才向东港汇聚。转变人才引进方式,采取弹性用才、柔性用才等灵活多样方式,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集聚更多人才。坚持把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有机结合,促进产业发展与人才供给精准匹配、产业升级与人才发展同频共振,围绕建立“2—8—6”现代产业体系和工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绘制产业地图和人才地图,为产才精准对接夯实基础。此外,加快赴外招才引智,紧盯毕业季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化与知名高校、院所、企业战略合作,加快形成顶尖人才、领军人才、优秀青年学者和名校毕业生等人才梯次招引体系,推动各类智力资源要素向东港集聚。转变人才管理方式,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发展松绑,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市场化、社会化人才管理服务体系。“人才引进来是基础,留得住才是关键。”东港市将以“留才需留心”为目标,以建设人才公寓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用心用情打造优质环境,留住人才。坚持制度保障到位,落实好《关于实施“鸭绿江英才计划”推进丹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健全人才政策。做到关心关爱到位,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在居住、医疗、社保、税务、职称申报等方面服务保障,为人才营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供贴心周到服务;做到培养使用到位,健全跟踪培养机制,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搭建好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平台,把人才用到关键事业中去,让人才既能够得到以才智换取财富的有效激励,又能在不断创新创造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加大对人才政策、成果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全方位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作者:张瑞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