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辽宁丹东:全力以赴迎汛期
    自今年5月起,丹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便着手2022年防汛准备工作,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全力以赴迎汛期。今年汛期前,丹东市住建局对主城区7条主要街路排水设施进行改造,提升雨水输送能力;对市一排、北桥洞强排雨水泵站进行改造,新建丹东市十五排强排雨水泵站,3座强排雨水泵站均于2021年竣工投入使用,使丹东市排水能力提高到39㎥/s。利用“智慧住建”平台系统,将市主城区划分为16个排水分区,对15处城市雨水泵站、6处污水泵站、14处沿江闸门等点位进行地理信息录入,以便将来对重点点位水位情况实施实时监控,实现各点位防汛责任人精准定位功能。在排水管渠清疏和设施维护方面,丹东市从2020年启动排水管网普查检测和GIS系统建设工作,截至2021年12月,已完成全市范围内管网普查工作和327公里管网检测工作,以及3100延长米的排水管线清淤及14000座井室清淘工作。目前,丹东市已复工复产的施工工地有63个,另有排涝泵站14座,交通门45座,排涝闸门93座,排水管线327公里,公园7座,城市面山14座,均已完成汛前检查与设施试运行,泵站运行人员24小时在岗,遇内涝及时开机排涝,沿江闸门将视潮水位提前开启,清空管道。丹东市住建局要求各施工工地、城市公园和城市面山全部落实安全监管责任人,保证在降雨过程中,加强实地巡查和实时监控,防止出现大范围内涝现象。根据近几年市区的积水情况,丹东市住建局将七经街三纬路至五纬路段、老干局门前、锦山大街中医院门前、二经街五纬路和八纬路、江城大街与虹桥路交叉口、九江街与长兴街交叉口、九中附近、振四街和振七街沿线、公交102路福民车站附近、公安街沙河镇街道口、珍珠街绿丹江苑小区和振安区医院附近、锦山大街十纬路道口、振兴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门前、八道立交桥洞、振八北桥洞、锦山大街桥洞、南立交桥洞、花园立交桥桥下、春五路北端地下道等22处定为低洼易涝点,落实点位责任人,同时摸清点位可能受灾人数,并确定转移路线和紧急安置场所位置。丹东市住建局制定防汛减灾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督促供水、管道供气企业做好保供应工作,强化责任落实,集结防汛队伍,补充防汛物资并建立台账,对防汛关键点位开展排查,确保安全度汛。要求燃气供应企业在汛期降雨期间适时做好降压准备。各级环卫部门、园林绿化部门在雨停第一时间内做好生活垃圾、树木断枝收集处理工作,尽可能消除降雨对市容环境、城市交通造成的影响,确保尽快恢复城市市容市貌和生产生活秩序。针对丹东市疫情,丹东市住建局要求所有防汛相关在岗人员实行就地闭环管理,实行分餐制,每日进行核酸检测与体温监测,并建立健康台账;部分需外出巡视、作业人员全部实行二级防护。严格执行辖区卫生消毒规定,对工作场所每日三次进行清洁消毒。截至目前,丹东市住建系统的31支应急抢险队伍,1930名抢险人员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完成全部防汛物资清点核实和登记造册工作,视情况合理调整增补防汛物资品种,51台排水设备和65500个编织袋已备齐。
    06/29
  • 辽宁丹东:6只野鸭重归大自然
    6月24日17时,丹东鸭绿江边境派出所接到华盛社区工作人员报警:在玫瑰港湾小区发现6只野鸭子,请民警到现场处理。民警到达现场发现一大五小共6只野鸭子被分别装在一个笼子和一个箱子里,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这群野鸭子不知是怎么进到小区里的,有居民发现它们时,大野鸭子见到人受了惊吓,猛地飞起来撞到了玻璃上,撞晕了。居民担心野鸭子受到伤害,就把它们装到笼子里并通知了社区。过了一会,民警发现笼子里的大野鸭子已经缓过来了,很活泼也没有受伤,于是就决定把它们放归大自然,将这6只野鸭子带到鸭绿江边放生。大野鸭子被民警从笼子里拿出来,刚一松手它就先飞走了,接着民警又把5只小野鸭子放生到江里。据了解,野鸭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06/29
  • 辽宁丹东:让城市桥涵“靓起来”
    6月24日,从丹东市住建局公用事业科了解到,丹东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市政部市政建设总公司在做好安全措施、物资保障、消毒消杀等前提下,从6月中旬起先后安排160余人次有序推进桥涵修复工程复工。当日,记者来到南立交桥洞立面改造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有序地进行冲洗墙面、基底打磨、胶泥找平、墙体喷涂、通信线路改造等工作。在工地的入口处,电子体温检测装置运转正常,施工人员进出工地都要进行红外体温测量和酒精消毒,同时进行个人防控信息登记。施工现场负责人介绍,参与项目建设的施工人员全部采取闭环管理,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原材料调运困难等不利因素,项目单位优化调整施工工序,合理安排施工方案,保证项目有序推进。在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班提速,平稳推进。坐落于铁路丹东站附近的南立交桥洞、新北桥洞(锦山大街桥洞)、振八老北桥洞3处公铁立交桥,桥洞横跨丹东东西向大部分交通主干线,是我市穿越铁路、沟通道路交通的重要枢纽。针对桥涵墙体涂层脱落、照明设施老化等问题,按照住建局统筹安排,市政建设总公司去年先是对穿越滨江中路铁路桥体及两侧延伸段进行了立面整治,对桥墩、桥台采用外墙建筑胶泥夹网格布进行了整体找平,喷涂抗碱腐蚀封闭底漆,外喷真石漆和抗紫外线保护液,同时对裸露在桥下的各种通信线路进行了隐蔽施工。今年,还将陆续完成其他桥涵的修复。截至目前,施工单位已完成振八老北桥洞、振八铁路桥及桥梁两段限高架的整体涂装,以及南立交桥的基底清理、胶泥找平、通信电缆桥架的安装。预计7月5日将开始进行3座桥涵的墙壁粉饰,届时振八街桥洞路面摊铺也将完成。剩余的亮化、栏杆等施工,受灯具到货时间等影响待定。整治后的三座桥涵将极大地改善市民的出行环境。
    06/29
  • 【战“疫”故事】辽宁丹东:疫情保障应急服务车队护航市民健康
    疫情防控伊始,按照丹东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丹东市交通运输局成立疫情保障应急服务车队,承担管控区非急危重症患者就医转运工作。疫情保障应急服务车队具体负责管控区内肿瘤放化疗、血液透析、各类留置管路护理(胃管、留置尿管、胸腹腔引流管、中心静脉置管等)患者疫情期间转运服务工作。车队根据患者提供的行程提供“点对点”服务。接线调度班和监管保障班由交通执法一大队组成,运行班由雷锋车队、共产党员车队及优秀示范车队驾驶员组成,实行统一闭环管理。疫情保障应急服务车队从组建至今,共调集转运车辆39辆、志愿者50余人,接听咨询和求助电话1万余个,派出转运车辆4000余台次,保障了疫情期间患者的就医需求。
    06/29
  • 辽宁丹东市场监管局:助力企业 “疫”中求胜
    近日,丹东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入开展品牌价值评价、质量标杆示范引领等具体工作,不断助推各类行业企业持续提升质量管理能力,扩大市场影响力。不断擦亮丹东品牌的金字招牌。丹东地区在三篇大文章领域(涵盖能源化工、区域品牌、地理标志、老字号等)以及其他各类行业企业动员参评的20家各类组织取得了超350亿元的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参评数量和评价结果均创历史新高。首批首席质量官实现“持证上岗”。经过统一的培训和测试,丹东地区首批17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首席质量官正式获得了任职培训证书,在各自任职的代表企业中实现“持证上岗”,丹东首批获证人员数量位列全省前列。目前,丹东市市场监管局按照辽宁省首席质量官和二级质量官管理办法和制度,引导企业更加注重质量,同时也请广大企业积极投身和参与质量官制度建设,积极选派人员踊跃报名,为企业良性发展做好人才储备。防疫和培训两不误,中国质量奖申报培育培训有序开展。丹东地区有5家组织是全省选定的争创中国质量奖培育组织,6月,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实施扩面网络动员,在5家基础上扩面至14家,针对性开展了网络培训,受到了企业一致好评。
    06/29
  • 辽宁丹东:应急演练 以练为战
    连日来,丹东市各地降雨量普遍增多,并伴有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局地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系数升高。为迎战强降雨,6月26日,丹东市以练为战,组织消防救援人员开展抗洪抢险救援拉动演练,切实增强消防救援人员抗洪抢险应急救援能力,有效应对突发事故。当日,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严密组织,协同配合10辆车、4艘舟艇、30名救援人员,组成抗洪抢险和城市排涝两支分队,赶往东港市铁甲水库进行“救援”。消防救援人员分别进行了无人机侦察抛投、舟艇编队行驶、活饵救援、扇形搜寻、岸际救援等实战科目,并对集结车辆、器材装备进行抽查操作测试,检验装备器材维护保养情况。此次演练由人机结合共同抢险,充分展现了丹东市消防救援队伍的速度与力量。演练现场结合实际优化抗洪抢险救援力量编成,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救援。
    06/29
  • 辽宁凤城市:持续推进“飞线”整治 还老旧小区“无线美”
    线缆架设无序、蜘蛛式线网密布等“空中飞线”问题,既影响城市形象,又存在安全隐患。连日来,凤城市有序推进空中线缆专项整治工作,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凤城市工信局、住建局和相关社区积极协调三大运营商,按照“干净、整洁、美观、横平竖直”的原则,对辖区内“空中飞线”问题进行集中整治。责任单位联合社区深入辖区内老旧小区及重点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勘察,分配4支专业施工队,采取清理、捋直、捆绑等多种措施,对“空中飞线”杂乱、挂落、冗长等问题进行入地、入管、贴墙、捆扎的精细化专项整治,原本小区内密密麻麻的“蜘蛛网”通过分类有序的集中专项整治变得整洁美观。同时,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微信群宣传等方式,提醒群众“空中飞线”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居民安全防护意识和文明责任意识,从根本上减少“空中飞线”的后续再生问题。整治“飞线”行动在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为居民创建良好居住环境的同时,更保证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居民的广泛支持。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22个小区、87栋楼的楼外及32处跨街线缆集中整治工作。
    06/29
  • 辽宁丹东:出租车复工 出行有保障
    鸣笛声、发动机轰鸣声、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声……当这些熟悉的声音响起,意味着冒着烟火气的生活,正慢慢回来。丹东市出租车已正式恢复运营,为复苏中的丹东再添生机活力,出租车运营情况如何,在有序运营的同时如何保障疫情防控?6月27日,记者跟随丹东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的工作人员来到现场。10时,虽然天空飘着雨,但人民广场附近仍人来人往,路上的出租车明显多了起来,记者遇到了拎着满满两大包东西,正准备招手拦车回家的市民刘女士。“商场开门了,来买点东西,现在出租车恢复运营,出行方便了,感觉生活一点点回到了原来的样子。”而在帽盔山华润加气站外,排成一长溜等待加气的出租车,依次缓缓驶进气站,有的司机趁着等待的时间边检修汽车边聊天。“今天是我第一天复工,早上做完核酸,就出工了,今天下雨人不多,到现在拉了3个人,过来加点气。”即使戴着口罩,掩饰不住司机们的激动和兴奋心情,大家相互询问着近况。执法队工作人员随机对出租车司机的核酸情况、车内清洁情况进行核验,并提醒司机注意防护。被检查的出租车司机李师傅自信地表示:“现在每天一大早必做两件事,一是给车清洁和消毒,二是做核酸。”工作人员高林东介绍,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出租车有序营运,给乘客提供安全、放心的乘车环境,工作人员每日会对出租车进行现场检查,除了严查出租汽车乱要价、不使用计价器等行为外,还要求驾驶员每日进行核酸检测,正确佩戴口罩,查验乘客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尽量避免与乘客直接接触,采用电子支付方式结算车费,无法使用电子支付方式的,要登记乘客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确保乘客信息可追溯。除此之外,丹东市交通运输局还积极与市卫健委沟通,出租汽车驾驶员可在锦江山采样点、老乐购采样点、合作区文化广场采样点、安东老街采样点、万达商场采样点、未来城采样点、新世纪家园B区采样点进行核酸采样,采样点每天15点至20点对出租汽车群体开展免费核酸采样。“现在乘客是少了点,但相信一点点会好起来的。”司机袁师傅给执法人员亮出了车内必备的“非电子支付乘客信息登记表”和“支付二维码”,他已经准备好去迎接下一位乘客。“特殊时期,做好信息登记和防护,是对乘客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出发前,他开心地挥挥手说:“乌云总会散去的。”温馨提示:市民在乘坐出租车出行时,请配合司机查验信息并全程佩戴口罩,尽量后排落座,手机支付。天气允许的情况下保持开窗通风,以保障出行安全。请大家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司机乘客应共做消毒防护,加强疫情防控。
    06/29
  • 辽宁丹东元宝区:有序推进农贸市场复市
    当前,元宝区内8个农贸市场已全部复市复业。元宝区市场监管局深入农贸市场一线,开展疫情防控监管工作。精准指导,从严监督。元宝区市场监管局科学研判,迅速制定并要求全区农贸市场认真执行《元宝区农贸市场有序复产复市的通知》,扎实做好复产复市后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工作。组织精干力量,对农贸市场严格加强管理,采取市场所监管人员驻点监管的方式,全方位参与疫情防控,督促市场主办方加强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管理,堵住漏洞。要求农贸市场出入口设置专人专岗,重点做好入场人员健康码查验、测量体温等事项,提醒入场人员规范佩戴口罩、保持2米社交距离。每个市场每天不少于2次全面消杀,每周不少于1次实施搬家式大扫除。各市场要建立市场人员台账,做到人员底数清、动向明;要严格落实工作人员和摊位商户的防疫管控;尽量使用支付宝、微信、手机电子银行等无接触付费方式,减少现金交易,确保市民购物环境的安全。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26人次,检查农贸市场42家次,有力地保障了辖区农贸市场运营环境。
    06/29
  • 辽宁丹东:绘就兴边富民的大美画卷
    鸭绿江,一江流两国。丹东,全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也是“兴边富民行动”全国先行试点地区。在20余年波澜壮阔的兴边富民行动画卷中,有一抹温馨幸福的底色浓厚绵长,铺陈的是边境经济发展、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的生动故事。山林滴翠、花果飘香,青砖黛瓦隐在绿意葱茏的院落里,院门挂着的红灯笼衬着门前的红月季,一院一景、一户一韵,游客不断。这是丹东东港市合隆满族民俗村落依托特色,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合隆村村民马麒麟的房子有100多平方米,客厅、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淋浴间一应俱全,欧式的沙发、中式的茶台,是马麒麟忙完一天就爱落座的地儿。暑假快到了,老马给女儿打电话,要把外孙女接过来住一阵子。“树上有果,地里有菜,村里修好了柏油路,车能一直开到家门口,家里有网络也不耽误孩子上网课。”幸福之情,洋溢在老马对女儿的“唠叨”中。头几年,老马差点离开村子跟女儿住进城里,那时村里房子旧、环境差、矛盾多、收入少。为改变乡村面貌,丹东市民委、合隆满族乡党委和政府将合隆村十组确定为乡村振兴特色民族村落建设示范点,在改善村容村貌、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挖掘民族特色、凸显民族风情,争取民族专项资金705万元,吸引带动配套资金1000多万元,对群众房屋、庭院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改造,修村路、建水坝、装路灯……如今的合隆满族印象特色小镇,成功地把民族符号、农耕文明、乡情乡愁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建立起“农林产业+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新模式:在民族文化长廊、满馨书苑品味民族风情,在战国青铜剑遗址体验历史韵味,在抗联遗址感受峥嵘岁月……旧貌换新颜的合隆民族村落成了网红打卡地。走进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台沟村暖棚产业示范园区,一栋栋高标准暖棚内生机盎然,蓝莓、草莓、小柿子挂满枝头,浓郁果香味醉人心脾。53岁的金兆华在这里打工,每天定点上下班。“这个年纪了,出门打工也不好找工作,能在家门口上班,实在是太方便了!”丹东市委统战部(民宗局)下拨兴边富民专项资金1620万元,投资建设这个占地220余亩的40栋暖棚的产业示范园区,产品卖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吸引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返回家乡,干起电商,当起带货主播。园区连带着盘活了村集体经济,每年解决就业70余人,给当地农户带来100余万元的劳务收入。丹东地处被称之为天然大药库的长白山余脉,全地区生长着各类药材1640多种。从2008年开始,丹东着力发掘、复兴满族医药,以丹东药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成为兴边富民行动的“领头羊”。“如今,不少中草药种植户年均纯收入能达到二三十万元,差的也有三五万元。”丹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秀君说。丹东药业在沿边地区建设核桃楸、五味子、益母草、石柱参等药材基地近两万亩,涉及近20个乡镇、30多个村、近2000个农户。2021年8月2日,辽宁省第一家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丹东市和缘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通过丹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正式成立。该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是以丹东市边民为成员,通过自愿联合,组成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实行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丹东市列入全国首批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地区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机遇,着力推动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在借鉴东兴、满洲里、瑞丽等边民互市贸易新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打造“互市贸易+合作社(互助组)”新型互贸模式,有利于发挥边民整体抱团作用,解决边民个体参与互市贸易过程中遇到的交易难、成本高、收益小等问题。固边,兴边,富民。丹东蹄疾步稳,砥砺前行!
    06/29