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丹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分局:持续提升审批服务质量 做便企利民的“贴心人”
“只拨打了一个电话,窗口就帮我办好了变更登记手续,态度好、效率高,真是太贴心了!”在办理企业变更登记业务时遇到了困难,辽宁丹东市民姚佳欣拨打了窗口服务电话,丹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分局(以下简称“行政审批分局”)工作人员耐心听取她的诉求,在线上指导她完成相关手续,仅用一个工作日就办完变更业务。近年来,行政审批分局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持续提升审批服务质量,赢得企业和群众的一致称赞。该集体先后获得省“文明服务窗口”、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今年8月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完善便企利民举措,努力当好‘服务员’,确保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办成事。”丹东市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分局局长赵杰说。行政审批分局办公地点在丹东市新城区,距离主城区较远,有的企业无法在工作时间内及时赶到。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该分局推出了预约、延时、上门、特事特办等一系列便企利民措施。工作人员多年如一日利用个人休息时间,在下班后以及周末、节假日主动提供审批服务,做到办事时间无“断档”。近两年来,累计为企业开展预约服务120余次、延时服务230余次。行政审批分局14名工作人员,大多是90后。小小的窗口成为这些年轻人展示人民公仆新风貌的大舞台。他们将原工商、质监、食药监的审批业务进行有效整合,推出“一窗受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审批时效,让企业真切感受到改革红利。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面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持续推动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次数。目前,窗口网上办理平均环节数为1.42个,平均办理时限压缩87.9%,零跑动即可实现全部事项办理。在丹东市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行政审批分局主动对接、持续跟进,全方位保障重点建设项目企业登记,实现办理事项无“空挡”。公平高效的审批服务环境,充分激发了当地市场主体的潜力。2019年至2021年连续3年,丹东市场主体数量以12%、7%、7%的速度逐年增加,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09/20 - 辽宁丹东: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政策再延4个月
9月16日从丹东市税务局获悉,为进一步支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发展,助企纾困解难,今年9月1日起,按照《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关于延续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已享受延缓缴纳税费50%的制造业中型企业和延缓缴纳税费100%的制造业小微企业,已缓缴税费的缓缴期限届满后继续延长4个月。缓缴税费相当于国家为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前期,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出台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的政策,精准滴灌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有效促进工业经济恢复发展。按照原定缓缴政策,从今年8月至明年1月,税费缓缴期限将陆续到期。《公告》实施,意味着“无息贷款”期限再次延长,将有效为企业“活血”“送暖”。据了解,延缓缴纳的税费包括所属期为2021年11月、12月,2022年2月、3月、4月、5月、6月(按月缴纳)或者2021年第四季度,2022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按季缴纳)已按规定缓缴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及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不包括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以及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时缴纳的税费。比如,纳税人A属于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按月申报缴纳相关税费,前期已按规定缓缴了所属期为2021年11月的相关税费,缓缴期限9个月,按原政策将在2022年9月申报期结束前缴纳。《公告》实施后,2021年11月相关税费缴纳期限自动延长4个月,可在2023年1月申报期内申报缴纳2022年12月相关税费时一并缴纳,共延缓缴纳相关税费13个月,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所属期为2021年10月和2022年1月的税费缓缴期限已到期,纳税人按规定应在2022年8月缴纳入库,不适用《公告》政策。所属期为2022年8月(或按季缴纳的第三季度)及以后期间发生的税费,按规定正常申报缴纳。同时,符合条件的企业2021年11月和2022年2月延缓缴纳的税费在2022年9月1日后至《公告》发布前已缴纳入库的,可自愿选择申请办理退税(费)并享受延续缓缴政策。缓缴期限届满后,纳税人应依法缴纳相应月份或者季度的税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可以申请延期缴纳税款的,可依法申请办理延期缴纳税款。为了便利纳税人享受该政策,税务机关优化升级了信息系统,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已按《公告》规定享受延缓缴纳税费政策的,在延缓缴纳期限届满后,无需纳税人操作,缓缴期限自动延长4个月。
09/20 - 【科普】新版《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对照落实不松懈09/19
- 【科普】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重点人群09/19
- 辽宁丹东:110路公交可“刷脸”乘车啦
从丹东市公交集团获悉,自9月15日起,我省第一条可通过人脸识别支付乘车的公交线路、丹东公交集团110路(站前——辽东学院金山校区)正式开通试运行。据了解,该线路将在支持公交IC卡、银行卡、手机二维码等实名支付乘车的基础上,新增人脸识别支付功能。乘客在支付宝注册开通人脸识别支付功能后,通过新型人脸识别车载终端,自动识别乘客人脸,识别成功后即可完成支付。同时与支付宝乘车码互通,开通支付宝乘车码的乘客可便捷开通刷脸乘车。人脸识别支付乘车在110线路试点运行后,将逐步在其他公交线路推广使用。鼓励市民体验更便捷的刷脸乘车功能,9月15日到10月15日期间,乘坐110线路享受刷脸乘车8折优惠活动,活动期间乘车优惠不限乘车次数。
09/19 - 辽宁丹东:多元调解纠纷 守护万家和谐
古楼子乡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南部,辖区有5个行政村,曾因辖区山地多,限制了地方经济发展。近些年来,在特色产业和电商的助力下,这里的百姓积极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用自己的勤劳摘掉了贫困帽。农民的腰包鼓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古楼子的蓝莓和软枣,当地人流量剧增,随之而来的不免有诸多意见分歧和矛盾。各类纠纷如何解决,做到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古楼子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一直在实践中总结与探索,与当地司法所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9月8日下午,栏目组深入古楼子边境派出所,实地采访民警们的日常工作。古楼子乡以蓝莓与软枣种植闻名,每年都有大量的商贩来此进货,原本商定好的价格,因天气原因造成的外观受损、甜度达不到预期等问题都有可能影响价格。摘好的果子装车准备运走,农户与商贩却在收购价格上产生分歧。游客途经种植园,见路边的果子长势喜人,不禁伸手采摘,农户要求赔偿。诸如此类的矛盾纠纷,涉及派出所行政调解的,司法所同民警一起开展说服、教育、疏导工作,形成合力。两个执法部门通力协作,及时准确地处理矛盾纠纷,这个新的工作思路打开了矛盾纠纷调解的新门路,当地矛盾纠纷数量逐年下降,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形成了一片和谐的邻里新气象。寒来暑往,民警们在边境线上不知走了多少个来回,郁郁葱葱的山林间,被他们一步一步踏出一条巡逻路。戍边的日子很乏味,这群年轻的移民管理警察用一颗颗卫国戍边的拳拳之心,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保证边境24小时“亮警灯”。田间地头他们执勤巡逻、宣传普法;紧急出警中,他们苦口婆心、认真工作。多年来,巡边的民警们放弃节假日,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从未抱怨过苦和累,用坚守换来了边境的安宁和百姓的安居乐业。
09/19 - 辽宁丹东:川味浓 戍边情
9月8日,迎着秋日清晨和煦的阳光,栏目组再次启程,赶往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太平湾边境派出所。一路上,响遍太平湾镇的一声声地道川音让人感觉特别亲切和感动。早年间,为建设太平湾水电厂,大批来自川渝地区的水利工程师举家迁徙到这里,长久以来,川音已成为当地特色。伴随着浓浓的川味,驻守在这里的移民管理警察,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守护百姓安居乐业的深情赞歌。日间工作,执勤民警常会根据不同时间段,选择在人员相对聚集的地方巡逻。在太平湾市场,记者跟随民警巡逻时,一位热情的摊主快步跑出来,一边招手一边拦住民警,邀请民警品尝自己刚刚拌好的麻辣猪耳朵。为了不让热情的摊主失望,民警虽没动筷,嘴上却一直夸赞她拌的猪耳朵色相好、有食欲,同时还不忘传授她一些防骗的知识,叮嘱她防范电信诈骗。看到记者在采访,摊主笑脸盈盈,不忘给自己打个广告,“四川麻辣耳朵好吃。”全程四川话交流,民警成了记者的临时翻译。太平湾地区有不少长期居住的四川人,听懂四川话、了解四川人的生活习俗就成为派出所每位民警的必修课。下午时分,太平湾镇内一片祥和安逸,两位四川籍老人正坐在饭店门口聊家常。教导员张君涛介绍说,这些老人虽常年居住在太平湾,但家乡的老习惯不变,每天下午都喜欢在这里喝茶聊天。看到教导员来了,78周岁的张定华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坐下,品尝下他家乡的秋茶。说起为什么要留在太平湾生活,老人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1980年他来到太平湾时,就发现这里不仅民风淳朴,治安环境也特别好,忘在门口的东西,隔一天再来还放在原地,从不会丢失,这就是老百姓要的安全感。“这里山好、水好、人更好,是个宜居养老的好地方。”老人说,这一切都要感谢一直守护平安的戍边人,是太平湾边境派出所民警们没日没夜地巡逻,兢兢业业、实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才有了他们如此安逸舒适的生活。太平湾地区有一些坐落在山脚下、地势低洼的平房区,是每年防汛期间的重点地段,王家村4组便是如此。在该处巡逻时,记者发现一户人家的门前便是一条小河,并不宽,水流也十分平缓。民警介绍说,就是这条河,每年汛期,当上游水库开闸放水,湍急的水流就会直接冲到农户家中,甚至会没过炕沿。每逢汛期,派出所都会组织警力到此紧急转移被困人家。因此处地势特殊,日常巡逻中,派出所会组织警力重点巡逻,如遇险情,全力做到早发现早救助。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为祖国守好边境,为百姓撑起平安伞。这些年轻的面庞虽历经风霜,但笑容真诚打动人心,穿上警装的那一刻,他们愿用青春和生命守卫这片温暖的土地,守护万家灯火。
09/19 - 辽宁丹东:助农增收 青年有为
9月9日,振安区太平湾街道党工委联合团区委、区总工会、区妇联等多部门,结合太平湾地区“桃文化”,举办“一见‘青’君心,‘团’助太平湾”青年联谊助农活动,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青年们通过参加“吆喝桃子助农宣传”“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关爱留守儿童微心愿”“品尝地区特色美食”等多个活动,助推地区特色产品推销。他们还走进街道助农直播间和农产品包装车间,利用直播带货等形式宣传燕红桃等当地特色农产品,帮助农民包装售卖,助农增收致富。(作者单位:丹东日报社)
09/19 - 【科普】一图读懂|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操作手册09/16
- 辽宁丹东:“等待区”上路
连日来,许多市民被部分主干路非机动车道上的红黄色区域所吸引,“等待区”三个大字赫然醒目。据了解,为进一步规范非机动车等候信号灯,我市交警部门在非机动车道上设置了非机动车行驶区、非机动车道等待区和缓冲区标识。非机动车“越线等候”行为并不少见,为了抢时间,一些非机动车驾驶人在等候红灯时,经常越线停在人行横道上,该行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对交通秩序也造成了较大影响,妨碍了正常行驶或转弯的机动车。彩色非机动车等候区的出现,将有助于改善这一现象。(作者单位:丹东日报社)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